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满唐华彩(1~402)作者:怪诞的表哥 - 第 749 页

  “薛郎?你也……”

  薛白扶起曲环,让他回到担架上躺着,道:“突围了,你在营里。”

  “太和城攻下了?”

  “没有。”

  曲环失望无比,道:“我军中有懦夫,擅自下令鸣金。”

  薛白道:“是王节帅下令鸣金的,当时的情形,攻克太和城已是不可能。”

  “不,只差一点……”

  曲环没有再说下去,他其实是军将中读书最多的几人之一,冷静下来就知道自己当时是冲昏头脑了,以当时的形势,不可能再攻破第二道城门了。

  “我没有完成节帅的军令,愿领死。”

  “你完成了。”薛白道:“天亮之时,太和城的城门还在你控制之中。

  你很好地完成了军令,是我们来得晚了。”

  曲环愣了愣,眼中猛地落下泪来,道:“我害死了孟寅虎!还有那么多弟兄。”

  他虽勇猛,终究还是年轻。

  薛白道:“军伍之人,生死由命,他们不会怪你的。”

  “不一样的,他们是因为我的错才死的,我判断错了。”

  “可当时若不试着一搏,你甘心吗?会后悔吗?”

  曲环想了想,抹了泪,用力点了点头,问道:“那太和城该怎么攻?”

  薛白笑道:“你已经攻破了外城门,立下了大功,好好养伤吧,其他事便交给袍泽兄弟们。”

  说罢,他站起身,环顾了帐中所有的伤兵,道:“你们每个人都立下了功劳,回了长安,圣人都要亲自接见你们,给你们厚赏。养好伤,往后日子会越来越好。”

  “谢薛郎!”

  凡是进过伤兵营的将士都对薛白十分尊敬。因为军中的许多大夫都是薛白举荐的,且带来了很多药材。

  甚至,大夫们还告诉这些伤兵,薛白交代过并切实在试着尽可能地保存伤兵、残兵们的性命。

  出了伤兵营,薛白走向大帐。

  帐中,王忠嗣独自坐在地图前,眉头皱成一个深深的川字。

  抬眼一瞥,见来的是薛白,王忠嗣开口道:“我空有名将之称,却攻不下太和城,远不如高仙芝。”

  “情况大不相同,小勃律国就没想过唐军会杀到的可能,南诏却是备战已久,更别提他们的国力“可他们触怒圣人的程度都是一样的啊。”

  薛白笑道:“节帅风趣。”

  “我没在耍笑。”王忠嗣依旧沉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薛白道,“倘若节帅有鲜于仲通的兵力,统率大军南下,灭南诏自是不难。

  可惜,圣人之所以敢用节帅,就是因为我们提出的是轻军奔袭之策。”

  他说这一番话自是因有别的目的,王忠嗣却摆摆手道:“不聊这些,谈谈破城的办法。”

  “好。”薛白于是坐下,道:“我以为,我们该退回龙尾关,等待鲜于仲通。”

  “是啊。”王忠嗣道:“曲环攻破的那道城门,阁罗凤已经修好了。”

  唐军奔袭而来,兵力少,没带攻城器械。如果不能一次杀入太和城,那根本就强攻不了。

  而太和城的地势高,倘若唐军驻扎在苍山下,临着洱海。

  那等南诏军反应过来,居高临下地杀过来,只怕有覆没之虞。

  这些,王忠嗣已经考虑得很清楚了,之所以问薛白。只是想看看这个少年还能否再想出一个奇计,但奇计也不是次次都能指望得上的。

  “不论如何,这一战,我们打赢的希望已经很大了。”薛白道:“占据龙尾关,南诏军心摇动,太和城南面再无险要。

  只等鲜于仲通率军一到,胜负可定矣。”

  这一点,王忠嗣也大致认同,点了点头,但还问了一句。

  “你可知我不安在何处?”

  “把胜算寄望于鲜于仲通?”

  王仲嗣道:“此战若由我率主力走石城,由你率轻兵奇袭,前后夹攻,昨夜太和城已破。”

  渔泡江。

  这是一条位于姚州与太和城之间的大江,江水东流而来,折向北方流去,最后汇入金沙江。

  鲜于仲通的大军正准备渡河。

  因军中士卒伤病众多,再加上对岸有段俭魏的兵马拦阻,鲜于仲通没有急着渡江,而是下令造船。

  十月十九日,却有两名唐军泅水过江,赶到了大营,传达了王忠嗣的军令。

  鲜于仲通遂召集诸将,准备与段俭魏决战。

  “节帅,我有话要说。”

  说话的是他麾下大将李晖。

  李晖走到地图前,道:“段俭魏以逸待劳,准备半渡而击,节帅虽有雄师,必可胜他,却难速胜。

  且虽能胜,但他熟悉地势,一旦失势,立即撤走,大帅如何能早赶到龙尾关?”

  鲜于仲通问道:“依你之见,如何?”

  “请节帅分我骑兵四千人,我可绕道渡江,急驰至龙尾关,与王节帅合力。趁热打铁,一举攻下太和城。”李晖道,“否则等南诏叛军镇定下来,恐失大好局势啊!”

  鲜于仲通伸手碰到军令,须臾却犹豫了。

  他虽号称六万大军,其实劲旅不过一万,骑兵不到六千,倘若分给李晖这么多骑兵,等平定南诏,他便是寸功未立了。

  当然,他不是为了争功而宁坏大局之人。

  只是认为进军打仗,该稳扎稳打,不可分兵太多。

  “你先率一千骑支援王忠嗣,我押师在后,不日便到。”鲜于仲通道,“容我集中兵力,速败段俭魏。”

  “节帅……”

  “军令如山,你想不从?”

  李晖无奈,唯有领了一千骑,往上游绕道,寻找别的渡河点。

  与此同时,段俭魏也得到了从太和城递出的消息。

  他当即决定回援。

  考虑到鲜于仲通还陈兵河东,准备渡河,遂下令分批趁夜悄然后撤,每日让士卒依旧煮同样多的灶,迷惑鲜于仲通。

  这不是什么新鲜的战术,乃是他从祖先迁到云南时带的兵书里学的,想必是战国时的老计谋了。

  但,鲜于仲通打心眼里就看不起他们这些南蛮,认为蛮夷不会计谋,想必是不疑有他的。

  由此,段俭魏大胆撤出了战场,直奔龙尾关。

  三日后,他抵达洱海边,下令兵马休整,同时招过心腹部将洪光乘,问道:“我们以前用的唐军旗帜,带了没有?”

  “将军吩咐过的,我怎么会忘?”洪光乘拍着胸脯昂然应道。

  “好,你率五百人在前,扮作唐军,诈开龙尾关。我领军在后,迅速跟上破关。”

  “领命!”

  洪光乘哈哈大笑道:“这一招,就是用唐军骗开龙尾关的办法夺回它,唐人欺我等蛮夷,必教他们开开眼。”

  风和日丽的洱海景色优美,西洱海从龙尾关前流过。

  王忠嗣站在关城之上,背对着他的将士,眼中再次泛起了思虑之色。

  因龙尾关距太和城很近,关城中粮草并不多,仅够六日之用。

  至于唐军带来的食物,肉干、奶酪在进攻当夜就全都吃完了,粮草告罄之后,就只能咬皮革了。

  问题是,守卫家园的到哪里去劫掳粮草呢?此间耕地少,诸夷皆散居山林……

  正想着,远处尘烟扬起。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09:52 , Processed in 0.074781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