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满唐华彩(1~402)作者:怪诞的表哥 - 第 593 页

  须臾,他又放下心来,知圣人便是有此荒谬想法,以河北之局势,一时也是懒得再换人去整顿的。

  “圣人,张驸马到了。”宦官上前低声禀报了一句。

  李隆基回转头来,笑道:“张垍,你上前来,朕有话私下问你。”

  张垍微微一愣,不知这又是如何回事,目光迅速环顾,只见杨国忠、哥舒翰、阿布思、崔惠童等人都面无表情。

  今日唯独没有召李林甫,可见李林甫的办法再好,还是没有满足圣人要在最快的时间内重振大唐天威的心思,故而要召诸节度使来问询。

  崔惠童是个和事佬,哥舒翰、阿布思是边镇将领,可对南诏之事发表见解,唯独杨国忠来是做甚的?哦,定是举荐鲜于仲通南征。

  “遵旨。”

  脑中思绪只是电光石火地一闪,张垍已打好腹稿,上前倾耳听李隆基说什么。

  “朕有意命王忠嗣灭南诏,张卿以为如何?”

  闻言,张垍甚是诧异,他今日入宫前完全没料到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遂迅速思忖起来。

  他认为,此事首先不会是李林甫提出的,以王忠嗣征南诏,虽能将其从河北调开。却也给了王忠嗣一个掌兵立功的机会,李林甫总不能只寄望于王忠嗣染瘴气而亡。

  那么,是哥舒翰念于旧情,希望能与王忠嗣并肩作战、对抗吐蕃?

  再抬眼一瞥,只见圣人目光灼灼,颇有考较之意。

  张垍知道他这一个回答已关乎相位。

  他与太子、安禄山等各方面的关系都很不错,正是一个适合于主持局面的人选。

  “圣人英明,臣以为能速灭南诏者,非王忠嗣莫属!”

  入夜前,宁亲公主回了府,听闻薛白正在前院等候张垍,她不由惊诧,之后决定过去见薛白一面。

  到了庑房外,眼看有两个护卫按刀坐在那,她便不再往前走,只等薛白出门相见。

  “你便是薛白?”

  “殿中侍御史薛白,见过公主。”

  “真是少年才俊。”宁亲公主上下打量着薛白,眼神有了些惊疑之色,道:“倒有驸马年轻时的风采。”

  她其实与薛白有些渊源。

  三庶人案之后,张九龄收留了一批牵连此案的官眷,经贺知章等人保护,最后交在张垍手中,薛白就是其中之一。

  正是她发现了此事之后,发卖那些官眷,使薛白落入咸宜公主府,险些被掐死。

  薛白侥幸未死,还当了官,且跑到宁亲公主府来,如何不让她忌惮。

  但真见了面,眼看这少年相貌英俊、气质雍容,倒让宁亲公主想起了二十多年前的一些事,彼时她与四姐都到了及笄之年,她一眼就相中了四姐的未婚夫婿张垍……

  目光看去,记忆里风度翩翩的少年张垍似乎与眼前的薛白重合了起来。

  “公主?”

  身旁的婢女轻唤了一声,宁亲公主回过神来,问道:“入夜了伱还在等驸马?可是有要紧事?”

  “是,有重要国事。”

  “国事?”

  宁亲公主微微一笑,吩咐人给薛白端些点心,她则自带着侍婢走了。

  回到屋中,她不由与心腹嘀咕道:“这两人长得像、走得近,莫不是他与唐昌生的私生子?”

  “公主,这……必然不会的。”

  “呵,张垍就是这种人。”

  宁亲公主对自己的夫婿毫无信任,登上自家阁楼,往前院看去,许久,待见张垍归来。却是第一时间到前院见薛白,且有个很亲近的拍肩的动作。

  “你看他,二十年没笑得这么高兴过了,若非见了儿子还能是什么。”

  张垍确实是多年未这般开怀过了。

  他看着薛白,满眼都是欣赏,道:“如你我所料,圣人已有意拜我为相了。”

  张垍压低了些声音,道:“今日圣人问我,可能兼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圣旨还未下,暂时不可声张。”

  薛白道:“张公是如何向圣人献策的?”

  张垍脸色不变,心念一转,并不愿在任命下来之前节外生枝,遂从容不迫应道:“多亏你拉拢了哥舒翰,事涉吐蕃,圣人甚为重视他的意见。”

  薛白还要开口,张垍又拍了拍他,示意他稍安勿躁,道:“先谈吐蕃,你了解多少?”

  “驸马可知苏毗部?”

  “坐下说。”张垍招人吩咐道:“端酒菜来。”

  薛白从袖子里拿出几卷书来,道:“见了哥舒翰之后,我特意查阅了吐蕃的记载。据说,苏毗欲叛吐蕃。”

  “吐蕃让南诏叛唐,我们便让苏毗叛吐蕃?”张垍笑问道。

  薛白先打开了那卷《隋书》,这是唐初魏征编的。

  “苏毗原是个国,世代以女子为王,有女国之称。

  女王由苏毗族中举贤女二人,一人为女王,一人为小女王,共主国政。

  女王之夫,号曰家人,不知政事。总之,其国俗重女而轻男。”

  “这便是你写的那女儿国的由来了?”张垍笑问道。

  “百余年前,因女王与小女王有裂痕,矛盾日益激化。

  为吐蕃趁机占领,后又复叛,直到为松赞干布重新征服。

  至今,苏毗为吐蕃诸部中之最,吐蕃举国强援、军粮马匹,半出苏毗。”

  说到这里,薛白拿出另一份记载,又道:“但也有许多苏毗人不堪忍受吐蕃奴役之苦,欲叛逃吐蕃。

  天宝元年,苏毗王没陵赞便打算率部投奔大唐,可惜被吐蕃发现,其部二千余人被杀。”

  张垍沉思着,道:“吐蕃有大臣勾结苏毗欲叛。哥奴亦知此事,想等吐蕃生乱再出兵南诏。

  但圣人不想等,若要尽快灭南诏,你可有良法?”

  “我认为不需要数万大军,只需吐蕃内讧,只需万余精兵,可直捣姚州、太和城。”薛白道:“圣人心急,我们该做的是推动苏毗背叛吐蕃。”

  “不错,两手准备都得做。”张垍很有宰执的气势,道:“我考虑南征的兵将人选,你可去见见吐蕃的使节。

  对了,我欲举荐你老师颜真卿为兵部员外郎,如何?”

  “如此,听张公安排。”

  张垍赞许地点点头,道:“哥奴若罢相,你我当尽心社稷,尽快平稳边疆局势啊。”

  他既准备任相,便会替圣人把各种策略的可用之处整合起来。

  一方面尽快促使吐蕃内乱,另一方面则调王忠嗣回长安接受任命。

  因预感到薛白或许会反对王忠嗣挂帅南征,他很警惕地隐瞒着此事,把促使吐蕃内乱的重任交于薛白。

  这正是,用薛白之长处,使之勤勉任事。而避免薛白再为王忠嗣陷入权势之争,可谓是用心良苦。

  待薛白离开宁亲公主府,回想起来,隐隐感到事情有些太过顺利了。

  张垍似乎还并没提出能打动李隆基的策略,本不该这么快就被重用,除非有什么事还瞒着。

  李隆基见过了哥舒翰、安禄山之后,方才召了李林甫入宫。

  君臣二人颇有默契,旁的也不多说了,李隆基似不经意般问道:“十郎以为,可否用王忠嗣挂帅攻南诏?”

  “圣人?”

  李林甫大吃一惊,没能马上做出回应。

  当时未借石堡城之事除掉王忠嗣,让其继续镇守河东,他已深以为憾。此时不由担忧,倘若王忠嗣攻破太和城、立下大功,往后再支持李亨继位,又如何是好?

  虽说他已扶植安禄山,做好了武力阻止的可能。但所谓的武力阻止于他其实更是一个筹码,朝臣们知道他有这个实力,自会站在他这一边,岂能真让安禄山杀入长安?

  而一旦王忠嗣得势,东宫也就有了同样的筹码。

  这是宰相考虑问题的方式。

  “十郎。”李隆基等了一会,没得到李林甫的回答,笑道:“十郎竟要想这么久?与以前不同了啊。”

  “陛下,不知这是谁的提议?”李林甫道,“王忠嗣从未去过剑南……”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08:19 , Processed in 0.069840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