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魏芳华 - 第 2 页

张氏一心想他入朝做官,从家族利益上看,似乎无可厚非。秦亮若再不解释,恐怕今后在家里看不到好脸色。

 

他只好开口道:“虽然我曾在洛阳太学读书,但太学生有很多。官至吏部尚书、侍中的重臣何公为何独独看上我?”

 

长兄秦胜帮腔道:“俺家为逃避胡人不时袭扰,从并州迁来此地,便已与族兄(秦朗)相认。族兄乃太祖继子,身份显贵,虽被罢官了,秦家名望仍在,二郎勿妄自菲薄。”

 

秦亮听到这里,点了点头,暗示道 :“有一阵子听说族兄(秦朗)可能是顾命大臣之一,却忽然又被罢官了。洛阳城里波澜诡谲,我们家最好不要轻举妄动,随便攀附关系。”

 

长兄听到这里,忽然看了秦亮一会儿,仿佛有点不可思议,又好像觉得有几分道理,便住嘴不再劝说。

 

反倒是嫂子有些不甘心,“秦公(秦朗)与何尚书(何晏)本是异父异母的兄弟,有什么好担心的?!”

 

秦亮听到“异父异母的兄弟”,心里感觉有点奇怪,不过回头一想,还真是!

 

曹操那句“汝妻子吾养之,汝无虑也”在现代那是相当有名,曹操的爱好大家都知道。

 

当年秦朗的母亲杜夫人,本来要许配给关羽,结果曹操看到杜夫人有美色,立刻就据为己有,纳入房中;杜夫人的儿子秦朗,就成了曹操的继子。而何晏的母亲尹夫人是寡妇,被曹操纳为妾,何晏也成了曹操继子。秦、何二人不就是异父异母的兄弟了么?

 

然而秦朗和何晏能成为兄弟,关联是曹操。曹操是大魏太祖、所有魏国臣民的君主,所以秦朗与何晏几乎又算是没有什么关系。俩人的亲与疏简直是个玄学。

 

因此才发生了这样的情况:秦朗被罢官,“兄弟”何晏却权势更甚。这俩人显然站在了不同的阵营。

 

这才是秦亮不愿轻易投到何晏门下的理由:怕站|错队。

 

然而秦亮也不好明说出来,只怕哥嫂对某些东西不太敏感,拿出去说漏了嘴,那不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秦亮无奈道:“太祖乃大魏之主,族兄与何公同为太祖继子,却不知彼此交情怎样。”

 

张氏似乎铁了心想上进,又道:“听你阿兄说过,何公之子何骏,与二郎是太学同窗。二郎守孝在家不便走动探访,但何家人主动与你结交,你却拒人门外,我说你甚么好哩!”

 

秦亮只得强辩道:“哪有拒之门外?数日前,我们一家人将何公属僚迎入大门,以礼相待。今日那青衣人身份未知,只在远处观望,未敢唐突,实乃情理之中。”

 

“你是读书人,我说不过你!”张氏愤愤道。

 

秦亮好言劝了两句,只得埋头吃饭,然后大家悻悻而散。

 

午后他在一张木榻乘凉,本想小睡一会,却翻了多次身也睡不着。午饭时的话题,不禁让他反复思量。

 

在家闲了这么久,本来就没多少正事干,秦亮对冀州这边、以及秦家相关的人事打听了不少;加上前世的知识,他对三国的大事也大致了解。所以他完全能确定两件事:何晏在先帝时期并不得势,如今入掌权柄全靠大将军曹爽;曹爽和司马懿是敌对的集团。

 

而且眼下司马懿还活着。司马懿能和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斗智斗勇,能在死人无数的乱世之中脱颖而出,显然不是什么凡品,而且是个狠人。

 

在秦亮的直接印象里,他不仅不喜欢曹爽,也对司马家没有什么好感。可是以现在这种无权无势无实力的处境,他要说喜恶与理想,都太早了。别稀里糊涂做了炮灰,才是当务之急。

 

……

 

……

 

(上本书《大明春色》完本之后,写新书不太顺利,时间拖着拖着就长了,实在对不住大家。其实没写书的时间里,我感到十分空虚,很怀念与书友们的互动和共鸣。而码字的时候虽然有压力,却很快乐。我有不少老读者,多年以来都在陪着我,哪怕一两年没写,还是时不时问我何时开新书,一直不离不弃没有跑掉,让我非常感动。现在终于又开始新的故事了,我会尽力写好内容,带给大家快乐。希望不负你们的等待。)

------------

 

卷一 第二章 雷雨

 

平坦的原野上颜色斑驳,黄灿灿的麦田、收割完的褐土、绿色的野草夹杂其间,田垄间还有烧麦桩的寥寥白烟。秦亮骑着一匹棕马在路上走着,犹自巡视着这片属于秦家的庄园耕地。

 

他并不急于改变这样宁静的生活,但心中隐约觉得,改变的时机迟早将要到来。

 

“隆隆……”北边传来了一阵闷雷,秦亮循声观望,见天边笼罩着一片乌云,似要下雨,却又未下。

 

那个方向有一大片原野,本来也属于秦家的,结果很大一部分被王翁河西边的仲长氏给霸占了。这种土地纠纷通常很好解决,地方豪族在郡县中多半都有人做属吏,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总能商议。但这件事一直没结果,麻烦就在于仲长家是隔壁清河郡的人。

 

此事还弄出了郡界的争议,事情就变得更复杂了。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了一阵吵闹声,隐约有男子的嬉笑声、还有女子的怒骂。秦亮轻踢马腹,冲近观望。

 

很快他就认出来,被三面围住的女子、正是秦家庄园上的董氏!

 

一个骑马的年轻人穿着一身称作襜褕的锦缎长单衣、束发戴冠,相貌看起来年纪不大,但看帽子至少接近二十岁了。另外有两个十几岁的小厮、分开站在不同方位,正将一个麻布包丢来丢去。但董氏并不去抢那个布包,而是想逃走。她刚迈开步,小厮立刻就张开双臂拦过去,嘴里还发出“哟,嘿嘿嘿”笑声。

 

秦亮走近前,一言不发勒住了马。

 

“二郎!”董氏的眼神里露出了希望。

 

身穿锦缎襜褕的年轻人看了秦亮一眼,并不理会。那俩小厮侧目观望,继续拦着董氏逃走的方向。

 

秦亮开口道:“还不让开?”说完见毫无作用,已明白这是些无法理喻的人,秦亮便提马上前,挥起鞭子就打。一个小厮痛叫一声,一边捂着脸一边躲闪,终于“听”懂了这样的语言。

 

董氏趁机向秦亮跑了过来。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7:08 , Processed in 0.028070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