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三国:我成了刘备之子 作者:外城发火 - 第 243 页

  可是在他听到田丰和沮授带来的消息的时候,他依旧第一时间失去了理智。

  父亲没了?没在了乱军之中?

  他不相信。

  袁尚是跟在袁绍身边时间最久的儿子,袁绍最钟爱他也不是什么秘密,所以袁尚一直认为自己父亲英明神武,而且只要带兵出去,就一定能够获得胜利。

  当然,这种认知是有偏差的,然而一个儿子有这样的想法,那太正常不过了。

  所以一时之间,他甚至不能接受这个结果。

  可是面对沮授和田丰,他不得不冷静下来。

  “三公子,我和田元皓虽然没有亲眼见到主公死亡,可是那个时候,我们被张郃软禁在帐篷里,一夜的杀声,第二天张燕将军找过来,张郃亲口告诉他主公被丧心病狂的袁雄郭图等人杀死。不管张郃的话有多少水分,主公已经不在了,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沮授凝重的道。

  袁尚颓然跪倒,不知道应该做什么。

  一直以来,他确实都是在袁绍的羽翼下,虽然在袁绍的默许下,他也是接触了不少的重臣,培育了属于自己的势力,可是他真正能够信任和得到了效忠的,也只有一个审配啊。

  现在父亲没了,自己做了阶下囚,审配跳下内城自尽,他是真不知道接下来要怎么做了。

  “三公子,主公既然已经不在了,那么北方就再不可为。您和大公子之前就算有什么争执,接下来也要放下了。二公子在幽州,可是他是掌握不了幽州的军队的,甚至可能会被野心家所利用,打着袁家的旗号来对抗朝廷,这是灭族的罪过。想要保住袁家的延续,就得作出正面的反应,强硬下去,徒然无益。”

  田丰冷着脸说,他的态度让袁尚有些心凉,就连刚直闻名的田丰,也开始对自己这样的态度了吗?

  说了几句之后,田丰和沮授就离开了,毕竟他们不能代替袁尚做决定。

  刘铭也没有逼迫袁尚,而是多给了袁尚一晚考虑的时间。

  第二天他才去见了袁尚。

  袁尚看着刘铭的时候,已经冷静下来了。

  在没见到刘铭之前,袁尚对刘铭是有些嫉妒的。

  都是一路诸侯的儿子,刘铭如同彗星一般崛起,不到十年内,打下了堪称天下第一名将的名头,一直在外面领兵不说,还据说得到了光武大帝的青睐,创造了无数的奇迹……

  这些袁尚倒没觉得自己就差到哪里去了,年轻人嘛,总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袁尚一直觉得,自己要是有这样的舞台的话,那未必就做得比刘铭差了。

  可是真正让袁尚羡慕的是……刘铭是刘备的长子,而且一直深受刘备信任。

  在徐州的时候,刘铭就自己带着人跑出去,在汝南建立了基业,帮助刘备拿下了淮南。

  下江东的时候,刘备将自己手上超过一半的兵力毫无保留的交给他,让他去攻略江东。

  讨伐荆州的时候,又是刘铭为先锋,率先拿下了江夏这个重镇。

  刘备这些年来地盘不断的扩大,可是关键的战争,都是刘铭打的,而且刘备对自己的儿子毫不猜忌,才有了他成为天下第一诸侯的光荣!

  袁尚有时候就想,自己老爹要是也这么信任自己就好了……

  所以他一直有点嫉妒刘铭,认为刘铭出色是固然出色,也是因为他有个好老爹。

  比起来,自己的老爹虽然也出色,可是却不肯放权啊。

  只不过这次,刘铭突袭邺城,真的事儿到头上了,袁尚才发现,自己并没有那么出色。

  和刘铭比起来,自己各方面都差远了。

  不管是韬略还是勇武,都差多了。

  刘铭能够一天就拿下坚固的邺城。

  他麾下一个普通的中郎将,就生擒了自己。

  袁尚就算骄傲,他也不是不讲道理的人,事实摆在面前,他当然就知道,和刘铭这种天下名将比起来,自己差的真是太远了。

  而能用刘铭的刘备,又会是怎样的英雄人物?

  年轻人的弱点,就是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到另外一个极端……

  所以这个时候袁尚看到刘铭,就有点自卑了。

  “三公子,想必你已经知道发生什么事了……没错,我们是发起偷袭,这样才拿下了邺城和南皮,可是你要知道的是,现在我父已经是天子了,拥有了大义,而我父地盘上的潜力,是外面的人不知道的,这次能够动用三十万精锐渡海击冀州,也不过是动员了我们三成的正规军罢了。现在我军地盘上,粮食堆积如山,军械可用十年,还有你们想不到的各种奇思妙想,之前破邺城内城的新式吕公车,不过是冰山一角罢了,以我们的力量,以前只不过是没有理由,现在有了大义,一统天下,最多不会超过五年。”

  听着刘铭的话,袁尚想反驳,却完全不知道应该反驳。

  “没错,我军现在是只拿下了邺城和南皮,可是实际上,这两个地方之间的那些区域,也已经是我们的地盘了,青州也已经拿下,我军的后续援军,可以源源不断的开进冀州。群龙无首的冀州,支持不了多久,而且他们就算支持下去,也不过是生灵涂炭罢了。”刘铭继续道。

  “我尝闻仁义之君,平定天下,不在多杀伤,而在是否能得人心。”袁尚回答道。

  “正是如此。人头不是韭菜,割掉了不会马上就长出来。我军一直没有急于发起进攻,就是因为如此。冀州是北方大州,冀州稳,北方就安定。一直以来,袁家为安定北方,有着极大的功劳,固然你们袁家割据北方,不尊重朝廷,可是却让冀州恢复了生产,压制住了大草原上的那些威胁,这是你们的功劳,有这样的功劳,不用担心我会对你们怎么样。”刘铭笑道。

 

第422章 田丰的选择

  对于刘铭来说,袁尚很好对付。

  他虽然也是少年英武,算是下一代中的佼佼者——严格来说曹操对袁绍那几个儿子的评价是不公平的,袁尚袁谭最大的问题是相互争夺,可是他们的个人能力,并不算差,和刘表的两个儿子比起来,袁绍这两个儿子已经算是极其出色的了。

  可是他现在还年轻,两世为人的刘铭真实年龄比他大了一倍有余,更何况这十几年,刘铭积累了无数的经验。

  和他比起来,袁尚太嫩了。

  而且袁尚也没什么别的路可走。

  他只能选择和刘铭合作,而且还得和他的大哥修好。

  毕竟以前争夺,是因为争继承人的位置,而现在,老爹都没了,家里也没皇位继承了,两人虽然是同父异母,现在也没什么好争的,在这样的环境下,家族比个人的利益,更重要啊。

  所以袁尚就答应了,和兄长一起,协助朝廷,稳定冀州。

  这可以让他的家族延续下去。

  毕竟确实没什么路可走,他和袁谭都被擒获了,仅剩的袁熙,根本就控制不住袁绍地盘上的残余势力。

  也就并州的高干还能稳住,可是高干毕竟不是袁绍的继承人,只是外甥啊。

  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就只能保持家族的延续了。

  官渡之战加上刘铭偷袭邺城,袁绍输得实在是太惨了。

  几十万大军几乎全部丢掉了不说,乌巢和邺城,这是这些年来,袁绍积攒下来的粮食和军械,堆积如山,现在全部便宜了刘铭。

  当然刘备治下不缺粮食,可是不缺粮食和千里迢迢的将粮食运到冀州来,是两码事。

  本来刘铭还想着拿下邺城不顺利的话,就要通过修路队把路先修过来,然后再运输粮食过来了。

  而现在,邺城就储存着足够百万大军吃上一年的口粮,很多事就好办了。

  袁尚正是看清了这一点,才认命的和刘铭合作。

  不合作不行,只有这条路。

  解决了袁尚之后,刘铭就去请沮授和田丰了。

  和袁尚聊天之后,沮授田丰就各自回了他们在邺城的府邸,然后闭门不出。

  刘铭也清楚,这就是这些大儒名士们的特点了,就算他们心里多想要出仕,也得把架子摆出来。

  不过刘铭倒不担心他们投入刘备的麾下,会影响到刘备现有的体制提拔,像沮授和田丰,他们只要肯为刘备效力,那么完全可以将他们之前在袁绍麾下的那些功劳折算下来,实在不行还可以塞到参谋群中,慢慢的提拔嘛。

  像庞统就是走的这种渠道,毕竟就算体制再成熟,也得有些迅速让人才起到作用的渠道才行。

  倒也不用让其他人嫉妒,现在毕竟是乱世争霸之中,沮授和田丰的名气谁都知道。

  所以他就先去请沮授了。

  沮授还是请得挺顺利的,说穿了,沮授是个聪明人,也是一个渴望建功立业的人,他这样的大才,对自身和家族的前途其实都不是特别的看重,反而更看重人生价值的体现。

  之前不想投降,只不过再投入刘备麾下的话,那就是第三个主子了,三姓家奴这种事情,说起来真是太羞耻了!

  可是刘备既然代表朝廷,那就不一样了。

  之前的袁绍也没有举旗表示自己要另立朝廷,他还是朝廷的一部分嘛,从大将军的麾下抽调出来进入朝廷任职,这算背主吗?不算!

  刘铭亲自上门去请,给足了面子,沮授也就半推半就的,同意了出仕。

  当然官职不好安排,刘铭就请沮授先在自己身边当个参谋,到时候再论功行赏。

  毕竟沮授之前作为袁绍麾下的第一大将(统领几乎全部兵马的那种),他在冀州地盘上的威望,是其他人都不能比拟的,有他在,有袁绍的两个儿子在,和平的接收整个冀州,也就成了一件容易的事情。

  有这样的功劳打底,后面沮授的位置高一些,也正常,不至于让以前的部下不满。

  说服沮授之后,刘铭就去说服田丰了。

  在刘铭看来,说服田丰应该更容易一点,毕竟田丰不算背弃过旧主,让他出仕,比沮授少了一重拘束。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0:57 , Processed in 0.035234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