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三国:我成了刘备之子 作者:外城发火 - 第 50 页

  可是天分却是没法传承下去的,天才都是不会教书的——因为他们本能的就觉得,这些东西,看看书就能全部了解了,到底有什么可教的呢?

  所以曹操的兖豫军事集团,刘备的核心人才圈子,在他们这一代,固然是将星如云谋士如雨,可是到了下一代,却不可避免的全部变得平庸。

  郭嘉的儿子贾诩的儿子张辽的儿子典韦的儿子许褚的儿子……

  关羽的儿子张飞的儿子赵云的儿子诸葛亮的儿子……

  这些人中,又能有几个人才呢?

  所以在后期,曹魏集团除了宗族子弟之外,就只能靠河东士人,颍川士人,各地的士人。

  钟会一个靠家世得居高位的人,随便找个理由,就可以砍了虎侯许褚的儿子许仪。

  要是兖豫军事集团还有着庞大的实力,他敢这么做?

  而蜀汉后期,也只有姜维一个人能支撑大局,五虎上将的后人们,有几个能派上用场的?

  而士族却能够依靠自身的教育系统,源源不断的出产人才。

  这才是他们最可怕的地方。

  他们垄断了知识。

  他们拥有着传承。

  而在被清洗过几轮之后,原本可能还有些天真,还比较讲规矩的士族们,开始赤裸裸的抢夺利益,一点权力他们也不想分出去,在这样的情况下,九品中正制,应运而生,士族对权力的垄断,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最高峰。

  然后呢?

  士族们就不可避免的迅速腐朽了。

  毕竟绝对的XX,就要带来绝对的XX。

  所以魏晋的那些士人们,都嗑药,吃五石散,把自己弄得人不人鬼不鬼,开始清谈,开始追求个性,开始追求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要么就是极度奢靡开始炫富,不说人话不干人事,整个社会的习气急转直下,底层人民饱受压迫又看不到上升的渠道,于是接下来就“天街踏尽公卿骨”。

  所以刘铭其实不想消灭士族,所谓的士族,不过是比较早的获得了知识传承的那批人罢了。

  他们需要的,是竞争对手,需要的是一些压力,一个国家的上层如果太过固定,没有丝毫的流动,那么这个上层必定就是腐朽的,腐败的,不思进取的。

  魏晋门阀展现出来的那些东西,就是集大成者。

  刘铭要给他们制造一些和平的竞争对手,要让文化,不再被士族垄断。

  反正他们现在确实是最虚弱的时候,而现在的汝南,算得上是一片桃源!

 

第八十五章 简化字推广

  在汝南稳住了脚跟,并且安城附近的农田已经开垦了,种子已经撒下去了,士卒也开始训练之后,刘铭攻略汝南这个分支任务,就算是完成了,而且还完成得很出色,所以他也获得了五次抽奖的机会,其中一次青铜级抽奖,三次白银级抽奖,一次黄金级抽奖。

  青铜级抽奖没什么特殊的,一次技能满级卷罢了,刘铭顺手就把自己的水性也升到了满级,三次白银级抽奖则是抽到了一颗统帅丸,一张技能突破卷,一个仁义点技能【风变】。

  统帅丸当时刘铭就磕掉了,技能突破卷他想了想,用在了骑术上,自己要上阵和人开片的机会还是比较少的,枪法戟法突破了好像意义也不大,倒是骑术突破到最顶级的水准,万一出点类似曹老板割须弃袍之类的事情,跑起来也快一些。

  而仁义点技能【风变】就牛叉了,现在虽然是初级,可是却可以将战场上的风向产生变化,每次要一千点仁义点——有了这一招,刘铭将来要是玩火攻,只怕诸葛亮都要甘拜下风啊!

  当然现在只是初级技能,使用之后,风的大小是不会变化的,而且风向的变化也是随机,说不定要用好几次才能够找到自己想要的方向。

  看技能介绍,等升到中级之后,就可以固定风向了。

  “主角属性:武力92、潜力100;智力91、潜力100;魅力90(注:魅力无潜力,随机增长或减少)统帅78,潜力95。四项属性极限均为100。技能:顶级骑术、顶级话术,满级枪术,满级弓术,满级水性,满级刀法,满级戟法。仁义点技能:民心中级、堪舆中级、风变初级。”

  “再这么嗑药下去,我会不会变成四项全满的猛人呢?魅力一直在增长啊哈哈哈哈,不过好像过了90之后,想要增长就难很多了,不过也难怪,100点就满级了,当然过了90之后就很难增长了,我这种双90武力智力,整个三国,也就姜维邓艾这种能和我比比了吧?”

  除了对这一点很得意之外,刘铭真正得意的,是那个黄金级抽奖,获得的东西。

  “启蒙大礼包。包括《简繁体字对照表》、《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四本典籍。”

  又是那种暂时看起来没什么用,可是实际上操作之后,就能够让刘备集团的潜力,不断增加的那些东西!

  基础教育的圣典啊!

  三百千这种在科举大兴之后,成为所有文人开蒙与奠基的基础教材,在这个年代,是没有的,而是科举大兴之后的宋朝,才有人专门编出来,教授那些启蒙学子的。

  先学三百千,然后四书五经,这就是古代科举的必修课。

  八股其实只是敲门砖,不过是一种选拔人才的方式而已,公平的教育选拔方式,是最好的选拔人才的方法,哪怕学的这些东西将来用不上,可是你能学得好,就说明你比别人聪明,比别人更值得培养。

  从这个角度来说,不管是科举,还是高考,本质上都只是为了选拔人才,能够通过的,才更有可能成为在高层有用的那种人。

  虽然高分低能的也有,可是大体上,能够在公平的考试中被选拔出来的人才,都要比那些被淘汰的,更出色一些。

  现在的士族能够垄断知识,无非就是因为普通人想学认字,都很难!

  而现行的隶书,虽然和大篆小篆比起来,笔画已经简练很多了,以至于先秦的饱学之士们都鄙视这种书写方式,认为是奴隶等卑贱的人,才会用的书法,所以叫隶书。

  当然,简单的总是更容易让人接受一些,哪怕是士族,也会觉得这种比小篆笔画更少的字,学起来更容易,毕竟士族也不是每个都是天才的,他们也懒,也想走捷径。

  然而隶书,还是过于繁杂了一些。

  光是要学那些笔画,就很难。

  而简化字,则是扫盲的大杀器。

  后世那开国的伟大朝代,正是靠着简体字与汉语拼音,在短短十几年内,完成了集体扫盲的奇迹。

  归根结底,想让所有人都会认字,会看书,要那么复杂的字体干嘛?推行简体字,又不是要放弃繁体字,就好像当年隶书的推行,很长一段时间,就是隶书和小篆并行。

  而现在,也可以简体字和隶书并行。

  要有逼格的,他们完全可以继续用隶书,小篆,甚至是甲骨文,只要他们自己不嫌麻烦。

  而对于绝大多数只要会认字,多晓得一些事情的老百姓来说,简体字足够用了。

  徐庶和孙乾开始看这些简体字的对照表,越看就越觉得心惊。

  简体字其实绝大部分,是在两千年的文化历史中,出现过的代用字,古人也不是只用一种字体的,而且古籍上也有很多错别字,美其名曰“通假”,就是掩饰一下老祖宗也会写错别字罢了。

  所以现代用的简体字,大部分都是在过去就有人用过,既然会有人用这样的简体字来取代隶书,那么必定就是有其中的规律在的,简体字脱胎于隶书,又不是自行生造出来的,当然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徐庶和孙乾这种饱学之士,稍微对照一下,就知道这些简体字固然看起来很是粗鄙,很没有文化,却也承认,如果学认字的话,这种简体字,必定更容易认识!

  更重要的是,哪怕不会繁体字,学会简体字之后,也差不多能够认识出来——现代中国人虽然基本上只学简体字,可是看到繁体的古籍,仔细辨认,还是能认出来的。

  “我这里还有拆笔之法。字虽然以千数记,然而简化之后,无非点、横、撇、捺、竖、提、折、勾这基本笔法,先教会这个,学起字来,就事半功倍。”

  刘铭继续道:“现在安城民众中,有学过文的,练过几天字的,大概有二三十人的样子,所以就要拜托二位,一人带一半,你们先学这八个基本笔画,然后教给他们,他们上午在你们这里学习,下午就每人带上几十个孩子,教孩子们学习,这样一来,能有上千个认字的孩子就行,简化字在贫民中的推广,就靠二位了!”

 

第八十六章 千秋大计

  徐庶孙乾先学习基本笔法,然后教给那几十个有基础的。

  那些老师学会之后,就可以分头教给那些孩子们。

  刘铭不觉得他们学不会,三百千这种蒙学教材,是经过中国古代上千年检验的,是最快的让孩子们学会基本常用字的读本。

  而简化字也比隶书要容易学得多。

  这些人,就是文化的种子。

  现在看起来很弱小,很可笑,可是当这种简化字推广开来之后,当万万的民众都开始识字之后,士族对知识的垄断,还能保持多久?

  而这样做一开始,是不会引起士族的警惕的,简化字而已,学了,能不能看懂古籍都不知道,看不看得懂经典也不知道,学了又能有什么用呢?

  这年头,书籍可是很难得到的,虽然蔡伦造纸,可是纸张依旧质量很差,书写不便,也不易保存,所以还是以竹简为主,藏书是很难获得的,只有那些大族,才能够拥有足够多的藏书,来让家中子弟观看。

  很多东西,无非就是个信息不顺畅的问题,比如那些经典的战争,一些作战的手段,现代人看来没什么出奇的,可是在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时候,你先想到了,就能够让人吃上大亏!

  而很多事情,是没法凭空去想的,然而只要说穿了,就不值得一提。

  一个人的智慧,凭空又能够积累多少知识呢?可是如果前人将知识留下来,后人学习起来,就更快,就更加的能够在前人的基础上,走得更远,知道得更多。

  这就是传承的力量。

  简化字是带不来这种传承的,所以不会引起士族太大的警惕。

  而等刘铭的实力壮大了,对士族的依赖减少的时候,他就能够更好的推行自己想要推行的东西。

  温水煮青蛙,闷声发大财。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把自己人弄得多多的,把敌人弄得少少的,这才能够更好的胜利。

  刘铭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他不打算中二的冲着全天下喊什么“士族就是阻碍国家进步的根本!”之类的话,从而把自己放在天下士族的对立面。

  现在天下百分之九十的财富和文化,还是集中在士族手里啊!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4:12 , Processed in 0.037548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