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我的绯色人生》 ( 1-956)作者:指尖风月 - 第 641 页

唢呐、笛子、锣、镲……热热闹闹地吹奏着,除了道士们自己,没人听得懂他们嘴里到底在唱些什么。

 

村民们一个接着一个地赶往王家,来的人不会空手,通常都会带上一挂鞭炮,会有专门负责点炮的人接过鞭炮,拿到坪里点燃。

 

炮竹一响,道士们的吹拉弹唱随即开始。

 

谭红霞和村里另外几名妇女负责烧开水、泡姜茶、迎宾,为前来的村民端上一杯红糖姜茶,祛风压惊。

 

死者为大,前来的宾客会跪在草团上给王善奎磕上一个头。

 

王长贵是长子,和其他孝子不同,他站在门口,只要有人前来凭吊,王长贵都要磕头还礼,直到宾客把王长贵扶起。

 

葬礼有多久,王长贵就要在门口跪多久,本来亲人去世就已经让人悲痛万分,还要强撑着身子在门口还礼,饶是王长贵一副铁打的身板撑了一个上午之后终于晕倒下去。

 

王长贵倒了被抬进房里休息,他的两个儿子王金来和王银来交替着顶上,只要有人前来,还礼是绝对不能少的,这关乎一个家族的颜面。

 

通常在灵堂前行过跪拜礼的乡亲们会去到里面的偏房,在这里通常都会请村里的会计来帮忙收人情。

 

人情就是份子钱,只是不同地方叫法不同而已。

 

当时村里面家家户户有什么事,随份子多是一块两块,礼轻情意重,看中的不是钱的多少,只是一个意思。

 

给了这笔人情钱,乡亲们会来到屋后的院子。

 

这里搭了棚,摆了桌,角落里垒着土灶,大锅大蒸笼,村里会做饭的都来帮忙,张罗宾客的酒宴。

 

一场葬礼,上上下下要请来帮忙的人不下三四十个,除了刚才的那些,还有一帮在杂屋里扎纸人纸房子的年纪稍大些的妇女,以及出殡时抬棺材的青壮劳力。

 

“宾客到!”

 

站在大门口迎宾的村民一声嘹亮的高喊。

 

李少安手里抱着一卷脸盆大小的炮仗来到王家门前,很快就有点炮的人接过李少安手里的炮仗,拿到一边燃放。

 

噼里啪啦一通震耳欲聋的响声,李少安往里走去。

 

“少安,你怎么来了。”谭红霞手里端着一杯红糖水,把李少安拉住,“不是说了,有你大哥来就好了吗?”

 

上门凭吊都是以户为单位,而不是人头,比如李家如果李少国这一家之主已经前来凭吊过了,其他人就不用再写人情。

 

“嫂子,我左右寻思,我还是该来。”

 

李少安的意思,他现在虽然还和大哥大嫂住在一起,其实早应该算是另起炉灶,自成一家,所以他必须得以自己的身份前来。

 

大门口还礼的人成了王香秀,她爹和他两个哥哥正在休息,等着一会儿替换。

 

“少安……”看到李少安前来,王香秀的眼泪止不住,又啜泣起来。

 

“香秀,人死不能复生,节哀。”李少安扶起王香秀,看着她憔悴的模样让人心疼。

 

正文 第474章 新修一条水渠

 

王家的丧事前前后后一共办了三天。

 

王长贵是村长,村里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上门去凭吊,隔壁几个村也有王家的亲戚朋友前来。

 

由于王善奎走得匆忙,事先没有挖好葬坑,这三天王家只好请了三批劳力连夜挖坑,赶在出殡之前把葬坑挖好。

 

抬棺材的时候,李少国也去帮忙,前八后八一共十六个人。

 

棺材在前,送葬的孝子跟在后面,一直把棺材抬到王家祖山,埋了土,立了碑,一场丧事才算是就此结束。

 

村里的丧葬习俗就是如此,每家都有老人,老人走后各家各户都要去帮忙。因为只有这样,等到自家老人走的时候,大家也才会前来帮忙,这就是人之常情。

 

回来的路上,李少安陪着李少国一起。

 

李少国突然提议走另外一条小道,那条道刚好经过李家的祖山,李家父母的坟就安置在那里。

 

路过父母坟前的时候,李少国和李少安跪下来磕了三个头。

 

也许是今天给王家抬棺有感而发,李少国看上去心事重重,忽然回头,“幺弟,如果以后我走了,你就把我埋在爹妈的旁边。”

 

李少安眼眶一红,不知道为何大哥突然说起这些,勉强挤出一个笑容,“说这些干嘛,还早着呢。”

 

李少国没有说话,只是无比留恋地看了一眼父母的坟,回头对李少安说道:“走吧,回去吧。”

 

……

 

又过了两天,县里头关于这次黄石村和铁山湾爆发群体性冲突的事件做了批示,敦促镇政府严办。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9 03:50 , Processed in 0.056603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