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重生于火红年代 - 第 91 页

  华国拥有最多的工业人口,虽然华国工业落后,但是产业链却是相当完善的,也许非常落后,也许不同领域与国际水平的差异很大,但是确实很完善。

  不仅仅如此,华国还有大量剩余的工业人口,要不然华国怎么会想到计划生育,那是活活被逼成这样。

  所以杨老就得到了一个任务,你回去问问自己的女婿,你看到了这么多问题,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另外咱们这么多的工业人口,怎么能够充分的利用起来。

  孙祖杰听完之后,笑着说道,“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不就是在解决这些问题吗?我们是个大国,只能走自己的路。

  只要小心谨慎,一步步来,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同时避免犯这些国家已经犯过的错误,就可以摸着这么多国家的石头慢慢往前走。”

  “就这么简单?难道就没有可以学习的对象吗?”

  孙祖杰想了想,“大道至简,现在这样才是对的。

  理论永远只是对过去现象的总结和解释,我们没有一条成熟的理论,也许是好事,这样我们就没有条条框框。

  如果您说一定要有,我觉得倭国就是咱们学习的对象,同样是东方国家,他们的成功之处最值得我们借鉴。”

  听孙祖杰这么说,杨老不由得想起了孙祖杰的大国崛起倭国篇,这个倭国篇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对二战后倭国崛起的经济分析。

 

 

第179章崛起的原因

 

  在二战之后,倭国被美帝的飞机炸成了一堆废墟,可是短短三十年不到的时间,倭国又重新抖了起来,竟然成为了西方第二大工业强国。

  与此同时,华国也从一片废墟中开始了漫长的崛起之路,但是三十年后,华国人睁眼看世界,当他们看到身边的倭国时,心情往往超级复杂。

  国仇家恨的过去还记忆尤新,而现实巨大差异的冲击,让华国人无奈之下只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是不是我们个人不够努力,是不是我们制度出了问题,甚至是不是我们的人种不如对方,否则没有办法解释为什么短短三十年会差距这么巨大。

  这也是为什么一个记者编造的夏令营故事会那么流行,实在是想不通呀,要不然整个民族怎么会相信这么一个有明显漏洞的故事。

  而华国老百姓破除这层心理上的阴影,一直要等到世纪之后两场惨烈的大地震对此之后,这当然是后话了。

  所以在倭国篇,孙祖杰告诉华国的高层,事情不是你们想象的那样,倭国之所以迅速崛起,除了倭国在战前打下的工业基础,人才基础之外,根本原因在于美帝的扶持。

  基于工业人口的分析,孙祖杰解释了二战之后,美帝对于倭国的工业转移。

  倭国拥有几千万工业人口,而且又完全在美帝的控制之下,所以在朝鲜战争开始后,美帝就开始有计划的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倭国转移。

  原因一是美帝有钱了,他们不愿意做那些有苦又累的活,另外就是他们已经没有足够的人口在与苏俄竞争的同时填充整个产业链。

  而倭国通过以前的侵略战争和朝鲜战争此时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在吃透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之后,就开始了产业链的爬升,向着重化工领域进军。

  此时美帝基于政策惯性,毫无防备的出售了大量的工业专利,倭国因此节约了大量成本,并迅速消化了这些技术。

  到了70年代,倭国已经从产业链的低端爬到了产业链的中高端,甚至于在汽车,机械这些欧美传统强势领域已经领先,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市场份额。

  目前倭国正在进行第三次产业升级,那就是向着产业链的顶端高科技领域发起进攻,比如目前正在进行的,如火如荼的美倭计算机大战,就是明显的证明。

  在解释了倭国崛起的原因之后,孙祖杰又仔细分析了倭国在这两次工业升级中所采取的政策。

  一个类似于华国计委的机构,产经联出现在华国高层眼中,原来西方国家不是仅仅只有市场,而是同样拥有计划,实现了计划与市场的完美结合。

  孙祖杰告诉华国,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有一个重要特点,不论市场需求有多大,不管外国商品是多么的物美价廉,在本国没有突破技术瓶颈的时候,在本国相应的重工业体系还未完善的时候,坚决保护民族工业,限制外国产品进入;坚决压制国内需求,让人民耐心等待。

  在把资源投向重工业的发展、组织人员攻关的同时向外国敲诈,“你现在如果不低价卖,以后就没得卖了。”

  倭国的技术精华在“产经联”,产经联的一条铁律就是:如果基干工业没有发育好,没有准备好相应的技术,改善生活是对民族的犯罪,再大的市场需求也得等待。

  谁敢破坏基干工业,求得暂时的生活改善也是对民族的犯罪。基干工业出问题,政府必须出钱修补,人民必须等待。

  就是这一种“挺”的精神,使战后倭国的基干产业快速完善,产能逐步增长,最后一飞冲天,由蛹化蝶!

  产经联的核心包括三块:一块是三菱住友三井等大财团,主要生产和提供各门类基础原料和先进技术。

  我们看到的具体商品其实就是这些基础原料和先进技术的排列组合。这些基础原料和先进技术之间的关系受地球上存在的资源和物理规律限制,在统计上有一定比例关系,是可以计划和预测的,所以用计划经济比市场经济更加有效。

  只是这部分虽然是其他附属经济的根,但因为要为长期战略负责,其实是赔钱的。

  政府是另一块,因为提供基础原料和技术的大财团赔钱,政府就要想办法把帐做平。大财团的亏损实在抹不平了,就干脆赤裸裸地上行政干预,如改革税制,或干脆印钱发给大财团的银行。

  还有一块是学界,如大型的国立研究所和大学。必须汇集顶尖人才,制造研究环境。

  顶尖人才的发财心不重,只要过得稳定舒适就可以了,也不攀比,真正出成果的人并不指望分发股权,也不用重奖刺激,大锅饭也无所谓。他们需要的只是自由的工作环境。

  产经联以技术为中心,提供大量先进的基础原料和先进技术,下游的企业就去想办法去排列组合它们,就成为具体的商品,去卖钱。如果有什么新要求,反馈给产经联,产经联再组织人手攻关。

  孙祖杰对倭国崛起和产经联的描写在后世是司空见惯,但是在这个时代,才是真正的晴空霹雳,它真正照亮了华国未来怎么走。

  事实上看完了倭国篇,高层立刻就明白了孙祖杰搞得华投,未来发展的方向就是一个典型的大财团。原来他东一榔头西一棒子,都有自己的筹划。

  财团的核心是银行,目前华投港岛还没有,但是孙祖杰凭借着他出色的赚钱能力暂时充当了这个角色,而华投和禾氏国际正在培养相关的人才,估计他早已经有了这个计划,只是缺少一个时机。

  而华投的上游机构比如华投研究所,欧派电子的研发部等等都是花钱的大户,负责通过研发提升基干工业。

  华投同样有一些下游的公司,比如天翼集团,比如浣熊食品,比如欧派电子的各个事业部都在负责赚钱,负责国内外的竞争。

  甚至于华投还有自己的研究机构,比如华投养的一大堆律师,可以提供法律风险的报告,另外孙祖杰本身就是最顶尖的研究人才。

  所以杨老想起了倭国篇,就不由得哑然失笑。他原来还担心这个孩子不愿意走仕途,未来没有太大的发展,实在浪费了他这一身才干。

  可是从他对华投的苦心经营来看,这哪里是没有发展,而是太有发展了。

  要是华投真的按照孙祖杰的想法,搞成了一个大财团,那么孙祖杰在华国经济界的地位就是前几号,甚至是数一数二的存在。

  那么要不要支持他的想法呢,当然支持,华国建国三十多年了,到目前为止,还有比华投搞得更好的公司吗?

  天翼集团已经成为了整个高层的骄傲,这是华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真正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公司,表明华国不仅仅是在追赶西方,而且某种意义上在引导着科技的进步。

  另外还有PCR,无刷电机,二步发酵法,等等,孙祖杰已经做出了太多的贡献。

  事实已经摆在眼前,由不得他们不相信,孙祖杰的成功也是华国的成功,他们是一家人。

 

 

第180章 学习

 

  1980年9月下半旬的一天早上,孙祖杰有些紧张的出现在那个前世听过很多次的地点。虽然这一世他也来过这里很多次,但是今天非常特殊,因为他的身份是一位老师。

  根据中央的要求,他将以特邀专家的身份给高层上一堂课,主题是西方国家的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

  孙祖杰不得不佩服高层的眼力,他们一眼就看出来孙祖杰在《大国崛起》这篇文章中隐含的信息,华国有充足的工业人口,是不是可以接收西方国家的产业转移,然后如同倭国一般顺利实现自身的产业升级。

  这个课题实在太大了,自从接到通知之后,他就一直在准备,是骡子是马终于要见真章了。

  孙祖杰抱着他准备好的讲稿,慢慢的步入会议室,他抬头一看,只觉得呼吸一窒,所有人都是他的前辈,都是必将载入史册的人,而此时他这个三十还不到的年轻人需要给这么一群经历过无数风雨的老人上课。

  孙祖杰真的十分紧张,可就是此时,由一位老人带头,所有人同时在鼓掌,孙祖杰有些发傻,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一位口音有些重的老者笑着说道,“今天早上伊拉克军队突然对波斯展开了全面进攻。孙祖杰同志,谢谢你,你为国家又立了一功!”

  孙祖杰恍然大悟,这场战争的暴发意味着孙祖杰和国家在战前的一系列投机即将步入收割期,光光华投就有数亿美元的入账。

  孙祖杰有些腼腆,有些紧张的笑了笑,老者笑着拍拍他的肩膀,“不要害羞,也不要紧张,我们这些老家伙今天都是小学生,都是你的学生。”

  孙祖杰由工作人员指点来到了座位,开始了这一次上课。他一开始还有些结结巴巴,但是慢慢的他的语言越来越流利,事已至此,那就尽情的讲演吧。

  对于孙祖杰这一次报告的内容,事实上底下的老人们在阅读《大国崛起》文章时,对其核心内容已经有所了解,但是这一次孙祖杰的准备明显更加细致,不,应该说华国高层围绕着他这些文章调动的资源非常众多,让他有足够的参考。

  慢慢的讲座进入到重点,那就是孙祖杰需要回答在座的老人,华国应该怎么做,如何迎接西方的工业转移,又如何实现自身的产业升级。

  孙祖杰围绕着这一点,开始了长篇大论。他认为华国要想顺利的迎接西方的工业转移是十分艰难的,冷战造成的长期不信任,人种差异,民族差异,制度差异等等。

  另外还有一点,美帝在这二十多年的工业转移过程中,亲手扶持起倭国这个竞争对手,所以未来往华国的工业转移他们一定会小心翼翼,吸取经验教训,对我们的技术转移一定会十分小心。

  而倭国玩的是雁阵模式,按照他们的想法,能够分配给华国的只有劳动密集型的低端产业,至于中高端,倭国甚至根本没有这个想法。

  但是倭国毕竟不可能吃透整个产业链,所以华国开放后,他们放在东南亚的低端产业链必然首先会向华国转移,因为华国人工最便宜。

  这是一个机会,劳动密集型产业除了解决就业之外,也可以积累资金,只要有一颗积极赶超的心,倭国能够做到的我们同样可以做到。

  所以孙祖杰觉得目前最重要的是在内政上保持国内的稳定,改革开放首先必须有一个稳定的国内环境;

  同样也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所以在外交上应该处理好与美帝的关系,同时与苏俄最好是想办法缓解下来,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孙祖杰认为在必要的准备完成之前,首先是尽可能弥补国内产业链的不足,培养人才,为未来迎接西方的大规模工业转移做好准备。

  当然为了迎接西方的工业转移,这个准备也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必须完成经济体制的转型,让国民经济完成从计划向市场的转型。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06:38 , Processed in 0.032700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