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重生之红星传奇》(精校版全本)作者:豫西山人 - 第 122 页

  张群大急,想不到这老儿如此冥顽不化,就说:“百川兄,现在红匪战线过长,一旦开火,他们的兵力必然分别集中在川北和潼关、陕甘边界,陕西腹地空虚,此时正是贵部渡河西进、行雷霆一击之时,眼见大功在即,我不知道百川兄还担心什么?难道委座许的条件还不能满足百川兄么?”

  阎锡山摇头晃脑地说道:“不是我不想建功,也不是我不想去攻击空虚的西安。问题是你们川北的攻击部队根本就不可能攻到陕西,那里的地形我清楚,凭川军和薛岳刚受重创后补充的部队,根本就没有胜算。至于陕西,现在可是那个刘一民的部队在驻守。此人有神鬼莫测之能,恐怕等不到你们攻克潼关和剑门关,他的刀就架在我的部队的脖子上了。我不能拿弟兄们的脑袋去冒险。”

  张群看看没办法,只好说道:“百川兄,事关军事机密,本来我是不能告诉你的,我现在就给你透个信,委座也知道川军和东北军不足为依靠,很可能调在武汉、宜昌集结的中央军主力秘密加入战局,奇兵突袭,一战定乾坤。具体情况我就不跟你说了,回头你和委座直接讨论吧。”

  阎锡山这才说道:“要是这样的话,这仗还能打。”

  张群马上就追问:“那百川兄的意思是我可以给委座报告了?”

  阎锡山权衡了半天,说道:“我着手整顿和集中部队,准备渡河器材,只要川北、潼关和陕甘边界打响,我军可以渡河西进,直指西安,分割红匪防线。”

  张群大喜,说道:“百川兄,等解决了陕西红匪,我在南京给你接风,欢迎你荣升。”

  阎锡山乐呵呵地说:“岳军客气了,那个事情暂时不说,好像我就是为了当官才出兵的。这不好,再议吧!”

  就这样,满心欢喜的张群,辞别了阎锡山,带着幕僚,向西安赶来。

  正月二十三,也就是公历的2月26日上午,毛泽东、朱德率中央纵队赶到了西安。

  这一路走来,见红七军团各部队都在搞大练兵和屯垦,毛泽东等人非常兴奋,感觉刘一民一手抓训练、一手抓练兵,走在了全军的前头,心里不住地夸赞刘一民看远一步,现在就想到了后半年的粮食问题,确实是深谋远虑。

  到西安后,毛泽东顾不得休息,直接召开了政治局会议,听取周恩来关于同国民党谈判准备情况的报告,张闻天关于筹建陕西抗日民主政府情况的报告,刘一民关于占领陕西作战情况的报告。

  汇报完后,刘一民又向政治局专题报告了兵工厂建设情况、制药厂建设情况和金矿开采计划,并说明为防止日寇因抢夺资源将陕西作为攻击重点,金矿和制药厂暂时军管,严格保密,只限于政治局委员一级知道。

  这几个消息就像重磅炸弹,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陈云激动得就要喝酒庆祝。刘一民趁机提出,尽快筹建银行,发行货币,统一财政税收,并要求中央尽快组织代表团访问苏联,请苏联支援兵工和矿山、钢铁冶炼、油田开采、冶炼设备,如对方不愿意支援,用黄金支付购买也行。

  看几个领导人兴奋莫名,刘一民就把让倪华在美国办公司的事情又说了一遍,并提出不让首长们考虑资金,请批准他尽快实施到平津筹集资金的计划。

  陈云说,筹建银行势在必行,现在储备金充足,发行货币没有问题。至于钢铁和炼油设备,陕西有没有矿山啊,别弄回来找不到矿就麻烦了。

  刘一民笑着说,这陕西有煤、有油、有铁矿,书上都有记载,光绪年间陕北就发现了石油,不过那个时候人不懂,不叫石油而已。找矿的事情全部由七军团负责,弄设备的事情由中央负责。

  至于去苏联访问的事情,会议很快就有定论,待与国民党谈判结束后,就派人出发。

  至于去平津筹措资金一事,朱老总说不准去,倪华那里如果公司办起来了,需要钱从缴获资金中支付。以后如果和国民党和谈成功了,再考虑。

  会议决定毛泽东牵头,张闻天、陈云尽快研究制定土改政策,在陕西实施土改。周恩来、刘少奇负责与国民党谈判。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研究当前军事形势,防止国民党利用谈判对我发动攻击。

  会议结束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和总参谋长刘伯承留下刘一民,让他分析一下陕西目前的敌我态势,并研究对策。

  刘一民将目前已掌握的敌情报告一遍,把敌我态势表了出来。

  毛泽东问:“刘一民同志,按你说的,这次谈判是劳而无功了?”

  刘一民作了肯定回答,然后说道:“这次谈判应该是敌我双方调整战略部署的缓冲。蒋介石需要重新部署兵力,我军需要编练整训部队,双方都需要这个缓冲,所以才能很快达成谈判的意向。唯一不足的是,停战令下得太快了,要是晚几天,等我们解决了杨虎城和马家军问题,那接下来的仗就好打了。”

  毛泽东点点头,说道:“这次蒋介石再打,一定是大打,而且肯定留有杀手。从目前态势看,这个杀手有两个,一个是阎锡山的晋绥军,一个是中央军预备部队。阎锡山的晋绥军必然是杀向陕西,攻击西安,将潼关方向我军和陕甘交界方向我军割裂,各个击破。中央军的预备部队很可能是用在川北,当我们与薛岳、刘湘、张学良杀得难分难解的时候,这支部队就会杀出来,起决定胜负的作用。因此,我军必须有战略预备队。可是目前情况又没有这支部队。所以,中央计划在川北一线固守要点,主力隐蔽待机,力争消灭一路,打败蒋介石的围剿。至于陕西方面,这西安能守住不能,就看七军团了。大不了,我们离开西安,继续长征。刘一民同志,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刘一民见几个领导都殷切地看着自己,思考了一下,说道:“这场仗要打赢,必须尽快解决杨虎城的问题。杨虎城这个人相对比较进步,部队装备不行,但士兵向心力强,作战勇敢。我们应该抓紧时间与他谈判,让他接受改编。实在不行,就接受他的条件,允许他驻守安康,互不侵犯。不过得和他说清楚,胆敢浑水摸鱼,我军腾出手后必歼灭之。”

  刘一民停了一下,看了看几个领导,见没有人说话,就说:“我的设想是这样,以独二师配属红二十五军,在潼关一线阻击迟滞敌中央军,必要时,可以弃守潼关,对敌袭击、骚扰、阻滞,延缓其进攻速度;以独三师配属陕北红军刘志丹部,防守黄河一线,如果阎锡山部大举渡河,该部任务同样是迟滞敌人。集中十一师、十二师、十三师、独一师、独四师和军团直属部队,秘密运动到陕甘边界,在蒋介石开打的第一时间,彻底干掉马家军主力。然后暂不作占领甘肃打算,迅速挥师东进,如阎锡山渡河西进,我们就击溃他,把他赶回山西。尔后在渭南附近迎击中央军,把它打疼打怕。如阎锡山不出兵,我们直接就在渭南设伏,收拾中央军。”

  刘伯承说:“刘一民同志,你的计划理论上可行,问题是潼关方向担任阻敌的部队势单力薄,能否抗住中央军呢?河防部队也很难抗住晋绥军。搞不好这两支部队全部牺牲也挡不住。”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也都用疑问的目光看着刘一民。

 

 

第一三九章 东风第一枝(七)

  刘一民说:“总参谋长说的对,理论上这两支部队是扛不住中央军和晋绥军的。我不打算让他们强行阻击,那样部队损失太大。我的计划是在河防码头和潼关及小秦岭山区关隘处密布地雷、炸药,阻敌前进,小部队节节抗击,然后在主阵地杀伤敌人,等敌人大举进攻时就主动撤离,然后阻击部队在大路上继续布雷,在两翼袭击骚扰,目的就一个,迟滞敌人进攻速度,为主力赶回赢得时间。另外我想提前派一支精干部队偷渡黄河,隐蔽进入山西腹地,打击重点军事目标,让阎锡山感觉红军就在他的心脏部位活动。这样的话,我估计阎锡山一听说马家军被歼,腹地不稳,而我主力正在向他包抄,就可能撤军。如果他不撤军,那更好,等我主力赶到,他想回都回不去。等阎锡山撤军后,中央军还有多大战斗意志就很难说了,最理想的就是他们乖乖地退回去。如果胆敢继续向西安攻击,那我就不客气了。各位首长都在西安,万不能让他们惊动首长们。”

  朱老总说:“密布地雷阵当然好,可惜我们没有地雷,你从哪里弄这些东西啊?”

  刘一民笑笑:“总司令,地雷不一定都是铁的么,瓦罐、水缸、石头都可以造地雷的。上次清溪镇战斗我们已经使用了,效果很好的,你不用担心。你想想,脚下是地雷和炸药包,身边是敌人的军官不停地倒下,中央军还能走得快么?他不溃散就不错了。”

  毛泽东问:“刘一民同志,你为什么不设想以一个独立师牵制马家军,两个独立师阻击阎锡山,集中主力迎击中央军呢?那样可以一战定胜负啊?”

  刘一民回答说:“主席,这个想法就是我刚开始的想法,放弃这个想法的原因有几点:一是这场仗本身就不应该打,是蒋介石强加给我们的。现在日寇在华北不停地挑起事端,而我们还在这里自相残杀,稍微有点良心的中国人都不愿意看到这场战争。因此,从我主观上讲,我不想让中央军和晋绥军在这场战斗中元气大伤。因为,如果日军全面侵华的话,首先图谋的必然就是华北,也会利用他们的海空优势向华东进攻,宋哲元的二十九军、阎锡山的晋绥军和中央军都是日军的主攻方向,如果在这次内战中极大地削弱了中央军和晋绥军,只能让日军初期的胜利来的更快,与全国抗战大局不利。因此,还请中央考虑,多联系其他的方势力和民主党派,对蒋介石施压,尽量不打这次战役。即使打开了,也要对蒋施压,让他尽早收手,控制战役规模,抓紧宝贵时间,做抗日准备。”

  停顿一下,刘一民接着说道:“这第二个原因,就是潼关方向的中央军主力兵力太过庞大,一口吞不下去,必须通过迟滞、阻击把肥马拖瘦,消磨其锐气。必要时还需要实施连续伏击,一口一口啃。如果一上来就和中央军对上,很可能陷入胶着状态,那样,敌人的空中优势、重炮优势就可以发挥出来,我军就会处于挨打、挨炸状态,即令是最后打退敌人,也很可能是一个两败俱伤的结局。特别是现在蒋介石吃了几次亏,也会改变战法,一旦中央军不孤军冒进,而是采取集团攻击、稳扎稳打的办法,这里又不是湖南、贵州、四川那样的地形,没有很好的伏击阵地,适于敌大兵团作战。这种情况下,我军会非常困难,除了后退另寻战机外,就没有别的办法了。而一旦我主力与中央军成胶着状态,阎锡山就会倾其全部兵力来攻西安,夹击我主力。陕甘边界的马家军也很有可能突破我防线,杀入渭河平原。八百里秦川可是骑兵作战的好战场,到时候,我军人困马乏,天上有敌机,地上是敌重兵集团挤压,还有大批的骑兵呼啸着冲锋兜杀。那战局就很难说了,可能七军团的处境比当时湘江之战时的处境还要凶险。”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伯承都是连连点头。刘一民又说:“这第三个原因,是中央军、晋绥军的纪律比马家军相对好一点,宁可放中央军和晋绥军入陕,断不能放马家军入陕,特别是青马部队,绝对不能让他们进入我们的根据地,务必在根据地外将其歼灭。再说,这平原作战,骑兵的威胁太大,消灭了马家军,我军后方就稳固了,即令是前线战局逆转,我军后退也没有了后顾之忧。因此,才计划先打马家军。”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伯承又询问了一些细节问题,对马家军、晋绥军、中央军可能出动兵力进行了估算,几个人的意见最后形成一致,命令刘一民按战役设想组织,务必挫败蒋介石对陕西的多路围剿。

  接下来几天,中央迅速出台了土地改革政策,以陕西省抗日民主政府的名义下发执行。

  中央纵队的干部们全体动员,加上从原川陕根据地调过来的干部,迅速组建起了各县抗日民主政府,在红七军团和陕北红军的配合下,组成了一支支土改工作队,开始开展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

  红军占领陕西了,原陕西省委的地下党员们再也不用隐蔽身份了,中央将他们全部动员起来,参加各级抗日民主政府工作,领导和发动群众进行土改。

  刘一民看了中央下发的陕西土地改革政策,见基本精神是土地所有权再分配,去掉了许多过左的东西,除了界定恶霸、地主以外,没有再界定富农、中农,中心就是人人有地种、人人有饭吃。就是地主,也规定了只要捐出自己种不了的土地,就不得再按地主对待。看过后就放心了,反正无论穿越前还是穿越后,他对农民、农业、农村都不熟悉,仅有的知识也都是理论上的。相反,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对农民问题研究甚为透彻,只要不搞极左,土改自然就会避免许多失误和悲剧。

  兵工厂现在全力以赴赶制炸药包,刘一民又命令炮兵团扩大轰天雷部队,将其扩充为三个营,积极训练,随时准备用于防御战。

  工兵团的土造地雷也造了许多,为了降低运输困难,刘一民让工兵团派人到潼关和黄河边,指导独二师、独三师工兵就地取材,制造黑火药,利用砖瓦窑,烧制陶罐,这样,土地雷的产量就上来了。

  看看万事俱备,就等国民党的谈判代表到来了,刘一民想着唐星樱参加土改工作队走了几天了,想去看看这丫头,就带上李小帅、黄文虎、耿强三个警卫员,往唐星樱蹲点的长安县王曲镇赶去。

  这个时候已经是正月底了,春天的脚步已是实实在在地走上了渭河平原,春草已经泛绿,桃花、杏花都已长出了花蕾,含苞待放。骑马走在原野上,刘一民心情格外愉快,不禁想起了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关于春天森林的精彩描写,就想着要是没有这该死的战争,带着美丽的女孩去春天的森林里徜徉,该多么惬意。

  唐星樱所在的村子是长安县王曲镇的皇寺村。

  由于是七军团后勤司令部副政委,所以,唐星樱担任了工作队的队长。这个工作队共有四个人,一个是从川北抽来的干部叫宋光武,一个是陕北红军抽来的老红军叫阎耀彩,一个是西安的地下党员叫武胜志,还有刘一民派来保护唐星樱安全的一个班的警卫战士。

  年轻的工作队长唐星樱原来根本就没有接触过农村工作,两眼一抹黑,虽然他们来之前接受了一天时间的短期培训,但毕竟是隔行如隔山,唐星樱着急得天天都想哭。

  好在几个队员都还算是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来了几天,基本把情况摸清楚了。

  在30年代,这黄寺村已经算很大了,420口人,村里的地基本上都集中在几户地主手里。

  按照土改精神,唐星樱带着工作队员几次上门做工作,希望这几户地主主动把土地让出来,分给无地农民,但是结果可想而知,没有一户主动交出土地。

  宋光武和阎耀彩的意见,是先把这几户地主抓起来,直接把地分给无地的贫雇农。唐星樱感觉那样也不完全符合中央精神,中央文件并没有让大规模的批斗地主,而是强调鼓励和动员地主捐出土地,只有在他们不愿意捐出土地的情况下才能硬性分配土地。宋光武和阎耀彩觉得唐星樱太保守,几次给她提意见。

  村里的那些无地的贫雇农见一个女红军领着十来个红军进村,很好奇,一听说是来进行土地改革的,开始积极性很高,后来慢慢就没有动静了。

  刘一民来的时候,唐星樱正在作难不下。一见刘一民,背过人就扑到怀里哭,让他带自己回部队,这工作队长的活干不了。

  刘一民一看,唐星樱住的是青砖碧瓦的房子,床铺干净整洁,看过《暴风骤雨》的刘一民马上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劝住了哭泣的唐星樱,又把几个工作队员叫过来了解了情况,就对唐星樱进行了开导。首先是住的地方不对,不应该住到地主家里,应该住到无地的贫雇农家里。其次是没有意识到这土地改革是一场革命,不但是分配土地所有权,还要让参加土改的所有农民,包括地主思想上都要发生一场革命。我们提尽量动员地主捐出土地,是为了避免走左的极端,伤害一些思想比较进步、愿意捐出土地的地主。对那些顽固不化的地主,要发动群众进行斗争。土地革命是我们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的基础,没有斗争哪来的政权?三是要真心实意地做贫苦农民的领头人,替他们着想,把他们当亲人,发动他们,依靠他们。不然的话,就是从左的极端走向了右的极端。

  听了刘一民的话,唐星樱才知道自己确实是保守了。不过,她小声对刘一民说,她怕住到贫苦农民家里条件不好,个人卫生不好办。

  刘一民说,假如你在战场上负伤了,很可能这些贫苦农民会冒险救你,地主也可能会救,不过那得是开明的、进步的地主。你想想如果他们是你的救命恩人,你还会嫌弃他们脏么?还会嫌他们的饭不好吃么?那些老红军为啥就没有你这种想法?因为他们来自于贫苦人,打仗为的也是贫苦人,所以就没有你这样娇气。

  想想这也不能全怪唐星樱,自己当初决定让她下来,只想着让她接受锻炼,没有考虑到她只是一个参军几个月的新战士。虽然由于立功职务提上去了,但农村工作经验实际等于零。再说,她原来在家生活条件好,参军后自己的部队又一路打胜仗,她没有受过真正的大苦大难。

  这丫头需要经过磨练才行啊!

  刘一民觉得土改牵涉政策面广,唐星樱担任队长太勉强了,就直接指定唐星樱任工作队指导员,宋光武任队长,阎耀彩、武胜志任副队长。考虑到自己是七军团长、陕西省军区司令,无权任命工作队干部,就让唐星樱随后向长安县土改工作总队报告,让他们按自己的意见补充任命。

  指定完干部后,刘一民让工作队立即搬出地主家,住到贫苦农民家中,要唐星樱、宋光武、阎耀彩、武胜志各带三个战士,深入贫苦农民家中做工作,宣传政策,尽快找出骨干,选出村长、民兵队长,带动群众开展斗争。

  宋光武、阎耀彩、武胜志的工作经验非常丰富,做这些工作没有什么难度,只是碍于唐星樱的身份不好多说话,见刘一民快刀斩乱麻,很快就把工作理顺了,心里佩服,就按着刘一民的部署去做工作了。

  刘一民本来只是来看看唐星樱,不打算在这里多停。现在见唐星樱的工作遇到困难,很想在这里停几天,帮这丫头一下。不想唐星樱看上去天真烂漫、温柔含蓄,性格却是很刚强。经过刘一民开导,已经知道错在什么地方,她是师范毕业的,道理一想就透,哪里还要刘一民帮她。再说,刘一民忙的都是大事,不能影响他工作,就送他走。

  走出村口的时候,唐星樱问刘一民向中央报告没有,刘一民回答说等她完成土改任务再说。

  唐星樱心里不舍,就交待他有空一定要来看她。

  刘一民要她动作快点,国民党的谈判代表马上就要到了,这谈判一结束,部队可能就有行动,早点完成土改任务,好跟上执行战斗任务。

  刘一民走后,唐星樱就搬到张大娘家去住。

  这张大娘一辈子可怜,丈夫死的早,儿子被抓了壮丁没有音信,女儿在西安一个大户人家做丫鬟,一个人守着三间破草房度日。

  见女红军到自己家住,张大娘就一口一个闺女叫,唐星樱心里温暖,也是一口一个大娘,娘们两个坐在炕头上就拉开了。

  张大娘问:“闺女,你家是哪里的?”

  唐星樱说:“大娘,我家离这里很远的,在广西。”

  张大娘说:“那么远,怕有好几千里地呢。你一个小姑娘家,又长的这么俊,你爹妈就舍得让你当红军?”

  唐星樱说:“大娘,我是逃婚逃出来的,遇到红军后,知道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才当红军的。你不知道,我们队伍上的战士都是咱穷人家的孩子,我们是要给穷人打天下的。”

  张大娘人老话多,唐星樱又聪明乖巧,拉着拉着就亲近了。唐星樱就让张大娘喊几个苦大仇深的人来了解情况。

  晚上,张大娘家的草房里点亮了油灯,唐星樱和张大娘喊来的6户农民在一起拉家常,了解情况。

  “唐指导员,俄知道陕北有个老刘,那是俄穷人的队伍。你们刚来时,俄以为你们是老刘的队伍,慌忙找你们,谁知道你们住到笑面虎家里去了。俄就想,你们不是老刘的队伍,要是老刘的队伍不会住到笑面虎家的。这下好了,你们住到俄穷人家里来,俄就相信你。”

  唐星樱忙说:“李石头同志,住笑面虎家是我的错,是我没经验,不了解情况,我给乡亲们敬礼赔罪。”说完,就站起来敬礼。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1:43 , Processed in 0.031897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