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魏芳华 - 第 261 页

令狐愚道:“楚王在兖州,不如我们先拥立楚王为帝,便可名正言顺地调动兵马。”

 

秦亮看了令狐愚一眼:“大敌未除,先行废立,四方诸侯会以为我们野心太大,不利于争取各地都督刺史的支持;故而起兵的名义,只能是勤王讨逆。我们三家兵马为核心,公开举兵之后,便要尽力争取盟友,至少要让各地都督中立观望,以防陷入被四面围攻的不利境况。”

 

令狐愚仍在琢磨。

 

秦亮见状便道:“没有虎符,照样能集结兵马,总有办法。”

 

王飞枭向王凌拱手表态道:“儿赞同仲明的看法。”

 

王凌再度沉默,许久之后才看了王飞枭一眼,又望向屋顶长叹道:“司马懿阿,我都七十几的人了,何必苦苦相逼?”

 

二叔王飞枭也跟着叹息。

 

王凌沉吟片刻,道:“再等一阵子。仲明起初便说得对,此事暂且不要告诉任何人。”

 

几个晚辈揖拜道:“喏。”

 

 

------------

 

卷二 第二百零四章 谁都不服

 

议事罢,三人一起走下了阁楼。或许因为刚才的话题沉重,他们一起沿着廊道走了好一会、都没人说话,气氛十分沉闷。

 

就在这时,王飞枭忽然开口道:“祁县老宅里,厅堂门口那道石缝还在。”

 

秦亮不知道二叔在说什么,听得一头雾水。

 

令狐愚愣了一下,忽然“哈哈”大笑了一声:“得有三十余载了罢,二舅还真的留着阿?”

 

王飞枭也露出了笑容:“不是故意留着。后来老宅都没人住了,也就没人重修屋基,可不就一直都在?”

 

二叔看了一眼秦亮,解释道:“汝表叔儿时非常闹。有一次来王家住,他外祖母不让他爬树掏鸟窝,他就拿了把锯木头的锯子,硬生生把堂屋门口的一块石头、锯出道深石缝,方才出了气。”

 

秦亮听罢也笑出了声。

 

令狐愚有点不好意思道:“仲明是小辈,汝与他说那些陈年旧事做甚?”

 

王飞枭道:“那时阿兄就说,要把石头留着,等他娶了妻、指给表嫂看。”

 

他接着转头笑着说了一句,“汝表叔小时候、有一股谁都不服的蛮劲,没人管得住他。不过长大了还是服人的,文皇帝叫他改名,他就真改了,哈哈!”

 

其实秦亮无所谓受冷落,有时候他的话本来就不多。

 

令狐愚摇了摇头,却叹气道:“那时外祖母还在世,唉。”

 

一句话出来,气氛顿时有点伤感。令狐愚接着又说:“好多年前的事了,外祖母最宠我。仿佛只是转眼之间,我竟也到了不惑之年,简直像做梦一样。”

 

王飞枭对秦亮道:“有一次汝三叔挨了打,还说过什么、他竟比不上令狐家的外人。”

 

令狐愚笑道:“是,我是外人。”

 

三人闲谈了一阵,快到中午时,秦亮便回到王广居住的庭院吃午饭。

 

他的神情已经恢复了常态,几乎看不出什么异样。这些年长期承受着恐惧,他倒是练出了本事,对情绪的掌控力有所提高。

 

神奇的是,只一上午的工夫,外姑诸葛淑与令君就好上了。诸葛淑与王广之间、看起来很生疏,倒先与令君熟络起来。

 

毕竟只是十四五岁的女郎,心思还是比较单纯,王令君对她恭敬有礼,诸葛淑便对令君特别好、吃饭的时候还劝令君多吃肉。

 

其实王令君恐怕对这件事不太满意,新母比她的年龄小几岁不说,而且王广还在丧服期。不过诸葛淑既然是父亲明媒正娶的妻子,以王令君的性子、不可能对长辈不敬,她起码在礼仪上挑不出问题。

 

而人都是相互的,诸葛淑这么个态度,王令君好像也渐渐开始接受这个年轻的母亲。因为王令君今天还提前做了绿豆甜汤。

 

秦亮多个十几岁的丈母,倒没什么感觉,毕竟丈母与母亲的区别还是很大。且他对诸葛淑印象还不错。

 

午膳过后,令君便把绿豆汤放在青瓷盆里,用井水浸凉之后、叫侍女端到了房间里。然后她拿出了一只小铁碗,放了些补消在里面,又把小铁碗放进了青瓷盆。

 

令君往小铁碗里加水,补消很快就融了。没一会儿,青瓷盆的绿豆汤表面、竟然快速起了一层冰。

 

“呀!”诸葛淑发出孩子气般的惊呼,一脸好奇地看着汤上的冰层,仿佛在看戏法一样。她声音也充满了惊喜,“卿是怎么做到的?”

 

王令君轻声道:“有补消就可以,这样做汤就会变凉。北方会把冰块窖藏,到了天热的时候再用;淮南的雪不大、有时还不下雪,用补消更方便。”

 

令君先盛了一碗,看了王广一眼,便双手先端到王广面前。王广道:“让汝后母先尝。”

 

诸葛淑接过抿了一口气,不大的眼睛、笑得月亮一样,“真是冰的,又冰又甜。”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2:42 , Processed in 0.042975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