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三国:我成了刘备之子 作者:外城发火 - 第 95 页

  在周瑜看来,勾结了吴郡当地的家族,叛乱之后截断孙策大军的去路,然后让他们仓促后撤,接着衔尾追杀,这是刘铭这一系列动作的唯一解释。

  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可能再让刘铭拿下吴郡了。

  唯一的进军道路,被孙策死死拦住。

  长江水道上,一只苍蝇都飞不过。

  沿江岸边,遍布烽火台。

  现在再封死最后的叛变漏洞,那么刘铭,就不会再有机会!

 

第一百六十五章 降维打击

  “孙策现在在毗陵到丹徒这一段距离内,差不多布置了五万五千人的样子,这已经是他麾下超过一半人的兵力了。丹阳和会稽,他们至少要保持三万人,才能够稳住局势,再除开镇守阳羡的人马,也就是说,在吴郡其他的那些城里,最多也就能够安排一千多人了。”

  “周瑜应该已经秘密调回了一部分力量,可是在乌程和吴县这种关键地点,他能布置的兵力,也不会超过两千人。”

  “如果只是小股叛乱的话,只要集中注意力不懈怠,两千人足够镇压所有的反贼了。”

  “可惜的是,我们准备的可不仅仅是几百人。”

  “还是少使君算得对,就连周瑜的反应也算进去了。”

  “不是我算得对,而是因为我们给了孙策足够的压力,在前线他们必须要保持那么多的兵力才行……这个时候,周瑜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而他也只能想到那一个合理的解释。”

  “就算是元直,也只能想到那一点的。”

  “所有的可能性都排除,最后一个可能性,就是正确的,这种想法本来就没错,可惜,周公瑾虽然天纵之才,却也没法想到另外一条危险的道路啊。”

  “元直也是今天才知道,少使君……一年多前就已经在准备攻略江东了!”

  “没办法,往北往西,都不是我们随便能够撼动的,扬州才是最好的对象。虽然扬州的精华都在淮南,然而江东不平,淮南似安实危,不得不早做打算啊。”

  说到这里,刘铭则是抬起了头,看着东方。

  “也不知道陈元龙和我三叔,现在进行得顺利吗?”

  遥远的东海之上,一支原本很庞大,此刻却显得无比渺小的船队,正在平静的海面上前进着。

  为首那艘大船的甲板之上,张飞一身短打,手持丈八蛇矛,威风凛凛的看着前方。

  “三将军真乃神人也,元龙还记得三将军初次上海船的样子,这没过多久,三将军就能够面不改色了!”

  依旧一身儒士装扮的陈登,在旁边笑道。

  张飞哈哈一笑:“元龙先生夸奖了,张某皮厚肉糙,习惯了也就好了,倒是元龙先生乃是儒生,却也能够在海船上如履平地,才真让张某佩服!”

  陈登同样也是一笑,心里却觉得张飞此人看起来粗鲁,却对文士态度很好,不象那个关羽,对普通士卒倒是很好,可是碰到自己这种大家族子弟,却老是拿鼻孔看人,有本事归有本事,不过也是足够傲气了。

  当然陈登也清楚,关羽倒不是看不起他,而是对所有士族有本能的鄙视,而刘备也很注意这一点,很少让关羽和他在一起。

  这次派张飞来和他搭档,也是处于这种想法了。

  不然的话,明明有熟知水性的关羽不派,却让张飞在海边待了半年熟悉水性,不就是为了让陈登心里更舒服一点吗?

  有这样知人善任又为人考虑的主公,加上陈登之前就清楚自己不太可能保持广陵的独立性,现在早就心甘情愿的为刘备效力了。

  午饭时间已到,船上厨子端来两盘生鱼片,陈登邀请张飞来一起吃,张飞有些无奈的坐了下来。

  陈登此人,素来好吃鱼生,历史上就是因为吃太多淡水鱼的鱼生,导致寄生虫发作而死,刘铭是知道这一点的,所以一直去信告诉他,淡水鱼的生鱼片不能吃,要吃的话,吃海鱼……

  正好徐州逐渐发起了海面的捕鱼业,听说河鱼鱼生有小虫,陈登也是心里有些害怕的,没人想被那些小虫给弄死不是,于是将信将疑的换上了海鱼,同时以刘铭告诉的方法,蘸着酱汁吃,一吃之下,果然觉得味道要鲜活许多,当下陈登的习惯立即就是改变了过来。

  不过对于张飞来说,他还是习惯大口吃肉,鱼生这种不太符合他的胃口,然而在海面上,想要改善伙食,还真就只能吃这个……

  “此次出兵,我们有三万海军,都是这段时间我在海边训练出来的精锐。从海上绕过去之后,我们从松江沿江而上,可达吴县,到时候就请元龙率一万人去取吴县,昼伏夜出,一举拿下吴县,截断孙策军的退路,三将军率军继续进入太湖,然后去袭击乌程,这两处一下,孙策家人,就都在我军掌握了,且将孙策大军退路拦住,到时候,就看少使君的了。”陈登道。

  张飞点点头,这本来就是刘铭来信告知的战略,他们乘坐的海船,除了足够大,不怕风浪之外,还有个特点就是船舱内有踏板,以士卒在船舱内踩动踏板,船下轮浆如飞,速度极快,不需要依靠风力,就可以快速进行。

  只不过这船吃水较深,是为海上行动而设计的,去到稍微浅一点的小河里是不够行动的,不过松江和太湖都很深,就没有这个问题。

  以海船的速度,足够在孙策军有反应之前,做完他们想要做的所有事情。

  这才是刘铭布局的关键。

  这同样也是周瑜思维的盲区。

  敌从海上来。

  这是亘古未有之事。

  周瑜再厉害,也不会想到这上面去,正是因为这样,刘铭的做法,才让周瑜都没有想到。

  他只能想到刘铭会利用吴郡当地的一些家族来造反,掌握孙策的家人,来迫降孙策。

  用句时髦的话来说,刘铭这是降维打击。

  并不是他比周瑜聪明,也不是他比周瑜更懂得人心,而是他掌握了现在还没有人掌握的技术,那么在用兵上,就可以突破现在的一些限制。

  在获得海船技术的时候,他就想过用这种方法来平定江东了。

  只不过那时候的目标是吴郡的严白虎许贡这些人,现在却换成了孙策周瑜。

  这两位当然更难对付,所以刘铭布下这个局,也是花费了很多的精力,只不过最初的准备,确实是从一年多前就开始了!

  “要不是为了更和平的拿下整个江东,让江东的数百万人力都能够起到作用,我才不会布下这么大的局啊……孙策,希望你能耿直一点,输了就投降,不要逼我把你家的势力,连根拔起!那都是难得的豪杰啊。”

 

第一百六十六章 准备收网

  江东之地,确实豪杰辈出。

  而孙策现在麾下,确实已经算是江东前期,最精华的一批人,都在他麾下了。

  有大族出身的朱治,有江北搬迁过来的大族张昭、张纮,有地方豪强出身的潘璋,有年少英杰的贺齐,有水贼出身的周泰蒋钦,有平民出身的凌操、陈武……可谓是什么出身都有,然而他们在孙策麾下得到重任,都是因为他们展现出了自己的才华,才得到了孙策的信任。

  这种经过检验的人才,当然是真正的人才。

  刘铭当然不希望这些人才在战火中陨落,同样不希望江东四处都是杀戮和战争,要是把吕蒙陆逊丁奉凌统全琮这些未来名将一不小心给弄死了怎么办?

  这些都是人才啊,只要刘铭能够占据江东,就会逐渐脱颖而出,成为刘备集团重要力量的人才啊。

  别的不说,东吴最有名的六任大都督,除了程普周瑜在孙策麾下,鲁肃已经是刘铭的手下之外,其他的三个——吕蒙陆逊丁奉,现在都还是小孩子呢。

  所以刘铭才想方设法和孙策打了一个赌,同时布了那么大的一个局,就是想让江东相对完整的落到自己手里。

  扬州现在总人口接近七百万,其中有三百万是在淮南丹阳庐江鄱阳等地,江东之地,人口真要算起来,有足足四百万,甚至更多,因为有很多所谓逃到山里的山越,不过是那些大族隐瞒的人口罢了。

  山越之所以在后期连绵不绝,一直没法清缴干净,更多是因为和当地土人结合,外面的家族可能又断了联系,这么慢慢发展起来的,现在就算山里有些山越,人口也绝对不会特别的多,而且真山越,反而好对付,无非就是诸葛亮那一套,胡汉杂居,一视同仁,教其耕作识字,让其汉化,慢慢的也就一样了。

  反而是那些因为家族安排而上山的假山越,不好对付。

  就算山下的家族被连根拔起,那些首领也往往不会就此屈服,而会自己掌握权力之后,更加坚定的作战。

  历史上吴国征讨山越,效果非常好,前后从山越掳掠了不下百万人,强壮者不下二十万,尽数充实到军中,羸弱者分散为民,可是想想抓都抓了上百万,在这个过程中,死掉的人会有多少?

  而且山越也不是受气包,不会只守在山里等着吴国来打,他们有机会的时候也会出山骚扰善良百姓,屠杀百姓,毁坏田地……长期的仇恨积累下来,就再也难以消除。

  按照道理来说,吴国占据的地盘已经是相当广大的了,就算适宜居住的地方不是很多,然而相对吴国的人口来说,已经足够了,以中国人的特点,只要生活安定一点,人口必定会大量繁衍,可是吴国立国数十年,人口都没有明显的增长,和山越的骚扰有着很大的关系,内部一直不算稳,那么人口就增长不起来。

  正是因为了解到这一点,所以刘铭才希望尽量的保留江东的元气,然后逐步的收编山越,有了占城稻,江东很多地方就可以出产更多,那些蛮荒之地也可以一点一点的开采,不过那就是要等到人口爆炸之后了。

  同时引水肥田,疏通水道,逐步改造良田,让江南变成真正的鱼米之乡,繁衍大量人口,才有推平天下的机会。

  归根结底,有人有土,才有财。

  治下人口多,土地多,搭配在一起,粮食才足够,兵源才充足,没有这些,所有的都是白搭。

  现在刘铭的计策,终于到了实施的时候,和张飞陈登约好的时间,已经很接近了!

  刘铭和徐晃在地面上,密切关注着孙策陆军的动向。

  关羽则在关注着水军的动向。

  孙策后方失火,那么就一定会调兵,以少部分兵力,牵扯住刘铭水陆大军进军的速度,快速回撤平叛,稳住后方。

  而刘铭之前攻城,从来没有出全力,只是假装出全力,也就是为了这一刻。

  建安三年三月六日。

  在刘铭与孙策的大军在丹徒曲阿一带对峙超过两个月之后,张飞和陈登的船队,终于从海上,驶入了松江。

  从海里进松江,那是逆流而上。

  一般的船只不敢这么做,然而张飞的船队,却没这个问题。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6:32 , Processed in 0.030281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