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重生之红星传奇》(精校版全本)作者:豫西山人 - 第 247 页

第三0九章 公祭(二)

  刘一民回到南宫后,与罗荣桓见了面,两个人把几个方面的工作交流了一下,然后罗荣桓就陪着刘一民去瞻仰烈士遗容。

  在刘一民心里,对战争的残酷性是有充分认识的,他也知道历史上仅冀南我军就牺牲了几十个旅、团级干部,但是自从他参加红军以来,特别注意保护部队骨干,自湘江整编成军后,虽然历经大战恶战,无论是红军时期还是上抗日战场以来,教导师序列从没有阵亡过主要干部。李亦默的牺牲,让刘一民内心里早已悲痛欲绝,只不过敌情紧迫,作为一支大军的主帅,他只能把眼泪流进肚里而已。

  人都是这样,只有自己最亲近的人的死,才能让自己不由自主地泪如泉涌。刘一民现在早已融入了这个时代,他所有的亲人就是他的这些战友们。这一见到躺在棺材里的李亦默,刘一民颤抖着伸出双手,轻轻地抚摸着李亦默已经彻底僵硬了的瘦削的脸庞,喊了两声“亦默”,就晕倒在了棺材上。

  罗荣桓和接到通知赶回南宫的蔡中、曾中生把刘一民拉起来,把他扶到椅子上,掐了半天人中,才算是把刘一民弄醒了过来。

  醒来后,刘一民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罗荣桓和蔡中,半天才说:“寺内寿一竟敢杀我大将,该死!”

  罗荣桓知道刘一民这话不是随便说的,可能他心里一直就在酝酿一个计划,要取寺内寿一项上人头。李亦默的死,恐怕会刺激他下决心进一步策划实施这个计划。不愿刘一民涉险的罗荣桓喊李小帅倒了杯水,让刘一民喝了一口,这才劝道:“李亦默同志壮烈殉国,大家都很悲痛。我和他是从秋收起义走过来的战友,想起他当年的模样就想掉泪。不过,战争有它自己的法则。自我们参战以来,死在我们手里或间接死在我们手里的日军中将就有三名,少将7名,佐官就更多了。我们恨日军,想杀寺内寿一,恐怕日军更恨我们,寺内寿一做梦都想除去我们几个。打仗总是要有牺牲的,作为我军高级将领,师长可不能被仇恨左右。主席不是说了么?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何况我们已经消灭了二十一师团主力和独立混成第四旅团,收复了冀中根据地,在一定程度上为死难的烈士报了仇。师长接下来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实施中央赋予教导师的战略任务,而不是念念不忘报仇。”

  见刘一民情绪有所缓解,罗荣桓不再多说,他知道刘一民虽然比他年轻,但眼界、思想那绝对是一等一的,不用多劝,点到即可。果然,歇了一会儿,刘一民缓过了劲,就闷声说道:“让烈士们入土为安吧!”

  按照后勤司令部准备的公祭议程,是由防空旅战士们负责抬灵,到墓地后,由韩前进主持,罗荣桓介绍李亦默同志生平并讲话,然后的南宫各界代表发言。刘一民看后,提起笔就做了修改,改为由回到南宫的领导为李亦默抬灵,罗荣桓介绍生平讲话,蔡中宣读教导师追授烈士们荣誉称号命令,刘一民讲话,为了避免时间过长,日军发现后实施空袭,各界代表就不发言了。

  上午九点,南宫大街上一片肃穆,随罗荣桓返回南宫的教三旅骑兵营率先整队驰出营房,然后是随刘一民返回南宫的警卫团列队,以检阅姿势在前引导,刘一民、罗荣桓、蔡中、曾中生、吴征、胡底、袁国平、韩前进八个人抬着李亦默的灵柩在前,防空旅、编练司令部干部战士抬着其他烈士的棺材随行,后面是炮兵旅步兵营、工兵团列队护送,向墓地逶迤而去。沿途的群众哭声一片,跟着部队到墓地为烈士们送行。

  公祭仪式开始后,罗荣桓详细介绍了南宫空战情况,介绍了李亦默烈士生平,介绍了日军对冀南疯狂轰炸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群众财产损失情况,也介绍了教导师消灭日军二十一师团主力、独立混成第四旅团和在辛集镇重创日军冀中围剿重兵集团的战绩,号召冀南人民团结起来,在各级抗日政府的带领下,开展生产自救,积极参加民兵和各类抗日组织,保家卫国,苦练杀敌本领,随时准备着打退鬼子的进攻和扫荡。号召教导师和冀南军区、鲁西军区、冀中军区各部队,向烈士们学习,牢固树立不怕苦、不怕死、坚决抗日到底的精神,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将日寇驱除出中国!

  蔡中宣读了教导师党委对防空旅、防空一团的嘉奖令,宣读了追授李亦默等烈士荣誉称号的命令。

  命令宣读完后,八路军教导师师长、党委书记、陕西省军区司令、党委书记、抗日军政大学校长、天津前委书记刘一民发表了题为《纪念李亦默》的简短讲话。

  墓地上笼罩着说不尽的哀伤,时不时传出的轻声啜泣让这哀伤不停地向远处蔓延,一直蔓延到每个人的心里。

  刘一民的话低沉有力:“李亦默同志是参加过秋收起义的老红军、老革命家。从秋收起义到苏区奋斗,从突围长征到红18团、中央警卫师、红七军团,从建设陕西根据地到奔赴抗日战场,直到为了保卫南宫人民的生命财产而与日军强大机群拼死抗击,他的一生是为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国家独立而奋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

  李亦默同志是以学生身份参加秋收起义的,他之所以走上革命道路,是因为他认清了当时中国的现实,认清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认清了只有跟着共产党拿起枪杆子奋斗才能解放中国。这个道理以后会被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的实践所证明。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有些人活着是为了欺压别人,有些人活着是为了蝇营狗苟,还有些人活的浑浑噩噩、漫无目标。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而活着的,他们活着的意义就在于团结和带领群众为了理想而奋斗。这些人是我们民族的脊梁、精英和骄傲。李亦默同志就是这些人的一个代表。

  无数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的利益英勇奋斗、壮烈牺牲,他们的牺牲比泰山高、比泰山重,因为他们唤起了无数的人,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为打败日本鬼子、建设新中国而奋斗!

  我们悼念李亦默同志,要学习他全党、全军一盘棋的大局观念,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到哪里都能生根发芽,带领群众、率领部队发展一个新局面。要学习他勇于奉献、敢于牺牲的精神,面对强敌,无畏无惧,决死一战,死也死的伟大、光荣!

  现在,日本鬼子猖狂之极,在山西进攻扫荡我抗日根据地,在冀中、冀南、鲁西疯狂围剿屠杀我军民。但是,日本鬼子怕就怕我国军民团结起来、动员起来,与他们拼死作战。李亦默同志和所有牺牲的烈士们已经给我们做出了榜样,我军各部队,根据地各级组织都要向先烈们学习,到群众中去,组织群众,发动群众,武装群众,把华北、把全中国都变成抗日战场,这样一来,日本鬼子必然灭亡,我们的抗战一定胜利!”

  刘一民讲完后,烈士们的灵柩全部下葬,全体战士对空鸣枪三响。

  回到师部后,刘一民稍事休息,就接见了鲁贲、孟庆山、吕正操。

  看了三个人提交的整编方案,竟然和历史上冀中我军统一整编时的方案差不多,唯一的变化是由于孟庆山担任了政委,河北游击军各部队的领导人没有因整编而做大的调整,基本上司令改任成政委,司令由人民军的骨干军事干部担任。刘一民看后很满意,这个方案切合实际,避免了历史上对河北游击军整编时的错误和遗憾,保证游击军队伍不散。

  刘一民亲自给三个人倒了茶,几个人边说边聊,从孟庆山受命重返冀中开始,聊了吕正操小樵整编和到阜平整训,聊了孟庆山如何拉起游击军,聊了冀中突围。

  这一聊就聊到了吃饭时间,刘一民见几个人谈兴正浓,就请罗荣桓、蔡中、曾中生、吴征几个人一起陪冀中同志吃饭。

  这南宫城号称凤凰城,又是华北平原上的重要商埠,卢沟桥事变后,日军还没有进攻到南宫,县城内的商业从业人员原来有2000多人,全县各类商业网点近千家。教导师到南宫后,大军云集,从天津撤下来准备前往山东的工商企业和各类人才也都暂时聚集在这里。一时间,这南宫城竟然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热闹繁华。商业从业人员和新开的商店激增,饭庄特别多。

  日军轰炸后,由于教导师防空旅牺牲的烈士多,让已经把八路军看做子弟兵、靠山的南宫人年都过不好,全城大年下听不到一声鞭炮,相反,到处都是哭声。

  今天公祭仪式举行过后,宋任穷就找过罗荣桓,希望部队能尽快从悲伤中走出来,带动一下南宫的老百姓,让市面尽快活跃起来。

  一听刘一民让大家陪冀中的同志吃饭,罗荣桓觉得这是个机会,就对刘一民说战友们转战四方,聚一次不容易,是不是让伙房加几个菜,开瓶酒,招待冀中同志。

  刘一民由于李亦默的事情,心里不好受,听罗荣桓这样说,就问为什么加酒?

  罗荣桓把南宫的情况说了一遍,接着就说部队需要振奋精神,师长更应该从痛苦中走出来。结果,酒是上了,刘一民也喝了。不过,心情不好,喝酒就容易醉。刘一民喝了几杯就觉得有点激动,拉着吕正操的手,夸他是东北军中的翘楚,跟着共产党跟对了,当八路军当对了,以后一定能率领冀中健儿驰骋沙场,打日本打汉奸,威名远扬,功载史册。

  吕正操出身旧军人,受共产党人教育走上了革命道路。在阜平整训期间,见过林彪师长和聂荣臻政委,就觉得党内人才济济,林师长的沉默寡言、决断果决和聂政委的长者之风,已经让他高山仰止了。见到刘一民和罗荣桓后,发现这两个人与林、聂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明显区别。罗政委不说了,与聂政委很像,这刘师长的军事能力不说,有那么辉煌的战绩在那里放着呢!想不通的是,这刘师长小小年纪,怎么有那么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啊?听他在公祭仪式上的讲话,纯粹是即兴演讲,却讲的那么好,绝对是个大知识分子。最难得的是开朗,胸怀宽广。以后得多向他学习。

  这一听刘一民夸奖自己,吕正操直接就说:“既然师长这么夸我,下午我们想请师长去视察部队,给同志们讲话,鼓舞一下士气。”

  罗荣桓知道刘一民长途跋涉赶回南宫,回来没有消停一下,急着让他吃完饭休息一下,还有许多大事等着商量,就对吕正操说视察部队的事情回头再说,师长一定会去看望同志们的。

  吕正操一听,就知道刘一民工作忙,忙说请师长、政委一定记得要去视察冀中部队,什么时候有时间去,他们都随时待命。

  饭后,刘一民回家睡了一觉,下午醒来,去到作战室,先给李凌风发了电报,询问所在位置及进展情况。然后给主席和朱、彭二位老总发报,详细报告收复冀中根据地后的敌我态势,提出近期将陆续抽调部队秘密进入鲁北、胶东、鲁西南、鲁中南和鲁南创建敌后根据地。

  在给主席的电报末尾,刘一民询问中央近期有无倪华的电报,从美国起运的物资现在究竟到了何处。

  发完电报,刘一民喊来蔡中和曾中生,要他们详细报告西线部队作战情况,询问日军二十三师团、二十四师团、独立混成第五旅团、住屯军旅团战斗力。

  曾中生详细报告了接应集中部队突围时的战斗部署情况,特别表扬王南湖、曹胜利二人在战场上作战指挥时的优异表现。

  刘一民摆摆手:“我不听王南湖、曹胜利的表现,他们已经是我军高级将领,没有这两下还行啊?我要听的是拉开架势打时,日军的战斗力。”

  曾中生说:“日军步炮协同能力强,士兵单兵战术水平也高。如果让日军士兵正常瞄准射击,命中率应该很高。特别是日军的机枪和掷弹筒,打的特别好,都是又准又刁又狠。以我的经验,他们是遇到我们教导师才吃瘪,如果遇到一般国军部队,同等兵力稳操胜券。就是他们一个联队对上国军一个师,那也是稳操胜券的。这次我军主要是用强大火力摧毁敌人,如果像过去那样三发子弹后靠手榴弹和刺刀解决战斗,估计同等兵力我军纵是取胜也是惨胜,甚至可能同归于尽。”

  刘一民听后默然不语。

  蔡中见刘一民不说话,就接着说道:“事实证明,我军集中优势兵力、火力歼灭敌人的打法是正确的,确实能够消灭鬼子骨干部队。不过,我军远离陕西根据地,炮弹、子弹全靠缴获,现在自然是没有问题,一旦储备弹药用尽,问题就严重了。我看,一是得教育战士们节约弹药,二是得赶紧想办法把兵工厂建起来,我们这么大规模的部队,不能实现弹药自给自足是很危险的事情。”

  刘一民点点头,摸出一根烟,边抽边说:“蔡主任说的有道理,特别是防空旅的弹药,那是用一发少一发,得赶紧想办法”。

  曾中生提出:“现在日军的空中优势太明显,特别是那个联合舰队的舰载机,我们简直拿它没办法。这种情况下,如果日军一旦完成山西方面和津浦线方面的战事,必然会回师对付我们。现在就得想办法,未雨绸缪。不然的话,到时被日军重兵集团围上,就麻烦了”。

  刘一民心想,按照历史轨迹,日军是一定要打徐州会战的,完了以后还要打武汉会战。由于自己的到来,历史发生了一定变化,日军究竟会怎么打,还需要用时间来验证。不过,不管他怎么打,自己都要插上一杠子,让他不能那么顺利就行了。逮住机会就干他一下子,让他的战略进攻势头不能向历史上那样凶不可挡。

  三个人正在探讨,钱壮飞、贺兴华就进来了。

  接过二人递上的电报,刘一民开始仔细研究。

  钱壮飞送来的是日军的情报,他有点沮丧,告诉刘一民,日军的密码又换了,暂时还不能破解。不过,日军换密码前截获了日军大本营给寺内寿一的电报,比较重要。

  刘一民看了一下,日军大本营又再一次向中国增兵了,这次主要是担任地方守备任务的独立警备队和独立混成旅团,数量很大。大本营电报说的很清楚,这些独立守备队和独立混成旅团主要用于维护占领区治安,腾出野战师团用于战略作战。

 

 

第三一0章 挥师东进(一)

  看完电报,刘一民沉默了许久,从电报上透露的信息可以看出,由于前段时间八路军整体打的好,引起了日军大本营的惊慌,促使日军高层开始重新审视作战方略。现在,日军已经把八路军看成了主要作战对手,很可能日军是要用重兵把自己的教导师困在平汉线和津浦线之间、保大路以南邯济路以北的冀中、冀南的广大区域内,稳住教导师,集中力量进行山西作战和津浦线作战,待两个方向作战进行完后,就开始重兵围剿教导师。

  再一想,日军高层虽然重视八路军,但眼下他们野心膨胀,很有可能策划更大阴谋,比如解决自己教导师后趁势进行武汉会战,完成他们的既定战略。甚至可能还会向历史上那样,发动诺门坎战役,实施北进战略。总之,这小日本人小鬼大,野心是无法满足的。

  不管怎么说。日军这一增兵,守备力量大大加强,野战师团就可以全力实施战略进攻。唯一需要观察的是日军关东军南下兵团会不会迅速归建,如果关东军南下兵团归建,说明日本大本营还会向历史上那样,在北进南下大策略上徘徊。那样的话,自己一定要成全他们,让小日本和苏联红军打的时间长一点,打的狠一点,死的人多一点。不这样就对不起穿越这一趟了。

  想来想去,感觉日本人也不会玩出什么太多的新花样,他们那些阴谋诡计和战略方针,在自己这样一个后世专门研究过战史的人眼里,是完全透明的,他就是再变化也离不开他的总体战略思维。既然这样,那就他打他的,我打我的,不把小鬼子打的满地找牙就不算本事。

  想的通通透透,刘一民嘴角就又一次漾起了那近乎于招牌似的微笑,看的蔡中几个人心里都是一喜,知道师长已经从李亦默牺牲的阴影中走了出来,恢复了平常心态,这小日本怕是又快倒霉了。

  果然,刘一民接过贺兴华递过来的电报后,边看边说:“独立师打的不错,我们18团的老团长曾春鉴同志打的尤其好。对了,蔡主任,给中央发个电报,就说我军需要高级军事干部,请中央把我们老团长调回来,我这里需要他来当旅长。还有啊,中央如果有暂时闲置的高级军事干部都可以派到我们这里来,这冀中、冀南、鲁西都是大平原,人口密集,兵员素质高,让他们到我们这里来,我们负责组建起队伍,负责武器装备,中央可以把他们连人带部队调到其它战略区去,充实其它部队力量。”

  蔡中笑呵呵地说:“师长,这可是你说的,别到时候心疼。我估计,这样的电报一发,不等中央发话,一一五师、一二0师、一二九师、独立师都会争先恐后地给我们派军事干部的。说不定会再上演一次几大军团长酒醉教导师的佳话呢!”

  刘一民扑哧一笑:“我心疼什么啊!都是八路军,到哪里都是打鬼子。这小鬼子这么多,光靠我们教导师能打完么?还是我原来那句话,只有我军整体实力快速壮大,才能早日取得胜利。”

  说笑间,刘一民已经看完了电报,让贺兴华马上去查主席的电报到了没有,李凌风的电报到了没有。

  贺兴华走后,袁国平来找刘一民、罗荣桓报告整编冀中撤来的赵云祥、段海洲、乔明礼、范子侠部的进展情况。

  这四个人的情况刘一民不听汇报都清楚,那都是后世在回忆录中可以找到的人物,除了范子侠是著名的烈士外,乔明礼历史上曾经与我军多次发生摩擦,解放战争时起义,结局还不错。段海洲放着八路军的旅长不做,只身离队,投靠了国民党,最后起义后在四川做一个县的政协委员。赵云祥部未被我军改编,但曾经和我军一起并肩抗日,后被国民党收编,最后投降日军做了伪军,解放战争时向新四军投诚。

  经过日军这次重兵围剿,这几股势力损失惨重,都退到了冀南。按照罗荣桓的指示,袁国平率炮兵旅步兵营和工兵团对这几路势力进行整编。其中,范子侠部经过做思想工作后态度积极,主动接受整编。段海洲部青年知识分子较多,倾向进步,经过做工作也愿意接受整编。乔明礼和赵云祥部都拒绝我军整编,称这是吞并友军,要求八路军放他们率部离开冀南,向太行山区转移。

  刘一民听完汇报,告诉袁国平,这几支部队必须接受我军整编,而且必须是彻彻底底地按照我军的制度予以整编。至于赵云祥、乔明礼、段海洲,都是有能力、有水平的人,请政委和蔡主任与他们多谈几次,告诉他们参加八路军是有前途的,是无上光荣的。在我们教导师,他们一定会有所提高、得到重用,也能发挥个人才能。如果他们实在要走,多给点路费,护送他们离开冀南。但不能带走一兵一卒、一枪一弹。

  袁国平提出,是不是请师长亲自见见这几个人,四股势力虽然这次损失惨重,但合到一起毕竟还有六、七千人呢!

  刘一民想了想,才说:“现在没时间了,我晚上就要出发,去为范筑先将军举行公祭仪式,政委坐镇南宫,这些事情都由政委处理。”

  袁国平见刘一民不但不见这几个人,而且整编的态度很强硬,心里有了底,就直接说:“如果乔明礼和赵云祥部一直拒绝改编,我只好来硬的,把他们统一缴械。这样的话,是不是有破坏抗日统一战线的嫌疑啊?”

  刘一民看了一眼袁国平,又看了看罗荣桓、蔡中和曾中生,见大家都看着他,等着他表态,就说:“派给你炮兵旅步兵营和工兵团就是让你用武力整编的,不然的话政委也不会给你派这样的主力部队了。至于是否破坏抗日统一战线的问题,你考虑的远了。要知道,这几个人里面,范子侠抗日最坚决,像赵云祥,一方面抗日,一方面是为了扩充个人实力。如果我军不整编他的部队的话,很难说他的部队将来会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我们整编他们,一是为了帮助他们,拉他们与我们一起抗日。二是为了保存抗日力量。这是巩固抗日统一战线的举措,大胆搞,不会有错的。”

  袁国平走后,贺兴华拿来了主席和李凌风的电报,刘一民见李凌风的电报上说已经找到目标,就直接把电报交给贺兴华,自己认真地阅读主席的电报。

  主席在电报上祝贺教导师取得消灭二十一师团主力、独立混成第四旅团和收复冀中的大捷,对刘一民提出的抽调部队陆续进入山东一事予以明确支持,并说此事愈快愈好、愈早愈好。一定要赶在日军大举围攻前,将主力在山东展开,全力经营山东并向周边发展。至于各根据地区划,主席此次明确答复,冀中、冀东、热河、察哈尔均划为一一五师发展区域,晋西北和绥远划为一二0师发展区域,独立师主要在晋中、晋西、晋西南发展,一二九师向晋东南、冀西、冀南、豫北发展,教导师全力发展山东、豫东、苏北。

  在电报中,主席还要求教导师东进山东时,要将在冀南、冀中整编的杂色武装一律配齐装备,交一一五师、一二九师部队开回太行山继续整训,由八路军总部统一调配给各师。在天津缴获的物资原则上一律带往山东,资金30%上交中央,其余70%用于山东根据地建设。

  看完电报,刘一民让罗荣桓、蔡中、曾中生传阅,派人叫来吴征,让他也看一下。然后告诉罗荣桓,在天津缴获的资金40%上交中央,留60%用于发展山东根据地。

  蔡中笑眯眯地看着刘一民,说道:“我感觉师长许多想法和主席的想法总是不谋而合,刚才还说要我向中央发电报,请求派军事干部,并说只要有军事干部,我们配齐人员和装备,让中央统一调配给各部队。这电报稿子都还没有拟,主席的电报就已经把我们辛辛苦苦整编的部队给全部划走了。”

  刘一民搔了搔头,笑着说:“好事情大家都能想到,何况是主席这样雄才大略的人物呢?”

  吴征提出,是不是向中央建议一下,冀南和鲁西毗邻,便于统一作战指挥。中央原来已经批准教导师建立冀南军区和行政公署,现在马上交给一二九师,担心同志们想不通。再说,教导师在冀南经营这一个月,和冀南人民已经建立了感情,实在舍不得走。而且,罗政委已经下令将冀中的各路势力整编成四个警备团,抽调的干部都是教导师各部的骨干,不用多长时间,就可以带出四个硬邦邦的骨干团。

  刘一民拍拍吴征的肩膀,告诉他主席这样划分,目光长远,考虑的就是部队规模越来越大,吃饭穿衣是大问题,时间长了,单靠陕西根据地是供养不起的。一二九师在晋东南山区,便于打游击是真的,但那地方人少、地少,粮食产量低,养不了那么大规模的部队。一一五师的晋察冀也是这种情况,一二0师的晋绥地区情况也差不多。万一将来蒋委员长不发军饷了,日军再封锁包围,那八路军的苦日子就来了。主席这是要把冀中、冀南作为我军的粮仓和兵源基地,等于是给各战略集团下了责任书。主席这是高度信任我们,逼我们下决心东进山东,到山东去与日军争短长。当然,鲁西与冀南毗邻,一旦日军大规模扫荡,两个区还是要统一指挥、并肩作战的。至于抽调到四个警备团的干部,等一二九师部队到后,全部抽回,作为我军的四个团的干部架子,随师部行动,到山东后补齐兵员。

  罗荣桓和曾中生不但是老红军,也是我军的创始人之一,见刘一民如此理解主席的电令,心里都是高兴的很。罗荣桓当即指示蔡中,把师长的原话整理出来,上报中央、总部,并以刘、罗名义给主席发报,坚决执行东进山东的战略决策,请中央速令一一五师、一二九师派部队到冀中、冀南接防并接受整编部队的新兵和武器装备,护送资金回陕西根据地。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2:08 , Processed in 0.037688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