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魏芳华 - 第 1066 页

或因今晚多了一个人,当然也可能是在皇宫里的缘故、大家刚住进宫城没两天,气氛已显得拘谨而緊张。不过秦亮没有笑,亦未说什么故作轻松的话;拘束便拘束一些,只要态度认真坦然、反而能让人们好受点。不然她们反而会觉得被笑话了,或是去想这样做的对错。

 

秦亮的手仍然放在吴心的削肩上,却转头看向令君那边。两人对视了一眼,令君好像也有点不好意思、但她的神态没有露怯。秦亮看着她那白净如玉的脸,清丽秀美的模样中,隐约还有点冷傲,估计是那略显倔强的漂亮小嘴、给人的错觉;令君的嘴型着实非常漂亮,光滑柔軟的朱唇在烛光中泛着隐约光泽。秦亮看得心动,便缓缓凑过去亲吻她。靠近令君,他又闻到了女子特有的清香、沁人心脾,芬芳而美好。

 

他转过头之后、虽然看不到吴心,但手掌在吴心的肩膀上,从触觉已能感受到、吴心的身体也綳緊了。吴心就在身边,秦亮自然不能太过厚此薄彼,过了一会便转过上身面向吴心,她立刻垂头看着脚背,又轻轻别过脸去,小嘴是避开了、但是秀发间的白皙耳朵正对着秦亮。

 

玄姬与费氏埋着头、脸上像喝了酒一样,但她们还是会悄悄偶尔看一眼。秦亮从余光里留意到她们,便好言道:「卿等把帷帐放一下,到卧床上来罢。」费氏小声「嗯」地应了一声,声音有点发顫,已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皇后寝宫的卧床很宽敞,好像比式乾殿中的龙床还要大,几个人在此间说话交流、自是无甚问题。当然秦亮也没什么问题,他自有办法、能察觉到别人的灵体反应,若是再配合以娴熟的冰麒麟,应对几个妃嫔毫无压力十分愉快。

 

这是秦亮在皇宫里住的第二晚上,感受与昨晚简直大相径庭。偶然之间他终于醒悟,昨夜的辗转与不习惯,主要也有独睡的原因。若是有亲近喜欢的人陪着,其实在什么地方过夜、并不是重点罢!

 

秦亮整夜都睡得很好,毫无过度的感觉,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又是他最早精神饱满地起来了。不过夏秋之交才是最炎热的时节,回想起来冰麒麟好像有点咸。秦亮离开昭阳殿,依旧前去阅门、忙活昨日的那些事。

 

门下省商议奏书处理的厅堂,秦亮给取了个名字「平章政事堂」。本来他打算自己造一个名字,但想着唐朝用的词便很顺口,遂将就使用,而且平章这个词、对人们来说也不是新词(来源于古籍,平通辨、章通彰)。

 

其实就是个委员会,别管它叫什么名字,从古代到近现代、起码用了一千多年的制度,换汤不换药,应该是挺好用。

 

按理委员会的委员,可以用品级更低的官员。但各地、各府寺的制度还没变,依旧是长官制(主官有辟除官员的人事权),所以中枢参与决策的人品级不能太低,目前要用三省官员才能平衡。

 

于是这两天秦亮经常召见的人,多是三省官员,包括尚书仆射辛敞等人。今天在阅门的议事、没有再拖延那么晚了,下午辛敞等就离开了阅门。尚书省的事、辛敞也不想再过问,遂径直回家。

 

天气依旧炎热,但是阴天、一整天都没出太阳,看这样子可能将下大雨!不过时辰似乎尚早,辛敞又乘车去了永和里羊家。他姐姐宪英是羊家妇,便住在永和里。

 

辛敞自然觉得陛下制定的规则、比较稀奇,想听听姐姐的见解。一家人见面寒暄了几句,又同行前去隔壁羊祜家里。

 

夏侯氏拿出了绿豆汤招待亲戚,既无冰镇也没

 

有放糖、味道寡淡,大概是叔子夫妇还在服丧之故。不过绿豆是凉性清热之物,这天气喝点豆汤还不错。..

 

辛敞是尚书省官员,最了解有关「平章政事堂」的事,先叙述了一会情况。

 

叔子听罢,随即淡然地说了一句:「陛下就是为了分化相权。」

 

果然叔子的见识不俗,他一直在家里闭门谢客、完全没有参与三省之事,竟用一句话、便说中了要害之处!

 

看到周围人的神情,叔子便又道:「这是好事,当年魏太祖便做过丞相。前些年的大将军、辅政大臣,同样是代丞相之权,那样的丞相不可怕?」

 

大家纷纷点头称是,宪英不禁感叹道:「今上常年骑马征战,下马文治、竟也有如此智谋!这样新奇的法子,他是怎么想出来的?」

 

羊耽道:「今上做过大将军、相国,有好几年的辅政经验。」

 

叔子沉吟了一会,说道:「马少府制作的德衡纸,作用可能被大家忽视了。今之议政方式,须用大量文书,桑皮纸左伯纸无法长期存放,若用竹简、恐怕很快便会堆放如山。」

 

.

------------

 

第七百四十八章 心不诚

 

羊耽端起碗饮了一口绿豆汤。没有甜味,入口味道很淡,但慢慢喝着,煮豆的清香、与略粉的口感还不错,越喝越顺口了。

 

这时宪英沉吟道:「平章政事堂,平章、怎么觉得有点熟悉?」

 

辛敞转头看过来,立刻回应道:「《尚书》里的,便是‘平章百姓那句。」

 

宪英恍然,笑道:「想起来了,还是汝记得清楚。今上真是可称文武兼备、智勇无双,不只会征战,同样饱读经书古文呢。」她收起笑意道:「我还听说他精通音律?」

 

她的弟弟辛敞点了点头:「通琴瑟,不过平日忙于军政,听过的人不多。」

 

因为宪英也喜好音律,听到这里,她更是仿佛充满了兴趣,提到陛下她的眼睛也明亮了几分,似有仰慕之意。

 

跪坐在侧的羊耽也不以为意。妻子已是六旬之人,她大致只是把自己当作士人一样,头发上用布巾的打扮、正有几分那样的气质。不过宪英实际上显年轻,所以年近五十那年、还生了羊琇。

 

随着年纪渐大,羊耽还有点羡慕妇人,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心境愈发平静、难有波动,精力也有所不济;而妇人年纪大了,好像仍然对很多事都有热情。这大概就是上天的安排罢,毕竟在上古时期,年迈体弱的大丈夫便无法狩猎了、老妇却还能照顾孙儿。

 

叔子的声音淡定道:「陛下虽以军事见长,但起初在洛阳太学读过书、同样是士人出身。」

 

侄子是羊耽亲自照看长大的,羊耽还是比较了解他,他似乎有一种想重建士人言行操守、议事规矩的志向。叔子虽然没有像宪英一样出言称赞,但从他故作淡然的主动言语之中,可见他对皇帝建立的议政制度、十分满意。

 

平章政事堂确是为了分相权,并且会造成君权上升和相权下降;然而这也是在尝试建立、更加稳固的规则秩序,规则里有读书士人的重要位置。

 

实际上羊耽对此事,同样抱有好感。毕竟他自己又做不了宰相,小一辈的羊祜志在国家全局,辛敞也没有什么个人野心;如果将来又让某个臣子独揽大权,反而会增加动荡和风险!

 

关键是现在羊家、辛家各一人封县侯,这是晋朝开国之初,除了王家令狐家之外,地位最高的封爵!开国的重臣公侯,基本在整个朝代都有地位,羊耽等人当然希望这样的格局稳定下来。所以宪英等人对皇帝的好感、或许也有莉益的关系,只是她一时没注意罢了。

 

这时羊耽又谈起了昨天早上,他在阅门外与钟会同行的情形。

 

果然宪英对钟会一向厌恶,提到此处、她当即说道:「他倒是有自知之明。钟士季、诸葛公休那些人是一样的,才华着实出众,但成名主要还是靠名士之间相互吹捧。而今上几乎没有参与那些事,却仍已闻名天下、目不识丁的小民皆知,无他,乃有改变天下的大功绩。」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21:27 , Processed in 0.061013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