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满唐华彩(1~402)作者:怪诞的表哥 - 第 843 页

  “为何从骊山回来之后朕觉得一切都很糟糕?”

  “总会有心情差的时候。”高力士俯身拾起地上的奏折,飞快地扫了一眼。并没有大惊小怪,而是以平和的声音道:“是圣人的心情糟糕,不是事态糟糕。等圣人心情好了,一切自会好起来。”

  李隆基对这句话深为认同,他是天子,天下万物自然会受他的心情影响。

  高力士道:“圣人千古明君,何等风浪未见过?眼下遇到了寻常难题,以寻常之法解决罢了。”

  “故而,朕离不开你啊。”

  “圣人可是要召几位重臣来议事?”高力士把奏折摆回御案上,准备给李隆基梳头。

  李隆基摇了摇头,道:“且先把它收了,待千秋节后再议。”

  语罢,他亦感觉到如此显得有些昏庸了,努力想做出更英明些的决定,疲倦感却让他打从心底里厌恶立即去处置这桩复杂的政务。

  节后再冷静处置,不失为一個好决定。

  高力士迟疑了片刻,没有开口谏言,问道:“那千秋节?”

  “照旧。”李隆基喃喃道:“朕梦到司马承祯了,他告诫朕须在生辰前闭关两日,不见外臣。”

  “回圣人,薛白正在宫外求见,称有重要之事,老奴可要去驱了他?”

  八月初四,轮到袁思艺在宫中当职,晨鼓一响,他当即赶往兴庆宫。

  天才亮,长安城也刚刚从沉睡中苏醒,所有人的动作都显得迟顿。

  只有袁思艺会在不经意间显出焦急来,他不等马匹停稳便翻身下马,丢下马鞭就迈步进了才打开的宫门之中。

  高力士正在偏殿的庑房中歇息,睡得很浅,听得一点动静便惊醒过来。

  “如何来得这般早?”

  “我有要紧之事禀报圣人。”袁思艺道:“可好打搅圣人?”

  高力士轻轻摇了摇头,以目光示意圣人心情并不好。

  两人共事多年,极有默契,往日只这一个眼神袁思艺便知该怎么做。可今日他竟是踱了两步,道:“真是十万火急之事,关系重大。”

  高力士见袁思艺不对他吐露,叹道:“待圣人醒来吧。”

  待圣人醒来,已轮到袁思艺侍奉,他自然不必参与此事。没有一个字的推托,他已置身事外。

  袁思艺点了点头,没有拉高力士分担责任,也有可能是不信任他。

  然而,一直从清晨等到下午,太阳偏西,把地上的树影拖得很长,圣人始终没有起身。

  有小宦官匆匆赶来,禀道:“大监,烟花已经开始运进城了。”

  “多派人手去盯着。”

  袁思艺蹙眉,犹豫着是否设法叫醒圣人,想了想,问道:“陈玄礼在何处?”

  “陈大将军今日似乎不在宫中。”

  “我问的是他在何处?”

  “奴婢该死,不知。”

  要不了多少时辰,长安又要宵禁了,想到明日便是千秋节。

  袁思艺终于咬了咬牙,进入后殿,隔着守卫,小心翼翼道:“圣人?”

  连着唤了两声,御榻上才有了动静,李隆基淡淡问道:“何事?”

  “老奴不敢打搅圣人,奈何事关重大。”袁思艺斟酌着,缓缓道:“臣怀疑,薛白有借烟花行刺圣人之嫌。”

  他没有马上抛出他对薛白身世的怀疑,在没有充足证据的情况下,此事甚是忌讳,于他也无好处。

  于是,他尽量把来龙去脉说得与他无关。

  “右相之子杨暄与薛白同窗,前两日去了烟花作坊,他有一名随从无意撞见了烟花的原料中混杂了箭簇,向内侍省禀报了此事。

  老奴不敢设想,倘若那些箭簇与烟花一起射向人,会是何结果。老奴无知,唯以圣人安危为重。”

  李隆基在御榻上坐起,盘腿打坐,闭着眼听着,末了,问道:“依你之意,如何处置?”

  “老奴敢请取消烟花典礼,并详查此事。”袁思艺说罢,补充了一句,道:“老奴不愿坏圣人雅兴,此事……实有风险。”

  出乎他意料的是,圣人听闻如此谋逆大案,却显得十分平静。

  “上元节长安三日不宵禁,一众臣子们总担心引发失火、盗窃,他们不了解与民同乐的意义。”李隆基缓缓道:“烟花典礼不能取消。”

  “可是……”

  “明夜,朕要登上花萼楼观看烟花。此事既已宣诸于众,断不可改。”李隆基道:“你执朕的手谕,暗查。”

  暗查显然更难,意味着他只能在不影响烟花典礼顺利进行的情况下进行探查,有太多的掣肘。

  袁思艺还想再劝一劝,却隐隐听到了宫墙处传来的鼓声,暮鼓已经开始响了。而圣人心意已决,他没有更多的时间,只好领了旨。

  他心中却有些奇怪,圣人难道对自身安危不在意了不成?

  接着,他想到圣人说的那一句登花萼楼观看烟花,当即明白过来,圣人自然不会立于危墙之下。

  如此一来,只要确认了薛白确想借烟花行刺,他便已是大功一件了。

  八月初五,千秋节。

  晨光才洒进长安城内,有人已发现兴庆宫前的大广场上铺好了大红地毯。

  大典筹备只能进行到午时,因为千秋节不同于上元节,有许多表演都是在白日里进行的。

  乐手们早早便在花萼楼下架起了各种乐器,调试着,丝竹之声渐起。

  他们反复在弹唱的大曲名为《千秋乐》,又名《千秋万岁》,正是教坊为圣人的生辰而特意谱作的。

  这曲声飘散入长安各处,使人们沉浸在对圣人的美好期盼当中。

  李隆基已起身了,刻意避免操劳国事以歇了两日之后,他的精神好了很多,此时正坐在铜镜前任宫娥梳着头。

  宫娥纤细的手指每每从一个瓷瓶中抹出黑豆赢,涂在梳子上,再轻柔地梳过李隆基的白发,那些白发渐渐便被染成了黑色。

  这个过程花费了不少时间,效果却极好,满头黑发的李隆基看起来确实年轻了十余岁。

  之后,宫娥用玉箸挑了些脂膏,仔细地涂了他的皱纹……

  等到那一身冕袍披在李隆基肩上,一个威严又风流的天子形象再次出现在了兴庆殿里。

  “哈哈。”

  李隆基看着镜子,爽朗地笑了出来。

  他仿佛恢复壮年时的英明果绝,原本混沌的思绪也打开了,连怛逻斯之败后对安西四镇将领的处置都清晰了许多。

  虽然他依旧喜爱高仙芝,但败军主帅必然是要处置的,可召高仙芝回朝,以王正见接替安西节度使,王正见功劳平平。如此,往后还有给高仙芝再次出镇安西,挽回局面的机会;

  封常清可任为四镇支度营田副使、行军司马,其人辅助高仙芝多年,熟悉安西四镇,可助王正见稳定局势,也让安西将士们放心;

  李嗣业得有赏赐,以示天子依旧支持安西军;

  除此之外,严令河西、朔方节度使安思顺尽快平定阿布思之叛,狠狠震慑那些敢背叛大唐的蕃酋。

  如高力士所言,重要的是天子的心情。只要他心情好了,其余诸事皆可因他的心情而变好。

  “起驾。”

  时辰很快就到了,李隆基起身前往花萼楼,带着君临天下的气势。

  众多金吾卫引着圣驾,北衙四军陈列,升旗帜,披金甲,又为他增添了无尽的气势。

  花萼楼前,三百名少女正在列队。

  她们每个人都只有十五岁,清一色的高矮胖瘦,貌美如花。

  将要在圣人抵达后表演第一支舞,即《霓裳羽衣曲》。

  此曲最初是由杨玉环来舞的,可若每年御宴都让贵妃亲自舞给群臣看终究欠妥,后遂改为由张云容、谢阿蛮双舞,这些年二女年纪大了,都满二十岁了,遂改为这样的大型舞队。

  每一年,三百名少女都是换了人的,圣人一年老一岁,而为他舞曲的少女年复一年都是十五岁。

  “美啊!”

  连见多识广的杨国忠看了,亦不由感慨了一句,招过元载,亲手斟了一杯酒递给他以示器重。

  “你这个花鸟使,做得很好,非常好。”

  “都是右相栽培。”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06:19 , Processed in 0.081808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