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三国:我成了刘备之子 作者:外城发火 - 第 26 页

  仔细想着的刘铭脑海中突然灵光一现——难道是那事儿?

  就在刘铭准备问一下刘备的时候,大厅外的护卫们开始报名。

  关羽、张飞、太史慈、糜竺、糜方、简雍、孙乾、陈登……刘备手下,叫得上的文武,鱼贯而入。

  管理这么大一个州,这些文武当然是不够的,不过大多数县令郡守什么的,都只负责当地的内政,在整体的政策制定和出谋划策之外,并没有什么发言权,真正需要参与讨论最高会议的,无非就是这些人而已。

  “人都到齐了……今日,将诸位从各地叫来,只是因为一件大事。”

  刘备不耐烦废话,环顾了一下所有人之后,开门见山的道:“天子如今回归洛阳,召集天下诸侯,前去觐见天子。”

  “果然是这事儿!”刘铭差点就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

 

第四十二章 退而求其次

  挟天子以令诸侯!

  虽然刘铭对历史上三国这段历史不算特别的熟,可是这种著名的事情,也是知道的,正是因为奉迎了天子,曹操才具备了足够的法理,让他摆脱了袁绍的阴影,真正具备了争夺天下的资格。

  虽然最终统一北方还是靠他自己的努力打下来的,然而奉迎天子之后,他的路,确实好走了很多。

  “要不要让老爹也这样做?”刘铭开始在脑海中飞速的想了起来,他现在智力虽然不算特别高,可是现在也快八十了,加上后世经验和思维逻辑方面的加成,要把事情想通,想透,还是要容易一些的。

  要知道,现代人对古人最大的优势,其实并不是智商上的——人类这数千年来,智商上其实并没有明显的飞跃,然而在现代,人类却可以轻易的接受到海量的知识,获得各种各样学习和思考的方式,只要不是智商低于常人,正常人的思维,很容易就得到锻炼了。

  “天子困顿于洛阳,刘备思之,心急如焚,却无理由前去觐见。如今总是可以前去了,还望诸位有什么想法的,大胆说出来,群策群力一下。”刘备对大堂内所有人说。

  “某等都是一介武夫,还是听诸位先生的意见吧。”关羽率先开口道,张飞和太史慈也是同时点头。

  刘备点点头,对此他当然清楚,麾下这三员大将都有名将之资,能带兵能练兵,可是在这方面,他们确实不行。

  “我等当派出一队使节,带一些物资过去,天子与百官被李、郭所挟,好不容易逃出生天,回到洛阳,然而洛阳自十八路诸侯讨董之后,就已经残破,不足以驻军,就别说是让天子暂居了,想必十分困顿,送物资前去,可解燃眉之急。”糜竺率先道。

  “子仲仁厚,理所应当。”刘备点了点头。

  “如要去的话,得大张旗鼓,让天下都知道,以免半途被诸侯所劫。”孙乾补充了一句。

  刘备微微颔首,孙乾这话等于是被糜竺的主意打了个补丁,看来他也没别的更好的想法了。

  “元龙是否另有想法?”刘备问陈登。

  在场这几个谋士,简雍糜竺都更擅长内政,孙乾擅长外交,智谋方面,都不如陈登。

  “在下没别的想法,只是遗憾,徐州离洛阳,太远了。”陈登感叹了一声。

  “这是何解?”刘备问道。

  “从徐州到洛阳,不管从什么地方走,要么路过曹操的地盘,要么路过袁术的地盘,我军想要奉迎天子,让天子来徐州,看来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只有来徐州,天子的困境才会摆脱。主公乃汉室宗亲,当此乱世,理所当然应该扶持汉室,保护天子,奈何,力不能及啊。”陈登一脸遗憾的说。

  “元龙先生说得没错。从道义上,父亲大人都应该将天子奉迎到徐州,然后令天下忠义之士前来徐州勤王,以大义行事,就容易得多了。”刘铭点了点头。

  “为臣子者理所当然。然而不管曹操还是袁术,都不会让我军有这样的机会的。”刘备叹息了一声。

  “所以我军应该更加的大张旗鼓,让天下看到徐州的忠君爱国之心,同时主公汉室宗亲的身份,也需要让朝廷认下来才行。最大的大义,我们也许没法获得,可是次一等的大义,要拿到还是比较容易的。”陈登看了刘铭一眼,然后微笑道。

  心里却在想着,自己能看出来的,刘铭这小子多半也能看出来,干脆自己先说了,还显得无私一些。

  陈登不知道的是,本来刘铭就在思考这个问题,可是远没有他思考得深入,毕竟刘铭虽然智力不低,又有后世的思考方式,然而对东汉末年的政治体系、门阀制度等等这些东西,都不太熟悉。

  所以他只是觉得刘备把献帝弄到徐州来不太可能,毕竟曹操不会放过奉迎天子的机会,人家近水楼台先得月不说,还比你强大那么多,唯一有机会和曹操争抢这个机会的,就是袁绍,可惜袁绍不想给自己加那么大的拘束,所以放弃了这个机会!

  在袁绍放弃奉迎天子的机会之后,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就只有占据兖豫二州的曹操了。

  他占据的虽然也是四战之地,可是好歹地盘比较大,原本不服他的当地世族已经在吕布之乱中被杀干净了,留下的都是对他忠心耿耿的,颍川这个人才基地已经被他拿下,那里的出色士子会源源不断的为新朝廷填补框架,同时他手下的军力也足够保护新朝廷的安全,和曹操比起来,刘备根基依旧是不太稳的,实力也不够强大。

  一是没有能力把天子迎过来,二是就算迎过来了,也没有能力守护住天子。

  既然最大的利益得不到,那么就只能退而求其次。

  然而这样的好机会摆在面前,如何把利益最大化,却是刘铭一时半会想不到的。

  陈登的话,毫无疑问让刘铭有一种醍醐灌顶一般的感觉。

  奉迎天子,是最大的利益,那次要的利益,当然就是得到天子的任命啊!

  刘备确实没办法从曹操那里抢到天子,可是获得更好一点的任命,那就是可以做到的了!

  “元龙先生说得一点没错,天子来不了徐州,来了我们也没法保护天子,可是我们却可借此得到天子的任命,去讨伐不臣!徐州是一处不错的根基,然而四面开阔,无险可守,并非用武之地!积蓄实力之后,我们就应该将目光放在扬州上,扬州诸郡之中,袁术占据了淮南、庐江与丹阳,孙策占据了会稽,豪强严白虎占据了吴郡,扬州牧刘繇则是占据了豫章和鄱阳,这些都是扬州相对精华的地方,其他的庐陵、临川、临海和建安四郡则地广人稀,山越众多,并没有什么价值,如果父亲能够获得节制徐、扬二州的权力的话,我们就有机会对扬州用武了!拿下扬州,我们就有了一个稳定的大后方,以及北上争霸的基地!”刘铭大声的道。

 

第四十三章 从水路出发

  刘铭的话,让大堂内所有人都开始思考了起来——除了陈登之外。

  以陈登的智商,当然知道这是最好的选择,实际上这就是他的提议,可是刘铭直接发散到了具体的方向,还是让他觉得刮目相看。

  最主要的是,刘铭直接就说出了刘备军接下来的发展方向——那就是在天子手中取得讨伐南方的政治权利,然后向南打下一个稳定的后方——要做到这一点当然也不容易,可是比往其他方向发展,要简单得多了。

  向北发展?北方是青州,青州现在是袁绍、公孙瓒、曹操和本地的小诸侯诸如孔融这些人的角力场,而且之前黄巾折腾得最厉害的地方也是青州,几乎十室九空,曾经繁华的青州,人口加起来可能超过五百万的青州,现在还有的人口,大概只有以前的一成。

  现在的青州,用句比较直接的话来说就是——已经没有好人了,不是兵,就是匪,没有良民混的地儿。

  这样的地方打下来,都只是累赘,而且还会面临当地豪强的抵抗和袁绍曹操公孙瓒三家的反弹。

  往东是大海,只能说还算是一个好后方,毕竟现在也没有人能够从海上发动袭击。

  往西是曹操的地盘,曹操现在在兖州豫州已经完全站住了脚跟,虽然现在豫州也比较残破,尤其是重要的汝南郡,简直成了黄巾的天下,兖州也在曹操和吕布的拉锯作战中被破坏得不轻,可是毕竟这两州都是中原地带,沃野千里,地面上的世族从黄巾之乱开始,被杀了一轮又一轮,留下了足够多的无主之地,这让曹操的屯田进行得很顺利,有粮有兵,不是现在的刘备可以抵挡的。

  那么只有南方,才是最适合扩展势力的地方。

  从广陵往南,过江之后就是吴郡,吴郡虽然是江东诸郡中地方最小的一个,然而却是精华之地,这一片,就是后世的苏锡常,加上上海这一圈,整个江苏最精华的地带。

  若是放在后世,光是一个苏州,就能够支持起一个诸侯争霸天下的梦想——有明一代,苏州提供了整个大明十分之一的税赋,考出了十分之一的状元,堪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

  当然,那是经过上千年的开发之后,才造就了苏州那肥沃的土地,现在的吴郡,还没有到那个地步。

  中国的南方大开发,是从孙权占据江东开始的,后来晋朝衣冠南渡,开发力度更加的加大,等到了南宋之后,南方才算是彻底的开发出来,真正的在财富与经济上,超越了北方。

  朱元璋能够以南统北,创造中国历史上没有人创造过的奇迹,当然也是有原因的,南方在明朝开始,经济与人口的潜力彻底的超过北方,才是朱元璋以南击北,一统天下的关键原因。

  现在的江东,远没有后来的富饶,然而最少吴郡、丹阳、庐江、鄱阳、会稽这些长江流域附近的,都是相当不错的土地。

  而会稽靠南,也就是未来福建和江西以南那些地方,现在还是人迹罕至,到处都是深山老林,密林里住着的是土著野人,也就是后来被东吴称为“山越”的那些原住民,那些人其实一般不惹事,反而是经常被东吴欺负,抢他们的人口,抢他们的粮食……

  占据了扬州,就有了一个相当稳固的后方。

  有稳固的后方,江东现在土地开发虽然还不够,可是却能够作为一个后方基地,以农业方面来说,那里就将会成为一个大粮仓,源源不断的为刘备军提供足够的粮食和兵源,身在乱世,这比什么都重要。

  经过一番讨论之后,大家达成了共识。

  一定要去觐见天子,而且还得大张旗鼓的去觐见,这样就可以更好的越过曹操甚至是袁术的地盘。

  人不需要去太多,可是也不能太少,毕竟从徐州到洛阳,这一路上可不都是曹操或者袁术能够统治的地方,盗匪多如牛毛,如果人少了,就震慑不住那些贼人,人多了,就容易刺激到当地诸侯的神经。

  所以讨论之后,决定就带一千人去——五百骑兵,五百水军,走水路,从泗水往上而行,过汝阴、陈留,然后直入洛阳。

  这一路上,黄河水道纵横,完全可以直接到达洛阳。

  走水路的好处就是损耗小,徐州不缺大的船只,用船只运送粮食等物资,损耗比走陆路,要小得多了。

  刘备本来打算自己去的,却被陈登等人制止了,毕竟刘备是整个徐州之主,在路上出点什么事怎么办?

  相反的,刘铭去就好很多了……大家都知道,干掉他,没什么意义。

  对这个观点刘铭虽然有些不满,却也觉得是有道理的,刘备才能够稳住整个集团不乱,在这样的前提下,哪怕是曹操也没有了对付他的理由,就别说还是打着去觐见天子的旗帜了,安全性能够得到保证。

  除了刘铭之外,当然要得派去文官和大将,将领是统兵和保护刘铭的,文官就是负责外交的了。

  经过讨论,决定让关羽和太史慈陪着刘铭一同前去洛阳,再加上一个孙乾负责外交,兵马则是关羽率领五百水军,太史慈率领五百骑兵,以大船二十只,运送两千斛粮食前往洛阳。

  太史慈骑术精湛,这一点甚至超过刘关张等三人,在这样一名骑兵好手的统领下,徐州那显得稍微有些弱的骑兵才能够发挥出更好的作用,而关羽则是一个奇人,他虽然是北方人,然而却天生会水,也擅长统领水军,加上关羽相貌堂堂,不怒自威,带这么一员重将去觐见天子,也是很有面子的一件事。

  要知道在中国古代,以貌取人也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曹操为什么一直都非常喜欢关羽,哪怕是在他斩华雄之前?还不就是因为人长好——当然古代长得好是有另外一种标杆的,那就是相貌堂堂,要正气的那种,而不是妖艳,然后最好有一把好看的大胡子,这才叫长的好。

  至于獐头鼠目那种,就容易被人鄙视,比如堂堂的凤雏庞统,就被孙权鄙视,来投奔刘备,被刘备打发去当县令,这俩已经是足够不以貌取人的人了,都对庞统有这么不公平的待遇,可见长得好,还是有用的。

 

第四十四章 关羽的冷笑话

  当精挑细选的一千精锐被选出来之后,刘铭开始察觉到这一个多月来,徐州兵的变化。

  之前的徐州兵,普通的士兵不够精锐,丹阳兵之外的刘备旧部,精锐是够精锐了,可是他们的纪律性,就不是太好。

  刘备关羽张飞,那都是从战场上杀出来的老兵,而他们练出的精兵,在战斗意志、战斗经验上,那是一点都不缺,然而在纪律上,却差了不少,行军走路的时候,都显得比较散漫,就算是用纪效新书的方法去练兵,效果也不是特别的好。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21:00 , Processed in 0.031005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