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魏芳华 - 第 909 页

秦亮也不想勉强,遂对陈泰道:“那陈都督便遣两员大将,即刻分兵去阴平道、左儋道。陈都督全权主持西面战事,亦可及时调整部署、策应诸将。”

 

陈泰痛快地答应了下来。他作为雍凉都督,此役率领的关中军、陇右军数万南下,兵力是充足的。

 

安排好西面的布兵,秦亮不再打算、在此多作逗留。座下的母棕马也有点不耐烦了,在原地刨动前蹄。

 

棕马晃来晃去,但秦亮的目光还注视着陈泰的脸。陈泰在马背上微微身体前倾,表现出不易察觉的恭敬姿态。

 

秦亮遂不动声色道:“战役要看全局,每一个地方都十分重要。好在陈都督一向顾全大局、深明大义,故我重之。”

 

陈泰拱手道:“仆不敢当。”

 

秦亮没有理会不重要的话术,先是沉默了片刻。

 

当年陈家与司马家的人有不少来往,不过陈泰的好友、傅嘏完全投靠秦亮之后,陈泰的立场亦已明确。尤其是王凌去世那次,关键时刻陈泰的表现还算可靠。

 

这时秦亮便道:“我们先回中军,陈都督可随时派人知会军情。”

 

陈泰抱拳道:“仆定不敢疏忽,而有负大将军交予重任!”他说罢便要翻身下马。秦亮正在陈泰旁边,伸手按住他的臂膀道,“免礼了,就此暂别罢,后会有期。”

 

陈泰在马背上揖道:“恭送大将军。”

 

秦亮也作揖还礼。大伙纷纷与陈泰等大将道别,然后沿着山丘间的谷地返程。

 

一众人照来时的路,过剑阁亭往东走。此时正值骄阳当空,好在这段路也属于金牛道古道,大路边种着树木、勉强能遮阴避暑。

 

及至葭萌关附近,牛头山北麓的开阔地上那些军营,便是文钦的凉州军了、大部分是骑兵。而邓艾的直属人马,则在西汉水的东岸。

 

秦亮早先已搞清楚、各部人马都在何处,此时便没有去军营巡视。大伙一路上很少停留,径直回兴安亭中军驻地去了。邓艾、文钦等人在半路道别,各自返回了军营。

 

此时刚进入五月不久,秦亮估计再过十天、洛阳中军的各部人马也不见得能到齐,还得看天气。

 

秦亮这么推测,不料第二天一早起来、便发现空中下起了小雨!

 

米仓山南部地区的气候,夏季四五月间很少有暴雨,根据大伙近两年的经验、暴雨多出现在夏秋之间。不过小雨也会影响军队通行,看这情况,十日之内、洛阳中军确实没法全部抵达。

 

到了中午,城门校尉王濬却是冒雨前来拜见了。秦亮到葭萌县境内已三天,这才第一次见到王濬。因为今日下雨、暂且没有紧迫的事,两人便一起吃午饭,谈论了许久。

 

魏朝有些特别的规矩。像王濬做大将军属官的时间、实际上比较短,但只要接受过征辟,他的态度就比别的官员要亲热。言行神态之间,都能让人感觉出来。

 

不过王濬属于寒门出身,祖上是有人做过高官、他自己也让名士徐邈选为了女婿,但王濬那个弘农王家、如今确实不太行了。王濬终于在秦亮这里翻身,关系自是不一样。他的亲近感,大概也有这个原因。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

 

第六百三十二章 甲寅

 

辛未年五月初九,夏至刚过,树梢间已有蝉鸣响起了。

 

还有一种干支纪日、是以一甲子六十天为循环的法子,最近这段时间便属甲寅日。某军司马是个半吊子神棍,昨日掐指算了一卦,大致说甲寅日有胆大、危险之意,但另一方面也表示勇悍、刚毅。

 

秦亮在堂屋里一觉醒来,先走到木案边、拿起了昨夜自己写的书信来看。

 

他之所以在堂屋睡觉,乃因军中的人数太多,村子里每一个房间都住满了人。秦亮则独占一间堂屋,晚上铺上草席睡觉,白天撤了席子、便是办公议事场所。

 

书信是写给令君的,有时候他也会写给玄姬,要分开写。得益于德衡纸的应用,携带比较轻便,他可以累积很多封书信,然后在时机恰当时、一起送回洛阳。

 

借景喻情之类的文字,这些家书内容、才是秦亮的真实水平,自然无法与抄的诗相比。不过书信专门写给一个人,读起来的感觉,自然大不相同。

 

昨晚这封信里,秦亮便写了成都有一座桥,叫升仙桥、也叫驷马桥,与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有关。但写司马相如的情感与志气,又岂不是为了抒写、秦亮自己想去成都的期望之心?

 

其实提及成都,秦亮最先想到的,还是二仙桥;大家都知道,去二仙桥、要走成华大道。不过对于古人来说,还是司马相如的旧事更好理解。

 

秦亮提起水壶摇了摇,倒了一点在干涸的砚台里,然后提笔蘸了蘸,修改了一处错字。

 

过了一会,他便起身走到门口,看了一眼外面的小雨,然后拿起门口的伞出门。

 

这时檐台上有几个人走了过来,王濬、钟会、贾充,或拿着斗笠、或拿着伞。三人站定,揖拜道:“仆等见过大将军。”

 

秦亮揖拜还礼,“出门看看。”

 

数人便结伴而行,往院门走去。

 

一行人走出院子,便随即往西转,走上宅邸侧面的坡道。秦亮上了山丘后,不经意间、转头回望了一眼。他忽然觉得,自己住的那间瓦房堂屋,从外面看去更加陈旧,仿佛已成了危房!

 

秦亮多看了一会,很快就发现了原因。民宅用的青筒瓦比较小,房屋稍大,便仿佛有无数瓦片铺在房顶上,看上去十分脆弱。加上风吹日晒形成了陈旧积垢,于是观之又危又旧。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8:56 , Processed in 0.061912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