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满唐华彩(1~402)作者:怪诞的表哥 - 第 795 页

  李岫盯着他,眼神中渐渐带着打量之意。

  薛白察觉到了这目光,道:“怎么?不信吗?”

  李岫犹豫着,几次开口欲言,末了,低声道:“阿爷与我说过你的身份……”

  薛白正用筷子夹起了一枚鸽子蛋,闻言心念一动,暗忖李林甫果然是与李岫说了。

  当时,李林甫假装痴呆,试探了他。而他也顺水推舟,故意依着皇孙李倩的立场来应对,为的就是让李林甫捉摸不透,心生猜疑。

  这也是他愿意救李岫的原因之一,他想知道李岫又知道多少。

  圆圆的鸽子蛋被夹着,稳稳当当被薛白放入口中,他淡定自若地嚼着,待将它完全咽了下去,方才问道:“我有何身份?”

  李岫揣着酒杯,略低下目光,避开薛白的直视。

  脑子里回想起李林甫病重时说过的那些话。

  “为父怀疑薛白是废太子李瑛留下的儿子,可想不起来当年情形是如何。”

  说完这些,过了一会,李林甫又喃喃道:“就连为何会有这样的怀疑,为父都不记得了……你去给调几卷文书来。”

  当时,李岫只当阿爷是病糊涂了,胡言乱语的。但今日薛白的几个问题,鬼使神差地,让他忽然想起了此事。

  院子里安静下来。

  李腾空不好吃,放下筷子,捧起杯子饮了温水,道:“阿兄,你该信他,若有甚想说的,便与他说了吧。”

  “女大不中留啊。”

  李岫叹息了一句,缓缓道:“我亦不知你有什么身份。但,阿爷临终前到华清宫去面圣,当时带了几份卷宗,好像是有关你身世的吧?”

  薛白并不怕这些卷宗能揭穿什么,因为他本就不是皇孙李倩。但这些卷宗显然对他冒充皇孙是极为有用的。

  早在他在右相府看到它们之时,就觊觎已久了。

  他不动声色,问道:“是想去沾染圣人元气的那次?”

  “那如今还在你们骊山的别业?”

  “不在别业。”李岫道,“当时我阿爷到了骊山,直接便进华清宫觐见了。

  所携之物,过望仙桥时,我放在了旁边的逍遥殿。”

  薛白点头记下,意识到李岫于他的作用。不仅是能为他参谋边镇节度使官位之争,往后谋朝篡位也是极重要的一环。

  他虽承诺过会保李家无辜之人,但方式也有很多。比如让李岫流放到别的地方,或是派人保护其到振州。

  眼下则决定该更多地施恩,收服人心。

  然而,才想到这里,大理寺已派人来带李岫回牢房了。

  中书门下省。

  杨齐宣终于养好了伤,重新回衙门视事。

  他把自己拾掇得很体面,恢复了重臣的风仪,可惜断掉的牙齿已长不出来,遂决定尽量少说话。

  步入前庭,他先探头探脑地四下一看,寻找着薛白的身影,又担心真的遇到。

  “看什么?”

  有人在他肩上一拍,一股口臭味传来,不用回头看就知是吉温。

  “放心吧,薛白已有两三日不曾来视事了。”吉温讥笑道,“据说是他得了哥奴的女儿,想必是醉死在温柔乡里了。”

  杨齐宣最关心此事,自然是知晓的。

  他派人盯着了,薛白是亲手把李腾空抱回去的。

  还有李季兰,说是暂住在和政郡主府。其实那天跟着薛白回家后就再没出来过。

  此时再看吉温脸上的淫笑,杨齐宣只觉一阵心痛。

  “看你这样子。”吉温道,“男儿大丈夫,何患无妻?与你说一桩正事。”

  说着,他揽着杨齐宣的脖子,凑近了,与他交头接耳地说话。

  “这次,薛白犯了诸多大罪,我们身为谏议大夫,自当弹劾他。”

  “可他倚仗着征南诏的功劳,圣人只怕不会轻易动他吧。”

  “简单。”吉温道,“把哥奴的新坟挖开看看,只要那紫金朝服还在,那便是欺君大罪。”

  吉温道:“这般与你说吧,李献忠是李林甫的义子,叛逃了,可见李林甫必是谋逆,薛白包庇李林甫,亦是谋逆。”

  杨齐宣有些担心,但并不是顾及到与李林甫多年的翁婿之情,而是害怕薛白,他道:“如此,真就摆明阵仗与薛白斗了。”

  “他当众打了你,你还有退路吗?”

  杨齐宣一想也是,道:“薛白谋逆?对,他一定是谋逆,才敢当众殴打官长。”

  思路既有了,他又身为谏议大夫,回到官廨便奋笔疾书,写了一封弹劾薛白的奏书。

  吹干墨迹,他很快又感到了为难,如今的宰相,杨国忠、陈希烈都不愿多生事端,这奏书写了,又如何能递得上去。

  然而,中午时分,吉温又到了他的官廨,问他要了奏书,满意地点了点头。

  杨齐宣不由好奇,便问出了他的疑惑。

  吉温遂笑了笑,道:“你忘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可不仅杨国忠、陈希烈二人。

  还有一人,甚至是薛白一手扶上来的。”

  杨齐宣一愣,惊讶道:“他?他也站到我们这一边了?”

  吉温拍了拍他的肩,道:“府君的实力,远比你预想中要强大啊。”

  次日,薛白打算暂时把手里的诸多事务放一放,出城去接颜真卿一趟。

  颜真卿已是第二次到陇右,且一待就是一年多,乃因吐蕃有个苏毗部想要叛吐蕃归附大唐。

  此事,在南诏之战前就有眉目。如今南诏之战已打完了,苏毗却还未有大动作,但不知进展如何。

  这等机密之事,连薛白也不甚清楚,唯有私下里与颜真卿谈了。

  薛白这次带回了那吐蕃公主娜兰贞,便是想着,有这样一个俘虏在手,或许能帮到颜真卿。

  这日,他出门前便交代杜妗把娜兰贞带到薛宅,等他与颜真卿聊过之后随时可以见。

  之后他翻身上马,正要出门,迎面却遇到一队差役过来。

  “薛舍人,还请随我们往大理寺走一趟,寺卿想问你几句话。”

  “何事?”

  “例行公事罢了,不打紧薛白大抵能猜到原因,眼看天色还早,颜真卿不会那么早就到。遂点点头,随着往大理寺而去。

  他还未将李家的无辜家眷救出来,似乎自己也要陷进去了。

  大理寺卿李道邃是个老臣了,过去与李林甫关系还算融洽,不太愿意参与到各种党争上来。因此,待薛白不算差,有话便直说。

  “薛舍人,你被弹劾了。例行公事,大理寺得审查你一遍,此案老夫很重视,遂亲自过问。”

  “是,李寺卿辛苦了。”

  “听闻你庇护逆臣李林甫的家眷……”

  李道邃年迈,精力不济,说到一半,把手里的公文递了过来,道:“薛舍人自己看吧。”

  薛白一看,果然是杨齐宣。

  “李寺卿,此事简单,杨齐宣与我争风吃醋,心怀怨恨,故意污蔑我罢了。”

  李道邃也不管对错,提笔写下,一副只为了交差的模样。

  但其实这种看似不太上心的办案态度,有时能让人掉以轻心,栽个大跟头。

  “争风吃醋,蓄意污蔑。”李道邃喃喃着写罢,问道:“圣人削李林甫之官爵,收回追赠,但薛舍人保留了他的紫金朝服,此事如何交代?”

  “杨齐宣可有证据?”

  “据在场的衙役所言,你支开了他们。”

  “那又如何?”

  李道邃提醒道:“只需开棺验尸,此事真假便一清二楚了。”

  “开棺验尸?”薛白道:“李林甫便是与李献忠有谋逆之言,终是侍奉圣人十余年的老臣,圣人一向宽仁,倘若为一件朝服而对死者如此,失了圣人颜面,杨齐宣这般提议,是为不忠;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9 19:38 , Processed in 0.057087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