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三国:我成了刘备之子 作者:外城发火 - 第 44 页

  和之前零打细敲的任务不同的是,这次的任务,是一个相当长期的任务。

  这个总任务的名字,叫《名副其实》。

  “主角协助刘备实际控制徐荆扬三州之地,视完成结果获得三十次抽奖机会。注,此任务为长期任务,一直到完成才会消失。在此期间,还会有若干小任务下达,完成之后,也能够获得抽奖。”

  “平行任务:经略汝南,在汝南建立一支武装力量。完成后可获得五次抽奖机会。”

  有这样的任务提示在前,简直就是为刘铭指出了将来的发展方向。

  先破袁术,后平江东,积蓄实力,增长人口。

  由南统北虽然很难,可是那是因为南方发展不够快,可是现在就不一样了,自己有这么多别人没有的优势,在南方安心发展一阵子,积蓄出足够的粮草和人口,曹操就算统一了北方,人口不够,难道就够我打的吗?

  “少使君,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粮食暂时够吃,种子也留出来了,可是我们缺少农具,畜力。”孙乾对刘铭道。

  “畜力好办,三千多匹马呢。”刘铭哈哈一笑。

  “少使君好想法,上古之时,我们就是用马耕田,效果更胜过牛。只不过马要吃细料,同时耐力不如牛,才逐步换成了耕牛。现在既然没有牛,那么用马来暂时开垦一下土地,也是可以的。骑兵们也许不高兴,解释一下就可以了。”徐庶击节叫好。

  孙乾一愣,佩服的对刘铭和徐庶道:“少使君与徐军师当真是博览群书,乾……就不知道此事。”

  刘铭谦逊了几句,然后皱起了眉头:“倒是农具,是大问题,不过我心中已经有想法了,明日开始建立一个作坊,待会我将图纸给你。将城中所有铁匠集中在一起,听我吩咐。”

  孙乾点了点头,虽然他不知道刘铭要怎么去做,可是既然刘铭说自己早有准备,那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接下来的几日,我会在四周看看,探测一下地形,让二叔他们继续练兵就是,我带着文向叔至他们就可以了。”刘铭继续道。

  “陈到刚刚归顺,是否……”孙乾低声问了刘铭一句。

  “不用,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且我还是有几分观人的心得的,叔至此人相貌堂堂,且山根隆直,双眼清澈,绝非反复之人。而且他会有比跟在我身边,更好的前途吗?”刘铭哈哈一笑。

  徐庶也忍不住笑了起来,然后想到自己,大概刘铭也是看出自己的性格,才迅速的让自己担任军师,还将屯田之法毫无保留的告诉自己的吧?

  “那明日元直也陪着少使君四处走走,反正屯田方面,有公佑先生负责,练兵也有关、太史、徐三位将军,元直无所事事,就陪陪少使君吧。”徐庶笑道。

  “那正好,就这样说定了!”

 

第七十四章 脑补过多徐元直

  “汝南之地,其实真是一块风水宝地啊。”

  骑在马上,刘铭看着汝水四周那些忙碌的身影,感叹了一句。

  “汝南,因为大部分地方都在汝水之南,才有了这个名字。前汉高祖四年,置汝南郡,以上蔡为郡治,辖三十七县,现在戈阳、安丰二郡,都是从汝南中分离出去,重新置的郡。”徐庶道。

  “如此大郡,向来都是豫州基业,可惜残破至此。”刘铭叹息了一声。

  “先黄巾,后董卓,豫州都是被破坏得最严重的地方,而汝南又是豫州被破坏得最严重的地方。之前黄巾四起,能跑的都跑光了,跑不掉的,不是入了黄巾,就是埋了黄土。之前在颍川,我听了两句诗: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据说就是少使君所做,实在是现在汝南最好的写照。”徐庶叹息道。

  刘铭愣住了:“这不是我写的……”

  “这是少使君在徐州出行的时候所做,后面还有两句,随从太史慈、徐盛等慢慢传出来的,还能有假?据说曹操听了这几句诗之后,也是不断吟哦,极有感慨呢。”徐庶笑道:“少使君谦虚了。”

  莫名其妙当了一回文化剽窃者的刘铭哭笑不得,更何况这四句还被真正的原作者夸耀不已,更让刘铭觉得自己有些不好意思,然而接下来徐庶的那句话,才把他雷得外焦里嫩。

  “之前少使君率军阻挡追兵的时候,所念的那两句诗,如今也是天下闻名,据说天子每每念之,都是凄然涕下,徐庶听闻几次,每次念起来的时候,也都是自愧不如啊。”徐庶道。

  然后他缓缓念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就这?就这?

  刘铭在心里疯狂吐槽,我还没念那两句诗呢!苟利……

  “这两句,居然是少使君作的?陈某真是对少使君佩服得五体投地!”

  旁边的陈到也激动的说,他是正儿八经念过不少书的,算得上饱学,这一点比徐盛还要强一些。

  “诗词小道,当今乱世,再精妙的文章,也拦不住汹汹铁骑,再好的诗词,也扛不过当头劈下来的大刀。吾辈要自强,沉迷诗词,不可取。”刘铭不想再讨论这个让他觉得尴尬的问题,于是将话题岔开了。

  徐庶看着刘铭的眼神,更加的欣赏了。

  年纪轻轻,有如此才气,却毫不自矜,反而清醒的认识到,乱世诗词是小道……

  徐庶不是没见过世面的人。

  在颍川求学,在荆州求学,他看到的遇到的,都是当今天下,才智最为高绝,出身最为显赫,涉猎最为广泛的那一群精英。他们有的舌绽莲花,有的学富五车,有的胸藏锦绣,有的腹有良谋……

  那些都是很优秀的人物。

  郭奉孝鬼神之谋,程仲德心智坚定,钟元常笔走龙蛇,荀文若宰相之才,庞士元胸有奇谋,孟公威大气磅礴,石广元心细如发,诸葛孔明更是天下奇才。

  世间就算还有其他的英杰,也不会比这些人更出色了,可是他们毕竟年纪都不小,起码也快二十岁,才能有这样出色的水准,就算年纪较小的庞统也十七岁了,最小的诸葛亮也有十五岁。

  刘铭呢?他刚刚行冠礼,还不到十四岁。

  文能吟出足够千古的句子,武能统领大军,攻城略地。

  这数万人的屯田,他安排得井井有条。

  这样的年纪,还从小跟着刘备,颠沛流离,也没有太多学习的时间。

  徐庶立即就脑补出了,一个少年,跟着戎马倥偬的父亲,到处颠沛流离,却手不释卷。

  坐在父亲的马背上,不断的看书。

  休息的时候,别人去休息了,他也在不断的看书。

  每到一个地方,他还会行走各地,和当地的老百姓聊一聊,所以虽然学问多,却一点都不拘泥,地面上的事情,全懂……

  刘铭:等等,这说的好像不是我。

  不过徐庶,确实就是这样想的。

  他们这些智谋之士,脑补的能力确实很强。

  之前陈登是这样,现在徐庶也是这样。

  不过刘铭这几个月来展现出来的东西,确实让人很吃惊,很难用科学去解释——虽然这年头大家也不知道什么科学,可是没法用常理解释的事情,只能说是天授了。

  可是对于徐庶这种智谋过人的人来说,他们更喜欢把这解释为天分加苦读。

  因为他们都清楚,聪明可能是天生的,智慧却需要通过学习来积累,就算再聪明的人,没有通过好的学习,也不会知道那么多的事情。

  所以刘铭固然是个天才,甚至是所有人都比不上的天才,他也必定经过苦读。

  他念的可能不是那些辞藻华丽的赋,然而济世安民的书籍,应该是学习了不少的。

  想想刘备是大儒卢植的弟子,他的儿子能学习到这些东西,也不算稀奇了。

  “我们先去葛陂看看,从这里到葛陂,一马平川,没有任何险要的地方,周仓他们退出葛陂,如果被别的盗贼占了,那容易对咱们的生产造成问题。还有,公佑先生已经把通知都告诉所有劳作的人了吧?”

  “告诉了,公佑先生派了四个人在城门那里,不断的宣讲。如果有流民过来投奔,马上就会有人把他们带到安城里的。”徐庶道。

  刘铭点点头,现在安城内加起来就是七万多人,这些人虽然看起来很多,在刘铭的计划里也足够了,可是汝南残破了这么久,还是会有一些流民的,他们活不下去了来投奔,那就能救一个是一个。

  刘铭也不担心到时候人带不走会遭到曹军的屠戮什么的,一来曹操也不是疯子,他屠杀徐州更多是为了用血腥的手段震慑徐州军民的反抗之心,曹操真要是出兵占领汝南,这些流民他也会好好的利用起来的,在乱世,人就是财富,知道这个道理的诸侯不算很多,可是曹操绝对是知道的。

  二来嘛,到时候只要打下寿春,那么汝南和下邳之间的水道就通了,坐船顺汝水而下,直入下邳,都只要几天的时间,到时候几十只大船就可以做到将汝南这边的老弱全部都送到徐州去,加入徐州的生产。

  接下来他要做的,就是勘察清楚附近的情况。

 

第七十五章 演技浮夸刘明世

  带着徐盛、陈到、徐庶和几名护卫,刘铭来到了葛陂。

  葛陂并不算是什么险地,只能算是一个小山坡,地形稍微陡峭一点,可是骑马都能够越过,可见这种地方,完全不算什么战略要地。

  “难怪曹操直接就放弃了整个汝南,只是保住颍川和陈郡那一线,不过也难怪,汝南残破,又没什么人了,黄巾越是闹腾,就越是虚弱,等到其他地方安稳了,派一员将领带一两万兵,就能够横推颍川了,没必要来汝南和黄巾们拼命,得不偿失。”

  刘铭在心里想着,看完葛陂之后,他就打算向南再走走了,反正这一路上,也能够好好的堪舆一下地形。

  从安城,到葛陂,再到新蔡,从地图上看,正好组成一个小小的三角形,而这个三角形的范围之内,则正好有一半的地方,都被汝河所包围,形成了小小的类似河套平原一般的地形。

  这里就是屯田最好的地方。

  离河水近,取水方便,同时河边的土地往往都肥沃很多,种起粮食来,也高产得多。

  而且汝南残破了好几年,土地的肥力,可谓是前所未有的高,屯田的效果,可能比其他的地方,又要好很多。

  所以新蔡他也要好好的勘测一下,然后派一部分士兵在葛陂和新蔡驻扎下,有点什么风吹草动,起码也能够提前做好准备。

  在这种四战之地屯田,不把周围的环境弄清楚,那是不行的。

  在这方面,刘铭堪称是非常谨慎了。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9:48 , Processed in 0.027044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