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三国:我成了刘备之子 作者:外城发火 - 第 161 页

  所以哪怕现在已经有一些流言了,说刘铭都大婚快两年了,怎么两位夫人没有一个怀孕的?是不是刘铭身体有什么问题,看来刘备还是应该多培养一下另外几个儿子,免得血脉流传不下去啊……

  对此刘铭倒是不在乎,他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生不出孩子,但是在两个老婆二十岁之前,他还是会严格采取避孕措施的。

  反正是不是真的生不出娃,到时候看看就知道了。

  倒是刘备有点着急,还派人送信问刘铭,刘铭则一律以时候未必到了搪塞过去,至于刘备问他是不是要另外纳妾,就被刘铭直接给拒绝了——两个老婆就够操劳了,要那么多干嘛?

  留在豫章的刘铭,除了和两位夫人其乐融融之外,接下来的事情,就是统计各方面的情报,来为下一步做打算了。

  他的目标肯定是荆州,这是毋庸置疑的,只不过对于袁绍,他也有着警惕——虽然袁绍打曹操是最顺理成章的事儿,可是谁知道袁绍是怎么想的?

  而且曹操会眼睁睁的看着袁绍和自己先开战,然后便宜了刘备吗?

  这个道理,袁绍也不是不知道,所以接下来的一切,都不好说。

  刘铭已经做好同时和曹操袁绍开战的准备了——那俩可是发小,而且现在的矛盾也不深,联手先来打刘备,也不算是啥稀罕事儿。

  在战略的高度上,刘铭一直看得很清楚,徐州和扬州经过这几年的积累,其实已经相当强悍了,治下的子民快赶上曹操袁绍地盘加起来的人数了,而且刘备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可以动员几乎所有的人,在动员的能力上,比曹操袁绍不知道强到哪里去了,就算是同时开战,也没有什么好怕的。

  当然,也要有个先后顺序。

  系统的要求,给他指明了战略方向,也让一直思维有些摇摆的刘铭,现在下定了决心。

  对袁绍,要以守为主,先不管他,让他蹦跶,只要守住青徐之间的那条线就行。

  对曹操,也不能主动进攻,毕竟献帝在曹操的治下,朝廷的权威,还是要考虑到的。

  所以需要旁敲侧击。

  刘表,就是这么一个好对象。

 

第290章 鹿门学子

  襄阳,鹿门山。

  自从庞德公在此隐居之后,鹿门山就成了荆襄士子们流连与谈论天下大事之处。

  刘表稳定荆州之后,虽然无进取之心,却在荆州让士子们多了一块可以安居的地方,从关西、兖州、豫州来投靠荆州的学者有上千人之多,刘表对他们都能加以安抚赈赡,学者们受到资助,亦能得到保护。这让荆州的学校到处都是,儒生们开门讲学,让荆州学校的规模和制度远远超过了一般的州,甚至被认为是当年洛阳太学整个的南迁了。

  而鹿门山,在荆州这些学校中,又有着特殊的地位。

  荆州最有名的那些名士,都喜欢来这里。

  庞德公本身就是荆州最有名的那种名士了,善治学,善教学,再加上司马徽、黄承彦等名士时不时来这里考校和教授学子,所以荆州士族的学子们,基本都会来鹿门山学习。

  而庞德公与司马徽本身又是通达之人,尽管荆州著名士子很多都是出自他们的门下,可是他们却依旧极其低调,从来不参与政事,刘表数次都邀请庞德公和司马徽出来做官,都被他们拒绝了——倒不是他们真的淡泊名利,而是他们看出来,刘表虽然看起来豁达大度,实际上心里还是颇为猜疑他人的,他们两个这样的名士,在士子中有有着极大的威望,刘表是单身来荆州的,本身就很难很好的统治整个荆州,如果他们两个出仕的话,刘表的位置就更加的不稳固了,出仕反而容易遭到杀害,还不如只做教育,保持一种超然的姿态罢了。

  想想刘表也是憋屈,虽然他是荆州之主,然而在官场上,是蔡家蒯家黄家这样的家族掌控了荆州大部分的政事和军事,在野,又有庞德公司马徽黄承彦这样的大名士有着极高的声望,相比起来他什么都没有,也只能靠手腕来平衡了。

  鹿门山的学生现在依旧不少,不过在今日,气氛却有所不同。

  在一间静室之中,数名士子正襟危坐,他们都很年轻,可是他们都有着出色的才华,在彼此的推许中,他们都是可以在将来平定天下的那种人。

  当然,这些话,倒也不是相互之间吹牛。因为他们是鹿门学子中,最出类拔萃的五个人。

  静室内的士子们相貌都生得不俗,然而此刻,四名相貌不俗的士子,眼光都是集中在一个相貌平凡,甚至有些丑陋的士子身上。

  “庞士元,你就别卖关子了,这半年你以假名在扬州任职,以你的能力,还不够了解到骠骑将军治下的具体情况吗?”一名士子道。

  “孟公威还是那么急躁,你怎么不学学石广元、崔州平还有诸葛孔明?他们的养气能力,可比你出色多了。”庞统笑道。

  “天性自然,要是能改的,也就不是天性了!”孟建孟公威不以为然的道。

  “公威兄此言,广元不敢苟同。吾等学习经典,通晓天下,就是为改进自身的缺点,提高自己的境界,如不然,所学为何?州平兄天生就是个隐士,正是吾等要好好学习的啊。”石韬对孟建道。

  “若只想出世,那何用学习?”孟建不客气的回答道。

  “你们掰扯,休要牵涉到我的身上。”崔钧崔州平不由得苦笑了起来。

  而在此刻,坐在静室一侧,悠然摇着鹅毛扇的青年则是不由得笑了起来:“你们啊,本来是我等盘问庞士元,打听骠骑将军治下情况的,结果庞士元一句话,便让你等三人相争了,真不知道让亮说什么好。”

  庞统哈哈一笑:“也就孔明你讨厌,喜欢把话说明白。”

  诸葛亮用手中的鹅毛扇指了指庞统:“这厮不单吊我们胃口,还挑拨离间,尔等觉得应该如何?”

  孟建捋着袖子就站了起来:“这毛病我知道怎么治,揍一顿就好。”

  “且慢,你们不就想知道骠骑将军治下如何吗?我说给你们知道就是了。”庞统立即举手道。

  “你倒是识时务。”石韬不由得叹息了一声。

  “快说吧,已经浪费很多时间了。”崔钧无语道。

  “我隐姓埋名,伪造了一系列的身份,这才算是混进去。我家有个远房亲戚在淮南,袁术肆虐的时候,只有他一个人逃了出来,来荆州投奔我家,没两年也染病身亡。我这是冒用了他的身份,假装回乡的士子,在合肥参加的县一级的考核。就算这样,我的身份也被严密盘查过,他们甚至找到了我那亲戚当年在淮南的一户邻居来辨认我,幸亏那老人已经老糊涂了,认得不太清楚,我的身份这才算是确定了下来。”庞统道。

  “如此严格?”孟建吃惊的道:“不过想想,通过县一级的考核,就可以在一乡里担任副官,确实也要严格甄别才是。”

  “我尝闻,骠骑将军治下,考核分为三级,文韬方面,通过县里的考核,就可以担任乡老的副官,负责学习和治政。通过郡里的考核,就可以担任小县的县吏,通过舒城的考核,就可以担任大县的县吏,是不是这样?”

  在这个时候,县和县是不同的,根据东汉官制,万户以上的县,主官为县令,是千石的官员,而万户以下的县,主官则为县长,只是三百或者四百石的官员,差了很多。

  “正是如此。和之前比起来,骠骑将军治下的官职变化不大,然而佐官的数量,却增加了许多,比如之前一个乡,无非是一名乡老管理,现在在乡老之下,则有至少十名佐吏,配合当地的武装工作队,可以管理到一个乡的方方面面。过去的小县县长治下,有县丞一人,县尉一人,大县县令治下,有县丞一人,县尉二人,而在骠骑将军治下,不管大县小县,县丞都有三人,一掌律法文书,一掌民生,一掌仓库,县尉只有一人,只掌握当地的武装工作队,并不负责地方军队,地方只有郡一级才会有郡兵。增加教喻一名,负责当地的基础教育。”庞统道。

  “如此一来,还要县令做甚?”石韬想了想,疑惑道。

 

第291章 一把手责任制

  石韬的疑惑,当然是有道理的。

  一个县,最重要的是什么?第一,治安,第二,收税,第三,案件的处理,第四,地方杂务比如水利修路这些。这四个任务,也是古往今来地方上最基本的任务,整个帝国的基础,都是建立在这些任务上。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两点,所谓刑名、钱粮——前者是治安,后者是收税。

  等到了后世还会多个教化,不过那是科举大兴之后的事儿,现在没有教化这一说。

  所以县长的手下往往就是县丞和县尉,县尉管治安,县丞负责收税、地方杂务、断案这些活儿,其中收税又是最重要的,县丞的任务主要就是协助县长,县长做最后的指示。

  也就是说,除了县尉比较独立,专管治安(实际上最后的断案权是在县长手里的),县丞实际上就是县长的属官,活儿是他干,决定由县长或者县令来做。

  而现在,县丞变成了三个,一个负责收税,一个负责地方杂务,一个负责断案,把县长要干的活儿都分了,那县长干什么?

  “骠骑将军治下,有个说法,叫一把手负责制。”庞统回答道。

  “所谓一把手,是指郡县当地的主官吧?”石韬想了想之后道。

  “这个形容倒是不错,一把就把所有的事情都掌握,就好比县官老爷握着印把子一样。这个说法,也是那位少使君弄出来的吧。”孟建笑道。

  “传闻如此,具体是不是就不知道了。总之呢,尽管一个县最重要的事情都分派下去了,然而权力也清晰的划分了,管治安就是管治安,管断案就管断案,管收税就是管收税……如果有权责纠葛划分不清的地方,则由县长为主管来具体去抓。事情由县丞县尉去干,作出指令的却是县长,最终负责的也是县长。这就叫一把手责任制。”庞统解释道。

  石韬等人纷纷点头,他们都是大才,水镜门下,当以他们为最,加上庞统说得那么清楚了,他们听不懂才怪。

  “若做得不好,要如何担责?”崔钧问道。

  “如果只是治理的成绩不够好,那无非就是罚俸、贬职、降级,一直到打发到去乡里任职。若有贪污腐化,耽误大事等等情节,则有其他的规则来处罚。名士许靖的族弟许仕,地位够高了吧?学识也是足够的,在文韬的考核中连过三关,被骠骑将军所赏识,让他直接担任了乌伤县的县长,然而他到任之后,却不思治理地方,只好清谈,附近的道门人物纷纷前往归附,以致乌伤田地搁置不少,仓中无粮。此人也是运气太差,本来乌伤县有足够的屯粮,同时周围的山越也基本被剿灭干净了,结果他招待那些道门佛门的人,把府库折腾空了,正好又遇上了旱灾,以至于无钱赈灾,最终还是靠附近几个县支援了粮食,这才没有饿死人。这事儿惊动了骠骑将军,大怒之下准备将许仕满门抄斩的,还是少使君进言,留了他一条命,让他家族赔粮食出来弥补官府的亏空,还要关他十年,让他好好的想想自己做在哪儿。”

  “此等小事,却让士子受辱,骠骑将军治下果然是苛刻士子!”孟建面带不悦的道。

  “公威,我却并不如此看。此事听似平常,可是若不是骠骑将军治下各地都府库充盈,周围救援得力,就许仕这胡作非为,乌伤县只怕要饿殍遍野!不能因为没有严重的后果,就忽略许仕这种做法的不妥。”崔钧摇了摇头,反驳道。

  “正是如此。之后骠骑将军和少使君也公开表现,这种任官之法,新人没有制衡,容易犯错误,这是许仕的过失,也是他们刘备父子的过失,所以都自愿罚俸半年,将俸禄填补到乌伤县的官仓中去。而接下来的考核也改变了,就算是天纵之才,通过了三个级别的考核,成绩极其优秀,也得先从佐官做起,无非就是看是做亭一级的,乡一级的还是县一级的。就算是留在郡里,也是从低级的小吏开始做起。少使君常拿许仕来做例子,表示年轻人骤得高位,往往就容易得意忘形,先在佐官的位置上打磨一下,对他自己对老百姓,都好。”庞统继续道。

  孟建等人都沉默了,他们自认至少是州郡之才,也就是说哪怕是太平盛世,他们也是冲着一州刺史或者是一郡太守去的,一郡太守是两千石的高官,那会可没有州牧,郡太守已经是一般人能达到的极限了。

  可是他们这个时候也不得不承认,如果不在底层多了解一下,骤然得到高位,面对纷乱的事件,也是容易昏头的。

  “不管是下面的乡、亭,还是高一等的郡、县,组织结构基本就是这样,主官加若干个佐官。佐官负责地方的具体实务,主官负责调和指挥。所以主官一定要有在佐官位置上做事的经验,不然就容易被佐官蒙骗。而佐官因为有可以升为主官的机会,也会督促主官做得更好。县一级的一年一小考,三年一大考,就算是没有完成的事情,也可以作为政绩来汇报。比如治理当地的淤田,在你任上,做了一半,也是你的功劳,接替你的把剩下的做完,则是他的功劳。郡一级的同样如此。”庞统说到这里,叹了口气:“可惜我只观察到这里,剩下的,都没有机会去观察。”

  “差不多了。”石韬笑道:“一叶便可知秋,哪怕是管中窥豹,也能见一斑。至少皇叔治下,已经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政体系,并不会导致天下大乱,虽然分走了士子的权力,却同样赋予了士子治理国家的道路,相对而言,和之前的变化,并不大。”

  “不大?我看很大!”孟建却哼了一声。

  “愿闻其详。”石韬愣了愣。

  庞统则是微微的笑了起来,石广元志诚君子,善于观察细节,孟公威性格急躁一些,不过他的眼光在整体上,就比石广元要长远一些了,这两人的长处正好相反,却交情过人,也算是一个异数了。

 

第292章 比刀好

  “表面上,骠骑将军治下的这套选官之法,和之前大汉用的查举、征辟等方式比起来,并没有太多的变化,只是加了一层考核,以及增加佐官,减少骤得高位情况的出现,对不对?”孟建问道。

  “正是如此。虽然评估官员成绩,从而进行升职和贬职,有些不尊重士子。然而在之前,就算做到了三公高位又能如何?一个天变就换了,同样的道理罢了。”石韬道。

  “然而却有一个极大的不同。以前查举和征辟,士子们感恩的,是恩主,而现在呢?授予他们官职的,是刘备,或者说,是将来的朝廷。”孟健道。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2:24 , Processed in 0.033890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