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满唐华彩(1~402)作者:怪诞的表哥 - 第 158 页

  平洌是个有些腼腆的年轻人,拿出行卷给众人看了,写得一手好文章。

  “方才便是我与张兄争论。”严庄道:“我认为一两年内西北便有战事。”

  “我依旧认为石堡城不值得发兵攻打。”

  严庄道:“问题不在于是否值得,须知自开元二十九年石堡陷城以来,大唐已休兵秣马六年,将士们已等得够久,如今该考虑的是如何打。”

  元结正要开口,闻言却是沉默一下。

  这是大唐边事最重要的时政之一,他一直都在关注,知道天宝三载圣人就已命皇甫惟明夺回石堡城。但以失败告终,如今正好又是三年,只怕圣意已决。

  末了,元结点点头道:“我依旧认为得不偿失,但看年初的募兵令,确有可能。”

  严庄道:“元兄是极聪明之人,以为该如何打?”

  郑虔抚须打断了这场谈话,问道:“你等可是在押策论题?”

  “回郑太学,是。”

  郑虔摇了摇头。

  薛白瞥见这一幕,明白了郑虔的意思,春闱的策论肯定不会出这种题目。

  朝廷就不太可能拿这种军国重事考一群举子。

  但大唐文人尚武之风也可见一斑。

  此时大家正是酒酣耳热,虽押不到策论题,议论时政却不亦乐乎。

  薛白不喜欢在这种场合发表看法,只偶尔应上几句无关痛痒,又不是全无作用的话。

  “连我们这些生员都在议论,想必吐蕃也早有防备了。”

  “薛小郎所言在理……”

  这般插上一句之后,薛白便观察着他们,看谁适合往后当朋党。

  今夜却只能观察到一些表层的东西。

  杜甫才华绝世,且有忧国忧民之心,但没有城府,在官场会很吃亏;

  元结文武全才,通实务、有谋略,但性格也是相当硬气。

  严庄也是才华不凡,相比起来却很有功利心,某方面可以说与薛白相像;

  张通儒已被磨了锐气,时不时挠着稀疏的头发叹气。

  平洌倒有些让人意外,初看时只是个腼腆少年,喝醉了以后言语却十分锋利。

  “我是随家乡的税赋一起发解到长安的,过潼关的时候我就在想,在想……

  圣人若是肯辛苦一点,河东的百姓能过得好很多。”

  杜五郎听得打了个嗝。

  平洌却又直接拿起酒壶灌,愈醉愈敢说,李林甫不该把持相位十余年,圣人久未巡幸洛阳、关东士民翘首以盼……连圣人不该扩建华清池他都敢说。

  杜甫听了,收起脸上的狂意,眼神渐渐深邃,显出沉郁之色。

  苏源明想阻止这些狂言,才要开口,元结已大笑着摆了摆手。

  “弱夫兄,莫怕人说真话,我辈要科举入仕,就是因为如今朝堂上敢说真话的人太少了。”

  元结端着酒杯站起身来,与平洌碰了一杯,道:“哥奴为固宠而蔽欺天子,放言「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不暇,亦何所论?」他要让百官像仪仗队所用的马一样终日无声,言路断绝,以便他长长久久把持国事……

  当今天下,百官已不敢言,若我等举子亦不敢言,那又何必登科及第?为了当仗马不成?”

  “说的好!”杜甫醉态更浓,“入仕则志在致君尧舜,一扫不正之风,何惧之有?”

  当即又有举子过来敬酒,气氛更为热烈。

  元结确实是太刚强了一点,但算不上不成熟。

  如今要在读书人当中有名气,就得骂李林甫,举子中更放肆的大有人在。

  依薛白不声不响谋好处的性子,平时多不愿沾这些事。但他此时已喝了一整杯,有些许醉意,竟也举杯与他们又共饮了一杯。

  毕竟他可以当恶人,可人间若没有正气,那就连传承都要垮了。

  得敬他们未入仕之前的意气风发。

  夜深,宵禁。

  务本坊的各个旅舍酒楼里还有喧嚣声,长街上却已十分静谧。

  完全紧闭的酒楼大门被打开,杜五郎探出脑袋,左瞧瞧,右瞧瞧,没看到坊中巡卫,遂往后伸手,招了招。

  很快,几个醉熏熏的身影迅速跑过长街,老老少少都有,躲进国子监高墙边的黑暗中。

  哪怕是太学博士、国子监司业也不得宵禁行走,好在他们提前打点了门房,旁门还未锁,让他们能闪进国子监。

  杜五郎惊魂未定,喃喃道:“我带太学博士犯禁啊?”

  转头一看,郑虔、苏源明已脚步踉跄地往学馆的方向去了。

  元结正从门房处搬起行李,杜甫捻着长须看着月亮,仿佛又有诗要溢出来。

  “你们也住国子监?”

  “长安城没旅舍了。”

  薛白道:“我们的号舍空着。”

  “走吧。”杜甫袖子一拂,摇头晃脑道:“带路。”

  杜五郎想到竟带着叔公辈的大诗家住号舍,只觉这一夜是如此奇妙。

  他与薛白刚补入国子监,只有一间很破的号舍。

  平时他们也不住,都是各自回家,好在被褥是有的。

  四人轻手轻脚地进去关上门,气氛安静,没了方才酒宴时的热闹。

  元结一进门便放行李,他从洛阳来,行李不算多;

  杜甫行李更少,只有一个书篓,里面全是行卷,全是诗文。

  酒后都没心情拾缀,他们连烛台都不点,各自躺下。

  再谈起薛白的诗,杜甫却不认为他背后有人代笔。

  “有时便是这般,脑中自有佳句冒出来,旁人不知这等情由,故则疑你。”

  薛白问道:“但不知该如何凋琢好诗,可否请杜公指点一二?”

  “你可通音律?”

  “不通。”

  “作诗便如音律,深谙其道之后,信口便能吟出来……”

  杜五郎听着这些对话,只觉得杜甫这般教导了,与没教导也殊无差别。

  他酒劲上来,莫名其妙地都囔道:“好诗。”

  这是他一整夜说的最多的词。

  眼皮越来越沉,耳边薛白与杜甫对话越来越远。

  “杜公到长安,可打算去投行卷?”

  “明日便要去拜会左相。”

  “不知是当朝左相陈公,还是李公?”

  清晨。

  国子监号舍里,杜五郎一醒来就在小榻上哼哼叽叽,因昨夜喝了太多冷酒而肚疼。

  转头看去,此时已是日上三竿,号舍里另外三人已不在了。

  有敲门声一直在响,他就是因此被吵醒的。开门一看,却是薛崭正站在那里。

  “嗯?薛七郎如何来了?”

  “阿娘问六哥昨夜没回家,可是住在号舍了?青岚姐也很担心,但让我别说。另外,颜县尉让人到家里,也想找六哥……”

  “昨夜有场很厉害的文会,酒喝得晚了。”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04:04 , Processed in 0.045265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