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魏芳华 - 第 900 页

秦亮也道:“乐德言之有理,此事怪不得卿,只能等对方先犯错、露出马脚。”

 

隐慈点头,叹了口气。

 

当然秦亮早就知道、校事府那地方人员来源复杂,所以自己执政之后,便对校事府的职能进行了调整。现在校事府除了作为公开的执法机构,重点是向外部政權、吴蜀两国渗透,对内的争议事务已被大量裁减了。

 

而国内对官僚大族的刺探,已然转移到大将军府内部,由朱登在负责。朱登的官职是大将军秘书掾,连个专门的机构都没有,他手下那帮奸细、可谓是无迹可寻。

 

秘书掾执事那些人、全是后来才挑选的,彼时司马家早已倒苔,不可能再渗透进来。

 

因此校事府若有漏网之鱼,卧底仍旧不好打探到、重臣内部商议的消息。他们最多能听到传言,大魏将要在西线继续用兵;至于具体战略目标、秦亮是否亲自带兵,便不容易得到确切消息。

 

战略欺骗、散播迷雾还是有用的。秦亮在去年秋调兵袭扰,不仅为了调动和削弱敌军,亦是在迷惑敌人。

 

蜀汉君臣必定会推测判断,但与提前获得消息相比、情况自然很不一样。

 

秦亮寻思了一会,如今还剩不到两个月、中军各部就要陆续出发了。这么短的时间之内,想要抓住几年都找不到的奸细,着实不太现实。他把手掌轻轻在木案一拍,说道:“急也没用,先这样罢。”

 

三人从椅子上起身,一起揖拜道:“仆等告退。”

 

接下来的正月间与二月间,秦亮依然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前期准备,诸如查验补充军械等事。临近三月、保密也没有意义了,到时候场面动静极大,连洛阳市井都能知道。

 

于是秦亮直接上奏书,请诏率军伐蜀!奏书先送通事郎、然后报到中书省,太后过目之后,会发去尚书省。正规途径的书面奏章内容,几乎是满朝皆知。

 

三月初一,秦亮去太极殿东堂朝贺。这大概也是他离开洛阳之前、最后一次来参加朝会。

 

大臣们几乎都是走南面的阅门进来,秦亮还是走东殿门。等他走进东堂之时,朝臣们几乎都到了,热闹熟悉的场面又出现在眼前。

 

秦亮与陈骞马茂二人走进东堂大门,正在闲谈等候的官员们纷纷侧目,很快就让开了一条道。秦亮暗自深呼吸了一口气,调整好心态,镇定自信地阔步朝人群中走去!

 

此役的影响因素,着实有点复杂。但事已至此,他的心境也渐渐豁然了。

 

大伙神色各异地向秦亮瞩目,陆续揖见,秦亮则不时拱手还礼、点头示意。

 

没一会,秦亮走到了几个九卿级别的官员面前,便停下脚步,先与长着络腮胡的族兄阿蘇见礼,寒暄了两句。只见阿蘇的眼神关切,随后又露出了些许释然的神情。

 

估计阿蘇所关心者,还是今年的伐蜀之役。

 

多次战绩证明了秦亮能征善战,包括阿蘇等人必定认可他的才能;然而吴蜀两国没那么好打,这更是世人几十年验证的经验。即使秦亮没有战败,也不见得不会徒耗国力。

 

但到底是同族亲戚,阿蘇至少不像有些人一样、希望秦亮倒霉。毕竟魏朝只要还是权臣当政,一旦秦亮倒苔,阿蘇必定也会被赶出朝廷!如同当年司马懿曹爽刚辅政,立刻就让阿蘇磙蛋了。

 

东堂上的场合,时间也很仓促,阿蘇没有多说什么。秦亮伸手在他的小臂上轻轻拍了一下,便继续往前迈步。

 

旁边的夏侯玄直挺挺地站在原地,秦亮不禁稍稍驻足,又与夏侯玄相互瞧了一眼。周围的官员纷纷侧目,立刻注意着这边的场面。

 

片刻后,夏侯玄揖道:“大将军,幸会。”

 

秦亮拱手道:“太仆别来无恙。”

 

有过简单的礼节,秦亮才缓缓迈开脚步,不过目光依旧在夏侯玄脸上,两人的眼神再次交汇。

 

此刻秦亮的眼睛里,倒多了一丝满意之色。他不是对夏侯玄满意,而是对于情况本身的感受。

 

伐蜀的奏章上呈之后,朝臣难免各有想法。可像夏侯玄这种人,也愿意与秦亮维持表面上的关系,本身就是内部比较稳定的迹象!

 

让郭太后听政、大概是重要原因之一。然而更加本质的情况、是朝廷平稳渡过了废黜曹芳的局面,如今的大魏皇帝才七岁。

 

没有实权的皇帝,仍然是皇帝,只要国家还姓曹,天子就有名分、就总有人愿意响应。而臣子哪怕权势滔天,也无那个名与器。

 

但年幼的曹启,还不足以形成另一个圈子。就算是对现状不满的人们,估计也认为、现在不是搞事的时机。没有皇帝的大义支持,若有人轻举妄动、便是在謀反。

 

这几年的内部隐患、正处于低谷期,确实少了一些后顾之忧。秦亮不能继续拖延了,因此才决定立刻伐蜀!

 

秦亮走到前排,又与三公、几个将军相见。包括丈人王广今天也来了朝廷,他的丧服期已经结束。

 

“叮、叮,咚、咚……”雅乐缓缓响起,大鸿胪的佐官唱道:“皇帝陛下、皇太后殿下驾到!”

 

这时一行人走到了正位台基上,既不胖也不黑的宦官庞黑佝偻着背,恭敬地带着七岁的曹启坐到了正位,郭太后则走到旁边的垂帘后面入座。

 

平常皇帝并不露面,无论是议事还是召见,上位坐着的人、只有郭太后。但在朔望朝贺之时、皇帝的位置仍在中间,郭太后主动退居侧后。

 

秦亮等百官皆向几岁大的小孩、以及郭太后行稽首大礼,口称“万寿无疆”。

 

拜礼罢,乐工继续奏雅乐,之后还有大臣念贺表。这种大朝,一般不会处理任何政务,只有礼仪性的过场,仿佛只是表演。在场参与的人们、同时也是观众,在众目睽睽之下反复确立君臣关系。

 

不过秦亮曾不只一次暗自腹诽,这种必有编钟、磐、鼓乐敲击的音乐,节奏很缓慢,很像是后世的丧乐,简直是神似!估计丧乐只是借用了雅乐的元素。

 

因为省去了舞蹈,整个礼仪的时间不算长,只是节奏缓慢、气氛中正和平,才持续了整个早晨。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1:45 , Processed in 0.055429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