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满唐华彩(1~402)作者:怪诞的表哥 - 第 497 页

  是夜,他提笔画了好几幅画,次日到了县署找到吕令皓。

  “这是什么?”

  吕令皓拿着那图纸,横看竖看,一时没能认出来。

  “梨?”吕令皓道,“不像,不像。”

  薛白道:“是铁犁,亦称作踏犁。当然不是如今没有犁,可见吕令皓这一县父母官,根本就不关心农事。

  但他是擅长替自己圆场的,抚须笑道:“原来如此,老夫便觉眼熟,县尉这画技还得提高啊。”

  薛白道:“分为两个部分,木架、铁铧。木架造成这样的匙形,加上横木作为手捉之处,架柄左右设一个短柄,做为脚踏之处。铧口以铁铸成,可翻泥、耕地。”

  吕令皓又翻了两下,方才看明白,道:“原来如此,耕地效果如何?虽不如牛省力,却可用于不能用牛耕的山地,甚至可用于多石、多树根之地。

  换言之,有了铁犁,偃师县南北可开垦出更多田地。”

  “好。薛郎有此妙物,禀奏朝廷,可造福于万千百姓啊。”

  薛白道:“除此之外,我等在偃师县锻造,组织开荒,并租借于民,可好?”

  吕令皓一愣,没有马上回答,随手翻看着手中的图纸,只见除了踏犁,还有好些乱七八糟的农具,有些是有所改良的,有些是他见过的。

  “如何锻造啊?今年的赋税都收不齐,最后还是腆着脸请豪绅们捐助。从何处再拿出这般大一笔开销来?”

  说着,吕令皓长叹一声,反而提点起薛白来。

  “县尉年轻,初入仕途,做事干劲十足,此为好事。

  然治理一方,首重一个宽字,不可拘束百姓太多,百姓岂要我们教他们种田。就像花草,不可太频繁伺弄.……..

  薛白打断了他的喋喋不休,道:“对了,我审了原来的户曹主事孙垣,他说县仓里有三万石粮食来路不明,县令可知此事?”

  “胡言乱语。”吕令皓立即否认,表情严肃,道:“收来的粮食尚不够,县仓里岂可能多出三万石?本县才清点过,绝无此事。”

  这般看来,吕令皓与高崇之间,必然是有人说谎了。

  薛白暂时也不揭破此事,沉吟道:“这样吧,锻造农具的花费,我来想办法。县令遣士曹诸吏给我帮忙,可好?”

  士曹掌津梁、舟车、舍宅、百工众艺之事,要以县署的名义锻造铁具,经由士曹之手是最简捷的做法。

  吕令皓却不想轻易放权,他已经有些烦薛白了。

  他这个县令自认为都已经做得很好了,照顾各方利益,春风化雨地对待这个新上任的县尉。

  但薛白呢?一味地找麻烦,无谓之事一出接着一出,此前说是奉了圣人的秘旨还算无可奈何,如今总不能是圣人叮嘱他锻造农具。

  “唉,县尉之责在于捕贼,今高崇尚在潜逃,你不急于搜捕,尽日忙来忙去,何苦”立功劳,攒口碑,于县令也是好事,不是吗?

  “查抄郭家之事,你办得如何了“财物众多,尚在清点。县令放心,此前说好的一定作数。”

  吕令皓首先保证了自己的利益,之后无奈地一挥手,叹道:“县里的仓房、库房不可动,旁的,只要是于百姓有益,老夫自然是支持你的。”

  这是薛白近日里第三次伸手夺权,吕令皓认为,这该是最后一次,否则就太贪心。

 

第 247 章 铜币

  满唐华彩!

  “县令又答应放权给你了?杜五郎接了薛运娘回来,不得不收心,开始当薛白的幕僚,他首先跟着殷亮学习做事,正在核查郭家的账簿,待薛白把一份士曹的铁匠名单递给他,他不由哀嚎一声。

  “我本来还想着,吕令皓会与你推三阻四一番,拖些时间,这么快就答应了。”

  “他还是好说话的。”薛白接过殷亮递过来的结果看着,“毕竟我目前还没有侵害到他的利益。目前没有,就是以后有喽。”杜五郎一边填着文书,嘴里道:“少府,虽然是与我们说话,还是要注意一点才是。”

  因为做这些事太累了,他连毛笔都不肯好好拿,像是握着筷子一般。

  薛白做任何事都专注,看不惯这个样子,懒得理他。

  殷亮则是游刃有余,道:“吕县令此人,确实不难说话。他在意的是前程利益,疏于治下,一心媚上,也无担当,说白了就是又贪又懒又怕死。”

  “又贪又懒又怕死。”杜五郎道:“那不就是我吗?”

  尉廊里诸人都笑了笑。

  殷亮叹惜道:“五郎可会为了让自己能吃穿得更好些,抢尽贫农手里的最后一袋粮。

  那肯定不会。区别便在这里。那我要是也当了官……

  杜五郎想了想,也想不到那么远,只在心中自警,然后调整了一下握笔的姿势。

  薛白看过目前清点出的郭万金家产列表,有些惊讶。

  这仅是在偃师县明面上的部分,就已经不止十五万贯了。何况郭万金还有更多家财在长安、洛阳。

  薛白已经提前写信给了杨銛,想必在长安,很可能是由杨国忠负责抄家,利益各方分配,势必会有不止六十万贯进入太府……

  须知当年朝廷抄任令方,也只抄出了六十万贯。

  此事自然是有大功劳,但薛白在公文上把大功劳分润给了殷亮,称是他在盘点账目时发现了郭万金的问题。

  他打算再过一段时间,举荐殷亮为录事……

  大概等郭涣对田户、户籍重新造册以后吧。”少府。”

  殷亮拿出算盘,道:“十五万贯,至少得有五万贯上缴朝廷,这其中或可先拿出三千贯安抚漕工;

  转运司至少得拿五万贯,杜公才有办法打点,保证这一两年内能履行对漕工的诺言;

  吕令皓、郭涣则得拿五万贯与各家分润,他们也有要打点的人,最后落在手上的大概在数千贯;

  剩下的,少府也可得七千余贯,这是给你私人的。”

  到最后这句话,他压低了声音,里间也只有杜五郎能听到,听得不由咂舌。

  “不少。”薛白道:“吕令皓与郭涣算得挺准的。他们确是不小气,但只怕往后免不了要以此要挟少府做事。”

  “我想的却是先给他们,以后再拿回来。”

  殷亮道:“除此之外,郭万金还有些见不得人的产业,大部分都被偃师的豪绅暗中夺了。

  明面上的,只剩一些田亩,不多,二十余顷。”

  “他奴牙行的奴隶清点出来了吗?”

  “能过贱入契的,县令都带走了,剩下的都是些掠来的。”

  “还能归家的便安排归家吧,无家可归的交给二娘,会为她们找个好归宿。

  薛白思量着,打算把那二十余顷田也分给手下的伙计们,让他们雇人耕种,有恒产者方有恒心。

  至于分润给他的七千余贯赃款,他还真打算笑纳了,造反是最花钱的。

  比如,他承诺给漕工涨工钱,打的就是县署、转运司、圣人的名号,无非也就是让漕工不再唯高崇之命是从,实则还是不容易使唤他们。

  要培养心腹,还是得花他的钱,才能感念他的恩德。

  高崇背后的势力大,在范阳多的是兵马,在河南只需要有个内应也就够了,不需要养死士,走私的利润分点汤汤水水出去也就够了。薛白却不一样,得花大钱。

  若一个死士,每月五贯,两百人一个月就得花掉上千贯,毕竟是杀头的买卖。

  这还只是人手的开销,其它各方面要准备的花费更大。

  另外,若不能从吕令皓手里把那些粮食拿回来,交易铁石还得用这些钱买粮。

  “还有一件事。”殷亮道,“郭府中查抄的铜币都是新的,私铸铜币是肯定的,但完全不知他在何处铸的.……..

  自从真的有了县官的权力,薛白每天都很忙,旁人或者可以只忙一桩事,他则是每件事都得过问。

  忙碌中又过了两日,公孙大娘几个受伤的弟子伤也好了,她便准备动身回郾城,薛白才想起该去送她。

  崔祐甫早已走了,杜有邻也开始督运漕粮往长安,杜家姐妹则置了宅院在偃师县做些产业,公孙大娘这一走,崔唆的别宅终于空了下来。

  薛白传信给杜始时,只说需要给郭万金下套,其余的都不管。

  到现在为止,忙得都没来得及好好与公孙大娘道个谢,确实是失礼了。

  出了县城,他遂一路相送,直到码头。

  “记得在长安里,老身与薛郎都受邀了太子与张良娣的喜宴。”公孙大娘道,“当时,我们这些走鸡斗狗的坐在一处。”

  能与公孙大娘并席而坐,是我的荣幸。

  薛白擅于把客气话说得很诚恳。

  公孙大娘却是摇头笑道:“当时,旁人看似敬重我们,敬的其实是圣人。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05:43 , Processed in 0.059080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