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三国:我成了刘备之子 作者:外城发火 - 第 94 页

第一百六十三章 只能调兵

  孙策和周瑜站在曲阿的城头,严肃的看着刘铭的营寨。

  和往常不同的是,刘铭的营寨调动,要明显激烈了许多,可以看得出来,刘铭这是打算要攻城了。

  差不多囤兵一个月,刘铭都没有攻城,现在却开始攻城,这一旦动起来,必定是雷霆万钧一般的啊。

  对丹徒的防守,孙策不是太在乎,丹徒挨着长江,又有朱治这种宿将把守,还有蒋钦的水军护卫,要打下来,还是很难的,反而是曲阿,相对难以防守一些,所以孙策才亲自驻守。

  刘铭的进攻,会是怎么样的呢?

  孙策在好奇,周瑜也在好奇。

  然后他们就看到刘铭的营盘里,涌出了无数的士卒。

  这些士卒并没有身穿盔甲,也没有拿着兵器,而是冲出营盘之后,在距离城池一箭之地开外,弓箭手射不到的地方,开始挖掘泥土,垒起了高坡。

  “刘铭是不是傻了,江东之地,土质松软,他们想要依靠这个垒起高台来?”孙策不由得哑然失笑。

  “刘铭不会想不到这点吧。”周瑜有些疑惑,看到高台两侧,有顶盔贯甲的士卒在保护,还有骑兵也是虎视眈眈的样子,就觉得刘铭应该是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果然,刘铭派出来的这批,并不是军人。

  而是职业修高台的。

  先挖坑,然后扔进大石作为地基,接着再夯土,一边夯土一边以大力之士,轮锤让地面变得更加紧密,同时还铺设铁条增加地面的承压能力,一直到这一切做完之后,才在地面开始铺设木板和铁条,以这些为基础搭建起框架,接着再夯土进去,一层层的垒实的同时,将高台做成了类金字塔的形状……

  看着这帮人用了一天的时间,就垒起了一座高塔,孙策和周瑜面面相觑。

  他们都是饱学之士,可是没见过在江东松软的土地上,还能够这么轻松的垒起高台来的。

  要知道现在已经逐渐开春了,江东气候温暖,就算是最冷的时候,地面也不会那么坚硬,想要修建起高台来,完全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可是刘铭的部下却做到了。

  “我派兵出去,破坏这些高台!”孙策怒道。

  “没用的,外面灯火通明,刘铭的士兵会看守高台的,而且这种高台不用多,有三个就够了,我观察了一下,每座高台上空都足以容纳数十名弓箭手,日夜不停的对我们墙头倾斜弓箭的话,那么我们的损失,会很大。”周瑜道。

  “光靠弓箭,是拿不下城池的。”孙策恢复了一些冷静。

  “是的,可是曲阿城池小,只能容纳这么多士兵,如果总是损失的话,我们需要补充兵源。也许这就是刘铭想要制造的效果。”

  周瑜叹息道。

  刘铭现在还没有开始真正的进攻,却已经给他和孙策造成了这么大的压力。

  说穿了,刘铭现在用的也有点心理战的意思,让周瑜孙策这样的聪明人自己去想,越想,可能就越觉得丧气。

  这样的高台,足够在攻城和平时骚扰的时候,都起到极大的作用。

  最重要的是,会让孙策麾下的士卒,死伤得更多。

  你要守城,就要冒着箭雨,死伤就会更多,有了这样的高台,城墙的优势,可能就只有一半了。

  如果是对耗,孙策很难耗过刘铭,虽然刘铭在赌注中也表示自己最多用十万大军。

  可是哪怕是一换一,孙策的部下如果损失超过两万人,也许就会崩溃了。

  虽然现在孙策可以调动的人马,差不多也是十万,可是他真正的核心大军,也不过三万人,这些都是跟随他身经百战的旧部,其他部队是有这些核心旧部带着,才能够发挥出战力,如果这些核心部队没了,其他的士卒,不过是一盘散沙。

  刘铭的部队是经过重新整编的,在现代的纪律性培养和纪效新书这种冷兵器最强练兵之法练出来的,只要融入部队,就是部队的一份子,更何况屯田和后勤,解决了士兵的后顾之忧,刘备现在的这些正规军,都是核心精锐,不分一线二线。

  孙策却没有这样的手段和时间来整编部队。

  就算有时间,也没法像刘铭这样如臂使指。

  “伯符,不能犹豫了,要从后方调兵了,虽然刘铭的一切作为都是为了让我们从后面调兵,可是现在我们也只能这样做。”周瑜对孙策道。

  孙策有些无奈的点了点头,刘铭的战术思路其实从一开始就暴露得很明显,不管是一直囤兵在丹徒和曲阿城下,还是在水军并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袭击粮道,或者是现在以大量的人力物力修建高台,都是为了让孙策调更多的兵上来。

  可是孙策只能这么做。

  不然的话,就曲阿城里这五千人,在刘铭真正发起攻城的时候,用不了两三天,说不定就会折损怠尽。

  而且在刘铭最开始发起进攻的情况下,首当其冲的士卒肯定要死很多人,现在曲阿城里都是他最精锐的那帮部下,当然还是需要调换一些二线部队进来,以免精锐部队折损太多。

  这不是孙策太过冷血,而是从任何角度来看,都只能这么做。

  在不知道刘铭要怎么进攻的情况下,很多经验,是要靠人命才能够获得的!

  不管是精锐还是二线,都只有一条命。

  这是很现实的态度,再爱兵如子的将领,在这个时候,都会作出冷血的选择的。

  孙策准备去调兵了,周瑜则在思考。

  现在两座城里一万人,水军一万人,两座营寨各五千人,毗陵一万人,这就是四万人了,孙策现在能用的也就是十万人,其中至少有四万人是需要镇守丹阳和会稽各地的,能在吴郡的,撑死了也就六万人,现在两万人里,阳羡有三千,那是不能动的,要调兵,就只能从乌程由拳吴县娄县这四个地方调兵了。

  这些地方都是孙策的老地盘,倒不用驻守太多兵马,下点狠心的话,一万五千人都可以抽调出来,再从毗陵城调一部分兵马,那就可以凑出两万预备队,刘铭的人再能打,只怕也难以经过了。

 

第一百六十四章 唯一的可能性

  虽然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可是当刘铭真正开始进攻的时候,孙策和周瑜还是同时吃了一惊。

  刘铭修建的不是三座高台,而是四座,四座高台,每座能容纳五十名弓箭手一同发箭,四座就是两百名弓箭手,以每分钟五箭的频率倾泻着箭雨,发射完一壶二十支箭之后就退下,由下一队弓箭手再上。

  与此同时,早就准备好的攻城大军开始呐喊着进攻,在孙策军准备以投石车来摧毁高台的时候,刘铭军的投石车开始发威了。

  依靠着数量和计算的优势,孙策城内的投石车,还没来得及对高台形成真正有效的杀伤,就已经被刘铭的投石车给摧毁了,还给孙策的兵马带来了巨大的杀伤。

  接着刘铭军开始以云梯登上城头,因为弓箭和投石机的压制,他们的攀爬很是顺利,第一波进攻,就攻上了城头!

  虽然在董袭率领孙策军精锐的拼死反冲之下,加上火油等物资的使用,将刘铭军赶下了城墙,然而光是这一天的攻城,孙策就足足损失了一千名二线部队和五百名精锐。

  其中大部分是损失在投石机下。

  而且为了打退刘铭军的进攻,城内准备好的火油,已经用了大半,谁都知道这玩意好使,可是不像乔蕤那边那样,有石油的补充,光靠那些吃的油,能用几次?

  “伯符,放心,今天我们的损失,已经不算大了,本来我以为第一波他们的进攻,我们至少城内要损失一半人,现在看来,也不过如此。”周瑜倒是很乐观的道。

  “公瑾有何良策?”孙策问道。

  “守城的时候可每人持盾,阻挡弓箭,他们的高台距离较远,只要有盾牌阻挡,杀伤力就不会太大,同时也可以对我们的弓箭手进行足够的保护,至于投石器,我观察到他们的投石器虽然射程远远的超过我们,可是发射的频率却较慢,只要他们发射的时候,我们躲下城墙,问题就不大。”周瑜道。

  孙策点了点头,弓箭和投石车虽然麻烦,可是也不是不能够躲避的,毕竟只有四座高台两百名弓箭手,投石车一次也就是二十块石头,小心一点,防守起来还是很有点优势的。

  虽然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可是只要能支持下去,还是好的。

  一年的时间,虽然只过去的两个月,可是实际上,时间拖得越长,孙策的战争潜力,也就越大。

  现在实际上还有很多家族是在观望的,他们不确定孙策是不是真的能够抵挡住刘备的兵锋,如果抵挡不住,他们会投降刘备那边,如果能够抵挡得住的话,他们也不介意对孙策献出自己的忠诚。

  毕竟和刘备比起来,孙策在江东,更像“自己人”一点。

  之前孙策不受欢迎,是因为和刘繇王朗许贡这些人比,算是外人,可是和北方人刘备比起来,孙策就算是自己人了,这一点,江东这边的大族还真是挺看重的。

  只要孙策能够抵挡到夏粮收割成功,到时候又可以找各宗族多要点私兵,填到前线去,到了那个时候,粮食和兵源都可以得到很大的缓解,抵挡住刘铭的进攻,优势也就更大了。

  “刘铭让我们把兵力集中在前线,一定有阴谋,可是会是什么阴谋呢?用兵之险恶,无非水火,丹徒曲阿都靠着长江,用火攻对我们不会有什么影响,取水灭火太容易了,那难道是用水攻?那也不会啊,难道他还有本事截断长江的水流,然后以洪水来冲击我们的军队?丹徒和曲阿的地形是这附近最高的了,刘铭驻扎的地方也不会比我们这里更高,用水没什么意义。”

  周瑜在心里思考着,刘铭希望孙策的部队更多集中在前线,已经是昭然若揭,可是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却是周瑜想不明白的。

  不管是屯粮的毗陵,还是一路上的大营,或者是前线这两座城池,这区间有着五六万大军,不管刘铭想从哪里偷袭,都不可能在不惊动所有人的情况下,取得什么战果。

  更何况从毗陵开始的长江水道上,沿江的地方,周瑜都安排了烽火台,只要发现刘备的水军,马上就会传递消息,想要从水路上偷袭,同样不可能。

  这么想来,就只有一种可能。

  在吴郡,刘铭有埋伏的棋子。

  当孙策军将注意力都集中在前线上的话,以当地的叛徒起兵,拿下乌程和吴县这样的关键要地,擒获孙策的家人,从而让孙策的前军崩溃!

  只有这种可能了。

  周瑜暗暗的在心里想着,不过对此他并不担心,他已经从丹阳又秘密的调了一支人马过来,孙策的二弟孙权与周泰驻守乌程保护孙策家小,孙策的舅父吴景则是率领临时被派遣回来的校尉潘璋一同驻守吴郡保护吴家的家小,这两个地方其实都是孙策的基本盘,就算有一两个家族和刘备军勾结要叛变,也不会有更多的人,无非就是数百家丁罢了,只要有足够的准备,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孙策已经寄信过去,让孙权和吴景都小心一些,他们都是孙策最亲近的亲戚,只要他们不出纰漏,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虽然这两座城里虽然各只有两千人驻守,然而有周泰和潘璋这种勇将在,数百人的家族叛乱,绝对不会有什么问题。

  做好准备之后,如果将叛变的家族镇压下去,那么刘铭大概就会知道,不会再有什么机会了。

  “想要以更省力的方式拿下吴郡,那么总是会出纰漏的。”周瑜在心里想着,对于他这样的智者来说,一旦认定什么,就会去相信它。

  而周瑜现在可谓是排除了所有的可能性,那么最后一个可能性,不管看起来多么的荒诞,都极有可能就是真相。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01:15 , Processed in 0.047024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