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重生之红星传奇》(精校版全本)作者:豫西山人 - 第 151 页

  停顿一下,刘一民又说道:“现在,我们虽然把蒋介石国民政府的反动势力赶出了陕西,但是,我们革命的路还长得很。日本侵略者侵占了我国东北,三千万人民在痛苦中挣扎。旧恨未除,新恨又添。日本侵略者又把魔爪伸向了华北,不断挑起事端,企图将华北变成第二个满洲国。同志们,作为炎黄子孙,作为一个中国人,你们回答我,我们能答应么?”

  战士们雷鸣一般齐吼“不答应!”

  刘一民满意地点点头,继续说道:“要想打败日本侵略者,就必须提高我们的战术素质,建设稳定的根据地。红二十七军是陕西父老的子弟兵,我希望同志们要好好学习,掌握文化知识,团结和带领老乡们把陕北建设好。让荒山野岭变成我们的大森林和大果园和万顷良田,支援我们的抗战。也希望同志们苦练杀敌本领,提高战斗技巧。我在这里先说一下,明年春上,红七军团还要进行技术比武,到时候红二十五军、红二十七军都要参加。根据比武成绩,决定红七军团主力部队编成。成绩好的,当然是主力部队,率先换发新武器,率先上战场,后勤供应首先满足。成绩差的,就编为陕西警备部队,使用主力部队淘汰下来的武器,后勤供应就要相对差一点。同志们,你们告诉我,是想编为主力部队还是想编为警备部队?”

  这下,把这些老红军煽动得群情激昂,在干部们带动下大吼:“我们要当主力!”

  刘一民见士气已鼓动起来了,就让蔡中宣读陕西省军区嘉奖令。随后,刘一民、蔡中、曾中生、刘志丹、习仲勋、高岗等人,给立功战士颁发证书、戴红花,把气氛渲染的热烈无比。

  晚上,七军团文工团进行慰问演出,节目和慰问红二十五军时的节目基本一样,一曲合唱《十送红军》,把晚会推向了高潮。战士们第一次听到这么好听的歌曲,全部站了起来,欢呼声传出了很远很远。

  第二天,刘一民、蔡中、曾中生、唐星樱在刘志丹的陪同下,实地查看了延安的地形,到麦田里仔细查看了麦穗饱满程度,并走访了几户老乡。

  这个时候的延安,人口很少。像后世非常有名的吴起镇,也不过只有七户人。

  刘一民看过以后,觉得这陕北可以移民。想想陕西全省由于战乱和灾荒,人口基数本身就不大。要想发展生产,搞活经济,没有一定的人口基数是不行的。明年四川、河南大旱就是机会,到时候要吸引灾民往陕西分流,一是可以救活许多人,二是可以壮大陕西的实力。

  晚上,刘一民不想让唐星樱太辛苦,就和她商量,让她在延安休息几天,然后率文工团返回西安,留两个连护送她们。

  唐星樱在黄帝陵祭拜时,听到刘一民祭文里说的偕夫人唐星樱一句,心里的荣耀感、自豪感就油然而生,加上路上刘一民给她画的油画,此时正是心里美的时候,新婚浓情,爱恋之极,哪里会离开刘一民返回西安?她坚决不同意,直接说她是他的妻子,别说这么安全的去榆林,就是上战场也不离开他。文工团可以返回西安,请他另找人带队返回。

  刘一民只好去和蔡中商量,让他带文工团留下,在延安休息几天,然后返回西安,留下警卫一营两个连护送他们。自己和曾中生带着沈谦一先到延长,查看延长油矿情况,然后北上榆林。

  蔡中一听,把头摇得拨浪鼓一样,直说不行,他无论如何要去榆林,还要去汉中。总之,刘一民去哪他去哪,想把他甩下,门都没有!

  刘一民耐心地说,文工团女战士多,接下来的行程路况不好,很辛苦,还是让她们返回西安算了。但是得有人带队,不然不放心。

  蔡中问唐星樱去榆林不去?

  刘一民说没办法,她非要去,只好带上。

  蔡中马上说:“我现在才知道什么叫重色轻友,同志哥,要不得啊!”

  刘一民知道蔡中确实是想和他一起,就不再勉强。想想文工团的战士们难得来陕北一次,要是让她们回去,估计都会抹眼泪的。算了,一起去榆林吧,那里有沙漠、有草原,让战士们开开眼。

  次日早上,刘一民一行在刘志丹、习仲勋、高岗等陪同下,赶往延长。

  《汉书》记载:“上郡高奴,有洧水,可燃”。说的是陕北延安一带有石油。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将洧水命名为“石油”,并大胆预测“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这就是石油一词的来源。

  刘一民来自21世纪,对陕北石油开采历史非常清楚,知道中国大陆第一口油井就诞生在延长县城西面。也知道延长油矿开采动议是1903年,1905年清政府创建延长石油厂,1907年9月10日第一口油井“延一井”见油,当日出油150公斤。

  到了1914年2月,袁世凯与美国美孚石油公司签订《中美合办油矿条约》,成立了中美油矿事务所,让美孚石油公司来延长开采60年。结果美孚石油公司三支钻井队,在铜川、中部、延安、延长钻井7口,虽然都见到了油层,但认为经济价值不大,得出了中国大陆贫油的结论。

  后来,我国石油地质学家王竹泉、潘钟祥等人多次到陕北勘察,形成了独特的理论,并于1934年成立了陕北油矿勘探处,有几口油井出现了富油。

  历史上红军产证到延安后,就派人接收了延长油矿,进行管理,恢复生产。直到1940年清华大学地质系毕业的汪鹏到延长油矿工作,才弄清了延长地形构造,自此开出功勋井,产量大幅提高,不但生产汽油、煤油,也生产蜡烛、擦枪油、石墨、黄油,对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做出了贡献。

  现在汪鹏还在上学,还没有参加红军,但自己带来了沈谦一,加上自己了解陕北油田情况,只要稍一点拨,自然就能让油井高产。对此,刘一民深信不疑。

  延长距离延安也就100来里左右,有红二十七军干部带路,又有汽车和战马,行军速度很快。中午时分,队伍就到了延长县城。

  由于想细致查看油田生产情况,刘一民就命令队伍在延长驻扎,宿营休息,让赵小曼负责,带战士们游览。

  吃过饭后,刘一民叫来延长县委、县政府的同志,了解延长油矿情况。结果大出刘一民意外,由于红军占领这里,油矿已经停止生产,管理人员基本跑完了,技术人员和工人能跑的跑了,跑不了的都在家里呆着。

  刘一民当即批评了刘志丹等人没有发展经济的眼光,守着钱柜子闹穷。批评完,让干部们去请那些留下的技术人员过来,他要和他们座谈。

  下午,刘一民就在延长召开座谈会,参加人员是留下的技术人员和工人代表,刘志丹、蔡中等人也参加了座谈。

  经过了解,这个时候的钻井设备是气动顿钻机,依靠油井自喷出油,用铜锅炼油。刘一民想了想,到了1948年延长油矿才开始用炸药和盐酸进行技术改新,提高出油率。

  在座谈会上,刘一民做出了三项决定,一是原油矿技术人员和工人一律加入红军,实行供给制,技术人员的妻子和子女也实行供给制。逃散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尽量寻找,动员回来参加工作。二是成立延长油矿管委会,刘志丹暂兼管委会主任,马上清理设备,恢复生产,保证市场供应。三是由红二十七军派出一个连,作为延长油矿警备部队。

  晚上,刘一民给中央发了封电报,报告了慰问红二十七军的详细情况,也报告了陕北夏粮即将丰收的情况,重点报告延长油矿情况和自己采取的措施。在电报的结尾,刘一民写道:“恢复和扩大延长油矿生产,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意义。现在国统区和日战区均未发现石油,延长油矿就是宝中之宝,某种程度上比金矿更珍贵。原拟将沈谦一留下担任油矿领导,但考虑到还需要沈谦一去寻找煤矿和铁矿,暂时不能留在延长。现在急需通过关系找地质调查所专家如王竹泉、潘钟祥、谢家荣、杨公兆、北京大学胡伯素等,到陕北来工作,待遇可以从优。北大、清华地质系学生有多少要多少,专业学生同样有多少要多少,陕北是资源宝库,急需各类人才。”

  第二天,刘一民请这些技术人员带路,详细勘察了延长油矿各主要油井,视察了炼油厂。

  本来,刘一民想开动金手指,直接指定几个采矿点,想了想算了,自己不能任性,那样会让科学家们少了许多探索研究的乐趣。只要想法把地质研究所的专家和北大、清华地质系的老师弄来,他们自然会找到的。这个时候,华北局势不稳,很容易动员这些专家南下的。

  离开延长的时候,刘志丹有点愁眉苦脸。

  刘一民告诉他,不用发愁,要依靠这些技术人员和工人,迅速恢复生产。等他回到西安,会给他派专家来的。他先兼着管委会主任,把生产抓起来,新的懂行的管委会主任、炼油厂厂长会很快上任的。

  想了想,刘一民还是忍不住告诉刘志丹,据说当年美国美孚石油公司把几套钻井设备留在了延安,要他回去详细查找,尽快找出来,投入使用。

  刘志丹这才放下心来,直接对刘一民说:“不怕司令员笑话,咱老刘只会打仗闹革命,这搞炼油的活实在干不了。”

  刘一民认真地告诉他:“作为一个高级干部,光会打仗不会建设是很可怕的。不会不要紧,只要学习就行。要是不会也不学,很可能打仗时是大英雄,和平建设年代就是大破坏者,可能造成严重后果还不自知。我们红军干部、共产党人,就要做学习型人才,学中干,干中学,终身学习。做一个上马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英勇战将,下马会理民政、发展政治文化经济的学者型领导人。这样,才能促使我们的国家快点发展起来,让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刘志丹等人慢慢品味刘一民的话,越品味越觉得有意思。最后,刘志丹提出可不可以把这几天刘一民的谈话整理出来,上报中央,供干部们学习?

  刘一民一笑,回答说可以。

  几个人这才依依不舍地告别。

 

 

第一六七章 煤田(一)

  从延长北上,一路几乎是边行军边观光。

  延安到榆林,历朝历代都有官道,红军实行以工代赈修路后,红二十七军和随后移防榆林的骑兵师,配合地方政府,组织乡亲们将官道修正拓宽,虽然是土路,但汽车能够通行,所以行军速度不受影响。

  红二十七军派出的向导沿路联系驻军和地方政府,把队伍的行程安排的妥妥帖帖的。因此,虽然是盛夏行军,但遍览陕北风光,一行人心里说不出的愉悦。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碳”。

  清涧的石板让刘一民等大开眼界,陕北苦焦,除了窑洞,建房垒墙都用石头,石匠也就特别多。汉子们拿着锤子、锉子,把一块块石头磨得平整光滑,可以当案板。

  绥德的汉子一路上见了不少,头上都包个白头巾,腰板挺直,看上去确是好汉子。

  至于米脂的婆姨如何漂亮,队伍形色匆匆,倒是没有怎么见到。晚上休息的时候,唐星樱打趣刘一民,是不是没有见到貂蝉一样的美女有点失落?刘一民笑着说,貂蝉就在我身边,月亮这么好,我能看得见。羞得唐星樱直拿小手捶他。

  这一路收获最大的是赵小曼。

  陕北民歌像奔腾不息的黄河源远流长,经久不息地飘荡在黄土高原的山山、村村、沟沟、岔岔。让人惊异的是,编创这无数久唱不衰、思想性艺术性如此高的歌谣的人,都是些脚夫、揽工汉、拦羊后生或搂柴婆姨。正是生活在这贫瘠的黄土高坡上的美男俊女、有名作者和无名作者们,世世代代共同创作和续写的陕北人的生活史歌。

  和陕北民歌交相辉映的就是信天游、酒曲。

  赵小曼一头扎进了陕北民歌和信天游的海洋。

  这一路走来,眼见刘一民和唐星樱两情依依、恩爱无比,赵小曼心里凄苦。到延安的时候,刘一民和几个首长下部队,赵小曼带着文工团的战士们自由活动。在延河边,一个放羊老汉的信天游吸引了赵小曼,她马上上前去问:“大爷,你唱的这是什么歌啊?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过?”

  老汉告诉她,这是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没有个啥子正规调子,想怎么唱就怎么唱,陕北人大人小孩汉子婆姨都会唱几段。高兴的时候吼一嗓子,烦闷的时候也是吼一嗓子。最早是熬活的长工、赶牲口的脚夫、做苦活的穷汉们唱,宣泄内心的烦闷、愁苦,表达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渴求、向往。后来就发展成了随心所欲、任意发挥的民歌形式。说着说着,老汉就唱开了:“信天游来调子广,调子就有几大筐。”

  赵小曼听得入迷,忙掏出本子记录。

  那老汉见这漂亮女红军把他的歌记了下来,知道这是个有文化的女娃,怕是也陷在了想情郎的陷坑里出不来,忍不住就又唱了起来:“东山上(那个)点灯(哎)西山上(得个)明,四十里(那个)平川了也了不见人。你在你家里得病(哎)我在我家里哭,秤上的(那个)梨儿(哟)送也不上门。”“想你想的着了惊慌,耕地扛上饸饹床。沙梁梁招手沙湾湾来,死黑门的裤带解不开。”

  通俗的陕北方言,热烈奔放的曲调,把个男女爱情唱得缠绵凄婉,一下子就抓住了赵小曼的心。

  接下来,每到一地休息的时候,赵小曼就找当地人唱民歌让她听,并记录曲调,然后就自己开始学唱。

  刘一民见赵小曼这样认真,知道这丫头发现了宝藏。心里想,这陕北民歌的名作老子都会唱,而且唱的很好听,何必这么麻烦?有心唱给赵小曼听,又担心破坏赵小曼发掘民歌资源的热情,就尽量满足她的要求,让李成毅专门派出一个班保护她,让她边行军边收集民歌。

  这个时候,陕北民歌代表作品之一的《三十里铺》刚刚成型。队伍路过三十里铺附近时,一个小木匠边干活边唱,赵小曼听着好听,马上就去采风。说来也好笑,这绥德三十里铺村有个后生叫郝增喜,与村里一个性王的姑娘常在一块拦羊、掏苦菜,时间一长,彼此有了爱慕。郝增喜家中光景好,父母嫌门不当户不对,就给儿子另娶了亲。同村的拦羊后生常永昌早就看上了姓王的姑娘,这正是靠近“凤英”的好机会,哪想碰了一鼻子灰,遂产生了报复“凤英”的念头。常永昌不用嘴说,而是借用《骑白马》(《东方红》最早的版本)的曲调,真名真姓的编了一首歌。他把歌唱给村里一个木匠听,木匠劝常永昌,真名真姓容易惹事,后来就用笔名和排行代替了。他们常常是边干活边唱,所以《三十里铺》的旋律带着很明显的木匠推刨子的节奏。

  经过整理,赵小曼就把《三十里铺》唱了出来,曲调优美,歌词朴实,加上赵小曼柔美的女音,在绥德一唱就吸引了战士们。连绥德城的老百姓都没有想到,原来他们天天唱的民歌是这么好听。赵小曼却是边唱心里边流泪,我的三哥哥成了别人的丈夫,实打实地把妹妹闪到了半路口。

  等到了绥德,《三十里铺》、《五哥放羊》、《兰花花》、《赶牲灵》、等陕北民歌的代表作就初步整理完成了。赵小曼天天沉浸在民歌的海洋里,连走路都在小声哼唱。

  刘一民心里郁闷,上次在潼关寻找金矿时,自己曾给高原等人唱过《走西口》,这要是以后再不小心唱出别的什么歌,怕是要被这赵小曼寻根问底不可。看来,人的智慧是在不断开发的,这赵小曼如此才华,又勤学好问,真的一头钻进音乐殿堂,说不定就会大放异彩,让陕北民歌提前为外界知晓。算了,这丫头看来是把情思转移到了民歌上,这样也好,虽然她不一定能找到自己的心上人,但却能在艺术上有所成就,这也是一种了不起的贡献。

  榆林城号称驼城,雅号榆阳,东依驼山,西临榆溪,南控乌延,北瞰燕塞,襟山带水,龙腾虎踞。由于地处陕甘宁蒙晋交界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争战的九边重镇、三秦锁钥。历史上,大夏国开国君主赫连勃勃、西夏开国君主李继迁、北宋名将杨继业、南宋名将韩世忠、明末闯王李自成都诞生在榆林辖区。

  榆林独特的战略地位,城防建设自然是重中之重,明代三拓榆阳,形成了“南塔北台中古城,六楼骑街天下名”的城市格局。长街十里,均以石子铺路,城扁街宽;榆林的城墙非常坚厚,比北京的城墙还略厚一点;由于是九边重镇,将军府邸多、衙门多,规制都仿照明代北京建筑建造,加上边商富贾、手工业者云集,连铺户家宅也都是星罗棋布、鳞次栉比的四合院,二进、三进、四进都有,交相勾连、庭院深深,不愧“小北平”的称号。

  胡老虎和鲍文见军团长这么快就来看望部队,心里欢喜,一直接到了米脂,陪同刘一民到了榆林。

  离开成都后,刘一民还是第一次见到中小城市有如此规整的建筑的,所以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塞上明珠榆林城,一大早就领着蔡中、曾中生、唐星樱、赵小曼、晶晶等人,把榆林城转了个遍,又到榆林明珠红石峡去游览。在红石峡,刘一民应胡老虎和鲍文之请,题写了“塞上明珠”、“蒙汉同源”、“还我河山”三块匾额,又题写了“母亲叫儿去扛枪,妻子送郎上战场。四万万人齐努力,团结抗日灭东洋”的短诗。

  胡老虎见军团长写出如此雄壮的文字,知道军团长杀敌之心日盛,亟待上战场和日寇厮杀。就找来榆林最有名的石匠,让把刘一民的题字、题诗刻上石壁。

  等石匠拓印好后,刘一民的手迹就被在场的军团报副总编晶晶收走了,说是要回去在《战旗报》上发表。

  晚上,军团文工团在榆林城进行专场慰问演出,除骑兵师干部战士和榆林抗日民主政府干部外,还邀请了榆林的社会名流、工商业代表,许多市民也围在四周观看。

  文工团长赵小曼两次上场,一次是她的古筝弹奏《春江花月夜》、《平沙落雁》,另一次就是她的陕北民歌独唱。

  令赵小曼想不到的是,她的民歌演唱获得了极大成功。

  此时赵小曼把头发已经留了起来,梳成两个长辫子,白衬衣、兰裙子,看上去清丽无比,十足一个洋学生的样子,站在台上本身就已经够吸引人了,加上战士们第一次听这么好听的艺术化了的陕北民歌,结果自然是一次次地掌声把她留在台上不让下来。《三十里铺》、《五哥放羊》、《赶牲灵》、《兰花花》、《沙梁上站个俏妹妹》,一首首民歌下来,唱得战士们如醉如痴,连围观的乡亲们都是轰然叫好。

  最后,这丫头脑子进水,竟然在台上说她唱的不是最好的,军团长唱的才最好,想请军团长上台和她一起合唱一首。

  这下弄得刘一民下不来台,现在他已经不是刚穿越那会儿了,那个时候他没有那么多想法,心情激动时可能就会唱一下。现在他身份不同,身边又有娇妻,如何会上去唱?但架不住战士们的掌声和渴盼的眼神,只好站起来,把赵小曼刚唱过的《三十里铺》又唱了一遍。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8:40 , Processed in 0.032744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