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三国:我成了刘备之子 作者:外城发火 - 第 72 页

  “孙策年方二十二,就已经在江东打下了足够的基业,可是少使君年方十五,就已经天下闻名,胜负,我想早就已经分出来了。”刘晔微笑道。

 

第一百二十三章 孙策在江南

  对刘晔的话,刘铭倒不是太在意,毕竟人孙策可是几乎赤手空拳就打下了整个江东,灰常之牛叉,自己的这些成绩,更多的还是借力打力,没有进行过真正残酷的战争。

  而孙策就不一样了,带着千余人下江南,然后硬生生的打出这么一片基业——尽管现在他还没有一统整个江南,然而实际上,不管是刘繇还是严白虎他们,已经完全没有能力和孙策对抗了。

  如果不是刘备已经正式把手伸进了扬州,孙策只怕早就出兵,拿下刘繇严白虎这些人了。

  现在孙策身边的猛人也不少,文士少一点,也有江东二张,武将就是程普黄盖韩当周泰蒋钦陈武凌操这些人,也算得上是兵强马壮。

  “孙策手下的人马其实不少,吴景和孙贲去投奔他的时候,都带了上万兵马,加上他在吴郡和会稽等地招募的子弟兵,还有他父亲之前的一些旧部,孙策的核心兵马有差不多三万人,还有江湖之间的那些豪杰水贼们,都很仰慕他,投奔他的人也不少,这些人都各有部曲,平时散落在各地就食,一旦要出兵的时候,旬日之间就可集结五万人马出兵。当然,如果真集结这么多人马的话,那么各地就没有什么镇守的力量了。”

  刘铭微微点头,现在孙策在江南的最大麻烦,其实不是刘繇与严白虎这些人,反而是当地的士族——所谓吴郡四姓,顾陆朱张,各地豪强,基本上都与这四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孙策,他们并没有持欢迎的态度。

  原因很简单,孙策下江南,身边的核心力量,没有一个是江东本地人。

  孙坚留给他的三老将不用说,两个北方的,一个荆州的,吕范是汝南人,二张都是徐州人,周泰蒋钦凌操陈武虽然都是江东人士,可是他们都是水匪之流出身,和江东大族,没什么关系。

  甚至像当时帮助孙策的周瑜,也是庐江人,江南和江北之间的矛盾,也不小。

  面对这种不欢迎的态度,孙策是没有时间用耐心来感化他们的,所以孙策的做法很简单,那就是杀。

  “孙策转斗千里,尽得江南之地,诛杀豪杰,威名震于邻国。所诛者,皆英雄豪杰能得人死力者。”

  短短几句话,把孙策能够短时间内平定江南的原因,说得清清楚楚。

  那些能得人死力的豪杰,和刘铭之前对付的那些豪强们,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在大族的支持下,据地自守,不服调配。

  他们在本地都有很大的潜势力,而且因为有后台,所以对孙策不假颜色。

  孙策没有时间来感化他们,所以他就把他们全杀了。

  所有的豪强首领,都被杀掉,余众强壮的,选入军中,羸弱的,在本地继续当民众。

  在这样的屠杀之下,江东的士族胆寒了,除了陆家继续和孙策对抗,陆康就是守庐江的时候病死的,当时攻打庐江的,就是孙策——所以陆家一直在坚持抵抗,以至于人丁凋零,只剩下了陆绩和陆逊最有名望,一直到孙策被许贡门客刺杀而死,陆家才算和孙家缓和了关系,陆绩陆逊先后出仕。

  现在这个时候,孙策和东吴当地士族的矛盾,几乎是最大的。

  反而是他被刺杀之后,继任的孙权在张昭等人的提议下,采用怀柔的政策,才逐渐得到了江东士族的接纳,不过也有个后果就是东吴政权和江东士族开始彻底的绑在了一起,双方越发的亲密,孙权亲自去拜见顾雍的母亲,以顾雍为相长达十九人,朱桓的部曲一度超过了万人,这已经是东吴全部军力的一成了,陆家更是一门出了两个相、五个侯、十名将军……

  甚至在东吴政权覆灭之后,江东的士族依旧能够在江东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延绵不断,反而四川在蜀国灭亡之后,就再也没有能够拥有什么出色的政权了,蜀汉对士族的压制,一直都是做得非常到位的——所以他们最先灭亡。

  从这个角度来说,刘铭反而是非常欣赏孙策的,他的做法,对抑制江东的豪强士族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当然他的本意可能不是要压制士族,而是因为本地的士族不支持他,所以他希望用自己从江北带过来的那些人成为新的士族,那些人和孙家的关系更加的紧密,在本地又没有什么别的势力,自然用起来更顺手。

  不然他也不会采用部曲屯田这种制度,他麾下的将领,除了是领军大将之外,还是大地主,孙策大量的将土地赏赐给作战有功的将领,那些将领统领的部曲,就和他们的私兵差不多,而那些土地上的产出,就足够将领来供养这些士兵,用这种方法,让将领和土地的关系更加的密切,世袭领兵,也让他们作战的时候没有后顾之忧,更加的勇猛,同时还在江东插下了一个又一个的钉子——这种做法有点像朱元璋的军户卫所制度,以军户来抑制本土豪强,只不过军户制度迅速崩坏了而已。

  这种做法,就是给各地的豪强身边插下了钉子,等孙策什么时候把这些钉子插满,一声令下,就可以把当地所有不听话的豪强和士族,全部连根拔起!

  不要以为这种事情,孙策做不出来,他在江东这几年,可能杀的人比之前所有人杀的人都要多。

  这是一个勇猛的,看准了方向就绝不退缩的人。

  所以士族们迅速的开始了反弹。

  甚至孙氏内部,也有可能有人与那些人勾结。

  不然的话,孙策虽然喜欢打猎,可是他出行都很随机,许贡的门客是怎么轻易知道他的路线的?

  更何况,勇冠三军的孙策,骑着马,面对三个无名的刺客,居然打不过?他的长剑在拔出来的时候,突然断裂,只剩剑把……

  这一切,都不得不让人阴谋论。

  当然,现在的孙策,依旧意气风发,同时他还多了一个强大的对手,那就是已经占据了合肥,对整个江东,虎视眈眈的刘铭。

 

第一百二十四章 新的光彩

  在诸将练兵的时候,刘铭则在做他最喜欢干的事情。

  那就是踏遍整个淮南的大好河山,了解一下民情……最重要的是,点亮当地的地图和矿产所在位置。

  淮南这里确实是宝地,处于淮河与长江之间,是一处安全的地带,如果不是袁术轻视水军的话,也不会被刘备以及刘铭前后通过淮水夹击,直接大败亏输。

  而现在建立水军的事情,刘铭已经和刘备谈好了,准备组建水师,只不过现在还缺乏有经验的水手,江南之地,有经验的水手不少都被孙策招募走了,剩下的虽然还有不少,也愿意效力刘铭和刘备,然而他们却没有一个出色的领导。

  关羽也能带水军,可是对于水陆都擅长的关羽来说,把他局限在水军上,当然是浪费了。

  如果真的没有其他的能带水军的将领的话,那也就算了,不过刘铭心中,可是有着好几个水军统帅的人选的。

  不管是周瑜,还是鲁肃,统领水军都绰绰有余,他们都是淮南人士,精通水性,只不过现在兵还没有练好,就算刘铭心急如焚,也没法立即出兵庐江——现在淮南的情况还不明朗,各地豪强被自己收拾了一顿,还远没有到可以稳定的情况下,便宜老爹也是刚刚渡江,就要拿下石头城,也没有时间回来帮自己稳定后方,再着急也没有用。

  攻城略地这种事情,不是拿下来就可以的,拿下来,不稳定当地的统治,马上就进攻其他的地方,一旦身后不稳,那么整个大军在前,就要饿死了。

  历史上曹操拿下汉中之后,并没有立即就入蜀,还留下了得陇望蜀这样的成语,后世都认为这是曹操战略上的失误,进取心不足,没有顺势拿下蜀地,以至于刘备坐大,然后抢夺了汉中。

  实际上曹操考虑的也并不是没有道理——汉中新得,本地的民众都支持张鲁,张鲁虽然投降了,然而本地依旧不稳,如果这个时候强行越过汉中入蜀去打刘备,一来刘备没那么好打,二来入蜀之路太过险峻,汉中只要稍微有点不稳,粮道断绝,大军陷在蜀地,那真是要多少死多少。

  刘备当时在蜀地的兵力可不差!

  所以曹操才没有马上去攻打蜀地,而是逐渐的将汉中之民撤出了汉中,分散在关中陇西这些地方,一来充实当地的人口,二来减少汉中的隐患,将汉中变成一个前沿基地之后再去准备拿下蜀地,这显然是更稳妥的办法。

  虽然因为刘备率先发难,拿下了汉中这个四川的门户,导致他没有能够拿下蜀地,可是曹操之前迁移汉中民众的做法,也让刘备得到了汉中,却只是得到了地盘,而没有得到人口,整个蜀汉时期,汉中都是作为一个大兵营存在,而不复张鲁治下的繁华。

  而现在刘铭面临的问题差不多,淮南之地现在看起来平静,谁知道各地还有没有隐患?更何况庐江的刘勋还有很强的兵力,他在庐江也经营了很久,还得到本地大族的支持,手下有数万兵马,不管是自己还是孙策,都没法轻易的拿下他。

  和刘勋展开作战的话,被孙策抓住空子,那就不好了。

  毕竟刘备军的兵力,也没有能够泰山压顶一般镇压整个江南的地步。

  现在江南各地,孙策有五六万人马,基本都是百战的精锐,刘勋占据庐江有两三万人马,也都不差,反而是前扬州刺史刘繇的实力最弱,连拥兵两三万人的严白虎许贡联军,都差得远了。

  谁让他在会稽的争夺中,被孙策连续击败呢?

  这些人虽然不太可能联合起来,然而江南之地,水网密布,借助这些河流湖泊,所有势力的兵马都可以偷偷的到处移动,刘备的大军现在更擅长平原作战,想要平定江南,还是很麻烦的。

  现在在淮南经营得越好,下江南就会越容易——毕竟江南不是铁板一块,便宜老爹只要能够拿下石头城,那么就能够在江南获得好的立足地,到时候不管是从庐江出战还是从石头城出战,都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

  在淮南的四处巡视,进行得很顺利。

  本来各地豪强就已经被震慑了一番,加上刘备军的屯田已经开始在淮南实行了,屯田军战斗力尽管一般,却也和孙策的做法差不多,在各地钉下了钉子,让刘备军的行政命令,可以达到最底层。

  这在中国的封建时代,是很少能够有政权达到的。

  因为这是皇权对士大夫阶层权力的赤裸裸的掠夺。

  不管这个阶层是叫士族,还是叫豪强,或者叫士大夫集团,或者叫文官集团,这个集团都是处于皇权和民间之间的缓冲地带。

  所谓皇权不下乡,就是如此,朝廷的力量,最多达到县城一级,再往下,就是各地宗族自治了。

  地主阶层与封建士大夫阶层的紧密结合,让皇权也只能接受“与士大夫共天下”的现状。

  当然,这种局面是中国特色的封建制度发展到巅峰之后的模式,现在还远远不到。

  淮南的士族基本上没了,豪强也变成了鹌鹑,刘备军的屯田,进行得很顺利。

  无数的流民和从部队里削减下来的青壮,分头领了种子和农具,准备开始自己的屯田了。

  现在这个时间,种别的倒也来不及了,而刘铭发出来的占城稻的种子,就开始起到了作用。

  两个月,到秋天,就能够收割一波,现在抢种下去就行了。

  这种稻种,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不太相信。

  不过刘铭知道,他们很快就会相信的。

  随着各地行政机构建立起来,汝南的那些教书先生,也分头开始了自己的工作。

  只教贫民的孩子,不收钱,还管两顿饭,男女不限。

  “还有这好事儿?”淮南当地的老百姓先是大吃一惊,然后就是大喜过望!

  反正也没什么人来干涉,虽然各地的基层政权大量的缺乏人手,可是当地那些识字的人被推举出来之后,暂时担任一下这些工作还是可以的,刘备和刘铭都承诺了,只要做得好,就可以转成当地的官吏。

  被袁术折腾了好几年,显出几分破败之象的淮南,逐步的开始焕发出了新的光彩。

 

第一百二十五章 乔家

  “就连巢湖这里,也都种上了早禾,少使君的鞭策,当真是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啊。”

  看着巢湖旁边的良田中,占城稻已经都开始生长了,乔蕤不由得感叹了一声。

  占城稻这个名字,没有被刘铭用,因为现在占城有没有,还是个问题呢,和冬小麦比起来,占城稻播种的时间早,收割的时间短,刘铭就直接起了个“早禾”的名字,当下就被所有人接受了。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5:12 , Processed in 0.035759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