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三国:我成了刘备之子 作者:外城发火 - 第 77 页

  可是就算驻扎各地,刘铭说到时候能率十万大军下江南,这还真不是虚言。

  周瑜和孙策都是知兵的人,随便在心里算一下,就知道刘铭并没有吓他们,反而是保守的说法。

  可是孙策这样的英雄,又怎么会被几句话,而动摇心智呢?

  “我才下江南的时候,手里不过千余人!而现在不过一年,就已经有了五万能征惯战的人马!更何况在江南之地作战,与在北地作战,完全不同,少使君不管有多少人马,孙策都在这里接着,我孙家在江南,不管面对谁,都有一战之力!”孙策豪迈的道。

  “好,好豪气,当浮一大白!不愧是江东小霸王!子敬先生,此时此刻,岂能无酒?”刘铭笑道。

  鲁肃长笑一声,亲自去取了一坛酒来,七人就在庭院之中,一人饮了一碗。

  “江南,我父子是一定要取的,到时候如果是我父镇守徐州淮南,那么下江南的,就会是刘铭了!伯符兄,我斗胆在这里说一句,如果我能够击败伯符兄,伯符兄是否愿意在我帐下为将?当年文台将军在虎牢关下的英姿,我父一直都对我说起。伯符兄两代勇烈之人,为国又有大功,我实在不忍看到伯符兄兵败身死啊。”刘铭放下酒碗,然后诚恳的对孙策道。

 

第一百三十三章 约定与选择

  刘铭这话说得很诚恳,在场的也都没觉得他是故意嘲讽孙策,毕竟现在看来,刘备军要是下江南,那真就可能是摧枯拉朽一般!

  这和历史上赤壁之战还不一样,赤壁之战的时候,曹操的人马也许更多,然而东吴完全的占据了长江天险,有水军之利,最重要的是,他们内部就算不稳,可是至少表面上,他们是铁板一块!

  就算文官都要投降,可是开始打仗之后,张昭为首的这些文官们,可没一个拖后腿的。

  刘备军要是下江南的话,至少在三个方面,要比当时的曹操军更有优势。

  刘备的部下不会全部都是北方人,江淮之间的这些士卒,在江南之地,不存在水土不服——就好像现代,一个北方人来南方可能会水土不服,可是你能想像一个安徽人去了江苏,会水土不服吗?

  其次,刘备军现在已经占据了石头城,在江南有落脚的地方,他的步兵大队,也就有了用武之地,青徐之地的悍卒,在平地上的战力,还是比江南士兵要出色一点的。

  最后,江南现在不是铁板一块,反而是好几股势力占据,孙策的势力,只不过是最大的一股罢了。

  “只有战死的孙家儿郎,没有投降的孙家儿郎。”孙策冷然道。

  “好,我就知道伯符兄会这么说,战场上,刀剑无眼,如果是在战场上丧命,我想大家都无话可说,可是如果刘铭能将伯符兄逼到走投无路的局面的话,那么伯符兄是否愿意为了天下,而协助我们,匡扶汉室呢?文台将军当年讨伐董卓,可不是为了一己之私!”刘铭道。

  “如果你真能把我逼到那一步,那我为你麾下将领又如何?可是如果我在战场上有机会取你的性命,我是不会手软的!”孙策大声道。

  “伯符兄可千万不要手软!战场上,各安天命!如果伯符兄有本事能把刘铭逼到走投无路的话,刘铭也愿意为伯符兄的马前卒!”刘铭哈哈大笑起来。

  “行,君子一言!”孙策伸出手去。

  “驷马难追!”刘铭同样伸出手,和孙策击掌。

  这叫“击掌为誓”,尤其是在有人见证的情况下,那基本上没人会食言的。

  “伯符兄,我会以我平生所学,来协助你!”周瑜也大笑了起来:“少使君,如果你能够把我和伯符都逼到那个地步,那周瑜在你帐下为将,又有何难?”

  “公瑾此言,正合我意。江南之地,固然多俊杰,可是最出色的三人,都在这庭院里了!刘铭平江南,不是想将江南的俊杰全部一网打尽,而是希望江南的俊杰们也能与我一同,去匡扶汉室啊!”刘铭哈哈大笑了起来。

  “三人?”董袭嘀咕了一声,然后连连摆手:“我可不敢和主公相提并论。”

  “元代将军固然勇猛,可是我说的可不是将军,而是子敬先生。”刘铭笑道。

  鲁肃一愣,然后同样摆手:“公瑾兄与明汉将军都是一时俊彦,鲁肃何德何能,能与二位并列。”

  “就算子敬兄谦虚,刘铭也不会把子敬兄的谦虚当真。子敬兄允文允武,腹有良谋,目光远大,还希望子敬兄能够加入我军,水军大都督一职,虚位以待。当然,组建水军并非一日之功,接下来在江南,用到水军的地方也不多,子敬兄不需要担心与公瑾兄伯符兄在战场上相遇。”刘铭道。

  “我来此,就是想请子敬兄与我一同下江南的!不过我也不会勉强子敬兄,如子敬兄愿意为少使君效力,那某也不会阻挡,将来就算战场相遇,也是平常。”周瑜大气的道。

  鲁肃叹了一口气。

  六个人的眼光,此刻都在鲁肃身上。

  这就是抢人才了。

  很明显,双方都非常重视,不然也不会是刘铭和孙策亲自来请,周瑜和鲁肃关系更好,刘铭也拿来了刘晔的信件,可是实际上这些都是虚的,鲁肃不会因为友情,就定下自己未来的道路。

  这几天他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这关系到他的将来,可马虎不得。

  鲁肃一直在犹豫,就是因为他觉得孙策很难得到江南大族的支持,所以在江南的前景,未必会好。

  可是刘铭在徐州淮南等地实行的策略,他也有所耳闻,刘备麾下的士族数量还是很少,勉强算的只有陈登,其他都是寒门与良家子甚至是商人,这样的势力,真的会有前途吗?

  鲁肃虽然只是普通豪强出身,可是正是因为如此,他也清楚的知道士族的力量。

  刘备,真的能够走出另外一条不同的道路吗?

  这是他一直疑惑的。

  只不过这几天的时间,在逐步了解了刘铭的一些事情之后,他心中的天平,已经倾斜向刘备那一边了。

  更高产的粮食。

  更好的冶炼技术。

  更容易推广的知识。

  拥有这些之后,刘备那么不依靠士族,也能够拥有自己庞大的力量。

  有粮食,就有兵马。

  有铁器,就有兵器。

  更何况现在忠心耿耿跟在刘备身边的,勇猛的将军,智谋之士,都不缺乏。

  就算天下士族与他为敌,只要刘备有一块根据地,就能够慢慢的发展起来,而且发展得比其他人更快。

  因为士族不是一块铁板,他们之间也有着各种各样的矛盾。

  刘备的前途,是很光明的。

  而且鲁肃也想看看,刘备和刘铭,是不是真的能改变之前的一些东西。

  现在还不是封建社会达到高峰的时候,所有那些有智慧的人,还在摸索,还在寻求天下大治的道路。

  所谓三代之治,固然是百家争鸣的时候,那些有文化的人编出来为了增强自己理论的说服力的,可是却展现出了现在有文化的那些人,追求的还是“天下大治”这四个字。

  鲁肃毫无疑问也是这种有情怀的人。

  有情怀的人,就容易被情怀打动,然后通过情怀,聚集在一起。

  历史上的季汉,就是这样一个组合。

  现在的刘备势力,也是如此。

  “公瑾兄,之前承蒙照顾,然而接下来,鲁肃……要投入刘皇叔的麾下了。”鲁肃对周瑜行了一礼,然后道。

  孙策叹息了一声,脸上有失望之色,不过也没多说什么。

  招揽人才这种事情,本来就是要让人才心甘情愿的,孙策还做不出强行把鲁肃全家带走这种事情。

 

第一百三十四章 鲁肃设谋

  周瑜倒没什么别的想法,他和鲁肃之间的感情太好了,就算是各为其主,也不会影响到这一点。

  他只是遗憾,没有能够和鲁肃一起去协助孙策,和鲁肃关系这么好,他当然知道鲁肃有多么出色。

  这是一个具体战术可能不太出色,然而战略眼光却极其出色的人,甚至比他还要强。

  而在练兵上,鲁肃也极有本事,从淮南撤到居巢的时候,一群家族中的妇孺,都被他安排得井井有条,数十名家丁如臂使指,震慑住了追兵,历史上在东吴,他出任大都督的时候尽管在战功上似乎没有什么建树,然而后来吕蒙陆逊等人带的那些东征西讨的精兵,几乎都是他在任上训练出来的。

  吕蒙袭取荆州,擒斩关羽;陆逊火烧连营,袭取淮南,两人都名震天下,然而要不是鲁肃打好了基础,他们也未必有这样的机会。

  这样的一个人才,是需要长期使用的,孙策失去了鲁肃,在短时间内,其实影响并不大,刘铭获得了鲁肃,短时间内,也没法让他起到作用。

  反而是之前和刘铭的赌约,对孙策和周瑜来说,是留了一条后路。

  尽力的为自己的霸业去拼一场。

  就算拼输了,也还能够在刘铭麾下混饭吃。

  当然,对于孙策周瑜这样的豪杰来说,他们并不在乎后路,可是总归也要为自己的家族留一条后路。

  孙策在吴地的亲戚不知道多少,周瑜也差不多,虽然这年头诸侯争霸,也基本上祸不及家人,可是加个保险总归是好的。

  当下周瑜就给鲁肃安排了几条大船,他作为居巢长,这点权力还是有的,然后让鲁肃的家眷全都上了船,对外只说鲁肃要回淮南——居巢到淮南,也是可以一路都是水路的,有周瑜的通行证明,通行起来就容易得多。

  刘铭还有点遗憾,他才刚走了庐江不到一半的地方,皖县还没去过呢——老乔家就在那里,刘铭还想去看看大乔小乔长什么样子呢。

  不过既然现在不打庐江,那暂时不去皖县也行,也不用乔蕤提前联系乔家的人。

  倒是孙策周瑜会不会对皖县下手呢?真是令人期待啊,历史上孙策是用了个计谋,请刘勋去攻打上缭城,用了一招漂亮的调虎离山,趁着刘勋大军在外的时候,端了他的老窝,这么拿下了庐江。

  而现在,有刘铭在淮南虎视眈眈,刘勋疯了才会想着要出兵去打其他的地方,能把庐江守住,就已经是了不起的事情了。

  接下来的战略,刘铭已经有了初步的想法,那当然是先拿下庐江,然后和豫章的刘繇取得联系,将孙策的势力,彻底的压制在江南之地。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2:44 , Processed in 0.030568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