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重生于火红年代 - 第 33 页

  李胜利脑海里迅速转着,从孙祖杰对宋工一事上,他学到了很多东西。他已经意识到,想办好一家企业,尊重知识,爱护好、使用好知识分子是有必要的,回报往往很惊人。

  所以他立刻就拍板,电机厂不让老子好过,想看老子的笑话,门斗办不到,老子现在就去安西,我就不信了,一所大学还找不到一个会设计电风扇的。

  只要电风扇弄出来,老子立刻又抖了起来,而且这一回机电厅敢再找老子的麻烦,就算打到军长政委那里去,老子也不怕。

  所以李胜利就拉着孙祖杰一起,拉着一车大大小小的生活物资直接赶往安西,既然雪中送炭,那本钱就下大一点,有了这个人情在,日后也好相处。

  之所以拉上孙祖杰,主要是这个家伙太聪明,跟这些知识分子打交道他比较擅长。孙祖杰当然十分乐意,对李胜利翘起了大拇指,这家伙真的不简单。虽然书读的少,可是敢作敢当,做事十分果断,绝对可以做大事,未来的前途不可限量。

 

 

第69章 安西之行

 

  此时已经是鸡年的冬天了,这一年安西地区特别寒冷,竟然年前就下了一场大雪。仓促南迁的科大师生这下子可就惨了,住的是当地学校,竟然没有宿舍,屋子里没有床铺,没有被子,连窗子都没有,一间屋子睡十多个人。

  时值冬天,水泥地很冷,没有席子,师生们从附近老乡那里买稻草铺在地上,个人自带被褥,就睡在稻草垫上,不少师生因此患上了关节炎。

  在科大师生去安西之前,当地稻草只要两分钱一斤,连买了几天之后,周围几个村子的稻草就涨到了五分钱。后来,随着南迁师生陆续到来,人越挤越多,学校的三层小楼根本住不下。实验仪器、木器台柜只好统统让位。

  这一年,因为雪下得特别大,连山上的自来水都冻上了。师生们用水还要过一道沟,爬到对面的山坡上去挑。

  所以当李胜利和孙祖杰到达安西时,几乎是被眼前悲惨的一幕吓呆了,这可是华国最好的大学之一,怎么混成了这副惨样。

  李胜利带过来的物资立刻就派上了用场,李胜利咬咬牙,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让家里继续想办法筹集物资,厂里几千号人把暂时家里用不上的衣服被子全部拉过来,先解决这么多人的睡觉问题。

  至于李胜利希望科大帮忙解决的电风扇的设计,根本就不是问题,只用了短短两周时间,三种风扇完整的设计图包括各个部件的三视图就全部弄出来,甚至于需要的材料,设备都有备注。

  这样一来,李胜利只需要安排人去采购相应的设备材料就可以了,这些交给修理厂自己弄就好。

  学校为了感谢磷肥厂,还派了好些个出色的师生到修理厂帮着解决技术困难,这么一算,李胜利赚大发了。

  就在这一趟回去的路上,李胜利沉默了很久,这才问道,“小孙,你今天多大了?”

  “十八岁。”

  “十八岁就成了副处级干部,你应该是咱们淮西最年轻的。”

  孙祖杰点了点头,他只是静静的听着,他知道李胜利要倾诉。只听李胜利继续说道,“当日老子提拔你,虽然也有人说闲话,但是大家的反对意见并不激烈。

  你出身好,根正苗红,本来就应该提拔;你有本事,下棋赢了小鬼子最好的棋手,大家心里都高兴;

  到了咱们磷肥厂,难弄的福利发放你也能拿出一个解决办法。所以老子向上级报告时,上级虽然担心有些拔苗助长,但还是认可了。

  你也确实做得很好,厂里的校办工厂越来越红火,职工的住房问题也给解决了,这在咱们省的厂矿企业中可以说是做的最好的。

  不瞒你说,省里要搞两个典型,工业的典型就是咱们磷肥厂,要说起来,老子有今天,一大半的功劳都是你小子挣得。”

  孙祖杰刚想说点谦虚的话,只听李胜利突然扯着嗓子说道,“可是外面那群大学生,当年他们考上大学多难呀,哪一个不是聪明的娃,我看就算不如你小子,也差不多哪里去。

  可是你瞅着一个个又冻又饿,老子心里难过,都是爹生娘养的,这么乱来不行呀,不行呀!”

  孙祖杰知道不能让李胜利再说下去了,所以他立刻打断了李胜利的话,“营长,咱们心里知道就行了,尽力而为吧,您已经做得足够好了!”

  李胜利似乎抹了抹眼睛,然后又叹息了一声,“不说了,不说了,老子做到这样,也对得起他们了。”

  两人一路无语,就这么回到了淮西磷肥厂,李胜利继续安排人把各种生活物资拉过去,孙祖杰则回到他的修理厂。

  依靠着各大农场原来的修理师傅再加上磷肥厂老师傅的帮助,孙祖杰开始培训知青们学习如何修理各种农用设备,然后由老师傅带着赴各个农场修理机械,提高水平。

  他整理常用的配件目录,先从最简单的做起,积累经验,各种陈旧的机床也有几台,虽然破点,但还是可以用的。

  淮西是钢铁大省,兵团弄些钢材不成问题,只要加工成机械配件,这立刻就是翻倍的利润,就这样,修理厂一步一个脚印,艰难的起步了。

  就在他蒙头苦干之时,作为工业学大庆的典型,磷肥厂和李胜利迅速闻名整个淮西,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没办法,李胜利只得花钱搞了宾馆礼堂,每来一批人,他都心里不高兴,这样下去迟早被吃穷了呀。

  当然这是李胜利在嘚瑟,因为就在此时,似乎为了应景,磷肥厂的新产品电风扇上市了,磷肥厂开发出吊扇,台扇和立扇这三种不同类型的风扇,而且都附有独特的一年保修,所以产品一经上市,就立刻被抢购一空。

  此时因为与机电厅的协议,机电厅也不好再下什么畔子,加之风扇的利润确实很好,所以磷肥厂这个校办工厂规模越滚越大,加上电机车间,竟然有了好几百职工,连产值都快要超过磷肥厂了。

  这种情况下,让这个校办工厂独立出来的意见越来越多,但是李胜利还在磷肥厂,这件事就没办法继续下去。

  终于在风扇被推出一年之后的猪年夏天,李胜利被提拔到省城成为班子成员之一,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李胜利一走,胜利修理厂就被拆分出来,被改名为胜利机电厂,成为化工厅和机电厅共同管辖的企业。

  运气爆棚的老朱,虽然当不了新厂的厂长,但是一个副处级的后勤副厂长还是让他十分满意,而兜兜转转,宋工则成为了胜利机电厂的总工。

  就在李胜利荣升高位之时,已经年满二十的孙祖杰就带着女朋友周琼特意来到省城,去拜见一下这位大恩人。

  本来孙祖杰是计划今年和周琼结婚的,只不过他的搭档王书记有些不同意见,他曾经私底下警告过孙祖杰,“小孙,你还年轻,不要被感情冲昏了头脑,这对你发展不利。”

  孙祖杰笑了笑,“我们谈了这么久恋爱,感情已经很深了,再说我也不想谋求什么发展,把咱们这个修理厂办好,我就心满意足了。”

  王书记摇了摇头,“你呀,还是太年轻,很多东西缺少一根弦。我看你还是等一等,周琼的父亲也没什么大问题,等他出来了再结婚也不迟。”

  孙祖杰皱了皱眉头,至于吗?当然王书记是好意,他这方面确实经验不足,所以就从善如流,也就没有着急打结婚报告,而是听他的劝等一等再说。

  这两年孙祖杰的修理厂发展的很好,不仅仅能够完全满足兵团的需要,也已经开始为淮西各地的公社服务。

  主要原因是这两年与科大的关系处的不错,科大材料系此时正好有批师生在兵团,他就托关系把他们弄到了修理厂附近的农场,遇到了技术难题就请他们解决,所以修理厂弄出来的机械配件的种类越来越多。

  现在修理厂的规模已经扩大了好几倍,有职工三百多人,所以孙祖杰现在胆子越来越大,他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就是想试着搞一搞汽车,不就是四个轮子加台发动机嘛,老子有这么强的科研力量在,怕个卵。这要是搞了出来,那可就是放了一颗大卫星。

  李胜利副主任看到这郎才女貌的一对新人,心里很满意,就满口答应将来要为他们主婚。两人关系很好,私底下与孙祖杰交流时,对于未来李胜利已经有些迷茫。

  孙祖杰就给他出了一个主意,

  “营长,您不是跟科大关系不错吗,他们在省城日子不好过,一群教授整天烧砖,简直是瞎扯淡,您干脆调过去帮他们拉拉关系,办几个厂子,解决一下后勤问题,不正好是发挥所长吗?”

  李胜利对这个建议有些犹豫,“老子现在大小也是淮西一号人物,你小子让老子这么一个大老粗调到科大这种地方,是不是故意想看老子的笑话?”

  孙祖杰笑着说道,“科大可以笑话任何人,唯独不会笑话恩人,您在科大的日子肯定好过。

  再说学校毕竟关系简单,您何必待在官场受那份活罪,还不如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

  李胜利想了想也是,他对官场确实有些害怕,水太深了,不是他玩的转的。

  他这几年看着孙祖杰搞后勤,搞企业,也确实学到了不少东西。学校跟厂子虽然有些差异,但学校的人才那么多,厂子更好办,这么一想,孙祖杰确实出了一个好主意。

  孙祖杰看李胜利有些意动,不由得高兴起来,还是做点实事的好,心里踏实,以后也不容易栽跟头,不是吗?

 

 

第70章 外贸部

 

  李胜利得了孙祖杰的指点之后,开始跑动关系希望能够调到科大。他的老领导赵团长就纳闷了,“李胜利,你个犊子,怎么想一出是一出,好端端的去什么科大?”

  李胜利就把他的想法告诉了老领导,赵团长也沉默了,过了一会儿,他挥了挥手,“去就去吧,你去了那边也能安生不少。”

  就在李胜利忙着调动的时候,经过华国上下二十多年,抛头颅洒热血的拼杀努力,华国外交转折的一刻终于出现了。

  猪年的三月份,乒乓球的世界霸主华国队在中断了两届之后,又一次出现在国际赛场上,然后就发生了举世瞩目的美帝运动员上错车事件,所以事件的双方,美帝的柯恩和华国的乒乓天王就成了记者采访的热点。

  着急的倭国记者一边捉着双方采访,一边不断的询问代表团另外一个与此事件毫无关系的问题,那就是在倭国家喻户晓的超级围棋天才孙祖杰什么时候再一次来倭国访问?

  前面一个问题是当时的热点,后面的问题则是有些奇怪,你问围棋国手的事情,怎么问起了乒乓球队,也差的太远了吧。

  倭国的记者理所当然的说道,“在我们倭国,孙君的任何消息都有可能上头条,谁让你们都是华国人,不问你们问谁?”

  这个消息传到了华国国内,华国方面很快就决定邀请美帝的乒乓代表团访华,从而借机打开华美两国的外交僵局。美方见到了这个明显的信号,也立刻同意代表团访华,至此两个大国之间打打闹闹了二十多年后,又一次开始了接触。

  领导在看了相关报告之后,对于另外一个不相干的人孙祖杰也有了兴趣。对于美帝,华国还需要小心翼翼,慢慢的试探;但是对于倭国,领导明显就轻松了不少,毕竟一条狗怎么可能与狗主人的对手相提并论呢?

  所以领导就轻松的问起那个在倭国家喻户晓的孙祖杰的情况,能让倭国记得这么清楚,肯定是做了什么让小鬼子服气的事情。

  领导身边的都是人中龙凤,对于领导可能要问及的人和事必须事先做好功课,要不然领导突然问起,你回答不出来,好吧,一次可以;两次勉强还能接受;第三次,您呀,哪里来回哪里去,这里不适合你。

  所以工作人员早早的就调查清楚孙祖杰的相关情况,以备咨询。要说起来孙祖杰的事情确实很有传奇色彩,一个孩子,十几岁就能在倭国棋坛横冲直撞,所向披靡;虽然意外受伤,但却很快在企业里混的风生水起,在不同地方连续搞起了两个企业,还都发展的很不错。

  领导听完之后,点了点头,直接点名让孙祖杰回京,这眼瞅着与倭国的关系就要正常化,这样一个人物作为访倭代表团的一员比较合适,而且不仅仅是体育工作,孙祖杰还能做更多的事情。

  至于孙祖杰的受伤,领导觉得反而是好事,下围棋毕竟只是一门消遣,怎么可能与生产相提并论呢?要不是受伤,还发现不了他这方面的才华。所以说,让年轻人不同地方多岗位锻炼是好事。下面叫的那么厉害,怎么不想想农民们祖祖辈辈都是这么过来的,他们什么时候叫过苦?

  可是这个指示一下,具体办事的人就有些头疼了,孙祖杰现在大小也是个小领导,人家在企业里干的好好的,你把他拉回来放在哪里?是体委还是别的生产部门?

  放在体委,他已经退役了,档案都调走了,而且听领导的意思,他日后还是留在生产部门比较好,放在体委,又与领导的指示不符。但是放在生产部门,这个时候生产部门哪有多少与外界交流的机会,这也太难了一些。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就是因为这种同时跨部门,省份和行业的调动特别复杂,而且被调动的人,都很有背景,个个简在上心。所以必须要想周全了,要是没有做好,到时候被调动的人不满意告了办事人员一状,那不是无妄之灾吗?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06:10 , Processed in 0.028188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