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满唐华彩(1~402)作者:怪诞的表哥 - 第 392 页

  与杜五郎倒不必说这些,薛白带着他走进后面的议事厅。

  如今秘书省地方不够用,这官廊里堆满了乱七八糟的东西,各种不同相堆就是上百番,成箱的墨块,雕版的木料,制毛笔用的兔皮。

  竟还有一卷被褥,想必有官吏夜里就住在这边。

  “官员的体面都不讲了?”杜五郎也不嫌脏,直接在一口箱子上坐下。

  “长安居大不易,有兼差与膏火费,大家多赚些俸禄也好的。”

  薛白说着,随手递了两张纸过去,都是宽不到一尺、长一尺半的大小,满是密密麻麻的文字。

  “这是什么?”

  “邸报,暂时就叫邸报吧。”薛白道:“你知道长安曾有个开元杂报吗?知道呀,就是各方节度使遣人在京师,每天守在宫门外,抄录朝廷政手,然后外寄。我也只听阿爷说过,却不曾见过。”

  那我这个是天宝官报。”薛白道:“相比抄录,刊印的发行量不可同日而语。

  『刊印』

  杜五郎看了眼纸上的字迹,认出了其中有一部分是薛白写的,道:“我看你这也是手抄的嘛。”

  “你不是当官了吗?这些事岂还要找我做。”

  “一点小事,官府出面未必好,扰民。我们自己办了便是。”

  “你怎不自与我阿姐们说?近来忙,晚些时日再见她们。”

  杜五郎遂低头看去,其中几个版面上的小故事倒是挺有趣的,两个版面上说的是种田的小技巧,四月得防病虫,并教人如何沤肥。

  不多时,又有小吏找过来询问公事。

  薛白遂带着杜五郎穿过朱雀大街,往原本左领军卫所在的衙署去。

  杜五郎远远看到便觉惊讶,问道:“这里如今也改成秘书省所在?”

  “嗯,现在也叫秘书省东院。”薛白道:“我们会挑选出一部分书籍副本,在此再设置一个书库,供天下学子取阅抄录。那岂不是很麻烦?”

  “是麻烦,但有意义。学子们将书籍抄阅得多了,自然也就流传广了。”

  说着进了东院书库,里面才摆好书架,书卷则还未开始摆,几个吏员正在忙碌地布置着,见到薛白当即上前禀报。

  “薛状元来了,书籍的排列还请过目,我等亦分之为经史子集四部,以韵目排列。”

  “辛苦,我看此处再增设一阅堂如何?亦可供人抄录。”

  “是,我等只担心被抄录得多了,有些书便不再是珍本了。”

  “圣人是盛世明君,要的不是几卷珍本,要的是礼仪之邦人人知书达理.…….”

  这边薛白还在忙碌,那边又有小吏以杂务来相询,杜五郎只好勉为其难帮忙应付他虽只到秘书省一个时辰。却是好生充实,还被人问到是否刚被借调过来的官员。

  “不不,今科刚中明经,还未授官,我与薛状元是好友,春闱五子你可曾听过?”

  正此时,有一穿道袍的女子过来,招呼都不打便问道:“薛白人呢?”

  杜五郎乍见道袍犹觉淡雅,转头认出来是谁,吓了一跳,不自觉地退了两步。

  “他……啊,好久不见。”

  皎奴面若寒霜,眼中隐有杀气,追问道:“人呢?”

  杜五郎不敢答话,连忙往西边的秘书省一指。

  皎奴却不是好骗的,当即进了薛白所在的东院。过了一会,却是气冲冲地出来叱道:“你告诉他,到玉真观给我个解释。”

  说罢,她直奔别处去找。

  杜五郎愣了愣,再往东院找了一圈,竟真不见了薛白。

  直到皎奴走远了,才见薛白从北边的兵部选院出来,正在与王维侃侃而谈。

  “你方才见到煞婢了吗?”杜五郎找机会上前小声问道。

  “公务繁忙,没空理会这些小女子。”薛白摇手道:“走吧,一道会食,秘书省的饭菜不错。

  摩诘先生兼着兵部的差职,却每次过来用饭。”

  这只是个夸张的谈笑之言,王维为人清淡,也不解释。

  会食是由光禄寺安排,其实是有标准的,紫红袍的重臣吃的肯定与普通官员不同。

  杜五郎原想着自己口味刁钻,尝惯了丰味楼的炒菜,哪能看上衙署的会食?

  但也不知随薛白吃的是几品官该吃的菜肴,结果口味竟是意外的好。

  “这…….肉质紧实,肥瘦均匀,肉皮软糯,还有一种香味,是.…….胡椒!好舍得啊,会食居然用胡椒!

  薛白正与王维等谈论诗书,没空搭理他。

  杜五郎便独自在那碎碎念,每尝一道菜都感慨两句。

  “咦,可是杜郎中家中的小儿?见识倒是不凡。”

  “我可是丰味.……..”

  杜五郎说到一半,回头间只见不远处站着个一袭紫袍的老者,周围众人皆称“左相”,他连忙闭口不言,不想,对方却是招了招他。

  “看看,这便是长安城小有名气的杜五郎了。”

  杜五郎也不知陈希烈让人看什么,应道:“见过左相。”

  “听闻你快要成亲了,怎不发张帖子给老夫啊?”陈希烈很是平易近人。”

  杜五郎心想,薛徽这种新娘的伯父都因为不愿与薛灵来往而不肯到场,这位左相无亲无故的,为何要来?

  陈希烈似看懂了他的想法,道:“你阿爷在吏部与老夫同僚,你的婚礼,老夫当去。”

  “那……四月十八,不知左相可否拨冗?若是公务繁忙…………”

  “不忙,不忙,必然去的。”陈希烈抚须而笑。”

  “这月十五,圣人难得在大明宫早朝,该是与如今这修书一事有关?”

  “想必摩诘先生要赋诗了。”

  “看来薛郎是知道什么?”

  薛白笑而不语,以王维的聪明,这一点提醒也就够了。

  会食结束之后,王维、李泌等人便随薛白到了一间庑房之中,几人小声议计了几句,各自去忙碌。

  下午,薛白则去见了杨銛一面,聊的依旧是邸报刊行之事。

  朝中众人都还未意识到真正能为阿兄带来实权的便是这邸报。”薛白道:“若圣人诏谕直达臣民,这相当于集翰林待诏、中书舍人之权。”

  “真的?”杨銛大喜过望,拍膝道:“好啊,无怪乎阿白让我答应哥奴,不再到中门省去与他争权,原来是在此等着。”

  薛白嗅到堂中有一股药味,先提醒了一句阿兄也要注重身体,莫太过操劳了,之后继续道:“秘书省这些匠师是大财宝,不惜花费也要笼络过来。如此,旁人再想效仿,也无法再撼动阿兄。”

  “阿白不必担心,我多的是钱财,直管将这些人才收买得死心塌地!”

  “将作监已在铸活字铜版了,阿兄当把这批工匠完全掌控,让李岫也不知进展。”薛白道:“到时邸报一出,才能让人摸不着头脑。”

  杨銛奇道:“何谓摸不着头脑?”

  “我们会非常有效率。”薛白沉吟道:“旁人想不通为何能做到,遂以为原因在这活字铜版。而这铜版有成千上万字,绝非寻常人有能力铸造,只能望洋兴叹,认为只有秘书省有能力刊行邸报。”

  “那实则呢?”

  薛白神秘地笑了笑,道:“实则非常简单,阿兄到时便知。”

  杨銛十分好奇,但本着对薛白的信任,忍着不问。

  薛白又问道:“当然,技术的壁垒阻挡不了旁人来抢邸报的刊行之权,当无妨,我们是阳谋,抢的就是这最初的声望,文章学术越兴盛就越下沉,寒门学子天然地就会以我们马首是瞻,这是大势…….」

  这话里有太多新鲜的词汇,杨銛常常要细想一下才能反应过来,听得十分吃力,有些迷糊。总之知道这位谋主十分有能耐,听他的便是。

  接下来几日,秘书省中那偏僻的小院被薛白称为刊报院,院中的匠师们得了丰厚的月俸与赏钱,夜以继日地忙着。

  与此同时,将作监中,造竹纸、油墨、铜版的几处坊院也彻底被杨銛派人控制起来。

  如对李林甫的承诺,杨党从不去中书门下争权,专心于廉价纸的普及…….只求这一点点政绩而已。

  月沉日升,铜汁被倒入字模,置入水中,滋起烟气;

  纸浆在蔑子上被慢慢晒干,形成了竹纸;

  木屑纷飞,雕刀在木块上刻出一个个小楷;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9 21:38 , Processed in 0.041901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