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魏芳华 - 第 1112 页

隐慈朱登都先后点头附和。

 

但马茂话锋一转,接着说道:「不过,如果陷害朱公主的主导者是全公主,朱公主在西陵也不见得安生。当初孙和与孙霸相争,世家大族多支持孙和,唯独步丞相的儿子支持孙霸,应该正是全公主的关系。」

 

秦亮皱眉道:「我们已经专门去信,邀请朱公主来洛阳避祸。她自己不愿意来,我们也无计可施。」

 

这时朱登感叹道:「陛下真料事如神,孙峻果然不能让各家心服,吴国现在是内乱频起!」

 

秦亮侧目「嗯」了一声,接着若有所思地沉默了稍许。

 

就在这时,冗从仆射庞黑走到了里屋门外。秦亮抬头看去:「进来说罢。」

 

庞黑弯着腰趋步进门,揖道:「陛下,中书省通事郎收到了荆州的消息、乃裴秀上书。中书监王明山觐见,侍中贾充、司隶校尉秦朗亦已在阅门。」

 

贾充是裴秀的亲戚,可能也关心裴秀的言论。

 

而今各地已经开始大量运粮、调动军队,对吴用兵的动静,至少在晋朝国内已经瞒不住了。秦亮遂让庞黑去传诏,叫四个人一起进来议事。

 

没一会,王明山等人到了里屋,见秦亮等君臣在北侧,便都过来稽首。秦亮让他们入座,四人便靠近过来、坐到了木案两侧的筵席上。一会工夫,里屋里的人就多了起来,房间也显得不甚宽敞了。

 

王明山立刻呈上奏书:「吴国人好像知道我朝要用兵,已有所准备,正在江陵北面各处修大堰,想要以水攻拒敌。」

 

秦亮先展开折叠的纸张,只见裴秀的奏书别具一格、居然图文并茂,简单画了一副图,在上面标注了几处大堰的位置。

 

琢磨了一会,秦亮便把奏书递给马茂看,又转头问秦朗:「元明等看过裴秀的上书了?」

 

族兄秦元明道:「回陛下,看过了。」

 

秦亮当即说道:「这么早就暴露了大堰位置,吴人想水淹我军、哪有那么容易?」稍作停顿,他又简单地说道:「此计若是陆抗谋划,目的便不是水攻,而是破坏粮道!」

 

贾充的声音道:「大堰阻水之后、水位更高,到了秋冬时节我军也可用船运粮。」

 

随即元明却恍然道:「除了荆、扬等地长期驻扎的晋军,北方将士多不太适应湿热的气候,我军南征常在秋冬时节。吴军那么早动手,在夏季便开始修建大堰,多半是为了使地面泡水!到时候吴军掘开大堰,泡了几个月水的地面全是淤泥,至少可使我军的粮车、行进非常困难。」

 

秦亮道:「正是如此。想想在长期蓄水的稻田,种过地的人都知道,在其中行进是什么情况。」

 

众人一阵议论,经过秦亮兄弟俩的描述,大伙这才觉得有道理、有可能就是吴军的策略!

 

秦亮拿起手边的一卷地图,放到木案上展开来看。

 

旁边的元明、马茂等人也凑过来瞧,元明又道:「或许吴军只是提前防备,欲先算计我军的粮道。」

 

族兄秦元明实际上是个能带兵的大将,对于战场着实有自己的见解。但晋朝现在并不缺大将,元明做的司隶校尉、也是个很重要的官位。

 

从襄阳南下到江陵、西陵,都有四百多里,那一片又有大量的无人区,吴军还可能坚壁清野;于是进攻方根本得不到补给,只能全靠后方调运。所以朱绩、陆抗首先在粮道上想办法,实在是常规操作。看書菈

 

贾充忽然劝说道:「吴军已有所准备,臣请陛下三思,慎重出兵。虽然我军今年有一番调动,但也不是没有作用。可以因此迷惑吴国,使其无法判断、我军究竟何时伐吴!」

 

秦亮不禁转头瞅了贾充一眼,对他的言论甚是不悦!

 

不过这贾充只是畏战,去年在谋划祥瑞、受禅即位等事之中,出力却是十分积极。因此秦亮还给了他从龙之功,让他成为了几个县侯之一。

 

......

------------

 

第七百九十章 战机仍在

 

对于贾充的保守主张,皇帝未露声色、脸上也看不出任何表情。但秦朗已经隐约感受到,仲明有些不满、更不会愿意轻易放弃伐吴!

 

片刻之后,仲明果然说道:「朱绩的准备、反倒可以证明,东吴并未在荆州大量增兵。前期我们最担心的事,起码目前没有发生。」

 

有的大臣在颔首,但不是所有人都擅长兵事、能立刻明白其中缘故。

 

秦朗遂帮忙解释道:「吴国在荆州的防御重点,无非江陵、西陵二城,皆在江北。吴军堵塞漳水、沮水以及一些支流,看起来除了破坏粮道,应该还想阻碍我军攻打江陵。」

 

他回顾左右、观察了一下大臣们的神色,接着说道:「于是有了一种可能,吴军正打算收缩兵力到西陵!这是兵力不够的策略,因此陛下判断、吴国朝廷仍未向荆州大举增兵。」

 

其中几个人顿时恍然。不过这种侧面判断的法子、仍属猜测。

 

仲明呼出一口气,随即果断地说道:「一则在吴国国内,孙峻和全氏专权,却威望不足,以至人心不稳、内乱仍频;二则吴国江防之中、最重要的突破点荆州地区,却没有得到足够的增援。故伐吴的战机,尚未失去。此前朝廷的部署和准备照常,无须更改。」

 

皇帝的声音不大,语速均匀,不过是确定的语气,便仿佛有了一种不容置疑的感觉。

 

本来秦朗的想法与贾充完全不同,但他也持比较保守的态度,倾向于先试探吴军各处防线成色,然后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策略、发起全面进攻!尤其对于皇帝直接亲征、秦朗有劝阻之意,他这样的想法也不稀奇,估计朝中还有人是这么个态度。

 

不过仲明打了那么多大仗、还都赢了,而今似乎已经下定了决心,从经验看估计劝说也没用,秦朗又想了一会、便没有再多言。

 

何况仲明的看法,也不是没有道理。若是先试探吴军、自然更加稳妥,但此时的战机也可能因此错失。很多事就是这样,不看到最后的结果,谁都不能完全确定、究竟什么方略是对的,兴许就没有简单的对错!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00:40 , Processed in 0.101164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