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三国:我成了刘备之子 作者:外城发火 - 第 207 页

  “五溪蛮那边也不错,他们擅长耕作的不少,然而个个都是天生的战士,充实到军中正好,他们的俸禄也足够他们养全家了,从老蛮王到沙摩柯,对此都没什么意见,他们现在过得可比之前当蛮王要舒服多了。交州一带也是如此,海运让交州的百姓可以专心种植经济作物,米粮扬州出场的就足够养活他们了!”

 

第367章 期待来年

  当建安九年的冬天过去,春天到来的时候,整个荆州,开始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是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过的景象了。

  毕竟在刘表治下,固然大家都有饭吃,可是也就刚刚够吃饭。

  对于那些佃户来说,拼死拼活的做,无非就是养活自己一家罢了,连多生个孩子,都得计算一下,自己的口粮够不够多养一个娃。

  而现在就不一样了。

  官府承诺的开荒粮食,都已经送到了,接下来就算开荒种出来的粮食很少,分给官府三成之后,剩下的也都是干落下来的。

  粮食、农具、种子、耕牛……全部免费提供。

  农民也许没什么见识,可是什么事儿有好处,什么事儿没好处,他们是知道的。

  就算当地的地主恐吓他们,表示如果去种官田的话,接下来想来给老爷种田,都不让了!他们也不害怕。

  靠,现成的粮食种子农具耕牛,不拿白不拿。

  就算过两年官府不说话了,自己也能攒不少粮食下来,到时候就算跑到外地去,给别家地主种地,不也有条活路吗?

  拿未来威胁我的现在?靠,我本来就没什么未来啊!

  有胆子小的,听到乡亲们这么一分析,也就明白了。

  其实谁真的傻?就算他们没怎么念过书,可是活这么多年,基本的生存智慧也是有的。

  之前他们是害怕豪强地主的打手之类的。

  毕竟那些人都很凶,而且也能打。

  可是现在呢?那些大族的私兵,已经都被遣散了,一部分被集中起来屯田,一部分吸收进厂里当工人,还有一部分去其他衙门里当差。

  那些大族能养的家丁什么的,就比较少了。

  而且谁威胁谁?各地都有武装工作队,那些人可不是吃素的!

  之前就曾经有不知死活的当地地主煽动手下的家丁和私兵围攻武工队,可是上百人面对一个什的坚守,完全打不进去。

  那些人可都是战场上下来的精锐,武装到牙齿不说,而且配合默契。

  十个人组一个鸳鸯阵,就算面对上百人,也丝毫不虚。

  因为对方没有弓箭,也没有组织。

  大盾在前保护,两侧有人持刀盾护卫,后面的人一阵连弩,当时就射倒了十几个。

  然后就是虎入羊群。

  一盏茶的功夫下来,十个打一百个,干掉了二三十个,抓住了七八个,其他人都是一哄而散。

  太吓人了。

  最多就是人多欺负人少,打打群架的荆州当地人哪儿见过这势头。

  而很快的,附近的武装工作队都支援过来了,问询了那些俘虏之后,查出了是什么人主使的,当下就是十余支武工队合围,把这家人,连根拔起,然后进行了公审公判,把家主斩了,剩下的人精壮罚做苦役,妇孺跟着一起去当家属,分散开去了若干个矿上。

  当地就算是没了这一家,他名下的土地,也都被收归国有。

  这样的例子来了几例之后,整个荆州就消停了。

  毕竟你听话,就不会对付你,甚至包下你的田地,也足够你有着不错的收入,就算和丰年比起来也不差,毕竟丰年的粮食卖不上价。

  就是少了囤积居奇的机会罢了——可是看到官府手里的粮食无数,就知道就算是碰到荒年,也不太可能有那样的机会了。

  早禾这玩意,真的让地主们又爱又恨。

  早禾这种高产作物,哪怕是地主们都喜欢的,和北方种植的冬小麦比起来,早禾有早熟、耐旱和生长周期短的特点,产量还多,小麦的产量平均大概为每亩二石,而在扬州,通过各种农业技术增产之后,早禾的平均产量基本可以达到三石,就别说还可以和晚稻轮种,可以一年两熟,交州一些气候炎热的新开垦的田地,甚至可以做到一年三熟,就算一年三熟的产量要少不少,可是架不住收割的次数多啊,刘备治下能够有那么多的粮食,和他们拥有着早禾的种子以及先进的耕作技术是分不开的。

  这样一来,就不是谷贱伤农,而是谷贱伤地主了!

  粮食虽然在任何时候都是硬通货,可是粮食的需求,也是有限的,产量越来越多,那么价值自然就会走低一些——《多收了三五斗》,学习过没?

  这样一来,田地的价值,确实就下降许多了。

  再加上佃户和百姓更愿意到官府手里去要地来种——都是提供种子农具和耕牛,官府手里的生地,只分三成,还补贴口粮,官府手里的熟地,只分五成,五年后降到两成,谁还愿意去种至少七成租的地?

  他们就算想降租子都做不到——官府可以这么做,是因为官府是统一筹备,不会亏,就算小亏一点也无妨,而他们没有那么大的体量来调配,收租少了的话,自己也是亏本的。

  毕竟粮食现在就只是那样的价格。

  至于经济作物,那只有官田才有资格种。

  所以他们只有了一条选择——把自己的田包给官府,来种那些要两三年后才能够有产出的经济作物。

  比如果树,比如鱼塘,比如橡胶树之类的。

  安安稳稳的收一份钱,也过得还是很滋润的,不然的话,就撂荒自己那些祖上传来的田地,躺床上哭去吧。

  百姓们兴高采烈的开始准备新一年的耕作,憧憬着来年收入的提升,士族豪强地主们则是有些不爽,然而大体上他们的利益只是损失了一小部分,更何况还有商业方面可以让他们参与进来,也是给他们指出了一条新的明路,加上之前的几轮考核,选拔出了荆州当地的一部分士子成为官员,一部分留在荆州,一部分被安排去了扬州和交州——刘备治下规定了县一级以及以上的官员,不得在本地为官,交叉使用可以避免不少的舞弊行为。

  总体来说,荆州方方面面得到了一定的满足,尤其百姓对来年也是很憧憬,所以荆州在经过这半年的安排之后,算是很好的稳定了下来。

  大家都在期待着来年,从百姓到官员们,都在期待着来年的到来。

 

第368章 新野

  “荆州之地,气候倒是和扬州差不多。”

  建安十年开春之后,一行人在新野外的田野中行走着。

  刚刚开春,大地尚未彻底的解冻,然而荆州的百姓已经开始动起来了,他们扛着锄头,开始不断的翻土,为接下来播种打好基础。

  苍茫的大地上,看似荒芜,却隐藏着勃勃的生机。

  这一行人显然不是农夫,虽然只有数十人,穿着打扮也很普通,不过个个配刀持剑,显然不是普通人。

  毕竟现在刘备治下,虽然不禁兵器,可是一般时候,这么多人在外行走,手持兵器的,也是很少的。

  如果是没有备案过的,当地的武装工作队早就过来盘查了,这一行人没有被盘查,那么肯定就是官面上的人物——这一点,就算是普通老百姓也知道了。

  走在正中间的那个中年人,脸色和蔼却不怒自威,此刻却如同一个孩子一般,好奇的看着四周。

  “唔,荆州确实和扬州都差不多,都是长江中下游嘛,不过扬州靠海一些,气候湿润,荆州就稍微干燥一点,不过比北方还是好多了。”旁边一名二十多岁的青年人笑道。

  “扬州的气温好像也稍微热一点,扬州这个时候,土地基本已经完全化冻了,百姓翻土没这么难。”中年人远远的看着在田里劳作的百姓们,感叹了一句。

  “是啊,不过荆州开垦也没这么早,想必是那些更积极的百姓才会这么做吧,这一路行来,大约只有三成的百姓在翻土,大部分人这时候是懒得翻的,反正等天气暖和一点了再翻也不迟。”青年想了想之后道。

  “原来还有这样的区别。”中年人叹息道。

  “是人,就有勤劳的,懒惰的,正常,勤劳的看到希望,就愿意提早去做一些事,多翻一遍地,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这时候官府也没有出钱让他们去干其他的活儿。懒惰的,就觉得可以多休息几天,等到正常翻地的时间到了再去。可是勤劳的呢,这力量也不会白费,多翻一遍地,也许收成就会高一些,他家就有多余的口粮,可以多养一个孩子,若干年之后,他家的劳动力也许就会多一个,可以开垦的荒地也多一些,财富增长得,就更快一点。”青年笑道。

  “铭儿,这就是你一直说的天道酬勤吧。”中年人叹息道。

  “没错,父亲大人。”刘铭回答道。

  “新野,这里已经是接近南阳的前线了,这些民众对种地还是如此热心吗?他们就不担心一旦我们和曹操发生冲突,他们的耕作,就会受到影响?”中年人当然就是骠骑将军皇叔刘备,他远远的看了看北方,然后问道。

  “新野附近也是沃野千里,不用就浪费了。而且因为这里是前线,所以土地都是属于官府的,这样的地方必须要好好的开发才行,所以我们也有政策,那就是在新野附近耕作,一旦有损失的话,官府会补上应有的粮食,也就是说百姓可以旱涝保收。”刘铭想了想之后回答道。

  “原来如此,效果如何?”刘备问。

  “效果还行,不过也不是太好,那些劳动力比较充足的家庭,更愿意去开垦荒地,因为那么做虽然累,未来也未必能够保证,可是却有更广阔的前景,来新野这边开垦的话,前景没有开垦荒地广阔,所以在这里耕作的,更多的是劳动力较少的家庭,因为这里的地都是熟地,种植起来容易一些。”刘铭道。

  “劳动力较少?”刘备一愣。

  “嗯,那些孤寡家庭,比如丈夫作战战死,虽然有抚恤金,然而也不能坐吃山空,所以来这里耕作,容易一些,缴纳的租子也少一点,最重要的是可以先拿到一年的口粮,更安稳一点。不过这样的人比较少,毕竟我军将士如果战死的话,他们的遗孀子女都会在城里得到更好的工作,主要是荆州当地的孤寡家庭在新野这边耕作。”刘铭回答道。

  “也都是可怜人啊。”刘备感叹道。

  “是啊,所以我们也只能在其他的方面帮一下,比如各地的村学,这样的孤寡家庭如果让孩子去念书,免学费不说,还管中午下午两顿饭。一般的家庭只管一顿饭的。”刘铭道。

  刘备微微点头,他也清楚,这种事情想要完全避免是不可能的,只能够尽量弥补。

  “各地的武装工作队也都干得很不错,荆州一直以来治安可以,最近更是盗匪绝迹,治安良好,百姓们对我们统治已经开始认可了,等一两年之后,荆州就会和扬州一样,没有任何的区别。”刘铭笑道。

  他和刘备肩并肩的站在田埂上,看着远方。

  灰色的田野上,看似毫无生气,可是他们都知道,生气,隐藏在地下。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02:35 , Processed in 0.033728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