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三国:我成了刘备之子 作者:外城发火 - 第 144 页

  然而现在情况不同了,扬州在刘备的手下,大量的屯田兵,造就了无数的自耕农,无数支武装工作队,将刘备的统治延伸到了乡间,这样一来,江东士族们的力量,就显得很薄弱了。

  而且他们和那些真正的大士族比起来,底蕴还是很薄弱的,他们占据了江东的一些地方,却没法将自己的影响力扎根于江东的方方面面。

  那都是数十乃至上百年之后的事情了,江东的士族,只不过比孙策,比刘备他们先来一些而已。

  所以好对付得多。

  看到占据再多的土地也没什么用——毕竟现在刘备地盘上,粮食各种高产,那些屯田兵即将转化为自耕农之后,每家每户都有三年之粮,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就算占据再多的田地,粮食价格也起不来。

  更何况有官田种,现在五五分,将来三七分,多生娃还能最高一九分,这样的官田谁不爱?谁还耐烦从大地主手里租六分七分八分租子的田地?

  这样一来,囤积田地,就没什么意义了,谷贱伤农,也伤大地主啊。

  可是刘备还是给他们留了路,要么做生意,要么当官,做生意嘛,现在扬州徐州的商业很发达,虽然很多东西是官营的,可是私营的也不少,扬州的官府基本会把那些制造和销售,分了一半出去给那些商人,让他们分批承包,剩下一半才是官方用于公共设施和军用的。

  这些大商人花钱从官方拿了东西,就要想办法把东西给卖出去,这些东西老百姓其实是有需求的,可是他们也没什么多余的钱,所以还是只能把存粮拿出来,卖给官府,拿了钱,去换这些东西。

  反正就算荒年,官府也会拿出来赈灾的。

  而多余的粮食,官府则可以卖给那些已经开始建设的养殖场,这些养殖场对粮食的需求可是很大的。

  这么一来,整个地盘上的经济,也就活了。

  而那些不愿意经商的士族呢,他们还是有路的,那就是出来做官。

  虽然不是查举,也不是征辟,得自己去各地的招贤馆,然后通过考核才能做官,这让一些士族子弟觉得屈辱,可是也让一些年轻的士族子弟,觉得这倒是个好办法。

  要知道以前查举和征辟,那数量是很少的,一个州才能举多少个孝廉?没点关系根本就没那个资格,而且就算你家里是士族,家里的子弟可不止你一个,帮谁抢名额,那也又要打破头。

  现在这样的情况,反而让这些在家族里不太被看重的子弟们,有了一条新的出路。

  而招贤馆的考核也是分级别的,治理方面就分为三个级别,初级的在县里的招贤馆就可以考了,通过考核,就可以去各乡担任里正,和乡老们一同议事,过去里正都是由本地人担任的,极易滋生弊端,用外地士子担任里正,乡老们协助议事,就比全是本地人管本地,要好得多了,至少没什么利益纠葛。

  至于人身安全……开玩笑,武装工作队不是吃干饭的。

  如果考过了县里的考试,觉得自己能更进一步,那就可以去郡里参加招贤馆的考试,通过了郡一级的考试之后,就可以在县里当个官吏了,虽然只是吏,可是和后世的吏不同,那是有上升通道的,往上升,当个县长什么的,问题不大。

  当然,如果觉得自己非常有才华的,还可以往舒县的招贤馆去考试,当然前提是要先通过县和郡的考试才行,经过舒县的招贤馆考核,确实有才的,就可以直接授予县长县令之类的官职,哪里有空缺,哪里就补,暂时没有空缺,就可以在将军府先学习学习,反正这样的人才,积累一下经验自然也是很合适的。

 

第259章 知识的财富

  朱然朱桓全琮其实走的都是这条路,只不过他们在县长任上的时候,通过自己的出色表现立下了军功,才直接从县长升成了校尉——这年头文职和武职区别不大,县长县令这样的职位,上马管军,下马管民,非常正常。

  而吕蒙就是从军中做起,他当时考的也是武官的考核,个人勇武、行军韬略都要考,光有个人勇武的话,当个什长起步顶天了,而吕蒙还是学了一些韬略的,所以能够从曲长做起,累积功勋升到这个位置上。

  陆逊则是在考核中表现太过优异,堪称允文允武,不管是刘备还是刘晔都觉得把这小子放到地方上去太浪费了,还是先在将军府多接触一些东西,然后再放到地方上去,这样让他的成长会更快一点。

  刘铭高兴的其实就是这一点,江东的士族们已经逐渐接受了刘备的策略,这证明了,他们能够接受,其他地方的士族,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也会接受的。

  毕竟刘备没灭他们的族,也没抢他们的土地财产,而是用一种相对温和的做法,一点点的剥夺了他们的特权。

  而且现在,这样的考核方式,还是他们这些士族子弟更占优势,这五个崭露头角的年轻人,没一个是普通出身,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吕蒙,军官家族出身,已经算是最低级的出身了,可是和一般人比起来,他出身已经很好了。

  朱然,是朱治的过继子兼外甥,朱治之前可是孙策麾下大将,在刘备手里也很受重用。

  朱桓虽然和朱治没什么关系,可是他却是出身江东朱家的,从小就学得文武双全。

  全琮不用说,全家在江东也是很有名的。

  陆逊的出身就比其他人还要高,顾陆朱张,江东现在最有名的四个大族里,陆家是排第二的,如果不是被孙策弄得人口凋零,现在陆家的地位肯定最高,不至于让陆逊和陆绩两个年轻人来扛起家业。

  这样一来,他们做了榜样之后,其他的士族,也会有样学样。

  士族从来就不是铁板一块,他们是由很多家族组成的,相互之间的想法,都未必一样,就别说是关系到前途的选择了。

  就连崔家也默认了崔琰在刘备麾下担任重任的事实——其实别的家族都在骂崔家鸡贼,现在别的家族是不敢让麾下子弟投入刘备的麾下的,毕竟那是一件会被其他士族群起而攻之的事情——对付不了刘备,还对付不了你?

  可是崔家就能够理直气壮的说,我们的弟子是之前就滞留在刘备地盘上了,那也是没办法的事啊,要不你们出兵把崔琰从万恶的刘备手里救出来?

  再说我们可是和崔琰断绝关系了,都不当他是崔家的人了……

  其他家族除了在心里骂他们是运气好的鸡贼之外,也没什么别的办法好想。

  当然,刘铭高兴的,不光是这些江东未来的栋梁们,一个个的开始冒出头了,说明自己和便宜老爹在江东实行的策略,并不会压制这些人才出头,也许会让更多历史上没有出头的人才,有机会出头。

  通过招贤馆考核,这是科举的雏形,却显得并没有科举那么咄咄逼人。

  当然现在是乱世,等真的平定天下了,到时候的考核就不会像现在这样随时考核了,一定会把规矩建立起来,越严格的规矩,越不容易舞弊。

  现在这种做法,漏洞其实特别多,不过在乱世中,这样的漏洞就不会有什么问题,毕竟最终的考核是要经过刘备这样的君主来认定的,他这种人可不会被轻易忽悠。

  而且在考核中,韬略固然都是世家子弟在考,可是武力的考核,普通人的子弟就多起来了,那些良家子们,比一般的老百姓身体素质要好很多,也往往有些家传的武艺,自然愿意来考核武力,争取进入军中之后,起点高一些。

  除了文韬和武略之外,招贤馆还会考核杂学。

  所谓杂学,就是所有不被主流认同的那些技艺,都算。

  木工,打铁,医师……自认有一技之长的,都可以来考核,通过考核的也会授官,不过不干涉行政,不干涉军中,刘铭特地起了个名字,凡是通过杂学得官的,都叫“技术官”,和传统的文武官区分开来。

  虽然待遇什么的都差不多,不过也让那些文官武将们心里比较舒服,自觉技术官都是假官,只有咱们才是真的。

  不过在前阵子,当一名木匠出身的技术官,经过仔细思考,改进了水车上的一个部件,经过鉴定,这次改进让水车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一成,同时打水的深度比之前深了三尺,这让水车在丘陵地带的应用更加的广泛。

  刘备亲自接见了这名姓葛的技术官,并且将这种改进的水车命名为“葛工车”,同时将他的改进作为专利记录在案,接下来的三十年内,所有制造和出售这种水车的商家,包括官商,都要多缴纳二十枚五铢钱的税,名叫“专利费”,这笔钱尽数归于葛工所有,经过计算,光是这一项,就足以让这名姓葛的工匠,一年就赚到他在官府薪水的十倍以上!

  要知道水车虽然耐用,可是损坏也快,同时江东这里平原不算特别的多,丘陵地带较多,水车运用特别的广泛,就算现有的舍不得换,一旦出现损坏,百姓也愿意掏钱去买个效率更好的,虽然一架水车二十枚五铢钱不算很多,然而架不住源源不断啊!

  借助着这件事,刘备刘铭父子,将专利费这种原本大家不了解的事情,弄得治下所有人都知道了。

  你改进了某个东西,这东西有人用,那么用了,就得给你钱。

  这就是属于你的专利费。

  医师如果通过自己的摸索,创造出了一个对某个疾病确实有效的方子,那么其他医生学去了,用这个方子的时候,也要缴纳专利费给这名医师。

  受官府保护的!

  事实告诉了他们,知识,是能够带来财富的!

  不光是文韬武略那种知识,这些杂学,一样能!

 

第260章 不好说

  其实现在扬州和徐州的平民老百姓们,学这些杂学的,还真是最多的。

  毕竟他们大部分都只是认识了一些简化字,然后在简化字之外,他们之前能知道的,接触到的,都是这些所谓的杂学。

  只不过这些人往往没什么文化,尤其是木工铁匠这些,就算知道一些知识,总结了一些规律,也没法将这些东西以文字的形式,留下来。

  中国一直以来,有着灿烂的文化,却在科学发展上停滞不前了很多人,和理论与实际分割得太开,有着很大的关系。

  有知识有文化的那些人,几乎不会亲自去接触这些具体的工业方面的基础事物,而每天和这些东西打交道的那些匠人,却没有文化将自己熟悉的,理解到的那些东西记载下来,让更多的人知道,只能用带徒弟这种方式,将自己摸清楚的一些规律传下去,后面的人也往往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简化字实际上是给这些人提供了一些道路,同时让他们的才华有机会留下来罢了。

  刘铭清楚的知道,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肯定还是隶书与简体字并行的情况,就好像当年小篆与隶书一样,然而最终,更方便更简单的简体字,还是会胜利的。

  用杂学,让匠人也可以当官,这是打破当官要学什么的模式垄断。

  用简体字让更多人识字,传下自己的智慧,这是打破士族对文化的垄断。

  这些事情在刘铭看来,是必须做的。

  这一天,刘备显得很高兴。

  也许是好几年没看到儿子,现在发现儿子长得高高大大,虎背熊腰的原因,刘备是特别的高兴,因为他本身就不算很高,大概也就是一米七出头,看到刘铭现在都超过一米九了,当然很是欢喜。

  所以这一天,刘备算是痛痛快快的喝了一场,宾主尽欢之后,刘铭当然要好好的尽一下自己当儿子的责任,不辞劳苦的把老爹扶进了房间。

  糜氏和甘氏现在都在舒县,不过刘备今天好不容易和儿子重逢,她们自然不会来打搅,这是刘铭尽孝的好机会,哪怕是做给天下人看,也是要做一做的。

  把刘备扶到了床上,帮他脱了鞋子,下人端来醒酒汤,刘铭喂刘备喝了半碗,刘备清醒了一些,摇头示意自己不喝了。

  “去年年底,在青州,你干的很好。既击退了袁谭,也没有把战火扩大。为父本来还担心你年轻容易激动,一上头就和袁绍开始全面战争,你没有,这个很好,看来你虽然武力已经增加了那么多,然而头脑并没有因此而变得鲁莽啊。”刘备笑着对刘铭说。

  “既然已经定好了策略,先全据徐荆扬三州,那么就不能被对手拖着我们鼻子走,袁绍现在还很强,我们如果现在就和他展开全面斗争,结果很有可能是五五开,最终只会便宜了敲边鼓的曹孟德。”刘铭回答道。

  “正是如此。看地图,我们已经占据了整个东边,从青州的北海,一直下来,就是一条直线——北海、东莞、琅琊、彭城、下邳、寿春、庐江、会稽……这些地方,都是至少有一面面对敌人的,我们占据的地方,并没有天下的三分之一,甚至只有四分之一,我们的力量,和全天下比起来,还很弱小。”刘备道。

  刘铭默默点头,确实,现在要说论底蕴论财富论兵力,刘备的势力可谓是天下无双,不下一千万的治下民众,只要肯动员,短时间内,百万经过一定训练的青壮,唾手可得,甚至各地军械库已经打造好的军械,粮仓里的粮草,足够将这百万大军全部都武装起来,提供他们至少两年作战的粮草!

  可是和整个天下比起来,依旧还是处于弱势的。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1:05 , Processed in 0.036069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