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重生之红星传奇》(精校版全本)作者:豫西山人 - 第 204 页

  昨天夜里接到寺内寿一大将的电报后,陆相杉山元手都是颤的,轻飘飘的电报纸硬是拿不住,直往地下飘落,弄得杉山元大将不得不弯了三次腰。

  参谋总长闲院宫载仁亲王此时已经是72岁的老元帅了。这是个老谋深算的家伙,杀人不见血。年轻的时候喜欢冲锋陷阵,参加甲午战争时候曾骑马冒着清朝军队枪林弹雨传达命令,被日军誉为“王子传令兵”。后来,此人从骑兵大队长开始,一路提升,不但做了元帅,而且获得了大勋位菊花章项链。现在,他已经成了日军中最有权势的人物,除了二·二六事件挨过天皇的训斥外,连陆相都要看他的脸色。历史上,他的两个侄儿之所以敢发动南京大屠杀,就是因为受到他的纵容和鼓励。

  见杉山元如此失态,老混蛋闲院宫载仁亲王理了理华白的八字胡,嘴角露出一丝轻蔑的嘲笑,让参谋次长泽田茂拿过电报,细细地看了一遍,说道:“很好,很好,寺内寿一伯爵似乎最近比较倒霉,刚刚在太原损失了二十一旅团和察哈尔派遣兵团,这天津又丢了。看来,寺内寿一可以成为大日本皇军有史以来的第一倒霉蛋了!”

  这闲院宫载仁亲王的心思连天皇都猜不透,事实上他一直打压日军中的皇道派,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将就吃过他的亏。寺内寿一不是皇道派,身份超脱,在二·二六事件中曾出任陆相,担任肃军重任,对皇道派大打出手,应该是很对闲院宫载仁亲王的口味的。因此,一听闲院宫载仁亲王说寺内寿一是皇军有史以来第一倒霉蛋,杉山元眼角一闪,就垂头不语了。

  泽田茂没有看见杉山元眼角的精光,自顾自地说道:“天津一直都是大日本皇军的重要基地,华北事变之所以能够迅速成功,与帝国持之以恒地经营天津密不可分。那里不仅有我们的租界、兵营、侨民,还有数量庞大的战略物资。如果不夺回天津,帝国就会损失巨大,华北方面军几十万大军马上就面临补给困难,军部对天皇陛下也无法交代。如果让那些对圣战有看法的人知道,必然又会指责军部把国家拖入了战争的陷阱。因此,必须得尽快夺回天津。”

  闲院宫载仁亲王又摸了一下花白的八字胡,不动声色地问陆相杉山元:“陆相阁下以为如何?”

  杉山元头都不抬,低声说道:“等明日寺内寿一大将彻底弄清情况,就呈请陛下圣裁吧!”

  闲院宫载仁亲王眉毛一扬,忍了忍,笑道:“好,就烦请陆相转告近卫首相,让他明日一早紧急请见天皇陛下,召开御前会议,商讨再次向华北增兵问题。”

  然后,载仁亲王就让泽田茂立即召集参谋人员,推演华北战局形势,准备拟定扩军方案和夺回天津作战计划。

  天明后,寺内寿一大将发来了作战计划,闲院宫载仁亲王、陆相杉山元、参谋次长泽田茂审阅后,认为基本可行。闲院宫载仁亲王更进一步提出,应该在本土扩编四个师团,海运至秦皇岛登陆,奇兵突袭,彻底消灭这支和皇军捣乱的支那劲旅,迅速收复天津。

  这个设想,让杉山元和泽田茂都感觉这老元帅还真是老而弥坚,提的计划更胆大、更狠辣。

  于是,三个人拉上近卫首相,一起进宫面见天皇。

  裕仁天皇昨天晚上休息的不好,脸色有点蜡黄。原因是继攻占了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后,皇军又收复了太原,战局态势良好。寺内寿一大将又促成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可以想见,很快华北乃至全中国就会成为第二个满洲国。裕仁天皇欣喜之下,就去临幸了宫内省田中光显伯爵遴选送来的一个公主。

  裕仁天皇和良子皇后从小青梅竹马,感情很好,本来不需要纳侧室,但是自从良子皇后一连生了四个公主后,皇族中要求天皇纳侧妃的呼声就高了起来。到良子皇后流产后,田中光显伯爵遴选了十个公主,从中选出三个让天皇钦定。裕仁这家伙本来想都留下的,看了看良子皇后的脸色,就只留下了其中一个最漂亮的。后来,裕仁天皇与良子皇后陪这个公主玩过一次纸牌,不知道什么原因,就再没有关心过这个公主。

  直到1933年良子皇后诞下明仁亲王后,皇族中要求天皇纳侧妃的呼声才平息了下来。裕仁天皇也装模作样地告诉臣民,他标榜一夫一妻制,不会纳侧妃的。可怜那个美丽的公主就被冷落在了皇宫中。

  昨天晚上,裕仁天皇一时兴起,想起了那张白嫩白嫩的脸,就背着良子皇后,偷偷地去临幸那个公主了。不料这边刚刚入港,正在得趣,那边良子皇后就不知道从哪里得到了风声,赶来又哭又闹,硬是把个堂堂天皇吓得疲软,慌慌张张从那个公主身上爬了起来,连哄带劝地陪着良子皇后回寝宫去了。

  天刚明,女官就报告,那个公主羞愤之下,竟然出家修行了。

  裕仁天皇又惊又怒,看良子皇后的眼神都变的像刀一样。无奈,良子皇后撒娇卖痴,还把女儿、儿子都喊了过来,缠着裕仁天皇。弄得裕仁天皇灰塌塌地,提不起半点精神。

  见近卫首相紧急请见,裕仁天皇就有点烦,不想理这帮老家伙。还是良子皇后为了转移丈夫的注意力,万般哄劝,答应他晚上一定换个姿势,让他彻底放松尽兴,裕仁天皇这才召见几个大臣。

  一听天津丢失,驻守天津的部队全部玉碎,战略物资全部落入中国军队手中、华北航空兵团丧失战斗力,裕仁天皇蜡黄的脸色就变得青黄,一会儿又成了蜡白,最后涌上了几丝潮红。

  咽了口唾沫,裕仁天皇冷冷地问:“寺内寿一刚刚收复太原,怎么就让支那军队跑到了天津?板垣征四郎丢失太原就剖腹谢罪,寺内寿一伯爵的脸皮怎么这么厚,还有脸发电报要飞机、要补给、要援兵啊?”

  这话一说,弄得近卫首相、杉山元陆相和闲院宫载仁亲王都张口结舌、目瞪口呆,无法回答。

  近卫首相觉得自己身为内阁首相,还是需要从大局考虑的,就回奏道:“这支支那军队就是偷袭太原、导致第五师团主力和察哈尔派遣兵团玉碎的支那陕西教导师。这次收复太原作战,寺内寿一大将的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要消灭这支部队,为玉碎的勇士们报仇。结果这支部队成功脱逃,趁我军主力南下之际,长途奔袭天津。华北方面军参谋长冈部直三郎报告,寺内寿一大将是在得知机场遇袭后就判明这支部队偷袭了天津。可惜华北方面军主力正在津浦线、平汉线和山西三个方面作战,腹部空虚,无兵可调。寺内寿一大将口吐鲜血,昏迷不醒,经军医抢救才苏醒。他已经制定了作战计划,恭请天皇御览。”

  裕仁天皇的脸色这才好看了一点,接过作战计划看了一遍,冷冷地问:“诸卿有什么看法?”

  闲院宫载仁亲王这才奏道:“臣等认为华北局势危急万分,如果增援迟缓,华北方面军就会陷入粮弹紧缺的尴尬局面,大日本皇军的战力就会逐渐消耗,支那军及民间抵抗势力就会趁势而起,到时候,几十万大军很可能崩溃,前景堪忧。臣等决议,实施华北方面军作战计划,调第六师团、十六师团、国琦支队归建,派海军联合舰队封锁渤海湾,轰炸天津。另外,考虑到关东军主力全部南下的话,很容易形成满洲空虚。臣等恭请陛下御裁,准予再次扩军,组建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24四个师团,给第五师团调拨一个旅团,使第五师团建制能够完整。上述组建之部队,由本土船运华北,在秦皇岛登陆,直插天津,彻底围歼这支支那部队。战役结束后,可以让关东军南下兵团的三个师团归还关东军建制。”

  裕仁天皇听后半天不语,闲院宫载仁亲王见天皇不语,就又说道:“陛下明见,皇军在支那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蒋介石的支那政府军完全不是我们的对手。只是这支支那陕西教导师比较特殊,据情报机构报告,这支部队本来是共产党从江西转移时候在湖南湘江溃败的一个团,后来在刘一民带领下,连续打败国民党何健部、薛岳部、刘湘部、胡宗南部,部队扩大成了一个军团。这支部队曾经偷袭过成都、西安、太原,现在偷袭了天津。支那人把这支部队的长官刘一民称为战神,据说,蒋介石曾悬赏100万银元取刘一民的首级。共产党的红军改编成八路军时,这支部队改编成了教导师。臣以为,这支部队是大日本皇军的心腹之患,必须重兵围困,才能彻底将其消灭。特别是这个刘一民,多次召开记者发布会,宣扬抗日,鼓动中国老百姓起来杀皇军,实在是一个十恶不赦的破坏分子。这次一定要生擒他,将其斩首示众。否则,任其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杉山元见近卫首相和闲院宫载仁亲王都力主扩军,自然不甘人后,马上也奏道:“天津有华北最先进的工业,还有大日本帝国的金融机构和侨民,屯放着华北方面军的辎重补给,如果不夺回天津,让这些物资落入支那军队的手中的话,他们很快就会再拉起几万装备精良的队伍,华北的局势就更加危险了。陛下,不是寺内寿一大将无能,而是这个刘一民太狡猾。寺内寿一伯爵只不过比较倒霉,遇上了这个凶残狡猾的刘一民,总是在想不到的地方下手。如果支那军队都像这支部队这样,那满洲事变、华北事变、上海事变就不可能发生。”

  裕仁天皇这才说道:“朕不是不同意你们的作战方案,而是考虑怎么样才能更快地收复天津。你们拿出详细的扩军方案,立即执行。至于第五师团缺编的一个旅团,就从近卫师团抽调部队,组成一个混成旅团,加入第五师团编制。各部队长官人选,有参谋总部提名,报朕批准。总之要快,今天就要开始。朕希望天津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回到帝国的怀抱中。轰炸天津的事,要考虑,尽量保全企业。帝国没有那么多的钱去恢复天津的经济。”

  这下,几个侵华元凶脸上都布满了喜色,连声赞颂天皇陛下英明。

  裕仁天皇不耐烦地挥挥手,赶走了几个大臣,自己又回去面对良子皇后那张早已看得有点腻味的脸了。

 

 

第二四一章 倒霉蛋寺内寿一(三)

  刘一民一夜好睡,早上九点醒来的时候,一摸身边空荡荡的,再一听,窗外传来了和儿“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稚嫩的朗诵声。刘一民知道,唐星樱早已起床,怕是已经去工作了,听儿子朗诵的声音,不是陈瑶光在教导儿子,就是陈梅生在教导儿子。

  果然,陈瑶光略带南京口音的声音传了过来:“小政和,你想想,春天的时候,你正在老师的教导下读书。这个时候,窗外传来了黄鹂的鸣叫声。你推开书房的窗户,只见蓝蓝的天上,有一行白鹭在翱翔,远处的西岭山脉,在阳光的照耀下,山头上的积雪犹如白色的帽盔一般,渲染着无比的壮丽。你把眼光收回来,再看看身边的生活,才发现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窗外的码头上,停满了江山万里的商船,只等春的信息。这些船,连带着他们负载的信息,连带着他们负载的人生悲欢离合,就要浩浩然、泊泊然,向远方驶去。谁能知道,他们会带来怎样波澜壮阔读书故事呢?”

  刘一民心里暗笑,我儿子还不到两岁,就是再聪慧,再聪颖,也不过是能死记硬背而已,他能理解什么是“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意境么?这个陈瑶光,枉称自己是南京大学的高材生,连幼童启蒙教育的规律都不懂。

  再一想,这个时候让儿子死记硬背也不错,记得穿越前母亲经常说,他一岁零七个月上幼儿园,上幼儿园前已经能背出100首全唐诗了。年幼聪慧,曾经让长辈们欢欣无比,纷纷称赞他是神童。不过,仔细想来,早期的启蒙教育,也确实起到了开启智慧之门的作用。到现在,他自幼学习的传统文化课程,依然在起作用。

  刘一民穿衣起床,简单洗漱后,就打断了陈瑶光的教学,把儿子抱过来,亲了亲,问了声“儿子,阿姨讲的你能听懂么?”

  不等和儿有任何反应,陈瑶光就说:“他还小,如何能听懂我讲的课程,不过是让他死记硬背罢了!你还真以为老子英雄儿好汉,小小的政和就能明白古诗的意境么?”

  刘一民看了一眼陈瑶光,见这丫头并没有穿八路军军装,也没有穿日军军装,而是梳了一条黑油油的独辫,上身是黄底梅花图案的缎子小袄,下身是黑色碎花棉裤,脚上穿的是牛皮靴。双眼皮,大眼睛,粉白的脸上时不时的飞上几朵红晕,看上去说不出的娇柔,说不出的美丽。

  刘一民心里暗叹,这戴笠,还他娘的真是个人才,不说别的,单是他挑选的这个陈瑶光,就绝对是一等一的美女,而且是绝对的人间绝色。

  收回心思,刘一民喊黄文虎端来早餐,亲自拿着调羹喂儿子吃饭。不料这小孩并不是那么好哄的,一不小心,可能是弄疼了孩子,小政和竟然哇哇大哭。

  陈瑶光把小政和搂过去,擦了擦泪,从刘一民手里接过饭碗和调羹,舀了一勺豆花,轻轻地吹了一下,说了声“和和怪,阿姨喂你吃”,就开始喂孩子吃饭了。

  刘一民觉得这女人天生就有母性的光辉,带孩子绝对是女同志的强项。儿子长这么大,自己总共也不过带了十来天,都是唐星樱独自带孩子的。

  刘一民心里好生感动,忍不住就想把儿子抱过来,好好亲亲。就听陈瑶光边喂小政和吃饭边说:“和和啊,昨天夜里阿姨刚刚睡下,就听见隔壁房间传来了两只老鼠打架的声音。吱吱扭扭,扑扑腾腾,无休无止,吵的阿姨一晚上都没有睡好。阿姨想啊,要是那只公老鼠知道阿姨在隔壁住,也盼望着他喝醉了,或者糊涂了,能摸到阿姨的房间,甚至摸到阿姨的床上去,那阿姨不但不怪罪他,恐怕还会像爱自己的生命一样爱他。和儿啊,你知道不知道,阿姨睡觉的时候从来不把门栓死的,就是为了给他留个门,盼望他能来。而且,阿姨什么都不要,只要能和他欢度良宵。和儿,你说这只公老鼠是真傻呢,还是笨的连找母老鼠的本事都没有了啊?”

  刘一民一听,就知道陈瑶光这丫头开始行动了,一把把儿子抢了过来,架到脖子上,也不理会陈瑶光在后面追着喊“让孩子吃完饭再走”,直接带着儿子去了师部参谋处。

  到参谋处作战室后,刘一民让黄文虎、李小帅端了盆炭火,带着儿子在火盆前取暖,自己去翻看各方面的情报和战报。

  来自总部通报的一封电报吸引了刘一民的注意。通报上说,据最新情报,驻太原的日军今日早晨,开始向向正太路两侧展开肃正作战,我在正太路两侧准备钳制敌人的部队,在日军大部队进攻下,不得不后撤,预计日军的进攻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刘一民觉得奇怪,教导师占领了天津,日军不赶紧增援天津,反而在正太线展开扫荡,想干什么?

  太反常了。假如此时驻太原的日军收缩部队,回援平津,那刘一民并不在乎,因为自从产生袭占天津的想法开始,刘一民就把日军可能到来的报复、围攻考虑得相当周全,把周围日军兵力和可能采取的围攻措施预测的也比较到位。

  现在,驻太原的日军竟然主动出击,视天津发生的情况而不顾,企图扫清正太路两侧,就让刘一民觉得不可思议。因为他知道,日军的通讯、侦察水平远远高于中国军队,自己袭占天津的作战行动蒙蔽不了日军多久,寺内寿一老鬼子绝对不是浪得虚名,最多一天,他就会从铁路不通、机场被炸等情况判断出天津被八路军偷袭的实情的。

  刘一民知道,这个时候的日军高级将领,最然在战略大局上出臭招,但绝对都是搞阴谋的高手,而且一个比一个胆大妄为。死了的板垣征四郎是这样,活着的寺内寿一、土肥原贤二也都是如此。甚至比板垣征四郎有过之而无不及。

  觉得日军行动诡异的刘一民,这下彻底提高了警惕,也不管其他事情了,自己搬把椅子坐到了地图前,开始审视天津及天津周边的形势了。

  中午的时候,罗政委和蔡中都回到了师部,想向刘一民汇报发动群众的工作开展情况。但一进作战室,看见刘一民傻了一样,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地盯着地图看,就把要说的话咽回了肚里。

  其实,刘一民此时心里已经翻江倒海一般了。他忽然觉得,袭取天津固然是好,但一下就把教导师从暗处彻底暴露到了日军的电灯照射下,可能有点得不偿失,接下来日军会采取的行动就不好把握了。再说,这华北平原,一马平川,易攻难守,假如日军下决心彻底解决自己的教导师的话,那也不是完全办不到。

  这个念头一起,刘一民马上就把历史上日军的作战规律回忆了一遍。

  历史上日军在侵华战场上投入的兵力并不是很多,从九一八开始,日军关东军不过几个师团,后来由于全面侵华,加上发动太平洋战争,关东军精锐南调,才导致关东军大规模扩军。华北方面军更是如此,拢共就那么几个骨干师团,几十万人,硬是依靠铁路和海运,时而把骨干师团编入华中方面军,进行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时而又把骨干师团编入华南方面军,甚至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几个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元老级师团,全部被拉上了太平洋战场。东北也好,华北也好,华中也罢,很难再见到日军侵华战争初期的骨干师团的身影。

  再一想,日军大本营此时当家的是闲院宫载仁亲王,这家伙是个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极端反动,极端暴虐。由于自己的到来,修改了部分历史走向,很难保证日军大本营不采取极端的报复措施。

  那假如日军采取极端报复措施、欲置教导师于死地的话,他们会怎么做呢?

  攻向山西的日军必定是要回援的,山东津浦线作战的日军也是要回援的。单单是这两路日军回援,并不可怕。自己只要拍拍屁股走人就行了,甚至还可以顺手牵羊,干掉他一个旅团、甚至一个师团,让日军的围攻瓦解于无形。

  但是,一想起但是两个字,刘一民就觉得心里一阵颤抖,他马上意识到,自己的教导师出战以来,太耀眼了,日军的情报机关不可能不注意自己,恐怕连自己老婆姓啥叫啥都搞得一清二楚。如果再顺藤摸瓜,研究一下自18团以来自己的战绩,恐怕日军会把自己和教导师当做侵略中国的一块巨大的绊脚石,急于搬开而后快。

  假如日军把教导师列为头等危险敌人的话,他们会怎么做呢?

  刘一民心里一跳,现在正在南京担任守备任务的第六师团、十六师团、国琦支队可都是属于华北方面军建制的,南京已经失陷,这两个精锐骨干师团在留在那里有什么用?寺内寿一不会不向大本营要求让第六师团和十六师团归建的事情,大本营也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华北形势危急,而让已完成攻占南京任务的精锐师团在那里吹牛聊天的。

  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刘一民就觉得自己还是小看了日本人,这些家伙是何等的狂妄,以小部兵力就敢发动九一八事变,还有什么事情他们做不出来啊?过去自己和教导师隐藏在暗处,虽然消灭了二十一旅团和察哈尔派遣兵团,但日军并不知道自己的准确位置、兵力情况,只能盲目地发动收复太原战役。现在自己占领了天津,也就等于告诉了日军攻击方向、攻击目标。以日本现在的国力,只要大本营下定围歼自己的决心,兵力、火力、航空支援都不成问题。有可能的话,日军甚至会提前大扩军,把天津围个水泄不通。那样的话,这袭占天津就变成了送货上门了。

  越想越警惕的刘一民,马上就从最坏处开始着想,把日军关东军可能南下支援华北方面军围剿作战的情况想到了,把第六师团、十六师团归建的事情想到了,把日军可能恢复第五师团建制的情况想到了,甚至连日本国内可能紧急扩军,编成新的作战集团的事情也想到了。没办法,日本是个发达国家,国家动员体制健全,预备役人员充足,训练有素,只要一声令下,组建几个师团简直易如反掌。

  问题想透了,刘一民就开始研究如何才能从天津安全撤离的问题。这个时候,刘一民心里已经不再想消灭多少日军的问题了,也不再想建立津冀根据地的问题了。因为他知道,此时,日本人可能已经把他列成了头号敌人,这样的话,日军的报复一定是超出想像的,一定是空前激烈的。当务之急,是捍卫袭占天津成果,赶紧悄悄地转移部队,跳出可能到来的日寇的铁壁合围。

  刘一民的担心是正确的,日军大本营批准华北方面军作战计划后,为了迷惑教导师,让教导师在天津多停一段时间,并没有马上下令部队立即向天津方向集中。而是命令山西方面日军二十师团和一0九师团立即开展肃正作战,掩护关东军南下兵团东进。命令山东方面的独立混成第三、第四旅团,积极向津浦路两侧进攻,掩护主力第十师团和一0八师团北上。由山西方面、山东方面的日军主力在距离天津较远范围内,形成一个松散的监视圈,监视天津方向教导师动静,等候第六、十六师团和本土增援部队主力的到来,准备待这些部队一到位,就开始紧缩包围圈,一步步、一圈圈,困死教导师。

 

 

第二四二章 沸腾的天津(一)

  就在日军大本营决策向华北大规模调兵、围歼教导师和刘一民警觉后苦思对策的时候,天津城里已经是一片沸腾了。

  12月25日早晨,天津市民突然发现,街头上站岗的日军哨兵换成了身穿灰军装,臂带“八路”臂章的中国军队,士兵们的脸上也都挂满了笑意。

  沿街的墙壁上贴满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团结抗日”、“动员起来,团结一致,坚决消灭日本侵略者”、“热烈庆祝八路军收复天津”等口号。

  一个老大爷以为是自己的眼花了,想走到站岗的哨兵跟前看个仔细。不料,冬天的路太滑,这老大爷颤颤巍巍的,一个趔趄就要摔倒。站岗的八路军战士忙一把搀住老大爷,嘴里还说着:“大爷,你慢点,小心路滑。”

  这下,老大爷彻底相信是中国军队回来了,马上就拉着战士的手,问他们是哪个大帅的部队,从什么地方来的,这次还走不走。

  站岗的战士耐心地告诉老大爷,他们是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的部队,是毛泽东、朱总司令领导的部队,从很远很远的地方来打日本鬼子的。

  战士的话一说完,老大爷的腰也不弯了,手也不颤了,满眼含泪,大声说道:“老天爷呀,你总算睁眼了,让我老汉还能活着看到国军。狗日的小日本,你们都跑哪里去了,有种就出来让我老汉再看看你们那矮冬瓜的模样。”

  老大爷的话引来了围观群众的笑声,几个孩子甚至跑上来摸战士们的军服和枪。

  很快,一支支由八路军和天津市委抽调干部组成的工作队就开始活跃在各个居民区、棚户区了。

  自从天津成为通商口岸以来,天津人民一直就生活在侵略者铁蹄的阴影下,无数次的抗争,带来的都是血淋淋的教训。特别是七七事变后,日军在天津周围各县杀人洗劫,犯下了滔天罪行。这突然间得到中国军队收复天津的喜讯,这冬日的天津城一下就变得像春天一般了。先是各家电台一遍遍不停地播出我军收复天津的新闻,播送八路军抗日救国的各项政策,接着就是各学校的学生们在街上排队游行,一遍遍呼喊着口号,庆祝收复天津。到后来,居民们全部走出了庭院,街头巷尾全部都在议论共产党和八路军。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21:26 , Processed in 0.039530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