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魏芳华 - 第 972 页

秦亮头也不抬地回应道:“意料之中。”

 

夏侯家不是宗室,但与曹氏的关系非常亲近。

 

因魏朝开国之后对宗室进行压制,只敢依靠远宗诸曹、夏侯,但两大家族的人才日渐凋零;夏侯玄几乎成了夏侯诸曹活动在征治中枢的仅存果实,被推到那个位置下不来台;加上夏侯玄是名士,很要气节和面子…

 

…所以他不上劝进表才正常,反之倒会让人十分意外!夏侯玄的态度一直没变过,但他主观上又没有参与过什么阴谋。

 

钟会的声音又道:“嵇康也没写,反而上书辞官,听说这是第二次上辞呈。”

 

听到这里,秦亮趁着翻页的时候、目光才从钟会的大胡子脸上扫过。

 

相识多年,秦亮比较了解钟会了。钟会的心理有时候比较奇怪,他似乎容易欣赏那种性情偏执、有才华的名士,包括夏侯玄、嵇康甚至姜维等人。但当嵇康、夏侯玄表现清高的时候,钟会又想要侮辱谋害那些人。

 

秦亮对于这种心思的理解,大概就像看到一个貌美的贞洁烈妇,心喜之,甚至因为那光鲜的形象、产生自信不足的心思。但当美妇无视自己时,又恼羞成怒,想用威逼利诱的手段把她拉下水,然后满意地对她说,汝也有婬贱的时候!所以这是喜欢她、还是厌恨她?

 

嵇康的事,秦亮暂时不想理。一个中散大夫,对朝政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况且总不能因为嵇康不写劝进表、因为他要辞官,所以要治他死罪罢?这完全不符合秦亮一直以来的做事风格。就算以后真的起了杀心,那也不能急于此时,到时候再安上一个大不敬之类的罪名就行,更上台面。

 

历史上司马昭杀嵇康的理由、实在是太无厘头了,说吕安不孝、而嵇康只是去调解劝架的人,于是把劝架者给幹死

 

?当然这也符合上位者随心所欲、无限扩大權力范围的慾望。

 

但秦亮仍然想对世人释放善意,用行动证明,自己是节制且遵守规则的人,希望带给天下以秩序与繁荣。混乱只是野心者的阶梯。

 

此时秦亮便无视了嵇康的事,转头对陈骞道:“之前没顾得上夏侯霸,随后便让廷尉依法论处。但量刑时、不要涉及家眷了,因为夏侯霸逃往蜀汉已数载,之前便没有治夏侯霸家眷的罪,现在若又反悔、显得律法有点儿戏。”

 

陈骞拱手道:“大将军思虑清晰,处事令人拜服!”

 

秦亮想了想又道:“审问夏侯霸时,他有没有承认,逃亡蜀汉之前、曾派人与夏侯玄商议?”

 

陈骞道:“仆近日见过长兄,正好谈过夏侯霸的罪行,目前夏侯霸没有承认。”

 

钟会说道:“夏侯霸在陇右屯兵时,夏侯玄是雍凉都督,凡有大事,叔侄二人便会商议。后来夏侯霸出逃,必定事先与夏侯玄通过信。”

 

“夏侯玄没跑,过错只有知情不报。”秦亮道。

 

当然随便找个由头、也可以挵死夏侯玄,毕竟劝个架都能被人处死。但对于夏侯玄那种有名望的人,若要大家觉得罪有应得,只是因为收到了亲戚带的口信、确实有点勉强。

 

钟会又道:“夏侯霸是叛國,只消让夏侯玄牵连此事,不管罪责大小,那都是他的品行污点。何况我们没有冤枉他,做得是光明正大。”

 

 

咦?”秦亮忽然觉得,钟会说得很有道理耶!

 

忠臣、名士,那么对于背叛大魏的人与事、汝为何知情不报?夏侯玄有时候会当众怼秦亮,这事有利于秦亮的骂战!

 

至于真的要除掉夏侯玄,秦亮反正现在不想动手,一来不够罪有应得,二来这个关节上、不利于平稳人心。

 

一旦查出了夏侯玄的某些罪责,便可让他出钱恕罪,这是廷尉公开多年童叟无欺的生意;交钱就是自愿认了罪,看这个坑、他跳不跳?当然仅限于知情不报之类的过错,若查实了更恶劣的罪责、那就要重新处置了!

 

秦亮沉吟道:“夏侯玄毕竟是公卿大臣,让他做太仆又是我的举荐。而现在什么凭据都没有,仅靠‘必定’‘应该’的推测,便行逮捕抄家等事,过于侮辱。廷尉可以派属官上门拜访询问,主要还是审讯夏侯霸。”

 

钟会拱手道:“大将军英明!”

 

陈骞道:“仆定把大将军的意见,转述于长兄。”

 

……廷尉明白了情况之后,便找了个书佐去夏侯霸家、给其家眷带信。很快羊祜之妻夏侯氏也听说了消息,她总算放心了下来。

 

但是很多事总有个过程,要飞一会,抑或是传递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信息失真;有一些人现在也未能明白、大将军府的态度。

 

先前还没什么迹象,现在夏侯玄被廷尉属官上门问罪,其亲朋好友更慌了,以为“某种谋划”正在开始

 

展开!甚至连尚书省的诸葛诞、都稍微有点慌,他也是夏侯玄的知交好友。

 

因为夏侯霸的叛國行为显而易见,没在成都被手握大權的秦亮殺掉,却被带回了洛阳、过廷尉之手,本身就存在一些可能。而夏侯玄的结交范围又大,实在是一个清除异己的极好切入点!这种谋划、连外面的人也能想到,大将军府的谋士之中,有人会想出这样的主意,确实不算稀奇!

 

魏太祖当年创业,借故殺掉的士族便不少。(当然最后也没什么用,屠戮了汉末士族,河东并州人士、包括近处的河内司马家表示,杀得好!不杀的话我们怎么上位呢?)因此大家回头看教训,吃一堑长一智,亦不奇怪。

 

此时山涛因为给河南尹送劝进表,刚到洛阳几天,嵇康便急着见了山涛一面。长乐亭主在门外听两人说话,夫君言语之中竟提到了儿子嵇绍的学业。

 

长乐亭主最近听到了一些风声,此时又闻嵇康谈及儿子,心头不禁有一种不祥之感!因为她知道,夫君最信任的好友,反而是山涛。

 

说来也奇怪,嵇康的性情孤高、对阿谀奉承之辈嗤之以鼻,但他最亲近的名士,并非性格类似、还用青白眼视人的阮籍,反而是性情温和、待人谦逊宽厚的山涛!山涛只是酗酒,然后也对權力比较淡泊,他与嵇康有一些共同之处,但又仿佛不是一类人。

 

长乐亭主觉得夫君那样、

 

也没什么不好,长得好看又有才华,只是处世荒唐消极而已。但她自己不是那种人,她要悄悄找関系为夫君求情,免得变成寡妇!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23:08 , Processed in 0.074206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