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三国:我成了刘备之子 作者:外城发火 - 第 194 页

  其实诸葛亮现在也挺矛盾的。

  观看天下大势,有能力取得天下的,无非就是刘、曹、袁三家。

  曹操有天时,袁绍得地利,刘备有人和。

  而现在看来,曹操的天时,未必靠得住,因为他的天时是有天子在手上,可是在刘备荆州会盟之后,天子,或者说刘姓宗族的大义,刘备也拥有了。

  袁绍的地利也未必能靠得住,刘备麾下的军力,确实太强了,扛得住袁绍曹操刘表的进攻,真干起来,他们完全有席卷天下的能力。

  所以刘备是最有机会,也最名正言顺的势力。

  然而诸葛亮纠结的也就是这一点。

  他虽然不是说一定要出山就当大总管,历史上他也是一点点才当了蜀汉的大管家的,可是他还是习惯这么去做事,不然也不会自比管、乐了。

  管仲就是这样的大管家,所以兴齐。

  乐毅独揽军权的时候,就差点灭了齐国,被剥夺权力之后,燕国就败了。

  这已经充分说明了他的志向。

  可是在刘备手下,他现在已经不可能有那样的地位了,将来都不太可能。

 

第344章 刘备的体系

  以诸葛亮的政治能力,当然看得出来,刘备现在治下的体系,是一个相当长久治安的体系。

  在这样的体系下,能够最终走到高位的,绝不是庸才,可是也没有可能独揽大权了。

  军权收归到上位者手里,军事和政治分开,这意味着在未来,文武的界限会很明显,你选择治政,就会失去军权,你选择带兵,就会失去对国家政策制定的话语权。

  再出色的人都不行。

  而在这样的制度下,哪怕皇帝是个庸才,他的权力也不会架空,同时可以很好的放心去用那些人才。

  从政治体制上来说,几乎达到了一种巅峰了。

  对皇权来说是巅峰,可是对臣子来说……在这样的体制之下,还会出现整个帝国最重要的那个人吗?很难。

  因为权力是分散的。

  现在刘备集团,地方上的权力,虽然是一把手负责制,可是一把手,也就是地方上的太守、县令这些,却是直接对上面负责的。

  等太守一级再往上,就是刘备的骠骑将军府了。

  骠骑将军府里,掌握最高权力的,是刘备,而在刘备之下,并没有一个集中权力的。

  刘晔、徐庶、庞统……这些人,都算是刘备的幕僚。

  他们的级别也很高,除了庞统初来乍到之外,刘晔和徐庶的官位都是两千石,一个是左军师将军,一个是右军师将军。

  他们会负责帮助刘备出谋划策,制定政治与方针,什么都干,可是最后做主的,还是刘备。

  实际上就等于刘备把自己的权力都分散出去了,然而工作的权力分散出去,最终做决定的权力,则在刘备的手里。

  这是一种极其精妙的做法。

  事儿下面的人担了,最终的决定是上位者来做。

  诸葛亮都不用思考太多,只要把现在骠骑将军府做事的方式,往朝堂上一套,那就是一个小型的有着新式政体的朝堂。

  天子高居在上,掌握最高的权力,天下的士卒精兵,都是掌握在天子手中的,所以他可以大胆的放权,将权力下放到朝堂的那些重臣身上去。

  重臣负责理政,和军权分割开来,就算有了权臣,也不会威胁到皇室的地位。

  而将骠骑将军府的规模缩小,那么就和每个太守府,每个县衙,那也是一模一样的。

  天子就等于骠骑将军等于太守等于县令。

  三公九卿就等于骠骑将军府上的幕僚们等于太守佐官等于县令佐官。

  从上到下,森严而顺利运转的体系,就这样建立了。

  这是前所未有的政治体系,也是一个严密的,可以良好运转的体系。

  在这样的体系之下,自己就算是天纵之才,又能如何呢?

  也只能按部就班的升上去,虽然诸葛亮自信自己照样能够当一个名垂千古的贤相,可是和他之前的梦想比起来,就显然差了一截了。

  这事儿当然也可以做……就是没有之前想的那么带劲了。

  当然,遗憾归遗憾,诸葛亮毕竟不是疯子,他也清楚,现在刘备的势力,平扫天下,让天下重新安定下来,让大汉变得更加的富强,已经是一件可能性极大的事情了,在获得荆州之后,刘备治下的人口将会超过一千五百万,甚至超过一千七百万,这样的人口数量,以及疆域,可能已经是其他所有的诸侯麾下人口加起来的总和了。

  更何况荆州和扬州已经和平了好几年,接下来的人口,必定有一个爆炸式的发展,而当刘备的势力在荆南和交州开始进行基础建设之后,那些山林内的野人,五溪的蛮人,只怕都会慢慢的融入刘备的治下。

  那些野人也是人,他们也向往好的生活,而且在语言上,他们和刘备治下之民沟通,没有什么问题。

  这样的话,他们融入刘备的治下,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刘备麾下如何治山越,诸葛亮是知道的,他也清楚,只要以治山越之法,以力威慑他们不作奸犯科,以法平等的对待他们,用良好的生活吸引他们,那么那些野人就会和山越一样,成为刘备治下的良民。

  五溪蛮能及时作乱,那么刘备在五溪蛮身上花的力气肯定也不少。

  过不了几年,刘备治下人口过两千万,民间殷富,粮草无数,几乎是可以期待的。

  以这样的力量去攻取天下,那还不是摧枯拉朽吗?

  帮助这样的主公,以更小的代价去取得整个天下,同样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只不过,毕竟还是有遗憾啊。

  诸葛亮的迟疑,全数落在了刘铭的眼中。

  这让刘铭更确定了,诸葛亮到底是为了什么在纠结……

  他这样的大才,也没别的想法,就好这一口……好像也正常。

  不过现在刘备的治下,确实不会再出现历史上诸葛亮那样的人物了,各司其职的情况下,就是让个人的智慧能够造成的影响力,降到最低,群策群力的可能性,增加到最高。

  当然,以诸葛亮的能力,在任何体制内,肯定都是最亮眼的那个人。

  好的体制,是能够让人才顺利的达到最高的位置,发挥出他的全部特点。

  可是诸葛亮这种人才,就是在任何体制内,只要这个体制不是僵化得无法流动,他就一定能够脱颖而出,最终成为最重要的那个人。

  这样的大才,刘铭怎么可能放过。

  扫平天下,对于刘备治下现在不算难事,别的不说,接下来只要积蓄实力,扩展军队,那么光复中原一点都不难,曹操就算再强悍,在实力绝对的差距面前,他的挣扎,最多也就是悲壮一点罢了。

  至于袁绍,他的实力固然比曹操更强大,可是他作为上位者,却是不如曹操的,更何况他有天然的劣势,刘铭自信要是和袁绍开片,比攻打曹操要更容易一些。

  这两位一输,天下就不会有可以对抗刘备势力的人了。

  到时候,治理天下和扩充势力,则是需要更多的人才啊。

  所以诸葛亮再纠结,刘铭也要用他,而且最好是能够将他的全部才智都发挥出来,不然岂不是白瞎了这位千古第一智者——哪怕是传说中的!

 

第345章 规律

  “敢问先生,对治理天下,怎么看。”

  刘铭问了一个极其大而化之的问题,也就是给了诸葛亮一个话把儿。

  诸葛亮正在纠结着,当下一听这话,也是暂时抛下了纠结,开始谈起自己的一些治政理念,从大的方针到具体的方式,无所不谈。

  这一谈,刘铭就发现这人不愧是青史留名的全才,嘛都会,不管是大而化之的方针政策方向,还是具体到某一件事如何去做,选拔什么样的人去做什么样的事,做得有条有理,情节分明。

  甚至当刘铭问道,如果现在益州由你来管理,你将如何去做的时候,他也从法制、经济、军事等各方面描述了自己的想法,具体到了下面哪怕一个低级官吏应该做什么,这么一个大州,在他的嘴里,如同眼前的沙盘一般,如臂使指。

  虽然具体的情况肯定和后世史书里说的诸葛亮治蜀的方式相差甚远,然而大体上的思路却是不变的,经济上如同初级的计划经济一般,集中所有的财富,官市买卖,平抑物价,保证百姓能够正常活下去的同时,最大限度的集中了民间所有的财富,去做国家级别的大事。

  计划经济不管怎么说,在国家建设的初期,那是极其有用的,历史上蜀国实行的就类似于计划经济,用官市控制物资的分配,平抑物价,以百钱来集中民间的财富,所以蜀中虽然贫瘠,却一直没出乱子,因为大家都活得下去。

  现在诸葛亮说的当然没那么详细,可是这思路是展现出来了。

  也难怪他在历史上,二十军棍以上的事情都要亲自过问,未必是他真的要事必躬亲,而是维持这么一个庞大的政体良好运转不出岔子,还非得这么个总设计师事无巨细的过问不可。

  这样的体系,一直维持到他去世后数十年才慢慢崩掉,他的办事能力可见一般。

  “此等经济方面的高论,先生从何处学来?”刘铭有些诧异的道。

  这倒不是他看不起诸葛亮,而是现在这个世界上,善于理财的人少,懂基本经济规律的就更少,这种计划经济看起来粗浅,已经是经济学的范畴了,如果放在后世,真不是学圣贤书的古人能够理解的,也就是末汉之时,百家争鸣的遗泽还在起作用,各种各样的所谓“杂学”都还有继承人罢了。

  “亮曾与零陵刘子初彻夜讨论过经济之学,获益匪浅。”诸葛亮摇着扇子道。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01:05 , Processed in 0.045751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