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重生之红星传奇》(精校版全本)作者:豫西山人 - 第 124 页

  这个时候,刘一民正在红七军团部接待刘志丹。

  参加红军时间长了,见的元勋英烈多了,刘一民早就不是刚穿越时候那种听说个人名就激动的样子了。此刻他正在听刘志丹介绍陕北红军的情况。

  刘志丹是昨天到西安的,已经见过了中央领导,汇报完工作后,毛泽东要他来见刘一民,并说下一步战斗时,陕北红军归属陕西省军区和红七军团指挥。等打完这一仗后,全军整编,中央会按整编计划给陕北红军确定番号。

  刘志丹见了刘一民后,才发现这个陕西军区司令员竟然这么年轻,好在刘志丹年龄也不大,又是战友,两个人很快就说的热火朝天。

  听刘志丹介绍说陕北红军现在有26、27两个军,5000人,解放了六个县城,刘一民心想,这历史上陕北红军就是在35年春天发展壮大的,应该这个时候还没有这么多人,估计是中央红军入陕,十七路军势力被铲除,陕北红军得到了发展。

  刘一民想,陕北红军受原陕西省委领导,内部斗争一直很激烈,为了下一步作战,必须从组织上明确主帅才行。就对刘志丹说:“老刘,陕北老百姓都把你当主心骨,喊你老刘,我也喊你老刘。这样,为了下一步作战需要,你回去后,把26、27两个军整编到一起,暂编为红二十七军,由你担任军长兼政委,你走的时候,带上军区命令,回去向陕北的同志传达。上次独三师已经给你们了一部电台,你走的时候再带一部。其他还需要什么东西,你尽管提,能解决的都解决。”

  刘志丹说:“司令员,这军长、政委让我一个人干不合适,是不是考虑再任命个政委啊?”

  刘一民说:“大战在即,统一指挥最关键,不要婆婆妈妈,我稍微了解一点你们的情况,这样做是为了工作。至于二十七军其他领导,你回去后和同志们研究,报军区批准。这是暂时的,等打退了蒋介石这次围剿,中央一定会统一整编部队,到时候按中央命令执行。”

  刘志丹说:“既然司令员这么信任我,我就不推辞了。只是我们的武器弹药很缺乏,和七军团的部队一比,连你们的独立师都比不上。请司令员补充一点。”

  刘一民直接说:“要多少?”

  刘志丹咬咬牙:“500枝步枪,10挺轻机枪。步枪每枪30发子弹,机枪每枪200发子弹。”

  刘一民笑笑,张嘴就喊小唐,一喊才想起唐星樱正在搞土改,就喊警卫员黄文虎去请罗政委、蔡主任、曾参谋长和吴司令过来。

  几个人来后,刘一民作了介绍。等几个人握手后寒暄后,刘一民就说为了统一指挥作战,由刘志丹同志负责,将陕北红二十六军、二十七军整编为红二十七军,刘志丹任军长兼政委,蔡主任以军区名义起草命令,交刘志丹同志带回。然后又交待吴征,给红二十七军再配备一部电台,补充5门60迫击炮,5挺重机枪、20挺轻机枪、1500枝步枪。迫击炮每门配30发炮弹,机枪每挺按1000发子弹配发,步枪按每枝50发子弹配发。

  刘一民刚说完,刘志丹就激动的跳了起来,对着刘一民就是一个敬礼:“司令员,太感谢了。太多了,太多了,我们受不起啊!”

  刘一民认真地说:“你和同志们在陕北闹红,几起几落,事实证明,你和你的战友们走的路是对的。这点武器不算什么,等我们打完这一仗,想要什么就让你挑什么,包你笑的嘴都合不住。”

  刘志丹说:“请司令员下达战斗任务,我们保证完成!”

  刘一民说:“战斗任务暂不下达,你回去后,要抓紧训练部队,还要搞屯垦。陕北那地方穷,部队壮大了就没饭吃,光靠打土豪是不行的,要借土改的机会,组织群众发展生产,手里有粮,心里不慌。现在群众之所以拥护我们,是因为我们打土豪、分田地。但是,这不等于群众以后永远拥护我们,只有发展生产,让人民生活不断进步,人民才能一直拥护我们,根据地也才能巩固壮大。”

  刘志丹听着听着就迷糊了,笑着说:“司令员,我怎么瞧着你不像个司令员,倒像政治家、经济学家。你放心,我一定把你的指示传达到每一个同志,认真执行。”

  刘一民笑笑:“如果执行中发现有问题,要及时改。我还是那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经得起实践检验。像你老刘,实践已经证明了在陕北坚持武装斗争是正确的,那就得大力支持么。”

  几个人都在品味刘一民的话,默不作声。特别是刘志丹,想起陕北红军发展中的起起落落,心想,要是能早点见到司令员,能少走多少弯路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回去后一定要让同志们都记到心里,永远不忘。

  罗荣桓想,这军团长只要不犯迷糊,那绝对是绝顶的人才,政治、经济、军事都来得。看来,以后还是得好好看住他,不能让他受其他因素干扰,否则,损失就大了。

  刘一民见大家都不说话,就笑着说:“好像晚上都还没有吃饭吧?走,老刘,我们一起去吃饭,今天高兴,我请你喝最好的酒。”

  几个人说说笑笑就往餐厅去了。

  送走了刘志丹,周毅的作战计划也报了上来。这家伙还真有两下子,作战计划制定得很严密。刘一民看后很满意,叫来曾中生,要他按照自己向中央汇报的战役设想,修改周毅的作战计划,制定部队秘密调动路线和时间表。要曾中生安排罗延率侦察营立即出动,兵分三路,对陕甘边界的马家军、潼关一线的中央军和河对岸的晋绥军进行全面潜伏侦察,一定要摸清晋绥军可能出动的兵力、渡河点,摸清中央军和马家军兵力部署情况。

  交待完,刘一民对曾中生说:“参谋长,这个战役计划和部队秘密调动是我军团最高机密,仅限我们两个人知道。如果泄密,后果不堪设想。你弄好后,马上向我报告,等候我的命令。”

  曾中生走后,刘一民就什么都不干了,一门心思督促参谋处和政治部组织部队大练兵和屯垦。

  3月5日下午,一路风尘的张群终于赶到了西安。

  当天晚上,陈诚、张治中也从洛阳赶到了西安,与张群、邵力子汇合,国民党的谈判小组终于凑齐了。

  等前来拜会的周恩来、刘少奇走后,张群对邵力子说:“仲辉兄,你在这里蒙难受屈,委座十分挂念。现在见你无恙,总算是可以放心了。”

  邵力子说:“谢谢委座挂念,谢谢同志们挂念。其实,我在这里没什么,红军很客气,对我照顾也算周到,没有吃什么苦。”

  陈诚着急问刘一民的情况,就说:“邵主席,这周恩来是老熟人了,刘少奇虽然过去不熟,但大名早已知道。唯有这刘一民和罗荣桓两位代表,陌生的很。不知道你在这里接触过他们没有,了解他们的情况不?”

  邵力子说:“辞修,刘一民我没见过,但罗荣桓多次打交道。他们两个一个是红七军团的军团长、陕西省军区司令,一个是政委。刘一民的详细情况不清楚,这罗荣桓么,以我观察,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沉稳凝重,雍容大度,有大将之才。”

  陈诚又问:“邵主席,那依你观察,这红七军团是刘一民当家还是罗荣桓当家?”

  邵力子因为做过黄埔军校秘书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秘书长、陆海空司令部秘书长,陈诚很相信他的眼光,所以才有此问。

  邵力子摇摇头:“不清楚。这共产党的部队按理说是政委有决定权,但我感觉这支部队又不像是那样。据说,罗荣桓是刘一民在成都遇刺后才调到七军团的,原来是刘一民任军团长兼政委的。”

  陈诚见邵力子不了解刘一民,就叹了口气,说道:“好期待和刘一民的见面啊!”

  几个人都理解陈诚的心情,同情地看看他,各自休息去了。

 

 

第一四一章 谈判(一)

  进入三月份,西安城里迎来了第一场春雨,雨过天晴,人们突然发现,柳梢长出了新芽。接着,桃花、杏花竞相开放,春姑娘就是这样在人们不经意间走进了古城西安。

  张群等人为了给蒋介石调动部队赢得时间,有意拖延。共产党方面因为根据地初定,正值春耕时期,加上部队长期转战,需要休整补充整训,也不急于坐到谈判桌上。双方心照不宣,竟出奇的默契。在刘少奇的陪同下,张群等人把西安风光游了个遍,甚至还跑到汉武帝、唐太宗陵前去凭吊一番。

  一直到了3月25日上午,双方才在华清池五间厅坐了下来,开始了国共第一次谈判。

  谈判一开始就陷入了僵局。

  国民党代表提出,共产党军队必须退出川北、川东,这是谈判的先决条件。

  共产党代表提出,国民党必须撤回部署在潼关一线的中央军主力和在德阳一线的薛岳部队,否则,就显示不出国民党方面的谈判诚意。

  双方就在这一个问题上唇枪舌剑、你来我往,争的不亦乐乎。

  刘一民坐在那里一言不发,眼睛打量着国民党的几个代表,心里暗笑,明明没有一点诚意,还偏偏装出一副寸土必争的架势,这戏也演得太真了吧!

  再看看这几个名人,那都是后世电影电视经常出现的形象,差距不大。

  想了想国民党的这几个谈判代表,在历史上都是有上乘表现的人物,张群别的不说,就促成东北易帜一件事,那就是大贡献。邵力子历史早有定论,是那个年代知识分子追求进步的标志人物之一。张治中淞沪抗战有大功,最后又走向了革命。只有这个陈诚,看上去矮小精瘦,行事处世,刻意模仿蒋介石,人称“小委员长”。不过陈诚此人虽然反共积极,但很清廉,他的土木系部队管理比较民主,在抗战中也是立了大功的。如果蒋介石不发动内战,而是维护北伐初期国共合作的良好局面,这几个精英人物恐怕在治国理政方面都会有更大建树吧!

  就在刘一民默默打量张治中、陈诚的时候,张治中、陈诚也在默默打量刘一民,原来这个让国军屡遭败绩的红军战将是个风流倜傥的小伙子啊!

  看看谈判进行不下去,周恩来提议休会,下午接着进行。张群同意,双方代表离开五间厅,各自回住处休息。

  周恩来把刘少奇、刘一民、罗荣桓叫到一起研究对策。

  刘少奇认为可以采取两个办法:一个是作适当让步,以使谈判能够进行下去;另一个是拖,拖下去固然有利于蒋介石调整部署,但也有利于我军休整补充。特别是正值春耕大忙,拖一拖有利于根据地军民生产。

  刘一民知道,眼下日本人正紧锣密鼓地策划华北事变,到5月份事态就会升级,而蒋介石尚不觉悟,还闷着头一味准备打内战。想想历史上此时中央红军尚在云贵川边界转战,蒋介石无暇顾及华北事变,只好一味退让。华北事变结束后,36年又爆发了两广事变,蒋介石处理完这些事情,不是积极应对日军挑战,而是调集大军准备围剿红军,才导致了西安事变。可以说,在全面抗战爆发前,中国等于白白浪费了两年时间。要是把这两年时间利用起来,抓紧做抗战准备,可能一旦打响,中国就不会像历史上那样,在抗战初期吃那么大的亏。

  要是能让这次谈判取得实质性成效,双方真正停战就好了。

  周恩来见刘一民不说话,低着头不知道在想什么,就说:“刘一民同志,你是什么意见?”

  见周副主席问,刘一民说:“我个人意见不赞成拖。现在日军在华北很不安分,随时随地都会挑起事端。在民族危亡关头,国共两党应尽快停止内战,应对危机。虽然这次谈判不一定能成功,但我们要向成功方向努力。现在蒋介石要利用谈判拖延时间,调整部署,我们也要忙春耕、忙土改、忙整训部队。双方实际上都愿意让谈判拖延下去。这不好,拖的时间越长,积累的战争能量越大,将来打起来后,战役的规模恐怕就不是蒋介石或我们能够控制的。让这么多优秀士兵牺牲在内战战场上,这是对民族、对国家的不负责任。再说,蒋介石一旦准备好,随时就会找借口终止谈判。因此,我们要抓住时机,尽快与国民党达成停战协议,用协议来约束他。即令他要打,也能让全国人民看清他一味打内战的本质。”

  周恩来问:“你的意思是作一些让步?”

  刘一民点点头。

  罗荣桓说:“国民党的胃口太大,川北全部让给他们不妥,同志们会有想法的。”

  刘一民说:“可以先提让出绵阳,以涪江为界。不过,我们要改变谈判策略,一方面,向国民党方面承诺,如果协议达成,我党可以做重大让步。另一方面,先谈其他问题,下午集中力量谈交换战俘,以胡宗南交换方志敏、刘畴西。先易后难,每达成一项协议,就马上向外界公布谈判成果,造成全国各界向蒋介石施压的形势,逼他停止内战。”

  周恩来又问少奇同志还有什么意见,刘少奇说就照刘一民同志说的办。就是蒋介石要打内战,也让他背上破坏谈判、发动内战的恶名。

  周恩来将大家的意见报告中央,中央很快回电同意。

  下午谈判一开始,周恩来就说:“各位代表,国共双方能坐到一起,这本身就是一个胜利。我们受两党委托,就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进行谈判,这说明两党都看清了当前外敌侵略的事实,再不团结起来一致抗日,就有亡国灭种的危险。不知道我的这个看法能不能与诸位达成共识?”

  国民党方面几个人磋商后,张群说道:“恩来先生,当前中国的形势确实到了需要团结对外的时候,我们能坐到一起,就说明了这一点。不过,我们认为,影响中国团结抗日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贵党以武力对抗中央,致使国家政令、军令不通,劳民伤财,积弱成疾。因此,要想实现团结抗日,贵党必须放弃暴力独立主张,服从中央领导,军队接受改编,否则,一切无从谈起。”

  刘一民一听就恼了,这帮人应该很有政治智慧,能够看清当前局势,但还一味态度强横,上午说让出川北是先决条件,下午又说不放弃暴力独立主张、不接受改编就无从谈起,明天还指不定会出一个什么妖蛾子呢?纯粹是在拖延谈判时间!不教训他们一下,看起来他们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刘一民正要发作,就听周恩来平静地说道:“岳军先生的话前一句就是认同我刚才的话了,是不是?”

  张群点点头。

  周恩来马上交待担任记录的同志:“请记录,国共双方代表一致认为目前到了该团结抗日的时候了。”

  张群看看周恩来,想说什么但终于还是没有说。

  周恩来接着说道:“至于岳军先生说的我党‘以武力对抗中央,致使国家政令、军令不通,劳民伤财,积弱成疾’这句话,我不能同意。众所周知,国共第一次联合,促成了北伐,有无数共产党人血染北伐战场。我本人也曾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第一军政治部主任,参与领导东征战役。是蒋介石背叛革命,发动四一二政变,屠杀共产党人,逼得我们不得不拿起枪来和他斗争么。不过,我们今天不谈这个,这段历史留给后人评说。”

  周恩来还没有说完,陈诚坐不住了。

  陈诚这个人是国民党中少有的清廉自守的干部,又长于政治,很有修养。但有一点,他把蒋介石视作偶像,忠心耿耿,最听不得别人说蒋介石不好。这一听周恩来说蒋介石背叛革命,什么修养啊、什么镇定功夫啊,全跑到脑后面去了。一下就站了起来,用手指着周恩来就说:“共产党不服从领袖,就应该消灭!我不允许你污蔑领袖!”

  早就想发作的刘一民这下可找到了爆发点,把桌子一拍,站起来冷冷地说道:“陈诚先生,请收回你的手指。你竟敢对周副主席不敬,我看你是不想要你的手了!”

  陈诚反唇相讥:“你不就是那个靠偷袭、伏击打了几个胜仗的刘一民么?你狂什么?你能保证你永远都有那样的好运气么?有本事我们真刀真枪地摆阵布兵,看看是我中央军精锐厉害,还是你的红七军团厉害!”

  刘一民硒然一笑:“摆阵布兵真刀真枪打,你也不是对手。我先问你,周副主席是不是曾经在黄埔军校做过你的长官?黄埔军人见了长官就是你这种作风么?再说,周副主席只是陈述了一个事实,并没有说蒋委员长人品不好么,这也能算污蔑?”

  陈诚这才意识到自己孟浪了,说了声:“恩来先生,对不起!”就悻悻地坐到了位置上。

  刘一民见陈诚坐下,也坐回了座位,看了看各位正襟危坐的代表,沉声说道:“请各位原谅我刚才的失态。和各位相比,我是后进末辈,这里又是两党谈判场所,本不该如此冲动。可是我看大家一直在打嘴皮官司心里发急。大家想过没有,我们在这里扯皮的时候,日本人在干什么?他们在磨刀霍霍向华北!我们在驱动双方士兵用步枪、手榴弹厮杀的时候,日本的飞机、军舰随时都有可能向我们扑来。张群先生、邵力子先生、张治中将军、陈诚将军都是北伐元勋名将,也都是忠诚谋国的俊杰,张群先生多次与日本交涉,张治中将军曾浴血淞沪,应当对日本人的狼子野心深有体会。就是陈诚将军,虽然还没有打过日军,专打红军,和我们仇深似海,但我对陈诚将军任十一师师长时提出的不贪财、不怕死很欣赏。我相信,以陈诚将军的智慧,不会看不出今日中国真正的敌人是谁。包括蒋委员长,恐怕也不是不清楚。诸位,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

  国民党方面的代表全部陷入了沉默。其实他们的沉默不单单是认同刘一民的话,更重要的是想不到一个共产党的军团长、谈判代表,竟然会如此评价他们,这太让人震惊了!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2:16 , Processed in 0.032825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