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满唐华彩(1~402)作者:怪诞的表哥 - 第 872 页

  这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颜嫣与青岚一左一右还在沉睡,身上都是暖乎乎,他很舍不得离开那份温暖。

  打鸣的鸡其实不是薛宅养的,而是隔壁的和政郡主府,那鸡声音嘹亮,像是能叫醒半个宣阳坊的人。

  薛白举着火烛进去了书房,火光驱散了黑暗,照亮了桌案上乱七八糟的文书、舆图,而在地上还有更多文书装在箱子中。

  上面的内容各种都有,有大唐边镇各个将领的履历,诸镇历年的战报,舆图则多是河东、范阳等地。

  之所以能收集到这些资料,因为薛白是中书舍人,利用了职务之便,抄录了中书门下省留存的备份。当然,也有一些是从别处拿来的。

  听到动静,一个家仆敲了敲门,走进了书房,见来的是薛白,用手语比划了几个动作,意思是屋里纸多,郎君小心烛火。

  这是个哑奴,且正是原来李林甫家中看管案牍库的那个哑奴。

  没有人知道薛白是何时收罗了这样一个人物,又继承了李林甫多少遗产。

  薛白遂吹熄了烛火,用手语比划了两下,以示知晓了,在黑暗中坐下,揉着睡了一觉之后还依旧发酸发胀的疲惫眼睛。

  那哑奴端上一盘吃食,无声无息地退了出去。

  用过早膳天便亮了,薛白推开窗,冷风卷着雪花袭来,冷得让人不由缩紧了脖子。

  他却没有再把窗关上,而是开始对着情报思虑着、整理着,试图编织出一个能遏制安史之乱的网。

  而唐军如今有的各个将领则可以成为编织这张网的线。

  他这般一直坐了许久,到中午青岚进来送饭,道:“郎君,王家娘子来求见了,说是带了你想见的人呢。”

  “哪位王家娘子?”

  “哦,元载的夫人,元家娘子。”青岚傻乎乎地应道。

  “我到堂上见他们。”

  “郎君先吃东西。”

  薛白久闻王难得的大名,今日却还是第一次见,甫一见面便感到十分激赏,认为王难得那股彪悍之气没有让他失望。

  相反,王难得见了薛白却略有些失望,因觉得薛白太过年轻俊俏了,与他预期中有些不同。

  但他并未因此而轻视薛白,反而非常郑重地执礼。

  “见过薛郎。”

  “将军万莫多礼。”

  薛白连忙上前,扶住王难得的双肘想扶起他,结果却像是托到一个铁架子,根本扶不动,他只好任王难得行了全礼。

  一旁的李晟其实与薛白很熟了,两人年纪相当,完全是朋友般相处。

  此时李晟见王难得这般,遂也跟着执了一礼。

  之后,他们方坐下谈事。

  “仓促把王将军调到河东,暂时却还没有配得上将军的高位,只有云中军使这一个阙。”薛白道,“但我可以保证的是,接下来,在河东建功立业的机会一定比陇右多。

  我们应该都了解,吐蕃这两年内部的形势也很混乱,想必与大唐会有几年的相持期,至于河东……

  你们知道,安禄山为何一定要除王节帅而后快。”

  王难得是个很聪明的人,当即问道:“薛郎之意,安禄山要反?”

  “看来已举世皆知了?”

  有了这个共识,后续的谈话就更顺利了。

  王难得原本还想探究一下烟花典礼后李亨被废的详情,偏偏关注点完全被薛白牵着走,讨探的内容都是若安禄山要造反,河东各个城池、关隘的意义何在。

  末了,薛白问道:“我已进言,调李光弼为河东节度副使,他可是与将军一同回长安?”

  这种事情就像是下棋一样,他想用高仙芝、郭子仪、李光弼当中一到两人顶替安禄山,眼下却还做不到,只好先顾河东。

  他原本想设法把郭子仪调为河东节度使。但如今郭子仪正在北击阿布思,他遂考虑李光弼。

  相比王难得,李光弼的资历官职就高得多,早在天宝五载,王忠嗣便说过他日得我兵者,光弼也,且李光弼如今已是节度副使,乃是平调。

  王难得有些吃惊,道:“李副帅已经被调往朔方任节度副使了。”

  “何时的事?”

  薛白心中诧异,他当时分明已与杨国忠达成了共识。如今却变了,而且这么大的将领调动,他这个中书舍人却没得到风声。

  王难得道:“就是我离开陇右回京的前一天,李副帅得了调令,启程前往中受降城了。”

  薛白并没有显出诧异的表情,点了点头,道:“还请王将军稍歇几日,准备妥当再往河东。”

  见过王难得,薛白特意往中书门下省去了一趟,确未看到关于调李光弼为朔方节度使的制诏留档。

  他心中不免奇怪,思忖着是杨国忠出尔反尔,或是有人不小心把河东写成了朔方,带着这种疑惑,他到了陈希烈的公房,径直推门进去。

  官廨是工字形,由屏风隔断。绕过屏风,只见陈希烈正倚在那呼呼大睡,沉重的呼吸声把唇上的胡须都吹动了。

  薛白却留意到桌案上摆着一份公文,墨迹未干,推测陈希烈方才分明是在处置公文,想必是见他来了,连忙又装作懈怠于政事。

  这是什么样的奇怪心理?该是按捺不住了,想与杨国忠争权。又把薛白视为杨国忠一系,于是也打算麻痹薛白。

  当然,也有可能纯粹是装睡,懒得与薛白说话。

  “左相?”

  薛白连着唤了两声,不见陈希烈睁眼,心知自己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伸手便翻陈希烈桌案上堆的一叠文书。

  “嗯?”陈希烈当即就醒了,道:“薛郎这是做什么?”

  “我听闻安思顺把李光弼调为朔方节度副使了,但中书门下省却从未有过风声。怀疑是安思顺假传制诏,擅自调人。”

  后面一句话让陈希烈吃了一惊,连忙叱止,道:“休得胡说。”

  “那是有制诏了?”薛白追问道。

  陈希烈又开始装糊涂,揉了揉一双老眼,故意思考了一会才想起来,喃喃道:“老夫记得是有一份制诏,在哪呢。想起来了,薛郎拿去归档吧。”

  薛白接过一看,那制诏的时间已是一个多月以前,正是他向杨国忠建议提携一批官员的时候。

  换言之,有可能是眼看他要把李光弼调至河东,有人为了紧急制止此事,连忙将其改调至安思顺麾下。

  “这是右相的意思?”

  “老夫也不知。”陈希烈抚须道:“想必,是圣人的意思吧。安思顺素来欣赏李光弼,请求将其调到朔方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原来如此。”

  从这件小事上,薛白已能感受到,如杨国忠所担忧的那样,朝中确实在形成一股想要争夺相权的势力。

  张垍、陈希烈似乎在趁着杨国忠与安禄山相争之际开始有所动作了。

  但他依旧对这些权争不感兴趣,这种关头,张垍、陈希烈还不值得他关注。

  中受降城。

  天气冷得厉害,大雪弥漫。驻扎于此的唐军们绝大多数人都待在了兵房之中,围着篝火,议论着些有的没的。

  有一骑快马赶来,匆匆到安思顺面前禀道:“节帅,李光弼来了。”

  “我去迎。”

  安思顺毫不犹豫,起身出了温暖如春的帅府,赶到辕门外。果然见一队骁骑赶来,以汹涌的气势穿过风雪,奔到了中受降城。

  为首一名四旬男子高眉深目,鼻梁高挺,脸上长着浓密的络腮胡子,神情深沉而刚毅,正是李光弼。

  他举止沉稳干练,军伍气质中还带着一股书卷气,看起来完全是个儒将,但他其实是契丹人。

  乃营州柳城人,家中是契丹的贵族,他阿爷李楷洛是契丹酋长,武周时降了大唐。

  “见过节帅。”

  “你来了,我就放心了。”

  安思顺年近六旬,他有着完全不同于安禄山的性格相貌,不胖也不瘦,身材壮实高大,面容严肃,浑身正气凛然。

  他治军甚严的同时也爱护士卒,因此甚得军心。

  早前,朝廷要他卸任河西节度使之职,河西诸多酋长闹事不让他走。

  朝中虽然有非议,称他是挟军心而自重,却也可以看出他在军中的好名声。

  他亲自上前,伸手扶着李光弼的背,引他入府,这是一个非常能表示亲近的动作。

  边走,他边说道:“李献忠……如今该叫回阿布思了,阿布思投了葛逻禄,圣人恼其背叛,严命我等必须平定葛逻禄之叛,擒回阿布思,如今郭子仪领兵北上。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07:31 , Processed in 0.084646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