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满唐华彩(1~402)作者:怪诞的表哥 - 第 823 页

  前提是,务必扛住圣人的压力,得让圣人感受到朝臣对安禄山一系的强烈不满。

  然而,李隆基已目光深邃地盯住了杨国忠,迫使杨国忠低下了头。

  “斩吉温、孙孝哲容易。可朕问你,安禄山遣使回京献俘,人却被斩了,后续如何安抚?”

  “臣以为……安禄山纵容、乃至于授意部属行凶,朝廷该遣使问罪,罢其范阳、平卢节使度。”

  杨国忠语气微有些颤抖,显得底气不足。

  “何人可代?”

  “臣有两个人选,一是哥舒翰。”

  杨国忠拜相以后便在笼络哥舒翰,如今彼此关系还算不错。

  倘若哥舒翰调任范阳,陇右出了阙,元载因王忠嗣的关系举荐了李光弼为节度留后。

  然而,李隆基直接皱了眉,凝视着杨国忠,是在怀疑这位宰相的能力。

  近年来,青海大战频发,与吐蕃之间局势激烈,同时西域也是纷扰不断,这种时候根本就不可能调动哥舒翰。

  杨国忠在这种军国大事上确实没见识,感受到圣人的不满,心虚不已,假装自己是抛砖引玉,连忙接了一句。

  “臣的第二个人选,是鲜于仲通。”

  “呵。”李隆基不屑地嗤了一声,“你当河北形势可与川蜀相提并论。”

  河北地处边境、胡汉相杂、民心不定,治理难度远非川蜀可比,鲜于仲通任剑南节度使尚且吃力,与安禄山更是没得比。

  杨国忠不敢辩驳,也没有了更好的人选,一时踌躇无言。

  李隆基见他无言以对,岔开话题,先问了一句别的,道:“你前日批的折子,朕看了,让安思顺留任了?”

  “回圣人,是。”杨国忠道:“安思顺久在边军,功勋卓著……”

  李隆基不听他说这些理由,抬了抬手。

  “安思顺任河西才多久?你要他卸任尚且做不到,可知胡儿为朕镇河北多久了?”

  杨国忠一滞,垂下头,应道:“臣惭愧。”

  他一直喊着要对付安禄山,却在今日才意识到,此事不是把安禄山一人裁撤了就好,其人在河北经营多年,根深蒂固。

  就像是一棵根茎巨大的萝卜,若不往下挖,光顾着拔,那是谁都拔不出来的。

  “胡儿不是谁都能代替的。”

  沉思了片刻之后,李隆基如此说道。

  之后,他又补了一句,道:“朕也相信他的忠心。”

  “圣人,可孙孝哲欲杀王忠嗣,此事证据确凿。”

  “他已招供了,是私怨。当年王忠嗣北伐突厥,杀了他的父亲,此事与胡儿无关。”

  杨国忠张了张嘴,很想问圣人一句“这案子是谁审的?怎么能审出这结果来?”

  可他也明白,这结果正是圣人心中的答案。

  “你再去查一遍。”李隆基道,“倘若真相如此,便将孙孝哲押回范阳,看胡儿如何处置。”

  “臣……遵旨。”

  杨国忠脑子里还记得元载反复叮嘱他的态度务必坚决,嘴上已不由自主地应了下来。

  此事,并非他太过软弱了,而是王忠嗣、元载、薛白的策略就有问题,意图直接定安禄山的罪,这做法显然错了。

  对付安禄山,应该步步瓦解,一点点挖其根茎。

  从河北各郡县的官员任命,从范阳、平卢两镇的将领人选上做文章,待水到渠成,撤换安禄山才不会有后顾之忧。

  杨国忠离开华清宫,见到了元载。

  “右相,这是……事败了?”

  “岂能说是事败了?”杨国忠笑着摆摆手,道:“圣人答应了我的请求,唯对杂胡犹有顾忌,要把孙孝哲送往范阳试探杂胡反应罢了。”

  元载一愣,有些佩服杨国忠这张嘴,不愧是能接住李林甫一口痰的嘴。

  杨国忠则想着,圣人方才并未说吉温要如何处置,那正好拿吉温来杀鸡儆猴,涨一涨他这右相的权威。

  虽有一点差池,但大方向上还是按着他的计划,除掉一个一个的政敌,逐渐独领朝纲。

  “放心,我们能做成的。”杨国忠拍了拍元载的肩,如此说道。

  薛白当天傍晚就得到了消息,听说杨国忠去探视了孙孝哲而没有用刑。

  他微微叹息了一口气,望向远处的夕阳,在心里对王忠嗣说了一句。

  “你的方法,终究是失败了。往后,就依我的方法来做吧。”

  薛白承认这个失败。

  他也愈发清晰地认识到,王忠嗣用性命都无法劝动的人,他永远都劝不动。

 

第 380 章 同宗

  “今日午时郎君有半个时辰能见你。”

  李林甫当年势焰熏天时大概也就这架势,李岫腹诽着。可在他等候薛白时还是出了一身的细汗。

  如今正是盛夏最热的时候,哪怕是较清凉的骊山,风吹来也带着燥热。

  『吱呀的声响中,屋门被推开,薛白捧着一碗槐叶冷面进来。

  “吃过吗?”

  李岫目光看去,碗里还冒着冰气,青绿色的面条搭配着时鲜蔬菜,道:“吃过,青槐嫩叶捣汁和面煮成的面条,只有御厨会做。”

  “嗯,圣人赐的,尝尝吧。”

  “你这是在炫耀得了圣人恩宠?”

  这在薛白看来并非值得炫耀之事,他随意地摇了摇头,道:“都吃不下了,口感一般。”

  “十七娘她们呢?”

  他是下定了决心,但竟不是下定决心要纳李腾空为妾。而是要与李岫摊牌,以期将其完全收为己用。

  这次王忠嗣的事,让薛白意识到,只要李隆基还在位一日,那他阻止大乱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

  在李岫看来,薛白最符合实际的身份就是薛绣收养来的孤儿。若为了做文章,说薛白是薛绣亲生儿子,他也能接受。

  “你可愿支持我?”

  李岫道:“正要与你说此事,我想到我阿爷临终前之所以要调那几卷文书,是在见过一个人之后。”

  得益于李林甫的多年培养,李岫是有才干、眼光的。只是李林甫太过强势,导致他优柔寡断,难以独当一面,可他其实可以是一個十分不错的辅佐型人才。

  薛白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道:“你觉得,你阿爷临死前为何要管我的身份?高力士为何要来问他关于我的事?”

  “你不会是……不愿吧?”李岫拿不准薛白的心思,不由紧张。

  李岫并没有更多的消息,却还有一桩心事未了,问道:“伱可打算纳十七娘为妾?”

  薛白自语道:“只有这一点想象力。”

  “与你明说了吧,我是三庶人案的遗孤,前太子留下的第三子。”

  “不错,我高祖乃长平王,与高祖皇帝是堂兄弟。”

  “高力士。”李岫道:“当时我阿爷让我去倒茶,当我回到屋内时,高力士却已告辞而去,我本认为他奉圣命前来探视阿爷实属寻常。

  可近来仔细琢磨,正是见过高力士之后,阿爷才提及你的身份有异。”

  李岫通过这一句话便知薛白与李腾空关系维持得不错,放心了些,问道:“听闻王忠嗣病逝了,骊山这里似乎出事了?我看守备外松内紧。”

  “什么?”

  薛白展开那卷轴一看,入目便见有如李光弼、王思礼、王难得、来瑱等人。

  这绝对是一个将星璀璨的时代,哪怕没有了王忠嗣,大唐也不缺名将。

  可若无视祸乱的根源,再多的名将只怕也无用。

  薛白以平淡到完全配不上那重大且隐秘消息的语气又补充了一句。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05:16 , Processed in 0.077753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