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满唐华彩(1~402)作者:怪诞的表哥 - 第 369 页

  崔翘离开长安那一日,薛白正在送高适前往河东。

  “其实,圣人对崔翘恼怒还有一个原因,得知高兄仕途不中便转投了王将军幕下,最直观地感受到了人才外流。”

  薛白最后又提醒了高适一次,道:“可见圣人欣赏高兄的才华,若留在长安,也许能授官。”

  高适摇了摇头,附耳对薛白说了一句。

  “我不想留下,圣人所问皆虚务,仿佛若授我一人之官职,即可解决了寒门入仕之积弊。而王将军更需要我,故以实务相询。”

  薛白觉得高适很多时候是执拗的,偶尔却能圆滑,像是学了数十年还没完全学会世故,也许还要学几年,也许永远学不会。

  “高兄说的这些,希望有朝一日能在你我手中解决。”

  李隆基不愿解决、解决不了的事,薛白愿意慢慢去做.……..

 

第 183 章 衣冠户

  南熏殿。

  “许久未见右相了。高力士迎了李林甫,问道:“近来朝中因今科名次争执得厉害,却不见右相出面?”忙于劝农春耕等国家大事,未顾得上一场小儿闹剧。”

  “还真是。”高力士笑着连连点头。

  李林甫自然是顾不上科场,大唐的均田、府兵、租庸调等大事没忙完,如何理会得到一个小儿中不中状元?

  毕竟今科还有两三个寒门子弟及第,不像天宝六载野无遗贤。

  待君臣相见,连李隆基也夸了他一句。

  “右相行事稳重啊。『圣人过誉,所谓治大国若烹小鲜」,老臣如履薄冰,不敢像少年人一般折腾。”

  有些人在春闱之事上折腾得太厉害,已经被李林甫敲打过了。“贪心到连圣人的颜面都不顾了?该中的进士一个没少,连状头也得拿?

  将作监终究是十郎在管,还能不让你们私下造纸刊书?何必伸手到明面上?拿出个交代来使圣人满意了,你等方好过!

  总之他一出手,迅速平息了闹剧,如今只剩下一桩小事。

  既不罢黜薛白的状元,那犯讳一事,有两个办法。”

  避讳这等礼仪之辩是天大的麻烦,李隆基沾都不想沾,不等李林甫说完道:“他不是薛灵之子。那……少府监的文册上,犹记录薛平昭是薛锈之子,是否改过来?”

  李隆基脸色一沉,道:“朕赦免的是薛锈蓄养的孤儿薛白,还不明白吗“臣明白了,薛白揭发薛锈谋逆之罪证,大功脱贱,臣这就为他落籍。”

  李林甫领了口谕退下,心里一直想,事涉三庶人案,薛白竟还能得到圣人的宽宥?

  虽然找了个理由,这口子一开,难免有一些人会因此萌生出为废太子平反的奢望了。

  金吾静街,一路回到平康坊右相府,李林甫第一件事就是召薛白来见。

  他让李岫亲自去。

  “阿爷,孩儿是否与他说,是为了给他身份?”

  “不必说,他若不来,那便由他。

  这般说,是因达奚珣曾招薛白前来,遭到了拒绝。

  李林甫心胸狭窄,早憋着怒气,当然,薛白得罪他的次数多了,再狭窄的心胸也是能通气的。

  倒没想到,只等了小半个时辰薛白便到了,他送别了高适,第一件事就是到右相府。

  李林甫正在批阅公文,得到通传,皱了皱眉,莫名感到不悦。

  “竖子来得倒快。”想必右相招我前来,是为了我的编户?”

  李林甫闷声闷气嗯了一声。

  薛白道:“一国宰执为我这点小事费心,我该多谢右相,对了,还得多谢右相点我为状元。

  说来,张出手阻止他前程,目的在于给圣人出气。李林甫执意点他为的反而是害他。

  权场上的人只看利益,不为情绪左右。如今结果对薛白有利,他也就不与索斗鸡这种屡屡挫败的人计较了,倒显得颇有风度。

  “闲话少叙,本相为你立门户便是。”李林甫道:“你既非薛灵子,又非薛锈子,父母何人?总不能是石头里蹦出来的。右相也看过西游?李岫站在一旁听得不由咋舌,暗道薛白好大胆子,敢在他阿爷面前说笑。

  须知李林甫精神刚戾,看起来比风流爽朗的圣人还要严厉,放在一年多以前,更是能轻易决定薛白生死。

  但世间亘古不变的道理,有能力者就是会让人高看一眼,薛白如今已展现了他的手段。”没看过那等俗物。”李林甫以公事公办的态度道:“你要授官,总该有个来路。”

  须知大唐官场上,哪怕是寒门,也能追溯到祖上是谁。

  但薛白一口咬定记不得了,最后李林甫无奈,只好在他的籍册写下幼失怙,孤寒无依,不知祖籍,交到少府监去办。

  办完了这桩正事,李林甫还敲打了薛白一句。

  “往后你有了官身,便是堂堂正正的朝廷命官,休再常到宫中嬉玩。若有庶务,到右相府来办。”

  “那就叨扰右相了。接下来才是今日把人找来的真正目的,李岫顺势便邀薛白到后院饮酒谈话。你仅凭圣眷,且无门第,当弄臣可以,在正经官场上确是走不远的啊,怎就不听劝呢?”故而我求进士出身,踏踏实实一步步走。”

  “踏实李岫乍听这两字,心想薛白太不要脸,一心钻营,凭裙带上位,还敢叫踏实?

  仔细一想,薛白磨砺书法文章,依着科场规矩,老老实实养才望,在仕途一道上竟还真称得上踏实。

  这般做的好处如今不显,旁人会说他私德不佳、出身卑贱。但根基却打得牢,连身世的隐患都被他解决了。

  踏实是不假,之后便要谋官了,你有何考虑?”

  “十郎可有指教“你如今只是及策,却还未登科,须先到吏部关试。”李岫道:“白身中了进士,则免了赋税徭役,迈入农冠户的行列……

  哦,你不同,你是一日之间从贱籍到白身,再到衣冠户。

  “是右相提携。”

  “简而言之,你的姓名、家状等一应关白文书,及第后由礼部关试之后,移交吏部,从此便属吏部守选之列,这便是释褐,从平民到官身。”

  说着,李岫愈发亲切,笑道:“虽是杂事,办起来却麻烦。待阿爷着人为你打点好家状,我为你一并办妥便是。”

  “如此,劳十郎费心了。你我之间,何必客气?”李岫道:“但属吏部守选,依旧只是守选而已,三五载也未必能守到一个阙员。依你的进取之心,定然是不愿等的。”

  “十郎果然了解我。”薛白道:“不过,也许国舅能为我谋到阙员。”

  “盐务官终究是俗流,你是状元出身,当任清资官。

  何况,你想走青云大道,该踏踏实实把底子夯实了。

  依我所见,最好的办法是参加吏部的博学鸿词试,或书判拔萃试。

  一科考中,则可不必守选,即刻舍田就禄。”

  其实大唐的官员任期到了也是要守选,也是三五年得不到新的官职,许多官员都是当几年官再休息几年,歇歇停停。

  进士及第只是有了授官资格,但并非是说进士的地位低。

  释褐之后有了官身,与别的官员都是一样的,甚至进士的名声还要更高些。

  问题在于,官职太少,而等待授官者太多。

  虽然进士名额少得可怜,世家门荫者却极多,狼多肉少,导致补阙极难。

  故而,吏部的博学鸿词试、书判拔萃试亦是仕途上颇重要的一步。

  它讲究的就不是才气、名望了。而是看一个官员能否打点堂吏、笔吏,能否入吏部考官的青眼。即使通过了这些,最后中书省还要复核。

  试想,一个才华横溢、名望出众的贫寒举子即使中了进士,从何处能找到数百贯钱来打点吏部?又如何能让中书省不会罢黜了他?

  这其中的答案,尽在李岫那殷勤的眼神里。

  “你与杜位也是好友,该知他半年内已连迁三级了。”李岫道:“你放心,吏部、中书省那边,我会与左相打点。

  你若得空,明日再过来一趟,哦,喊上十七娘,办一场家宴贺你得了状元。”

  “说到此事,曲江宴就在三月三,腾空子近来忙着排戏。宴筵不如待到这之后如何?”薛白道:“毕竟这戏曲能让圣人高兴,也有右相的功劳。”

  “这…….倒也是。李岫有心撮成一桩姻缘,偏又贪这排戏的功劳,姿态不自觉地就矮了一些,不敢再强求薛白。哥奴又找你做什么?”杜五郎又等在右相府门外。

  “授官之事。”薛白道:“顺便提醒我一句,往后我归他管了,不要太得罪他。”

  杜五郎道:“我方才看到那两个寒门进士随着达奚珣从右相府出来了,你可知道。

  他们被人招为女婿了?一个要娶杨齐宣的堂妹,一个要娶崔家庶女,当时他们拜在国舅门下时可不是这般说的。”

  “总不能风头全让我们抢了。”

  “也是,你一个状元,抵他们十个。”杜五郎道:“要我猜,下一步肯定就是要拉拢你了。原来你这般聪明。”倒也不是。到状元郎家里说媒的已经把门槛都踩破了,我如何还能不知?”

  薛白听了,道:“那今日便回杜宅吧。”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9 17:55 , Processed in 0.038527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