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满唐华彩(1~402)作者:怪诞的表哥 - 第 144 页

  “唉。”杜有邻略略为难,干脆直说道:“朝廷是安抚你,让你莫再将此事闹大。”

  郭千里这才恍然大悟,连呼道:“杜先生高见!我今日来,正是想聘薛郎君为幕客,没想到他还在虢国夫人府里养伤。

  也是,那日为救虢国夫人,他伤了腿,走路都不利索,该养一阵子。不如这样,我也聘杜先生为幕客吧?”

  “什么?”

  杜有邻当即不太高兴。

  郭千里毫无察觉,大声道:“我打听了,如今当官可难,许多大才子不能登第,登第也不能守选,都去给节度使当了幕客,等打了胜仗,再由节度使举荐。

  若是杜先生、薛郎君能来为我谋划,让我外放去打场大胜仗,回头我举荐你们为官,当然,聘金肯定是不少的!”

  “老夫腿脚不便,已无力卖命了,郭将军还是请回吧……”

  聊到最后,郭千里还是乐呵呵的。

  他出了书房,还颇为热情地向杜五郎一抱拳,称赞一番。

  薛家三个男孩便拥上去。

  “将军好威风,我愿随将军从军!”薛崭大声道。

  “哈哈哈,你不行,你太小还太瘦了!”

  郭千里一把将薛八郎、薛十一郎提起挟在腋下与他们玩闹,嘴里道:“想要从军,首先得吃壮实了,让你六哥来给本将军当幕客,你们就有肉吃了。”

  杜五郎驱马进了宣阳坊,忽然吸了吸鼻子。

  他闻到了炒菜的气味,遂翻身下马,走进十字街口的郭家酒楼。

  大堂人很多,不太能挤得进去,杜五郎被夹在人群中探头往里看,只见一个食客的桌桉上摆着几盘油乎乎的菜肴,看起来还不太像话。

  炒菜技艺早晚会泄漏出去或被旁人钻研出来,早有准备。

  他正要退出去,却听得有食客正在议论。

  “听说了吗?之前千牛卫将军丢失的俊俏儿子找回来了,亲口说了,这段时间都是在虢国夫人府里。”

  “据说桉子都闹到御前了,圣人不肯处置虢国夫人。”

  “这宣阳坊愈发不安全了……”

  杜五郎闻言亦忐忑起来,再往虢国夫人府上拜会,离那门房远远的,拜帖才递出去,人已向后撤了两步。

  虢国夫人府。

  大堂上,管事递出了几封契书给杨玉瑶。

  “青门那座小宅子买得很顺利,出三倍价对方便答应过契。

  长寿坊薛宅略麻烦些,当年薛灵割卖了三家,好在小人不辱使命……”

  杨玉瑶只要结果,不听这些,吩咐道:“去,把宅子整备好。”

  “是,薛宅格局还在,只要拆了院墙,很快就能整备好。”

  杨玉瑶抿唇一笑,接过几封契书装进匣子,正要起身回后院,又有婢女赶来。

  “娘子有拜帖,杜誊求见,称是来寻薛郎君的。”

  “不见。便说我受了惊吓,闭门谢客了。”

  回了后院,杨玉瑶停下脚步,整理了披帛,扶了扶头上的坠马髻,进了闺阁,只见到明珠正在收拾。

  “他已起了吗?”

  “瑶娘,薛郎君去后院了。”

  杨玉瑶知薛白的习惯,过去从背后搂住明珠,凑在她耳边轻声问道:“近来冷落你了,可有不高兴?”

  “没有不高兴,薛郎君是志在千里的男儿,绝不是明珠一介小婢能在背后捻酸吃醋的。”

  “嗯,他的心不在我这里。”

  “瑶娘,我不是这意思,他该还是重情……”

  “不必为他说好话。”杨玉瑶轻哼一声,“我还不知道他。”

  这几日薛白都起得迟,上午时分往往独自健体洗漱,她见不到他总是难免不高兴,但等到见到他了,气性也就消了。

  用过午膳,穿着锦袍的俊逸少年又在书房中坐下,提笔要写策论。

  杨玉瑶原本讨厌这些文章,却偏要凑上前。

  她最近觉得写策论也很有意思。

  比如前几天,薛白想看大唐旧年间的税赋记载,包括开元年间括户括田之策的记录,她便亲自出面,带他去了户部度支司的桉牍库,理由是核查她名下的田亩数量。

  度支司是李林甫执掌财权的重地,自是轻易进不去的。

  但她为了显现比李哥奴更有权柄,只好动用了贵妃的关系。

  那日,阳光从窗格照进桉牍库,能看到纤细的灰尘飘散,他站在窗边翻阅卷宗,神态认真,眼神沉静。

  她见了,竟觉得为他办成一件事比举办一场欢宴更为满足。

  当时桉牍库里没有旁人,只有一排排的架子,她没忍住,于是贴过去逗他……

  至今回想起来,都还觉得十分有意思。

  她至今都在常常回想。

  那日没能看完卷宗,他们后来又多去了几次。

  她也渐渐明白他这份还没写完的策论是什么——改租庸调为两税法。

  即使不是很懂,她亦知这是石破天惊之事,心里已将他当成志在天下、愿为天下革新的伟丈夫。

  这原本不是她喜欢的类型,她也是最近才发现自己变了。

  另一方面,杨玉瑶虽学识不高,见识却不凡,并不认为薛白能做成。

  “怪不得,玉环说圣人本有雄心想要革弊立新,可年老力衰没了这份心思。

  依我看,你这份策论再好,递上去也不会得到圣人欢心,反而要得罪许多人……”

  她敢说这种话,表露出的是对薛白的信任。

  薛白知她说的不假,李隆基老了,连宰相都不愿像过往那样三五年一换,怎可能有变革税法的勇气与决心?

  这份策论,原本就是为了吸引像颜真卿这种正派且有见识的官员,他往后要有自己的派系,自该拉拢务实、有志于国者。

  志向相同才能抱团,否则身边尽是吉温、杨钊这等自私自利的废物,早晚离心离德,一道去死。

  另一方面,天宝年间的风气注定务实之路艰险难行。

  薛白绝不打算按部就班,务实者的能力他要有,幸佞者的手段他也要有。

  简而言之,不择手段往上爬,但始终记得爬上去的目的。

  他愿与颜真卿之辈治国,亦愿与杨玉瑶之流合污。

  “你觉得我策论里的两税法行不通?”

  “嗯。”杨玉瑶还以为薛白这份策论是要呈给圣人,以求重用,再次提醒道:“我知你花费了心血,也着实了得,但它只会为你招来祸事。”

  “那便不交了。”

  薛白表现得非常听她劝,立即便将收集来的所有资料,以及未写完的初稿叠好,收了起来。

  杨玉瑶见了,心里略微可惜,更多的还是欣喜于他听自己劝,搂过他的腰安慰道:“你年岁还小,不必急于求官,往后待我为你安排便是。”

  “我并非急着求官,而是想报答玉瑶,这份策论原本是想交给你兄长,为杨家立一份大功,但它确实是得罪人,是我欠考虑了。”薛白沉吟道:“倒有另一桩时策。”

  杨玉瑶心知肚明,薛白即便是真把费心写好的策论递给她兄长杨銛,无非也是为了借杨家之势一展抱负。

  但她有意趣,并不戳穿,笑问道:“什么?”

  “榷盐法。”

  薛白点了点头,收起他两税法的策论,道:“我说说我的想法,玉瑶若觉得可行,我们去见见你兄长。”

  “相比两税法,榷盐法不至于得罪太多人。但必定能为圣人聚集钱财,得到圣人的欢心……”

  于薛白而言,这高中课本上的内容,倒也简单。

  而它们都是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所采取的措施,该是切合时局的。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9 18:03 , Processed in 0.031261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