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人在大唐,建安风骨 - 第 100 页

  要知道,现在在长安风头最盛的就是这位齐王殿下了。

  “呵呵,夫人莫急。那位齐王殿下可精明之极,在他手下做事,不表现点能力是不行的。”

  王鹤轩溺爱的摸着女儿的头说道。

  这里是内厅,只有他们一家三口,所以说话也少了许多顾及。

  “行了行了,你们父女俩就知道串通一气欺负人。”王夫人白了一眼丈夫说道,“对了,今天周家又派人来了,还送来好多东西,我看他们挺有诚意的,要不……”

  “不行!”王鹤轩和王婉容几乎同时喊道。

  “娘,你怎么又让那个周家进门了,难道您忘了当初他们是怎么对我们王家的,不但把订下的婚事给退了,而且还出言侮辱我爹,差点让爹一时想不开而走上绝路,现在看我们王家刚有点起色,就又没皮没脸的凑上来想要复婚,这种人家您也忍心让女儿嫁进去?”

  一提起那个周家,本来睡意未消的王婉容腾的站起来,两只大眼睛瞪的溜圆,怒气冲冲的对王夫人说道。

 

第一百三十三章八卦

  “当年与周家订婚,算是我王鹤轩瞎了眼。要不然真要把婉容嫁到周家,那不是害了咱们女儿一辈子吗?”

  王鹤轩也是怒气勃发,如果是李文斌在这里的话,一定会感到十分惊讶,他对人一向宽容和气,很少能见到他如此生气的模样。

  “哼,想要悔婚的话,丢的可是你的脸面。”

  “夫人,你怎么这么糊涂啊!”王鹤轩一脸痛心疾首,“周家人的本性不好,女儿嫁到那种人家,以后只能痛苦半生。我区区一张面皮,怎么与婉容下半生的幸福相比?”

  当年王鹤轩做生意失败,弄的王家几乎是一蹶不振,但更加雪上加霜的是,与王婉容早已经订婚的周家竟然悔婚。

  王鹤轩当时气不过,找到周家评理,却没想到反被周家父子出言侮辱,气的他一时想不开,在回家的路上跳河自尽,幸好被人救了下来。

  事后王鹤轩冷静下来,心中却又有些庆幸,虽然家业败了,但至少看清了周家势力眼的真面目,不至于让女儿以后嫁过去受苦。

  现在李文斌看重王家,结果那个周家一看,竟然又恬不知耻的想要复悔,上次已经让王鹤轩派人打出门去,今天竟然还敢来?

  王夫人看丈夫和女儿真生气了,又想起当初丈夫想不开跳河的事,心中也有些后怕,万一那时王鹤轩真的没了,那剩下他们孤儿寡母的可怎么活啊?

  想到这里,对周家也不禁怨恨起来,当下认错道:“好了,妾身知错了,我明天就让人把礼物给周家送回去,以后再也不提复婚的事了。”

  “嘻嘻,这才是我的好娘亲嘛!”王婉容看母亲答应,又怕她为刚才的事不高兴,于是抱着王夫人的脖子撒娇道,“娘亲,你看女儿长的这么漂亮,爹爹又得齐王的看重,恢复家业只是小事,以后说不定还能有更大的发展,所以说您的女儿不愁嫁,您就坐在家里等着别人提亲吧!”

  “齐王齐王!你跟你爹就知道说那个什么齐王,他可是害的你到现在都没嫁出去。”王夫人不满的抱怨着,说到这里忽然停了一下,似乎想到了什么,眼睛一亮又继续说道,“我听说那个齐王和你年纪差不多,而且还没有婚配,干脆把你嫁给他算了!”

  “妇人之见,齐王是什么身份,怎么可能会娶一个商家女?”王鹤轩见妻子又在异想天开,忍不住斥道。

  “哼,他想娶我还不想嫁呢。”王婉容一脸的不满,强自争辩道,“不过听说啊,齐王已经有了婚约。他的未婚妻是……嘻嘻,哈哈,是一个两三岁的小丫头!”

  “咦,不会吧,那个齐王再怎么说也是个皇子,怎么会娶一个年纪相差这么大的女子?”王夫人平时不怎么出门,所以并不知道李文斌订婚的前因后果。

  “娘,这件可有意思了,我给你好好讲讲,几个月前……”一说起李文斌当初的糗事,王婉容立刻变的兴致勃勃,把自己听到的传言全都讲了出来,女人最喜欢这些八卦,特别是王夫人这个年纪,所以她也是听的十分兴起,不时的插两句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

  看着这对八卦的母女,王鹤轩拿她们没有一点办法,只好苦笑一声摇了摇头,拿起碗筷开始吃自己的夜宵。

  完饭后,王鹤轩又想到石炭的事,刚好自己女儿也在,王婉容在商业上的天份极高,说不定能看出李文斌到底要做什么,于是王鹤轩打断了正在八卦的母女,将今天晚上李文斌收自己收购石炭产地的事讲了出来。

  “婉容,殿下收购那些没用的石炭做什么,为父想了一路也没想明白?”王鹤轩看着正在思索的女儿问道,他真的很想知道李文斌的用意,要不然今天晚上可能又要睡不着了。

  “我知道了!”苦苦思索的王婉容忽然眉头一展,一脸兴奋的说道,“这个齐王可真是狡猾,扔出一个水泥让别人去抢,自己却准备闷声发大财。”

  听到女儿的话后,王鹤轩也是精神一震,十分急切的说道:“婉容,你真的想明白殿下收购石炭的用意了?快点和为父说说!”

  “嘻嘻,父亲你是身在局中,所以看不清楚这其中的关联,其实以您的才智,只要能跳出来想一想,再结合之前的一些消息,肯定能猜出齐王耍的那点小手段!”看到父亲如此急切,王婉容却反而卖起关子,一脸嬉笑的说道。

  王夫人虽然不关心商业上的事,但看自己夫君如此焦急,女儿却故意不说,于是上前拍了王婉容的脑袋一下斥道:“就知道你这丫头鬼主意多,快点和你爹说说,那个齐王到底是打的什么主意?”

  “娘,你女儿这么聪明,要是被你打笨了,以后嫁不出去怎么办?”王婉容揉着脑袋十分不满的说道。

  “去!你嫁不出去都是因为那个齐王,关为娘什么事?”

  “好了,你们娘俩就不要斗嘴了,婉容你快点告诉为父,齐王到底打的什么主意?”王鹤轩制止了母女两人的斗嘴,王夫人平时在家没事,只有王婉容陪着,娘俩最大的爱好就是斗嘴,一吵起来就没完,他可不想半夜里听她们吵架。

  “看爹你这么有诚意的份上,那女儿就告诉你好了。”王婉容调皮的一笑,不再理会王夫人,转而向父亲说道,“其实这件事很简单,只要想一想,为什么李文斌会在推出水泥之后,忽然对石炭产生了这么大的兴趣?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这石炭必然对水泥的制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句话,但听在王鹤轩的耳中,却不亚于一盏黑暗中的明灯,一下子将眼前的迷雾照亮了一角,让他隐隐约约好像抓到了什么,可是一时之间又说不清楚。

  只听王婉容接着说道:“虽然水泥的制作方法一直被传的很神秘,但现在我可以肯定,水泥肯定是用火煅烧出来的,就和烧石灰的办法差不多,顶多在配料的比例上不同罢了。”

 

第一百三十四章太原王氏

  本来已经恍然大悟的王鹤轩听了女儿后面的话,却又有了新的疑惑,忍不住开口问道:“婉容,水泥是烧出来的并不难猜测,毕竟石炭最大的作用就是燃烧,殿下现在如此急切的想收购石炭产地,从侧面上也证明了这一点,但是你怎么知道和烧石灰的方法差不多?”

  “父亲你难道忘了,郊外的那个新水泥厂原来是干什么的?”王婉容再次得意的说道。

  “那里?那里原来不是工部的石灰作坊吗?啊~!我明白了!”王鹤轩先是迷茫,紧接着一拍大腿,终于想清楚了其中的关键。

  工部下面那么多的作坊不用,为什么偏偏选中了石灰作坊,而且两样东西都要经过煅烧,除了颜色不同外,石灰和水泥的外观其实也差不多,虽然这不能证明什么,但却足以说明王婉容的猜测有很大的可能性。

  想通了这一切后,王鹤轩是心情大快,特别是对于李文斌收购石炭的事,心中更是赞叹不已。

  石炭因为难以点燃,用起来也不如木柴和炭方便,所以一般人很少用到,但是用于作坊内的大规模煅烧却是再合适不过,而且比之木柴和炭,石炭也更加耐烧,再加上成本低廉,不怕那些打算建水泥厂的人不买。

  对于王婉容这个聪明的女儿,王鹤轩当然是大加赞赏,不过现在已经是半夜了,所以一家三口说了会话后,就各自回房间睡了。

  知道了李文斌的打算,王鹤轩对于收购石炭的事也就更加上心了。

  第二天等他亲自去了黑石山一趟,因为露天煤矿的影响,这方圆数十里几乎是寸草不生,所以根本就是无主的荒地,两人去当地县衙登记一下,然后又交了不过百贯钱,就把黑石山周围方圆数十里的地全买了下来。

  接下来王鹤轩又四处打听,看长安周围还有哪些地方有石炭出产,结果又让他找到四处。

  只不过这些地方离长安的距离有些远,而且石炭埋的也比较深,不如黑石山的情况好,但他还是花钱都买了下来——反正这些都是荒地,总共也花不了几个钱。

  ……

  这一日,王家的酒楼依然是十分的热闹。

  一楼大厅里的报菜声是此起彼伏,端菜的小厮如同穿花蝴蝶般来往不停,一个个忙的连气都喘不过来。

  不过就算如此,却没人有任何的怨言。

  因为来这里的客人出手十分大方,不但点菜只点最贵的,连给小厮的赏钱也十分丰厚,所以酒楼上上下下的人显得格外麻利。

  正在大厅里忙的热火朝天的时候,这时门口忽然一暗,一队主仆从外面进来。

  这队人明显是大户人家出身,连家仆的衣着举止都显得极为不凡。

  为首的是一个白面短须的翩翩公子,这人看起来不过二十多岁,身材颀长、长相俊美,脸上总是带着一种若隐若现的笑容,让人一看就心生好感,身上穿着一件极为得体的青色圆领袍衫,腰悬一块圆形美玉。

  若是眼尖的人可以发现,玉的做工极为精美,正中间雕刻着一个篆体的‘王’字。

  刚进来的王公子与熟识的人打过招呼之后,这才告罪一声,径直上了二楼雅座。

  “这位兄弟,看这位王公子似乎出身不凡,究竟是谁呀?”一个身材干瘦的商人向身边的人打听道,想看看这位王公子到底是什么来头。

  “嘿嘿,兄弟你是常年走南边的吧?”被问的人是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大汉,黝黑的脸膛上满是风霜之色,一看就知道是个常年在外打拼的行商。

  “咦,兄弟你怎么知道?”瘦商人奇道,他虽然常年走南方的商道,但本身却是洛阳人士,关中话说的也十分标准,这个大汉怎么一听就知道自己的底细?

  “哈哈,这还不简单,要是兄弟你是走北边的商人,怎么会不认识太原王公子?”中年大汉大笑着说道。

  那些和他一样都是走北边的商人听到他的话,脸上也都带着一种崇敬之色,这些人都是走南闯北的人精,很少能看到他们如此真心敬佩一个人。

  “太原王公子?难不成是太原王氏?”有人立刻惊呼道。

  太原王氏可是世代门阀贵族,大唐有五姓七望之说,其中五姓就是指‘崔、卢、李、郑、王’,而七望则是指这五姓中最出名的七个代表,即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这七家子弟遍布整个大唐士林政堂,不少人都是身居要职,无论是在朝堂还是民间,都有着极大的声望和影响力。

  “不错,王公子就是出自太原王氏,而且还是长房子弟,听说他小时候聪慧非常,三岁识文七岁就会作诗,不到二十岁就考中了举人,可惜不知道为什么,几年前忽然对商贾之事感兴趣,抛去自己举人的身份,为王家打理起行商之事?”

  中年汉子先是得意,毕竟他一个身份低贱的商人,能认识一个王氏长房子弟,说出去实在是很有面子。

  不过到最后时语气却又转为疑惑。要知道太原王氏族人虽然遍布天下,但族长之位却一向出自王氏长房,按说出身如此尊贵之人,绝不可能做这些买东卖西的下贱事?

  “洪老弟所言不错,不过也多亏了王公子管事,从上任后一改往日王家坐地盘剥的霸道,不但将抽成从原来的三成变为一成,而且还出面将小商队集结成大商队一起行动,要知道北方草原可不太平,要是人少力弱,遇上那些穷疯了的小部族,绝对会连人带货一起吞了,只有人多势众的大商队才没有敢打主意!”一个脸上带着刀疤的老者缓缓说道,这老者鹰鼻深目,瞳孔发蓝,显然是一个西域胡商,不过关中话却说的字正腔圆,比一般的汉人还要标准。

  太原是北方商路最重要的枢纽,也是大唐与北方草原往来最频繁的边市,无论是大唐商人北上还是草原商人南下,都要经过太原。

  王家经过世代经营,现在太原虽然名义是归大唐的官府管,但实际上却是王家在掌管着太原,其中利润最丰厚的商业更是被王家人牢牢把持,所有商品只要进入太原,都要经过王家的抽成,而王家则出面为各方寻找买家。

 

第一百三十五章套近乎

  又一个北方行商一脸感激的说道:“就是,上次我的货物让铁勒一个小部族抢了,幸好刚好王公子带队路过,当天晚上就带人杀散了那个小部族,把货物又抢了回来,我本来要把一半的货物送给王公子的,可是人家就是不收,说我既然有王家的路引,那就一定会保证我们的安全。”

  听这几人念叨王公子的恩德,其它受过恩惠的人也都忍不住了,纷纷讲起王公子的高义。

  而那些走南方的商人也听的津津有味,同时心中也在哀叹,为什么这位王公子没出现在南方商路上?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13:15 , Processed in 0.045992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