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满唐华彩(1~402)作者:怪诞的表哥 - 第 588 页

  长安城暮鼓又响。

  酒足饭饱,杜五郎摸着肚皮回到杜宅,回想着与严武的谈话,心里犹十分得意。

  “我也能独当一面了。”

  当薛运娘迎出来之时,他便如此评价了自己一句。

  但话音方落,只见杜有邻已板着脸过来,叱道:“与何人去饮酒。”

  “见过阿爷,是严武,他是薛白举荐……”

  “老夫知他是谁,你随老夫来!”

  杜有邻脸色不豫,径直转回书房,关上门,当即指着杜五郎,叱道:“你知他是何等人便与他去喝酒。”

  “阿爷,严武一看就很有才干,薛白从那么多小官里挑选出他来……”

  “老夫岂能不知?严武是严挺之的儿子。”杜有邻抚须叹道,“当年,老夫与严挺之交情亦不错。”

  严挺之也是开元名臣之一,在姚崇为相时任右拾遗,在张九龄为相时任尚书左丞,当时张九龄原打算举荐严挺之任相。但却被李林甫一石二鸟,双双排挤出京。

  从这方面看,严武是个极适合拉拢的对象,与李林甫有不小的过节,且有才干。

  杜五郎只觉得,怪不得薛白会举荐严武。

  “那不正好吗?”

  “正好?”杜有邻道,“但严挺之这个儿子,性情有些……不同啊。”

  因他与严挺之相识,故而知道些严家家事,皱了皱眉,开口说起来。

  “严挺之是老来得子,快五十岁了才有一个儿子,很是疼爱。

  但严武的生母裴氏不为严挺之所喜,严武长到八岁,遂问裴氏,裴氏答你阿爷独爱妾室阿英,你可知严武是如何做的?”

  杜五郎摇了摇头。

  “他拿了一柄铁鎚,到了阿英屋中,砸碎了她的脑袋。”

  杜五郎吓了一跳,不敢相信。

  “须知他当时只有八岁啊。”杜有邻揪须道:“事出后,仆役与严挺之说郎君失手杀人,严武却答「安有大臣厚妾而薄妻者?儿故杀之,非戏也」。”

  “那……那他……”

  杜有邻摇了摇头,道:“严挺之不怒,反而惊异于严武的不凡,赞他真吾儿也。”

  杜五郎想到今日与严武一道饮酒时的场景,不由后怕。

  不想,杜有邻继续道:“还有一桩事,我亦是听旁人传的。严武少年时,与长安一名军使相邻,见对方家中有一女儿容貌绝色,严武遂诱拐了她,逃出关中。

  在巩县雇船南下时,见军使带人追来,严武遂灌醉了那小娘子,解琵琶弦缢杀了她,尸体沉河。

  等那军使追上,搜索船只,已没了任何证据。”

  杜五郎不知怎么说才好。

  “严武有才干不假,但生性残暴,最多不过是吴起一般的人物。”杜有邻说着,叹惜道:“虽说,吴起亦是了不得的人物。”

  他说的是战国名将吴起杀妻的典故,哪怕明知这等人物能成就一番大事,他还是害怕与对方来往。

  “老夫会在衙署见严武,莫让我再看到你与他私下来往,记住了?”

  “是,孩儿记住了。”

  杜五郎心有余悸,退出书房,拉着妻子的手,道:“官场太凶险了,我还是不要求功名比较好。”

  次日,严武再来杜宅寻杜五郎,杜五郎便称不在。

  但又过了一日,严武也没有再到京兆府去见杜有邻。

  长安城到处都在传南诏叛乱之事,但圣人并没有召回颜真卿、李泌、薛白等人,这些自以为有先见之明之人依旧是失败者。

  薛白自身难保,他费心拉拢的小官们进了长安,也只好去投奔旁人,陈希烈、杨国忠、张垍。

  连少数几个如严武这般先找了杜家的,似乎也被杜家父子搞砸了。

  兴庆宫。

  几份报纸被放在了李隆基的案头。

  待看到其中有西南未靖,西岳停封之句,他感受到了天下人都在讥笑他,不由大怒,径直将报纸全摔了出去。

  “太放肆了。”

  大唐疆域数十年没有丢过一州一县,偏是南诏一叛,消息摁都摁不住。

  “薛白鼓动舆情,该杀。哥奴亦是废物,连个竖子都压不住。”李隆基道,“放肆到这等地步,看来是朕过去太纵容他了。”

  高力士低声道:“圣人是说,这些消息是薛白放出来的?”

  “不是他还有谁?报纸是他弄出来的,南诏之事是他先说的,与李白对的诗也是他写的。”

  “恰是如此,老奴反而以为,未免太明显了一些。”

  一句话,连李隆基也有些惊疑,哂笑道:“还能不是那竖子不成?”

  须臾,他想到了朝堂上如今的情形,吩咐道:“查查看。”

  宁亲公主府。

  张垍见过了严武,目送他的背影远去,感慨道:“薛白看人的眼光好啊,从天下无数微末小官中挑出的几人都是人才。”

  “严武虽有才,但生性未免太凉薄凶残了些。”

  “战国时,吴起杀妻,母死不归,可谓凉薄?然,他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

  “驸马所言甚是。”

  张垍踱着步,思忖着,意识到这是一个取代李林甫相位的千载良机。

  整个局势与薛白的计划大概一致,李林甫失去了王鉷等于自断一臂。再加上南诏一事,威望已经跌到了谷底。

  圣人都停封西岳了,李林甫却没能压住消息,其无能可见一般。

  南诏生变,朝野哗然,恰逢春闱在即,议论甚嚣尘上,皆指哥奴阻塞圣听,误边疆战事,圣人需要一个更有才能、名望的宰相。

  圣人一定快受不了最近这些烦心事了。

  薛白唯独料错了一点,圣人做决定是按心情,而非对错。

  就在薛白完成对李林甫的算计之际,其自身在圣人心中的印象也坏到了极点。

  换言之,整个计划很顺利,只牺牲掉了一个薛白,张垍只能更坚决地向着相位迈进。

  “驸马。”此时有幕僚赶进厅中。

  “唤少卿。”张垍的气质与过往有了些许不同,少了几分潇洒,多了几分庄严。

  “是,少卿。薛白使人把证据送来了,是张虔陀生前的奏章,在剑南进奏院被李延业盗走。

  能够证明云南府对阁罗凤之叛早有警觉,但朝廷消息上下阻隔。”

  “给我。”张垍接过看了一眼,眼神愈发凝重,道:“让他的人刊出去。”

  “他们说刊不了了。”

  “为何?”

  “朝廷不让刊,他的人手已撤出长安。”

  张垍道:“你去安排,不可留下任何痕迹。”

  刊报不算难,如今长安城内多的是能刊私报者,雇一批人做,谁也不知是何人放出的谣言。

  张垍为人谨慎,本不愿如此,但这次薛白给的是非常重要的证据。一旦拿出来,朝野上下积攒了的对李林甫十余年的怒气将一次爆发出来。

  立仗马?真当满朝文武是立仗马?

  先造声望不难,难处在于,拿出这证据,势必要触怒圣人,如颜真卿、李泌、薛白一般,而交于旁人递呈,来源亦不好解释。

  想到这里,张垍有了计较,明白薛白为何把这个证据递呈自己。

  他犹豫片刻,下了决心,遂铺开笔墨,开始写奏折。

  这封奏折首先替圣人解围,认为南诏之叛朝廷没能早作防备罪在李林甫。其次,举荐了一批他认为对南诏形势十分了解之人,官位虽不高,却都是名望重于当时之士。

  其中有严武,尚书左丞严挺之之子,八岁杀父之爱妾;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01:35 , Processed in 0.049050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