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山巅之墟 作者:野狼獾 - 第 149 页

  张寻宁承认没太听明白林的意思,她的话,继续秉持了一贯的,诡辩与合理性共存的叙事风格。

  两人不再说话。不过张寻宁仍然可以感受到林慕白在下面翻来覆去了一会儿,似乎睡不着。

  他确实有点累了,实在把持不住,渐渐睡着了。

  6个小时后,张寻宁终于醒来,林慕白已经不在下铺了。他翻身跳下出门,发现林也不在小队的指挥部,于是前往指挥舱。

  江小洋已经在那里,正趴在电子海图桌上,绘制航线,不出意料,林慕白也在边上。看起来,她急着来这里告诉艇长该去哪儿了。

  “张队长,林医生说,你已经做出决定去棉兰老了?”

  “对,去哪儿。去莫罗湾。”

  这次不仅仅是江小洋,连林慕白都吃了一惊,那正是当年429接林慕白和其他撤退者的地方。

  “我查看了当年的资料,你们从哪儿撤出来的,想必对那里情况比较熟悉。”他从容说出了理由,林慕白这个人情,要送就送到底了。

  “那里不错,水深很大,大片红树林覆盖的内河港湾,适合你们上岸。”江小洋点头。然后转身部署航线去了。

 

第二百一十四章 上岸区域

  “我告诉过张寻宁,不能让林慕白牵着鼻子走,她很善于说教,把自己都不信的东西,灌输给没有主见的家伙。看来我得赶紧去一趟菲律宾,把他们救出来。”

  ————赵青

  “艇长,多久可以到哪里?”

  “以我们目前的航速,至少需要5天。”江小洋说道。

  “当时我们撤回越南,只用了大约3天。”林慕白说。

  “那时候情况不一样,我们用最大速度在海底狂奔,靠速度和深度,躲开了灯塔反潜无人机的攻击,那是唯一的办法。但是现在,得十分小心,不能暴露自己,也不能暴露去向。”

  “那个鱼一样的巨大基地,后来又出现过吗?”张寻宁问道。

  “没有,没有再出现,不过张队长,接下来的航程,你最好每天在这里坐上10个小时,就算帮帮忙。”

  “放心,我会来的。”

  “不,你没那么多时间在这里帮他监听海洋,我们得研究行动方案。”林慕白说急不可耐道。

  “那里情况不明啊,卫星照片我都看了,分辨率太低,起不了太大作用,我们得先到了附近,用无人机抵近拍摄后,才能制定具体的上岸计划。”张寻宁毕竟在一线很久,还是比林慕白要务实得多。

  林慕白似乎无法反驳,站了一会儿自己回去了,她确实不能抱怨太多,今天张寻宁也算仁至义尽了。

  张寻宁坐到那里,继续守着监听员的岗位,但是傻坐了半天,什么也没有听到,看起来,那个可怕的敌人真的被甩掉了。

  完成了江小洋交代的任务,他又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自己小队的指挥室里,研究下一步计划。虽然监听工作,基本坐着不动,但是却需要时刻保持高度的注意力集中,所以也并不轻松。

  林慕白简直是一部精力充沛的机器,不断迫使张寻宁跟上她的节奏。实际上,可以用来研究的,只有几张40000公里高空卫星拍摄的照片,马克IV这样尺寸的大东西,在照片里根本找不到。但是林慕白还是很认真细致,甚至有一些兴奋地反复讨论那些她认为很重要的细节。

  整个讨论会,基本是林慕白一个人在那里高谈阔论,其他人则没什么想法。当讨论会终于结束,张寻宁以为可以松一口气的时候,她又把她能想到的,所有热带病药剂拿出来,依次给每个人注射。这是张寻宁最怕的事情。

  全体组员中只有赵一战幸免。赵一战对大部分人类药物过敏,据他说,这辈子没吃过药,没打过针,不过他这辈子除去休眠状态,也没多少年。

  回到住舱后,林慕白仍然在一个人用她的单兵电脑,研究那些分辨率很低的卫星图片,她几乎是将莫罗湾的每一寸都背下来了,还为张寻宁选择了大量的参考上岸地点,并罗列了她认为的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张寻宁洗完澡,捂着发麻的手臂,艰难偷偷爬上上铺的铺位,打算赶紧睡着,但是林慕白果然还是不依不饶地开始她的话题。

  张寻宁突然觉得,当初和那三位一起去挤一个舱才是明智的。

  “中尉,你觉得第9号标注区怎么样?”

  林慕白起身,趴在张寻宁床沿边问道。张寻宁被迫半躺起来,拉过毯子挡住短裤。

  “不是刚才讨论过了嘛,很好,但是有待我们靠近,使用无人机再侦察一遍。”张寻宁敷衍道,他平生第一次发现被女人缠住,会是如此痛苦。

  “我还是觉得哪里不妥。那里的丛林情况与我们当时撤离时不太一样了大,当时丛林距离退潮时海水大约200米,现在海滩缩小了……哎,你有没有在听?”

  “我在听啊。”张寻宁强打精神道。

  “还有这里,你看……”她说着硬是把平板塞到张寻宁手里,“深入6公里地方,那片白点是什么东西,刚才你催促散会,我来不及提。”

  “那是什么?”张寻宁强睁开眼睛,林慕白踮起脚把头凑到他边上,脸几乎贴到他的脸。

  “看见没,在这里……”她的手指划过屏幕。

  “只有几个白色像素而已,看不出是什么东西。”张摇了摇头。

  “看不出就对了,再看下面。这道阴影。”

  “阴影?”

  张寻宁这才注意到,白色物体下面有一道长长的影子。张寻宁觉得有点诡异,揉了揉眼。影子大致朝向西方,可见时间是上午。

  “也许没什么了不起的,初升起的太阳,比那个东西高不了多少,会留下常常的影子吧?”

  “中尉,我调查了卫星位置,当时几乎就在这个物体上方,时间是上午10点,太阳已经不在正东。所以这个影子是不是长的离谱?”

  “确实有点儿。”

  “你看附近树林的影子,要短的多,还有这个……应该是一座当地教堂,我们撤退时经过那里,我记得很清楚。看看它留下的影子,方向是一样的,是不是短得多。”

  “你是想说,是个灯塔造的大家伙?难道是要塞?要塞造那么高干什么?”

  “我计算了高度这道影子,如果它真的是什么竖立着的东西,应该有……几百米高吧?”林慕白的语气也有些不确定起来。

  “如果真有那么高,只要江小洋艇长,把潜艇开到海滩附近,升起潜望镜,就能看到喽?”

  “是这样的,还有这些……最近几年当地对照的图片。”

  林慕白迅速转换图片。

  “我注意到,2年前,这里都是绿色的,显然是森林,但是随后森林消失了,露出了地表。当地一定有很大规模的工程,需要聚集大量人力或者机器人,所以砍掉森林。”

  “嗯有可能的,灯塔喜欢那些大的离谱的东西。”

  “我想说的,都说完了,你休息吧。你把衣服放在柜子上,明天我替你拿去洗了。”

  林慕白说完,蹭地一下不见了。张寻宁可以感受到,她一直没睡,仍然翻来覆去。

  第二天张寻宁醒来后,发现一套干净军服就放在自己脑袋边,林慕白已经去向不明了。他换上衣服,依然先去指挥舱报道,替江小洋监视四周的情况,仍然没有任何有价值地发现。那些机械鲨鱼倒是不少,偶然还能听到敌人反潜航空器扔下的浮标声呐的动静。

  江小洋倒是不怕这些东西,因为整个海里到处都是机械鲨鱼以及敌人随机乱扔的声呐,相反地,他从敌人声呐的密集度,还可以判断出一些名堂。用他的话说,他只要研究一下,那些东西的落点位置和覆盖密度,就能猜到灯塔再憋什么坏屁。

  429航行的平均深度在250米以下,而且以极安静的中速度行驶,所以这些浅层浮标声呐,即使打开主动声呐,也很容易避开。而429灵敏的艇艏声呐,以及1500米长的拖曳声呐则可以帮助它收集到很多信息,这件事上,张寻宁可以帮到的忙不多。因为浮标声呐落水时的声音,是潜艇被动声呐辨识的重点科目,当它们开始发射主动声波时,躲在跃温层内的429可以确定它们的位置。

  灯塔在巴士海峡附近扔下了超过900个浮标声呐,这还只是419可以识别出来的。在马尼拉湾扔的更多。但是随着419,悄然通过佛得岛海峡,进入锡布廷海,敌人的防御就变得松懈。

  联军进攻群岛地带的想法,至少在战略层面是对的,灯塔如果想在一个成千岛屿组成的区域,处处防守,它会发现,这远远超过它的生产能力。

 

第二百一十五章 巨大建筑

  “以往装甲工兵与坦克很难配合,是因为动力甲速度太慢,跟不上坦克,但是现在,新的工兵动力甲已经非常迅速。这会对新的装甲战战术,产生积极影响。”

  ————许慎舟

  三天后,潜艇顺利通过宿雾,张寻宁已经显得有些多余了,因为平均一小时,只能监听到8次机械鲨鱼,以及0。8次声呐活动。看起来,灯塔的超级运筹能力,也无法帮助它计算到敌人的每一次行动。林慕白曾经说过她的私心和任性是对的,因为那会超出灯塔的算计,它的算无遗策,必须建立在一个条件上,就是联军是由一群理性的人在指挥,任何理性都是可预测的,非理性则相反。所以它似乎猜不到林慕白要去的地方,也很难阻止赵青的行动。

  江小洋并没有直接去往莫罗湾。他还得利用群岛地带,好好周旋一下。实际上他也不知道是否有一个对手存在,或者只是在一个人在破碎地带玩捉迷藏,但是潜艇指挥官,必须得多疑才能活得久。他决定浪费一点儿时间,在夜间绕行塔尼翁海霞进入苏禄海,然后再回头去莫罗湾。至于理由,是因为当年撤离时,经过这一带,手上有完备的水文地理资料。而且,塔尼翁海峡水浅,如果有个大家伙,悄然跟在后面,那么它会被卡在那里。当然时间必须在夜里,否则潜艇在大白天通过清澈的浅海,可能会被正上方飞过的敌人侦察机看到。

  直到第六天,429号潜艇才到达指定地点。潜艇所在的地方,几乎就是当年,接第6军残部逃出的那个海滩。

  张寻宁当然也知道,林慕白选这里的目的,不是她拽出的很多废话,归根到底,就是她觉得,铁鹰部队如果存在,可能还停留在附近。

  他这些天查阅了所有关于当时撤退的文字资料,没撤出来的部队,有好几支,包括铁鹰和其他几支部队,铁鹰至少还能查到番号和资料,还有一支部队既没有番号,也没有资料。

  只是资料上显示,在更南方的沃达湾,也有一个撤离点,也派去了一艘潜艇,所有的信息仅此而已。他有理由相信,这个点和赵青有点关系。他总是干那些最棘手最保密的事情。回想当初,赵青在自己的排阵地上呆了半个月,显然不是为了收集敌人兵器情报,那对他太小儿科了,那时应该就是准备登舟山做准备。

  江小洋通过通话器,告知在自己指挥部的张寻宁,一切准备就绪,通讯天线正在释放,同时无人机随时可以发射。然后没有忘记提醒他一句,现在是当地时间晚上11点30分。

  经过没日没夜的潜艇生活,张寻宁早就不知道现在是白天或者黑夜了。

  接下去,潜艇将在莫罗湾游弋,然后释放一架无人机,进行一次初步侦察。无人机很小这样可以避开较长波段的岸防雷达,也不能飞太高,那样会被灯塔的防空雷达发现,那样会引起它的警觉。当然使用无人机,而完全不被对方察觉这种事,似乎也只能是碰碰运气。

  表面上,到达目的地,张寻宁的指挥权,将会自动超越江小洋。江小洋的行动退居次要,将由张寻宁的小组来429如何配合小组行动,但是那些专业的航海作业也不是张寻宁能插得上手的。比如发射无人机的时机,江小洋给出的时间窗口则非常有限,理由当然是隐蔽需要、油料等各方面因素。张寻宁希望进行一次白天侦察,而江小洋希望,侦察在最漆黑的夜晚进行,最终还是张寻宁妥协。

  张寻宁没有多余选择余地,通过通话器,给潜艇指挥舱发射无人机的指令。其他人还都没有察觉大,他已经听到鱼雷管打开的声音,然后折叠机翼的无人机,被用最小压力的气体推出了鱼雷管,在张寻宁听起来来,噪音仍然太大,而且持续了一段时间。

  他坐在自己位置上,无需声呐也能跟踪到某个东西在上浮,因为使用压缩空气推出鱼雷管,那些气泡一直在渐渐四散并破裂中。一段时间后,无人机终于出了海面,然后展开了机翼,然后张寻宁真的听不见了。

  随即主显示屏开始显示画面,显然潜艇拖曳天线与无人机连接成功了。可以看到外面海况还好,浪不大,微微下着雨。江小洋计算了月相,告诉张寻宁今天满月,但是由于下雨的关系,没有月色,完全一片漆黑。

  冯至阳立即接管了起飞工作,控制无人机引擎启动,在水面上飞行起来,它小心把握速度,尽量顺着浪涌的方向。滑跑了一段距离后,渐渐拉起,然后接入了地形匹配飞行。这架无人机将一直保持20到200米的高度飞行,避免被侦测到,它本身也有电子告警装置,可以发现可疑的敌人电磁波。侦察设备主要是红外和白光设备以及前视毫米波雷达。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17:17 , Processed in 0.033503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