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人在大唐,建安风骨 - 第 101 页

  否则哪里还用受那些土司和头人的鸟气。

  正在大厅中正热火朝天的议论着那位风度翩翩的王公子时,忽然大门光线一暗,又一行人走了进来。只见这行人为首的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生的唇红齿白、剑眉星目,长相十分的俊美。

  年纪虽不大,但个头却并不比成年人差,身上的衣着饰品看似普通,但这些阅历过人的商人却发现,不管是衣服还是饰品,无一不是手艺精湛的匠人精心所制。

  紧随着少年身后的是一个容貌秀美无比的侍女,一举一动都带着大家闺秀的端庄与秀雅,如果不看衣着打扮,根本看不出来是伺候人的侍女。

  最后面跟着的是四个身强力壮的护卫,腰间悬着横刀,一双双冷漠中带着杀气的眼睛四下扫射,看样子只要周围有任何异常威胁到少年的安全,立刻就会引起他们的决死反击。

  看到少年一行人进来,刚才还在高谈阔论的商人们立刻闭上了嘴。

  只要有点眼力的就能看出,这少年的身份肯定不普通,很可能是哪家的贵族子弟出来游玩,他们这些商人可惹不起。

  万一哪句话不小心得罪了对方,那可真的是祸从天降,所以大家很有默契的一起闭了嘴。

  不过他们也在心中奇怪,刚才那位王公子的风度已经让人感到折服,可这位少年无论是气质还是举止,感觉竟然比那位王公子还要高贵几分,长安虽然是帝都,可没听说有哪家的家教能比的上名列五姓的王家啊?

  “哎哟,小老儿参见贵人,您楼上请,上面都已经按您的吩咐准备好了雅座!”一看到少年进来,刚才在柜台里一直笑眯眯的掌柜的‘嗖’的一声飞跑出来,一脸巴结讨好的对少年说道。

  “我说老王,我也是这里的常客了,你不用每次见到我都这么夸张的迎接吧?”

  少年有些无奈的笑道,自己只不过是帮了对方一个小忙,可是这老头就记在心上了,每次都热情的过了头,让人有些接受不了。

  “小老儿是真心感激贵人,若不是贵人帮忙,小老儿现在已经不知道在哪里了。”掌柜老王脸上笑意不变,口中却是十分真诚的说道。

  这个少年自然就是李文斌了,酒楼里的人几乎都认识他。

  上次突厥人在这里闹事,如果不是李文斌出手的话,估计这酒楼早就被那群出生给砸烂了。

  而如果真的发生这样的事情的话,作为掌柜的老王自然也会受到牵连。

  所以,他才会对李文斌如此的感恩戴德。

  “好了,老王你还是留在这里招呼客人吧,我自己上去就行了!”李文斌受不了老王如此的热情,急忙摆脱他走上二楼。

  二楼不同于一楼大厅,这里设置的都是一些雅座,所谓雅座,其实就是一套单独的桌椅,周围有屏风隔开,在二楼的四外角落里,还有乐师弹奏音乐,虽比不上三楼包间内的豪华,但也别有一番风味。

  今天就李文斌一个人,没必要独自去占一个包间,所以就吩咐老王给自己留一个靠窗的雅座,直接坐在那里就能看到外面大街上的情况。

  如月服侍着李文斌坐下,然后又让伙计准备酒菜,不一会的功夫,酒菜就已经上来。

  正在李文斌和如月说笑的时候,忽然只听旁边一个带着磁性的男中音说道:“小兄弟,看你器宇轩昂气度不凡,在下太原王平,可否有幸与小兄弟并桌言欢?”

  李文斌循声看去,发现说话之人就坐在自己斜对面,只见这人年纪不过二十多岁,身穿一件极为得体的青色圆领袍衫,腰悬圆形美玉,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让人一见就心生好感,正是那位比李文斌先到一步的太原王公子。

  “哦,王兄既有此雅兴,小弟当然是求之不得。”李文斌听到对方自报家门,竟然是太原王氏,心中也不禁一动,他比任何人都明白世家门阀对大唐政治走向的影响,虽然现在这些世家门阀的势力在隋末大乱的影响下有所衰退,但仍然不可小觑。

  听到李文斌应允,这位名叫王平的王公子立刻大喜,指挥着下人将桌子搬到李文斌对面,两人相对而坐。

  唐朝的读书人受魏晋名士的影响,说话做事讲究随性而为。

  朋友相交也是一样,看对方顺眼就直接上前攀谈,如果发现彼此谈不来也没关系,拱手告辞便是,根本不用顾及什么面子的问题。

  “不知小兄弟如何称呼?”王平指挥身边的下人将桌子挪过来,刚一坐下来,立刻很是热情的问道。

  “噢,小弟在家为行二,王兄也叫我二郎便是。”李文斌笑道,“不知王兄何时到的长安,可是要参加来年的科举?”这位王公子无论是衣着打扮还是风度气质,都像是一个来长安赶考的士子一般,所以李文斌才有此一问。

  虽然明明是李世民的长子,可李文斌却不喜欢别人称呼自己“大郎”,这总是让他想起一个历史名人来。

  虽然他也知道,历史上真正的武大郎其实是身高七尺的昂藏男儿,与妻子十分恩爱,只不过是因为身为朝廷命官,拒绝帮助亲戚牟利,而被诋毁,以至于“流芳千古”。

  可多年来的惯性思维李文斌还是改变不了,索性就让人称呼他为二郎了。

 

第一百三十六章侃大山(打滚求票)

  一提到科举,王平却是眼中一黯,不过眨眼间就恢复了正常,微笑着说道“在下前日刚到长安,却是无缘参加科举,王家虽然是世家大族,但在下却不争气,从小就不喜读书,整日里不务正业,和楼下那些商贾厮混,却是让二郎见笑了。”

  李文斌也没想到对方竟然是个商人,而且听他的言谈竟然有些自嘲之意,显然对于自己商人的身份有些鄙视和无奈。

  这倒也不难理解,大唐政府一边并鼓励工商,一边却又对商人十分鄙视。

  所以这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尽管所有人都知道商人十分富有,但却极少有人愿意主动加入商人的队伍。

  “王兄此言差矣,商业也是正业之一,若是没有商人买东卖西,其它的暂且不提,只是这最基本的‘吃穿’二字,就足以让世人头痛了。”李文斌说到这里,伸手挟了口菜放入口中,慢条斯理的咀嚼起来。他对商人倒是没什么歧视,来自后世的他更深知商人的重要性,所以这才忍不住开口说道。

  王平听了李文斌的话,却是神情微动,眼中带着敬佩之色开口赞道:“没想到二郎你小小年纪,却对商贾之事看的如此透彻,为兄枉自多活了几年,却一直纠结于自己的身份,今日听得二郎的惊世之语,才终于有了恍然大悟之感,请受为兄一拜!”

  说着,他站了起来,竟是向李文斌行了一礼。

  李文斌急忙起身搀扶,口中也是谦虚道:“王兄快快请起,小弟只不过是个困守于长安的无知小子,整日里夸夸其谈,哪里能受的起王兄这一拜?”

  王平却是起身正容道:“二郎你太谦虚了,为兄走南闯北也见过不少人,对于观人之术也略有心得,今日一见二郎,却是让为兄大吃一惊,以我观之,二郎将来必非池中之物!”

  如果是别人夸奖自己,李文斌肯定会得意忘形,但对于初次见面就对自己大为赞赏的王平,他却是不置可否。

  笑了笑岔开了话题道:“小弟整日困守在这长安城中,家中长辈根本不许我外出,没想到今天遇到王兄,既然王兄你常年在外奔走,想必对我大唐内外的风物都了然于胸,可否为小弟讲解一番,让某开开眼界,以后也有向朋友们吹嘘的资本?”

  王平见李文斌不接自己的话头,眼中闪过一丝尴尬,不过他的定力极好,脸上也不露异色,依然一脸微笑说道:“呵呵,二郎既然对各地风物感兴趣,那为兄今天就为兄弟讲解一番。”

  说到这时王平停了一下,看李文斌一脸平静的似乎听的十分认真,于是接着说道:“为兄自小就生活在太原,那里距离北方草原不远,与那些草原部族交往频繁,成年后为兄去的最多的也是北方草原,草原之上强者为尊,部族之间根本没什么道义可讲,往往因为一件小事,草原上的部族就会刀兵相向,甚至不惜血流成河……”

  虽然这个王平自称不喜读书,但其实他的文学修养极高,讲解起草原上的事情时旁征博引,情节、人物描述的也十分精彩,不但李文斌听的入神,他身后的如月也被王平口中的故事吸引,一时间连伺候李文斌的事也给忘到了一边。

  李文斌本来只是想找个借口岔开话题,但没想到王平的确是见识不凡,不但对草原上的事了如指掌,而且还不时发表一下自己对某件事的看法,观点十分独特,常常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他听着王平的述说,再用自己后世所知加以印证,也使得他对大唐北方草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听着王平滔滔不绝的讲述,这让李文斌心中也不禁涌起一种争强好胜的念头。

  在王平讲述的间隙,不时也插上自己的观点,但仅仅发表评论,很快就无法满足李文斌的谈兴。

  草原上的事李文斌是说不过王平,但在后世信息大爆炸中长大的李文斌,论见识可比任何人都要强的多。

  草原不行就讲海外,李文斌从唐朝所称的琉球开始讲,然后转到南洋丰富的出产,再以南洋为中心点,西过马六甲进入印度洋,然后进入红海再入地中海。

  对于罗马帝国的兴盛与衰落过程,李文斌更是大讲特讲。

  向东则从大洋洲开始,讲起上面奇特的物种,南北美洲更是讲解的重点,土豆、辣椒、玉米等经济价值极大的作物,丰富无比的黄金、白银等矿藏,神秘的印加文明等等,引的王平也是惊叹不已。

  王平虽然才学过人见识不凡,但和习惯在网上与别人神侃的李文斌相比,却还是甘败下风。

  李文斌这家伙有个毛病,只要侃大山的兴致来了,整个人就会变的眉飞色舞、神采飞扬,嘴巴里就像是跑火车一样,话语滔滔不绝谁也挡不住。

  王平一开始还能勉强招架,可是很快就溃败下来,被李文斌口中那个波澜壮阔的海外世界震惊的无以复加。

  不过随着李文斌话中信息量的加大,王平慢慢的也跟不上李文斌的思路,最后更是直接被李文斌口中接连不断的新名词砸晕了脑袋,整个人的脑子成了一团浆糊。

  再也理不清印度人和印地安人是啥关系?

  波罗的海又和菠萝是啥关系?

  为什么那个罗马帝国明明是在大唐的西面,可为啥向东走到美洲再过一个什么大西洋,竟然也能到罗马……

  一个个超越时代的问题盘旋在王平的脑子中,以往他自傲的学识与这些问题相比,却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直到最后他脑子像电脑当机般空白一片,眼中只见李文斌的嘴巴一张一合,却根本听不清他在说些什么,甚至连最后李文斌告辞时,他也没有任何反应。可怜的孩子,直接让李文斌给侃成暂时性白痴了,估计三五天内是恢复不过来了。

  坐在回府的马车上,李文斌惬意的喝着茶,虽然侃的时候很痛快,可是这嗓子却有点受不了。

  不过想起那位王平王公子最后一脸痴呆的表情,李文斌却还是忍不住想笑。

 

第一百三十七章下不为例

  如月十分乖巧的给李文斌捏着肩,笑着说道:

  “殿下,你好厉害,竟然知道那么多的事。可惜婢子好多都听不懂!”

  “哈哈哈,这算什么,本王我懂的可不止这么一点,你没听懂没关系,反正以后有的是时间,有什么不懂的就直接问我。”李文斌也是心情大好,好久没有这么爽过了。

  “嘻嘻,婢子想起那位王公子最后的样子就想笑,像个傻子一样,连殿下和他告辞都没听见!”如月的身子紧紧的贴在李文斌后背,笑着转移话题道。

  李文斌听后却是大笑,伸手揉着她的小脑袋说道:“你这丫头还真以为那位王公子是恰巧遇上的?人家可是早就知道咱们的身份,而且还是专门在那里等着我们的!”

  “这怎么可能?”如月惊道,“殿下今天去酒楼的事,除了我们这些身边人,外人根本不知道,那位王公子怎么可能事先在那里等着?”

  “嘿嘿,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我也能猜出个大概,虽然我还不知道这位王公子接近我的目地是什么,不过所谓‘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以后再见到他,可要小心了。”李文斌说话时神情模糊,似乎是在回答她的话,却又好像是在自言自语。

  “可是,殿下您怎么知道他是在专门等我们?”如月好奇心很强,非要问个明白。

  李文斌却是神秘的一笑,神情有些得意的吐出两个字:“猜的!”

  “猜的?”如月本以为李文斌会指出对方哪里露出的马脚,却没想到李文斌竟然是猜的。

  “这种事只需要一个猜测就足够了,而且我也做了安排,相信背后安排这次见面的人,很快就会来找我。”李文斌说话时脸上的表情很是奇怪,似乎有些生气,又似乎有些无奈。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09:38 , Processed in 0.032081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