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满唐华彩(1~402)作者:怪诞的表哥 - 第 14 页

  青岚用手指撑着下巴,想了想,道:“我是开元十八年生的。那年圣人又在花萼相辉楼邀百官留饮,我阿爷也去了。

  圣人喜欢在楼上给百官撒金钱,阿爷当时刚升为五品官,捡了几个金灿灿的开元通宝,摆在家中,我小时还看见过。

  阿娘说他回来时乐得合不拢嘴,我出生时便给我起名萼字,还说我命好,古往今来,生在了自古以来最最繁盛的开元年间……”

  她说着说着又哭了,说到最后,擦着泪又道:“但阿爷没说错,如今真是自古最繁盛的年景,连我这样的犯官之女也没挨过饿。”

  薛白沉默许久,应道:“是繁盛到顶了。”

  天色愈发暗。

  破庙里也安静下来。

  青岚抱着膝坐在那,把下巴支在膝盖上,心想也该睡了。但这么冷的天在野外要和他躺着抱在一起吗?还是坐着睡呢?

  最后她决定,只要薛白不动,她便也不动。

  “那边是长安城吗?”

  青岚抬头看去,透过风雪,看到了天边泛起的亮光。

  哪怕是宵禁中的长安城,火光也照亮了半片夜色。

  她还从未从这个角度望见过长安的夜,一时竟是痴了,不由感慨道:“真美吧?”

  薛白道:“是啊,这样的大唐盛世……”

 

第 8 章 归途

  长安城郊,阳光照在灞河上,岸边皆是柳树。

  沿河走了许久之后,薛白体力告竭。

  他停下脚步,撑着膝低头看去,见青岚穿的还是那双不合脚的靴子,问道:“累吗?”

  青岚有些心事藏了一夜,被他一关心,反而红了眼。

  “我一个奴婢有甚好累的?就是,就是觉得委屈。我昨夜说我们隐姓埋名,倒显得我对主家无情无义、图你俊俏。

  可你说回长安扳回局面又哪是容易的?我们俩算甚人物?那些人用马车将我们载着跑个大半日,我们便连回长安都难,连身在哪儿都不知……”

  说着,她背过身去,抹着眼泪。

  薛白指了指河,道:“事总归一点点做,沿河走一定有人家,我们先找到人家。可好?”

  薛白很有耐心,又问道:“找到了人家,问明回长安的路,回去把这件狐裘典当了,安顿好,收拾心情,再说下一步,可好?”

  出事以来,青岚拢共也只有方才一句抱怨,闻言点了点头,反而上前扶着薛白,低声道:“好在有你。”

  薛白点点头。

  两人互相馋扶往上游走了良久,终于看到了前方的桥。

  “快看!”青岚大喜,指着前方道:“有个小集市!”

  “我们有钱吗?”

  “有,我荷包里剩二十六钱呢。”

  虽只有些零钱,但想到能有吃的了,青岚还是很高兴。

  薛白笑了笑,边走边看。

  官道边有個小集,待雇的脚夫们抱着双臂蹲在卖胡饼的摊子边取暖。

  他们旁边是茶摊,对面则是个车马铺,散着一股马粪味。

  一个面容黝黑的老汉早早套好了他的驴车,正拿着秸秆努力引他的犟驴调头。

  周围几个孩童笑话不已,围着驴车边跑边叫,叫道:“老庄头的笨驴不调头!”

  这车夫老庄头眼尖,见有人来了,马上喊道:“俊郎君俏女使,一瞧便知是往长安的贵人,雇个车吧?马车太贵,驴车正好!”

  周围孩童偏偏喊道:“不调头的驴车可不好!”

  “去,去,莫在小老儿这闹。”

  老庄头挥散了顽童们,忙赶到薛白面前攀谈,道:“郎君是去长安吧?从这去可远,三十里路若用走的可得走一天哩,入了夜多冷……哎哎,女使这鞋也不合脚。”

  “敢问到长安东市几钱?”

  “郎君说话太客气了。”老庄头伸手一比,笑道:“三百钱。”

  “这么贵?”青岚才拿出荷包,连忙又捂住。

  “哪能说贵呢?小老儿来回也得一整天哩,便是拉满一车行李也是这价钱。”

  薛白问道:“这是包车的费用,是否有 便宜的车辆?”

  老庄头笑道:“有哩,郎君可等别的客商一道分担路费,坐那大马车,一人六十钱。”

  “多谢老乡了,我们还是走着去吧。”薛白道:“敢问哪有卖鞋的?”

  “郎君太客气了,叫我老庄头就好。”老庄头依旧乐呵呵的,指点着道:“买鞋那得到前方的大集去,也有三五里路……”

  “老庄头!”

  有老妇从官道南边跑来,喊道:“有位大主顾从蓝田县往长安,路上有辆车坏了轱辘,要分一半书籍另载,笨驴可拉得动?”

  “哪能拉不动?每日喂得饱饱的!价可说定了?”

  “快去,还有赏钱哩。”

  老庄头大喜,也不要那犟驴再调头了,赶着就走。

  薛白与青岚去买了胡饼。

  长安城里的胡饼一个两钱,这边则是一个三钱。

  两人希望能用十六钱买六个,好剩些钱买鞋子。

  那卖胡饼的老妇是个颇好心的,多给了他们一个。

  从被活埋到终于捧上这温热的胡饼,薛白深吸了一口气才用力咬上一口。

  他走在飘雪的官道上,回头看了几次,直到再也看不到那老妇……

  “小郎君,又见面了!”

  老庄头见到了避到官道旁的薛白、青岚,连忙拉住驴车,笑着打了招呼。

  “老乡好。”

  “小郎君稍待。”老庄头忙不迭下了车辕,向后方一名骑马者拱手行礼,道:“大郎君,小老儿可否载他们一途?”

  那是一个年逾四旬的中年男子,留着三络美须,面容清癯,神色淡漠,眼神如古井无波,身穿素色襕袍,头戴幞巾,一手持缰,一手拿着一串佛珠,装扮虽不华贵,气度却极佳,显然是名门望族。

  薛白与此人对视一眼,未及开口,有小童赶马上前,道:“驴车上都是我家主人的珍本书籍……”

  “无尘。”中年男子喝止了童子,向薛白点点头,道:“小郎子若不介意,一道同行如何?”

  “多谢先生。”薛白学着做了个叉手礼,道:“在下薛白,敢问先生高姓尊名?也好往后报答。”

  他仔细想过,东宫虽想活埋了他,他却不是逃犯,不怕人知道他的名字,他甚至打算让更多人知道他的名字。

  “不必谈报答。”中年男子却不肯报名字,道:“出门在外多有不便,相互帮衬,应该的。”

  “先生所言甚是。”

  薛白今日才感受到生活在这个时代的诸多不便,愈发能体会这相互帮衬四个字的意义,也明白了时人与家族乡邻抱团相处的因由。

  中年男子含笑点了点头,催马而走。

  他眼神依旧淡然,这一笑不见欢喜,反而显得有些慈悲。

  眼见这位大主顾不爱说话,因此往长安的一路上连老庄头都不敢太说话。

  好在,这段路平坦好走,半日之后便抵达了长安。

  长安城东有通化门、春明门、延兴门三个城门,总称为青门。

  青门一带酒肆密集,乃是开垆畅饮的好去处。故而有诗云未饮青门酒,先如醉梦身。

  车队进了春明门。

  薛白放眼看去,只见酒楼林立,旗杆招摇,帘招高挂,红幔飘飘。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09:12 , Processed in 0.036225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