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魏芳华 - 第 427 页

朱然也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将,孙礼不觉得朱然会因为受到大军阵仗的惊吓、而做出自毁城池的举动。

 

孙礼寻思了一会,只能得出如此猜测:朱然已经知晓魏军有攻城利器!

 

大魏此番在荆州的进攻、兵马极众,若考虑到新型投石机,当阳等城池并不能延迟魏军的进攻速度,只能在前期让魏军分兵。

 

朱然把外围城池撤走之后,会将防御收缩到江陵城外围,在江陵城附近迟滞魏军的攻势。

 

孙礼遂把前方的军情、以及自己的看法,都写在简牍上、派人向王凌送去。

 

果不出所料,数日之后孙礼军抵达沔水北岸,他爬到一处山丘上,目视之处、就看到了吴军已在南岸构筑起了多个营垒。

 

此时沔水已渐渐进入枯水期,水面变窄且浅,但依旧不能徒步涉水。在吴军的眼皮底下渡河作战,可不是什么好主意,浮桥容易被破坏,还可能遭遇半渡而击。

 

孙礼再次派人告知后方的王凌,叫王凌派兵从北边找地方渡过沔水,绕行攻击沔水南岸的吴军。

 

不过江陵城东北边、有一片沼泽地,要绕行也很不容易。这会还没见到江陵城城墙,魏军便有一阵艰难的恶战在即。

 

……早在王凌军还没离开襄阳时,吴国南郡的奸细便已察觉、魏军在荆州有动静。接着韩观、孙礼和王凌等人率大军浩浩荡荡地沿着沔水南下,其人马的规模、也给吴国人瞧了个八九不离十。

 

此时军情已经报到建业,连正在东关的诸葛恪也听到了消息。

 

王凌的“声东击西”之计,在此时无疑是成功的。诸葛恪真的没想到,吴军屯兵东关、已经到了合肥的眼皮底下,扬州这边的魏军仍然按兵不动;魏国人竟然调集重兵去打江陵了!

 

大将军诸葛恪麾下有人马四万多人,其中包括大量从丹阳收编的山越士卒,已成为吴国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如今他们却全都在东关、几乎每天无所事事。

 

诸葛恪之前是驻扎在武昌的,如果他没有来东关,此时当然会去增援朱然、在荆州那边建功立业。

 

站在濡须山的西城上,诸葛恪隔着濡须水、能亲眼看到没合拢的东关大堤上的魏军身影。河水西岸的七宝山上,魏军的营垒、旗帜也隐约可见。

 

诸葛恪此时脸上的神情十分难看,眼睁睁地瞧着魏军在对岸按兵不动,他心里是气不打一处来。

 

魏军是先在东线调兵遣将、逼近东关,在对岸修建了大量的营垒军营。诸葛恪以为大战在即,不料到如今已然对垒了一个月、空耗粮草,照样无事发生。原来魏国人的目标在江陵!

 

这时部将劝道:“曹魏军大举进攻南郡,我们不如转守为攻,渡河攻打对岸的王飞枭。”

 

旁边的丁奉立刻劝阻道:“曹魏军的前方有一大片平地,我军若渡河,魏军必在平地上摆开战阵、与我军阵战。我军可能讨不到便宜,万一战不利,想要退走,也没法登船。”

 

诸葛恪听罢以为然,他转头看了一眼南边河上的小船。

 

此时的濡须水已经不能行大船了,只有一些运粮的小船从涂塘方向过来。这种小船想运载成千上万的兵马、是不现实的事。

 

吴军还是在有山有水的地方作战、最能扬长避短。最好的法子是坐在大船上、到处流窜,寻找敌军的薄弱环节,如果觉得有机可乘就下船干一票,打不赢就登船跑路,敌军毫无办法。

 

而眼前的敌军大概是佯攻,却也兵多将广,观之不似弱旅。曹魏的地盘大、人马多,就是豪气,佯攻也来了至少数万人!要不然诸葛恪之前也不会笃定、曹魏要进攻东关。

 

诸葛恪强忍住心里的憋屈,说道:“还是等曹魏兵主动来进攻更好。”

 

部将叹气道:“此时已入冬,敌军仍旧按兵不动,今年恐怕不会来攻了。”

 

丁奉也道:“曹魏在东关应是佯攻,主攻方向多半是江陵。当初全子璜(全琮)上书说武昌离东关远,他想来东关。若是把机会让给全子璜,此时我们已经去江陵了!却不知此次江陵之战、有没有秦亮在。若能会一会此人,正是吾之所愿。”

 

诸葛恪的嘴角露出一丝讥笑,心说:早知如此,叫全琮来东关确实更适合,反正全琮当乌龟已经习惯了。

 

全琮之妻孙鲁班与同族后辈通歼,全琮知道了也没吭声,可不是能忍吗?哪像诸葛恪此时心急火燎,满肚子憋着气。

 

丁奉的声音又道:“曹魏新造的投石机,用于进攻平原上的大城更好,江陵城在大江北岸,我们早先怎么没想到呢?”

 

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诸葛恪不得不寻思,此役的后果。

 

若是王凌依靠投石机、把江陵城给攻破了;力主在东关聚兵的诸葛恪,回到朝廷后、难免会受到同僚的攻讦。吴国中看诸葛恪不顺眼的人大有人在,譬如支持鲁王的全琮等人,甚至太子这边的一些士族也不喜欢诸葛恪。

 

曹魏刚刚内乱,这么好的机会,诸葛恪不仅毫无建树,声望还反而受损……诸葛恪直想骂人。

 

他压着怒气,指着远处的东关大堤道:“派弓|弩手前去,把那些人射走,再派人去挑衅魏兵。”

 

部将拱手道:“喏。”

 

果然没等多久,大堤那边就传来了一阵嘈杂之声。濡须水上横着一道堤坝,上方是夯土,中间没合拢、堤坝两边的人不能近战厮杀,只能相互在那里射箭,一时间“砰砰”的弦声与叫骂声骤然增大。

 

两军互射了许久,魏军可能觉得没什么用,便往西北方向退走,但只是退到了弓弩射程之外,接着便骂了起来。双方都派出了嗓门大的士卒,隔着百步相互问候对方的家眷、尤其是母亲,污言秽语简直不堪入耳。

 

 

------------

 

第三百一十三章 声如洪钟

 

陆逊去世之前,官职是上大将军,原本驻守在武昌。去年春、陆逊去世,他的儿子陆抗袭爵,后被任命为立节中郎将,已来到柴桑(九江)驻守。

 

因陆逊曾是吴国位高权重的人物,爵位是县侯。于是二十岁的陆抗,出仕就是县侯。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2:48 , Processed in 0.057909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