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雷霆中队-190章更新 - 第 162 页

在他思考间,红色雷霆又开始了表演……

 

远比早些时候体型要巨大的飞机在战场上空徘徊了几圈后,突然放低了自己的高度,如同一座座飞行的堡垒般肆意在日军控制区特别是针对左翼伪军部队,在其上空横冲

 

直撞,不时用各种机载的火力扫射地面,命中率算是不值一提,可是对士气的打击是极为沉重的。

 

“加强左翼防御,赤匪可能又要对他们动手。”直觉告诉岗村宁次,赤匪几次都阵型左翼进行打击,所图依然路人皆知,那里也确实是自己主力大军的软肋。随着大魔头

 

一声令下,日军后方又一支第一军的精锐预备队向左翼移动,“命令所有部队停止追击进行灯火和无线电管制,天亮后工兵先行排雷,开辟出安全通道后再追击赤匪。哼

 

,延安就在我面前,到时候由不得他们毫无荣誉的一跑再跑!严令所有战斗机部队,包括海军的那个大队,明日7时之前我必须看见它们在我们进行上空掩护。”

 

约翰一行人整理好行装,跟着延安大部分非战斗单位撤离时,惊奇的发现他们非但没有因为撤退而垂头丧气一蹶不振,反而一路排着整齐的队列高唱着歌曲,脸上挂着的

 

,是对胜利的那种坚定不移的自信笑容。

 

“一支军队的强大,不是看他们在进攻时表现得多勇敢,而是他们在优势敌人面前,撤退时表现得纪律性。”上校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这支乐观可爱的军队了。

 

-----------

 

1942年8月,我奉命前往中国延安,作为美国军事观察团的团长,最早的任务只是继续搜集红色雷霆中队情报,后来因为太平洋战争爆发,我还得当延安与孟买的中间联

 

络人。

 

你很难想象,这支红色军队大部分人都是最穷苦社会最底层的农夫、工人,但是他们的高层确实一群意志坚定的受过极为良好教育的高级知识分子,这种组合你们可能会

 

怀疑,这些农夫和工人为什么要听那些知识分子的话?我就会,为什么呢?他们一起吃粗糙的食物,他们的衣服一样打满了补丁,他们甚至一起耕作,一起蹲在路边聊着

 

家常,完完全全没有什么特权阶级的存在。而打仗的时候那些军官身先士卒从来不会第一个转身逃跑,相反他们经常得最后一波离开战场。

 

这就是凝聚力,这里没有将农夫作为货品随意买卖的官员,这里没有十几个妻子几十个仆人的贵族,这里没有横行无忌的鸦片和地痞流氓,这里更没有拿着棍棒的税官和

 

警察,农民们自己自觉的带着粮食来交给执政者,更多时候,军队还会给农民们发放自己都很紧张的食物、布匹,甚至帮助他们耕作和建设。

 

每次作战,平民们会自发的组织起来帮助军队运送补给、伤员,甚至拿出宝贵的鸡蛋等副食品给军人们送去---我需要解释一下,这里太贫瘠了,能够吃饱肚子就已经是

 

大部分平民的渴望,中共最大的目标也是让整个中国的人民能够吃饱。

 

总之,这里和我在中国所谓正统政府控制区的所看见的一切事物,正好相反。后者是灰暗、绝望、充斥着死亡和对未来的迷茫,前者是光明、温暖和向往者美好的憧憬。

 

我敢断言,这支军队,终将震撼中国,乃至整个世界。

 

《红色奇迹》---约翰·S·谢伟思著。此人1951年被麦卡锡指责为通共分子,被判入狱六年,讽刺的是,远在万里之外的新中国,却一直把约翰先生称呼为“中国人民的

 

老朋友”,他也是601名可以随意免签进入中国的外国友人之一。1972年,约翰就以尼克松总统特别顾问的身份再次踏足中国,除去不如国家元首表面上享受的外交最高

 

待遇外,他比尼克松总统还要受到中国人民的欢迎。

 

值得一提的是,1945年约翰·S·谢伟思奉命离开中国返回美国时,红色雷霆和延安中队各两架战斗机一路将其护送出中国领空,他也是极少数享受过三死神护航的人物

 

之一。谢伟思先生回忆录中注明,他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当时因为各种原因,飞机上竟然没有人携带照相机,无法亲手拍下红色雷霆这支让他追逐了一辈子的神秘部队的

 

照片。

 

-----------

 

红色雷霆,解放军师级单位,内部无电线呼号:洞两·洞幺(02代表空军,我瞎编的)。

 

荣誉:

 

1955获得集体一级解放勋章(全军唯一)

 

集体独立自由奖章

 

集体八一奖章

 

1958年获得集体红星奖章

 

2016年获得集体共和国卫士勋章

 

2018年获得集体共和国勋章

 

2022年,共和国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一反命名规则,并未采取省、直辖市、自治区行政单位命名,而是早早便公布其正式命名:雷霆,舷号006。大多数场合被称为雷

 

霆舰。解放军空军微博因此跟解放军海军微博打了数年口水仗,互相争夺对红色雷霆的编制权。

 

2040年,共和国天军第一支近地轨道空天两用战斗机部队宣布成立,呼号:红色雷霆。

 

-----------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19:53 , Processed in 0.043836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