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三国:我成了刘备之子 作者:外城发火 - 第 216 页

  所以董卓就伪造了灵帝的临终遗诏——虽然灵帝的临终遗诏为什么会在何进召集进京的董卓手里,那就谁都不知道了——反正当时朝堂的那些大儒比如卢植蔡邕等人对此都没什么意见,反对最激烈的反而是下一代的袁绍,最后的结果是袁绍逃出了洛阳,董卓顺利的废立成功。

  从后世看来,董卓废立,让献帝的位置似乎有些来路不明,可是实际上,当时董卓宣称自己有先帝遗诏,朝廷的那些重臣大儒,三公九卿,没一个反对的,全部默认了,那么董卓废少帝,立献帝,是极其合法的行为,大家反对的不过是废立这种事情董卓不配来做,而不是他废立错了。

  就这样,当时只有九岁的刘辩,就这么当了皇帝。

  半年后,和他一直关系不错的同父异母的兄弟,少帝刘辩,被董卓命李儒以毒酒杀害。

  然后,关东诸侯联军来了,又退了。

  董卓被王允以连环计杀死,然而李傕郭汜反,王允自刎,吕布败出长安,献帝又被李郭给控制。

  接下来,就是在董承等人的保护下,他们一路来到了许都,这才算是安定了下来。

  从初平元年,他九岁登基,一直到建安元年,他十五岁到了许都,这六年的时间里,无数人死在他眼前,无数人保护他,也无数人要挟持他。

  谁是什么样的人,刘协可以相对准确的辨认出来。

  这是残酷的流浪之中,他学会的本事。

  这不是书本上能够学到的本事。

  所以他看得出来,董承是真的为他的好的,这是一个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董承本身的利益之上的人。

  而其他那些所谓的朝堂大臣,要么是曹操一党,要么就是想要利用自己,从曹操那里获得一些权力。

  另外一个岳父伏完,那就是个胆小鬼,指望他来做点什么事,还不如指望顽石可以开口说话。

  夏侯惇看似粗豪,实则很谨慎,而且极其忠诚于曹操。

  荀彧是曹操的铁杆,可是却是一个保皇党,他希望天下平定,可是还是自己当皇帝。

  所以到时候,如果自己宣布禅位,自己的安全,有荀彧来保护。

  夏侯惇就算有怒火,也不会立即发出来,而是会请示曹操。

  这样一来,自己就安全了,而有了这么一段缓冲的时间之后,自己的性命,就会变得无关紧要,曹操就算杀了自己,也只是泄愤,不杀自己,才能够保持将来和刘备进行谈判的地盘。

  如果曹操杀了自己,那么刘备就一定不会放过曹操——不管刘备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皇帝位置是被自己禅位而获得的,那么谁伤害了自己,刘备就一定要为自己报仇,这样他的位置才能算是名正言顺。

  想明白这些关键问题之后,刘协等的,就是董承什么时候去刘备那里了。

  他把问题抛给了董承,董承却只能苦笑。

  皇上,您这是坑人啊。

  现在许昌这情况,苍蝇都飞不出去。

  如果是没打仗的时候还好说,找个理由也就出去了,等出了许昌城,还不是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现在呢?自己要离开许昌的话,那还不是无数人盘查啊。

  董承也不是什么特别聪明的人。

  他左想右想,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想来想去,还是只能让天子协助一下才行,不然他一个人要干这件事,那真是麻烦了。

  要和天子联系,其实很难,不然也不会出衣带诏这一招,尤其是董承的身份,他要见天子容易,想要和天子密谋点什么,那就太难了。

  所以在想了个办法之后,他就推称自己头疼,想请太医吉平来看病。

  吉平看完董承的病之后,过了几天,又去给天子看病。

  再过了几天,天子的病却一直不见好,这让荀彧有些忧心。

  “天子到底是何病?”荀彧叫来了吉平,然后问。

  “身体没什么问题,应该是心病,一直在想着某事,所以积郁下来。这非药石能动,得看天子心中在想什么。”吉平回答道。

  荀彧若有所思。

  又过了两天,天子的病好像更严重了,据说一天一夜水米没进,荀彧这就有点急了,天子这是要闹哪样?现在曹公在前线打仗,正是情况不太好的时候,后方可乱不得啊。

  要是天子这时候病死了,前线的曹操大军非得乱不可,而且荆州的刘备,哪怕就算没有捋清自己的内部,也得派兵来攻打许都,为天子讨一个公道了吧?

  荀彧清楚,刘备现在也许确实暂时没法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可是他实际上也是在等,等曹操和袁绍打个结果出来。

  可是那样做的前提,是天子还好好的在许都,而不是没了啊!

  没了天子,曹操的天时,还会在吗?

 

第381章 天子还愿

  坐不住的荀彧,去皇宫去看皇上了。

  皇上在寝宫里。

  看到皇上之后,荀彧就叹了一口气。

  皇上看来是真病了,脸色苍白,有气无力——不过也难怪,一天一夜水米不进,是个人都会这样的。

  “皇上,臣听吉平说,皇上是有心病?不知道是否能够说出来,让彧宽解宽解。”荀彧站在天子的榻旁,低声道。

  “令君来了,请坐。来人啊,赐座。”天子睁开眼睛,有些虚弱的道。

  当下就有小黄门搬了个凳子过来,荀彧道了一声谢,然后不卑不亢的坐了下来。

  一直在观察着的天子也是心下赞叹,荀令君这种人,不管到什么时候,都是不慌不忙的,每临大事有静气,说的就是这种人了。

  能不能忽悠过这样的人,天子心里一点把握都没有,可是有心算无心,不管怎么样,都得去做才行。

  “朕最近梦中,总是有一个影子,模模糊糊的要接近朕,朕极为惶恐,醒来后也是茶不思饭不想。又不像是被魇着了,颇为奇怪。”天子有些虚弱的道。

  “您贵为天子,自然有真神护佑,不会有什么邪魔来魇您的。子不语怪力乱神。”荀彧想了想之后道。

  “但是朕每日,梦到的都是同一个影子,而且一天比一天清晰。”

  天子道:“昨晚,朕终于看清楚了那个影子,那是……一棵大树。”

  “大树?”荀彧愣住了。

  “是的,朕这才想起来,当日在鲁阳之时,朕所居住的住所后院,就有这样的一棵大树。朕当日在鲁阳,前途未定,杨奉韩暹不断派兵前来侵扰,鲁阳一日三惊。朕当时对着大树起誓,请大树保佑朕逢凶化吉,若能安稳下来,当以香火祭祀,终日不绝。后来果然就来了许都,得到了安稳。然而朕居然忘却了此事,一过就是十年!难怪大树会来梦中对朕示警,若不去祭祀的话,只恐命不久矣。”

  天子的鬼话,荀彧信不信?

  半信半疑。

  之前就说过,两汉之间,各种神神鬼鬼的神秘学大行其道,河洛谶纬信的人非常多,各种神棍都有,就算是士大夫信这个的,也颇为不少,首先就是这个时候中国的信仰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道教只是粗具规模——道教是张鲁的爷爷张道陵手里才初步的建立起来,这个时候还没改名天师道,而是叫五斗米道;佛教也是刚从天竺传入,民间的各种信仰杂乱不说,往往还很粗鄙,所以各种神鬼之说也没有统一,没有一个具体的信仰规则,乱七八糟说什么的都有。

  其次就是儒学在这个时候也没有形成体系,孔子是提倡子不语怪力乱神的,然而实际上儒士修道修玄的相当的多,就算是荀彧这样的智者,也不能免俗。

  所以听到天子的鬼话之后,荀彧在本能上,是不太相信的,然而实际上呢,他却是有些半信半疑。

  什么叫宁可信其有……

  “那天子是要亲自去还愿吗?”荀彧试探着问了一句。

  天子虚弱的道:“朕都病成这个样子了,还怎么去还愿。再说了,朝廷那么多重臣,随便派一个去不就行了吗?荀大人你就可以代替朕去,想必大树也会欢喜的。”

  听到天子这么说,荀彧心中的疑惑就放下了几分——只要天子不是自己离开许都,那能有多大的事?

  虽然董承之前和天子的接触,荀彧也知道了,然而他怎么也想不到,献帝会来这么一招绝户计,连天下至尊的皇位都可以扔掉不要!

  这人得多狠啊。

  “陛下,臣身负尚书台重任,不得轻动,曹司空又在前线御敌,只怕难以离开许都,还是令选贤能吧。”荀彧回答道。

  “朕此刻心乱如麻,无法思索,还请荀卿代我想一想。”天子虚弱的道。

  听到天子这么说,荀彧就更放心了一些,不过现在他认为可靠的人,都是有用的——说句不好听的,现在能够派出去做这种无关紧要的事情的人,也就朝廷里那些专门用来装点门面的大儒们了。

  以前这样的人不少,然而最近十几年乱世,不少人都被害或者逝世,比如卢植已经病逝了,黄琬协助王允诛杀董卓之后,就被李郭所杀害,马日磾去淮南求袁术奉迎天子,反而被袁术软禁,郁郁而终……

  现在朝廷里能装点门面的,也就那几个人了。

  “太常杨彪,四世三公,名满天下,可代表朝廷。”荀彧道。

  天子微微点头,表示同意这个人选。

  “将作大匠孔融,圣人之后,儒林宗师,可代表士林。”荀彧再次道。

  天子再次点头,这个人选谁也挑不出毛病来。

  荀彧接下来思考了很久,他知道只有一个人选可以代表皇室了——可怜现在朝堂上,一个汉室宗亲都没了……

  可是那个人放出去,真的可以吗?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0:11 , Processed in 0.036381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