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三国:我成了刘备之子 作者:外城发火 - 第 264 页

  这种手段,其实汉朝一直在用。

  废丞相,立三公为虚衔,设立尚书台,将权力归于尚书台……看起来是不是很眼熟?后世朱元璋搞的就是这套,只不过尚书台换成了内阁,同时内阁只有首辅,没有真正名义上的首领。

  军权归于皇室,和政权分割开,内阁掌握大方向,六部管理实事。

  这些东西,在汉朝其实已经有了一定的雏形。

  归根结底,就是将原本可以和君权相抗衡的相权,分割成了无数块,君权需要相权来辅佐,可是相权会威胁到君权,然而相权如果分割成无数块,那么自然就威胁不到君权了。

  就这么简单。

  对士族,刘备集团现在采用的其实也是这样的方法。

  就像推恩令一样,将士族的力量在不断扩大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分裂。

  士族的力量占据了天下的九成,以前是二十个家族分这九成的力量,可是如果其中一个家族膨胀一点,就可以威胁到皇族那一成的力量。

  可是现在呢?那九成的力量还是在士族手里,可是士族的数量却膨胀到了两百个,两千个,两万个,那么一个家族,要膨胀到什么地步,才能够威胁到皇权呢?

  而且真有苗头的话,也很容易就早早的扑灭了。

  这是为了维护皇权,同时也是为了维护士族。

  正如当年诸葛亮和庞统石韬孟建等人讨论的那样,如果士族不受控制,皇权只能放手大杀,血流成河。

  从一开始就加以控制,实际上也是保证了他们的安全。

  天下之事,往往就是如此。

  彼此容忍一些,就可以相安无事。

  一方不断的过界,必定会让矛盾彻底的爆发出来。

  益州的使者们,得到了满意的答复,而在离开之前,刘备也说了,明年开春后,襄阳将有大事,希望益州的诸位,到时候能够共襄盛举。

  对于这话,刘循和张松李严都是心知肚明。

  明年开春,刘备要正式登基为帝了。

  在那之前,解决益州的归属问题,那么就可以成为开国之臣。

  迟了的话,往往就是少了这么一层外衣,差别,那就太大了。

  于是他们急匆匆的回到了益州,现在已经快秋天了,不快点解决这个问题,赶不上明年的盛典,那就太吃亏了。

  在刘璋、东州士和益州本地势力彼此都达成协议之后,益州的投诚,就很顺理成章了。

  得到益州的回复之后,刘铭并没有亲率大军进川——这种事情已经不需要他亲自出马了。

  太史慈为主将,陆逊为参军,率领十万大军入川。

  随军的,还有数百名低级官佐与数万新组建的武装工作队,他们会在短时间内,在益州建立起自己的统治。

  与此同时,从扬州和荆州抽调的一部分高级官员,也会在益州担任重要的职位,益州本地的官员,只有少部分留任,其他的都会在襄阳进行学习之后,分配到诸州去担任官佐。

  交叉使用是刘备部下的惯例,虽然现在低级官佐大部分都是徐州和扬州人,因为刘备以前的地盘就是这两个州,培训出来的低级官佐也都是这两个州的,可是分散使用,也不用担心什么尾大不掉。

  至于军权,则是全部由太史慈带去的将领掌控了,以扬州的将领为主,而益州本地的将领,诸如张任、严颜、李严、雷铜、吴兰……这些同样到了荆州,接受军校的一段时间教育之后,才会分散在诸州担任将领。

  刘备现在的地盘,多少人才都消化得了。

  因为是之前已经达成的协议,所以尽管刘备派兵过来的时候,动作雷厉风行,也损害了一些当地人的利益,可是也只有小风浪,没有大的波折。

  同时这十万精兵的到来,对稳定益州当地人心,可是有着很大的帮助的。

  益州虽然有数百万之众,军队加起来也有数十万,但是都缺少磨练,少有战争,当年张鲁以数万人马都能压着他们打,可见战力一般。

  而太史慈率领这十万人到了之后,至少蜀中不用一日三惊,时刻担心曹操要从汉中打进来了。

  毕竟益州已经安稳了不少年,虽然有一些波折,却也闹得不算大,蜀中的老百姓,只想安安稳稳的活下去。

  而现在,刘备的大军,给他们带来了稳定,益州也就那么稳定的进入了刘备的地盘之中。

 

第455章 父子的讨论

  襄阳。

  襄阳的行宫,已经修建得差不多了——全部是用的最新的技术,钢筋混凝土结构,加上大块的砖石,基本上不用大木——这也是刘铭的提议,他当然清楚滥砍滥伐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在扬州和徐州,当地百姓已经习惯了冬天烧煤取暖,尤其是玻璃和新式房屋大量运用,棉花棉布的价格变得低廉开始普及之后,冬天砍伐木材取暖的情况已经基本上减少了,而这次修建襄阳的行宫,不用大木,也是为了给民间做好仿效。

  行宫,还有将来的皇宫,都是用砖石结构,民间不管是富户还是平民,都会跟着用的。

  这种心态,古往今来都是有的。

  而且砖石结构修起来更快,也更结实更安全。

  一切都已经准备好了,就等着来年,刘备正式接受禅位,登基为帝。

  对于这一点,前天子刘协,一点意见都没有。

  这位天子自从顺利的离开许昌,来到襄阳之后,就算是成了离笼的鸟儿,整天和那些汉室宗亲待在一起,比如高一辈的刘表,同辈的刘琦、刘基、刘循……

  在之前的天下大乱之后,原本各地不多的刘姓王,就已经死得差不多了——和后来明朝不同的是,刘姓的王,到现在其实也不多,这都得益于汉武帝的推恩令以及削减爵位的举措,开国时候的那些王,因为各种原因,都被砍了不少,爵位一路砍下来,祖上是王,后人变成农民的也不少——刘备不就是这样的例子嘛。

  这样做当然有好处,毕竟这些爵位,说穿了都要消耗多少钱财?这些钱财消耗的也都是民脂民膏,明朝灭亡,倒有一半是这些不事生产的朱家龙子龙孙们给花掉的。

  归根结底就是,特权阶级多了,对帝国的财政就会形成巨大的负担,帝国只能去盘剥小民,等到小民基本上都活不下去之后,就是帝国崩盘。

  刘家在这方面做得还不错,后汉的崩盘,更多是因为士族和豪强兼并了太多的土地,而不是刘家的子孙们兼并了太多。

  可是这样一来,也让汉室宗亲的力量变得很微弱,没法帮助皇权,像刘表刘焉刘虞刘繇这些,虽然在各地担任州牧,可是在本地没有心腹和支持,刘表算是厉害的,单骑下荆州还能稳定住荆州,刘焉则是原本就带着强大的势力去益州,至于刘繇和刘虞就比较惨了,硬生生被当地的势力给玩死了。

  如果这些人在当地本身就是根深蒂固的,有着强悍的实力,也许大汉的天下,还能稳固很长的一段时间。

  “封王不可以没有,可是也不能滥。爵位只是一部分财富,而不能免去所有的赋税等义务。人活在这个国家里,不但拥有权力,也需要承担相应的义务。人与人固然有不同,然而基本的权力和基本的义务,则是理应共同承担的,不如此,国家不会稳定,不会进步。父亲,此次您为天子之后,不管是封多少王,多少公,多少侯,那都没什么问题,可是必须要规定的就是,这些爵位,只代表每年从朝廷拿到的财富,可是理应缴纳的税赋与承担的义务,都是应该保持的。”刘铭对刘备道。

  “正是如此,虽然我家中落,就是因为酎金夺爵而来的,可是前汉那种让各地宗室封土而不治民的做法,确实减少了分裂的隐患,让郡县制彻底的稳固起来。”刘备点了点头。

  和高祖、光武一样,刘备同样也是起于布衣,所以知道低下的很多事情。

  “父亲,高祖,光武,和您一样,都是起于寒微,所以从下到上,很多事情都瞒不过您。可是将来呢?孩儿的后代呢?他们生在深宫,见识短浅。固然可以从书本上获得很多的知识,然而知道道理,和亲身实践,那是两码事。所以将来要形成制度,诸皇子,成年后必须要在各地观察与巡抚,每年至少下去半年,轮流下去。不参与当地政务,但是所见所得,必须上报。亲王可以参与议政而非执政。权力归于尚书台。尚书台人数保持在至少四人多则八人,对各部有约束之权,没有在地方上有从县到州执政经历的,不得入尚书台,这样一来,才能上下通达,无阻塞言路之虞。”

  刘备详细的记录着,本来这些活可以找个人帮着干,不过刘备还是决定自己记。

  类似这种大的政策方针,一般都是刘备父子谈得差不多了,然后再去找徐庶等人商谈,他们都心知肚明,到时候要设立尚书台的话,象徐庶庞统刘晔诸葛瑾陈登这些人,多半都是会在其中的。

  参政议政,而不执政,最后的决定权还是在皇室的手中,尚书台的尚书们,地位尊贵,有一定的掌控国政的能力,却无法具备实际的权力。

  而具体的事务,则是交给九卿去做。

  最高决定的权力,在皇室手里。

  制定政策的是一波人。

  执行政策的,又是一波人。

  权力分散了,政策实行的顺畅却不会因此受到什么影响。

  这样的制度,放在中枢,就是朝堂,放在地方,就是地方的政府。

  中央、州、郡、县,将三级政府改成四级政府,这样整个国家的统治和发展更加的深入。

  同时各州郡和县的划分会更加的细分,毕竟以现在的划分,一个县往往地方也很广大,就算刘铭增加了官员的数量,一个几万人的县,就靠七个官来管,怎么管得过来?

  古代皇权不下乡,往往也有这个原因。

  所以扩大行政划分,减少每个县的范围,同时也可以拉动基建,将土地上出产的粮食,通过工业来转化为生产力,这样国家才会迅速的富强起来。

  “治大国,若烹小鲜,父亲,我们之前在徐州扬州试验的一些做法,推广到全国,不是不可以,可是不能着急,只能逐步的推动,不然的话,容易欲速则不达啊。”刘铭最后道。

  刘备深有同感的点点头。

 

第456章 既生操,何生备

  时间过去得很快,在建安十一年的剩下的几个月里,刘备治下的各地,也开始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半年里,刘备的地盘上都没有动过刀兵,只是在休养生息,可是所有人都清楚,刘备这样的做法,只不过是想要积蓄更多的力量,然后一举平定整个天下罢了。

  之前他们两父子就一直是这么做的,现在已经有了这么大的地盘,再要先积蓄力量再推出去,那只会更快。

  虽然民心思定,可是这么大的优势,加上天下一统就在眼前,就算是普通的老百姓,也希望能够重新建立起大汉的。

  自从黄巾之乱开始,已经足足有二十多年了,无数人流离失所,天下的元气丧失了那么多,现在也确实到了要安定下来的时候。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01:24 , Processed in 0.049702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