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重生之红星传奇》(精校版全本)作者:豫西山人 - 第 262 页

  李宗仁绕室徘徊半天,再次给蒋介石发报,要求第一战区部队务必配合第三集团军阻击日军第五师团,使其不能东进。请求蒋亲自给汤恩伯电令,促其迅速部署,确保围歼孤军突出的日军第十师团濑谷支队。

  发完给蒋介石的电报后,李宗仁坐在桌前,手指不停地敲击着桌子,边敲边想,既然是口袋,装一个联队是装,装两个联队是装,装三个又有何妨?日军第十师团经过二十二集团军几天来的拼死搏杀,伤亡一定很大,就放他们到台儿庄来,调集大军给它来个一锅烩,打一个国军系统前所未有的大胜仗,振奋一下国人的抗日精神。单是消灭第63联队有点小家子气,对战局也没有太大影响。

  想到这里,李宗仁叫来参谋长徐祖贻,请他再次去临沂前线,协调指挥临沂各军行动,务必确保消灭日军第十师团濑谷支队前不让临沂日军前来增援。

  徐祖贻欣然受命,与李宗仁探讨一阵临沂战局后,就去准备出发了。

  李宗仁喝口茶,想清静一会儿,但脑子里跑马一样,一会儿是孙震的电报,一会儿是川军初到时破烂的军服和一张张黑瘦的脸。想了一会儿,李宗仁觉得战局大的方面筹划已定,与其让王铭章部全部牺牲在城里,不如退出城外,断敌后路。最起码可以收到袭扰敌人后方的作用。遂电令孙震,在滕县城外的二十二集团军各部,马上投入战斗,全力支援城内王铭章部战斗。夜里务必对敌发起袭扰作战,使敌摸不清我军虚实。至于城内部队何时突围,李宗仁明确指出:二十二集团军在界河、北沙河、滕县浴血拼杀几天几夜,表现出了川军英勇抗战之精神,为全军树立了典范。滕县能够坚守三天,殊为不易。为了保证后续作战胜利,特令二十二集团军守城部队选择时机突围。突围后,部队向西转移休整。两日后渡过北沙河,相机夺取界河,切断日军退路,并与第三集团军联系,共同担任断敌第十师团退路的任务。

  接到李宗仁的电报,孙震急忙给王铭章发报,命令其组织一切力量固守,把部队集中起来,天黑后突围。并通报已令城外三个团全力进攻,策应守城。

  孙震的电报,等于是给已经极端困难的守军打了一支强心针。本来已经是濒死的人了,忽然知道有了一线生机,爆发出来的求生意志是非常强大的。在王铭章的命令下,已经被日军分割的各部队决死反击,王铭章、张宣武、王振文都带着警卫直接上火线拼杀,硬是把日军的攻势打得一挫,各部队的防线趁机恢复了联系。

  从早上打到现在,日军也打的疲倦了,见川军拼死反击,濑谷启以为是回光返照,命令部队巩固阵地,四面围困,抓紧时间吃饭。等吃完饭,一鼓作气,全歼守军。

  陈鼎勋奉命率领部队增援滕县守军,他知道日军已经完成对守军的包围,并压缩至县城一角,解围谈何容易?只能攻敌之必救,迫使敌人分兵,减轻守军的压力。于是,陈鼎勋把目光盯住了日军的炮兵阵地。但是,敌人炮兵阵地在滕县城东关,部队要绕到那里,必须运动到前十里铺、后屯一线,才能去抄日军炮兵阵地的后路。这个时候,天上的日机正愁找不到目标呢,要是绕这么远去攻击敌人炮兵阵地,那和去送死没什么区别。

  思来想去,陈鼎勋决定先攻击距离最近的西关,争取打通一条与城内守军的通道,实在不行就大造声势,让鬼子以为援军赶到,分兵前来阻击。等晚上再去攻击日军的炮兵阵地,掩护守军撤退。

  攻击前,陈鼎勋多留了个心眼,部队运动到位后,以一个团去攻西关的鬼子阵地,两个团在种寨和大彦村之间设伏,准备给追击的鬼子来一家伙。

  仗打到这份上,战士们早已打红眼了,命都不算什么了,因为死的弟兄太多了,真正应了那句话:“人到战场不是人,命到战场比草贱”。所以,三个团争着去担任攻击任务,最后,人数比较多的一二五师缩编的团夺得了攻击任务。

  陈鼎勋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二期,算得上军中宿将,又爱看川剧,对古人的谋略很是敬佩。他交待带队的团长,不要死攻,要用两个连布置疑兵,把全部军号都带上,打响后所有冲锋号都给老子吹响,让小鬼子知道我军增援大军赶到,让他们自动收缩阵地,不敢放手围歼守军。撤退时要快,否则鬼子的骑兵、坦克都会追上你们,那就不妙了。

  陈鼎勋的意思军官士兵都清楚,就是要向诸葛亮一样大布疑兵阵,吓退鬼子。

  一二五师进攻的时间正是日军换防吃饭的时候,枪声一起,十几把军号同时吹响,一个团的士兵扑向了滕县西关的日军。

  担任西关警备掩护任务的日军见中国军队来势凶猛,一边求援,一边向西门收缩,企图凭借城墙工事固守。

  濑谷启接到报告,以为真的是中国军队援军大至,慌忙令第四十师团增援西关,坚决击退中国军队援兵。后来,见这支中国军队很快就退兵了,濑谷启就觉得受了愚弄,这支军队充其量就是团级规模,凭他们也想来救援滕县守军,简直是做梦。不过,老是又这样一支军队在城外窥伺,也很麻烦,说不定他们会袭击辎重部队的。

  于是,濑谷启下令40联队派出骑兵大队和两个中队的步兵前去追击,务必消灭这股支那部队。

  鬼子这一出城追击,正中城外川军的下怀,没有重火力,攻不开城门,打打小伏击总可以吧!结果,追出城的日军自然是钻进了川军的伏击圈。不过,川军确实是火力太差,让鬼子逃回来了一部分。

  逃回的鬼子向40联队报告了在种寨和大彦村遇伏,伤亡惨重的情况,濑谷启这才确信,城外确实有中国军队大部队,最少也是师级规模,随时可以抄日军的后路。濑谷启不惊反喜,马上命令第四联队出城,消灭这个中国师。

  第40联队这一出城追击,王铭章等人感觉压力顿时一轻,集中精神对付日军的新一轮攻击。

  这一打,就打到了天黑,守军自然是伤亡越来越大,日军也没有好过到哪里去。用第十联队联队长赤柴八重藏大佐的话说,进入支那以来,第十师团所向无敌。只有两次作战大大不利。一次是被支那刘一民教导师伏击,想起来都让人毛骨悚然,那是一片血肉模糊,精锐的皇军士兵像砖头瓦块一样,被刘一民部队砸的粉碎。第二次就是这次滕县攻击战,当然,滕县守军不能和刘一民的教导师比,那是一群看不见的魔鬼,吃肉不吐骨头。不过,这滕县守军虽然没有刘一民教导师那么恐怖,但他们打的是以命换命,连伤员都拉响手榴弹和皇军同归于尽,造成进攻部队伤亡巨大,小小的滕县县城竟然是一块啃不动的钉子。

  天黑后,王铭章和张宣武将部队收缩,固守在南城墙一带,准备突围。这一收缩,王铭章把牙都咬掉了两颗。守城开始时有5000多人,打了3天,5000人变成了1000来人,其中还包括三百多名轻重伤员。也就是说,4000名川军将士长眠在了滕县城内。

  王铭章擦了把泪,命令张宣武,把所有部队整编成三个营,张宣武带一个营做突围先锋,王振文带一个营运送伤员,他亲自带一个营殿后,掩护部队突围。

  张宣武和王振文认为要走也是师长先走,绝对没有让师长殿后的道理。

  王铭章制止了两个人,说道:“我们在滕县坚守三天,加上界河阻击战、北沙河阻击战、龙阳店阻击战,少说也打死了3000多鬼子,我第二十二集团军虽然打残了,也值了。我们基本上是5条命换小鬼子一条命,虽然有点赔本,但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死了那么多弟兄,哪里多我一条命。你们放心,我这人命大,不会有问题的。”

  张宣武和王振文不依,最后决定,王振文做突围先锋,张宣武殿后,王铭章率一个营带伤员转移。

  结果,三百多伤员全部拒绝撤退,不愿意拖部队后腿,要求每人发五颗手榴弹,将他们安置在不同地方,由他们做最后的殿后部队。

  王铭章心中不忍,但理智告诉他,带着伤员突围是不现实的。再说,现在打成了一锅粥,即令突围出去,能不能回到徐州还很难说,伤员得不到救治,也很难活下去。就咬咬牙,下令将伤员隐蔽,每人发5颗手榴弹。

  突围开始前,王铭章给孙震发了电报,询问能否接应。孙震回电,陈鼎勋率领三个团下午和追击的鬼子激战,至今未能脱离与敌接触,计划晚上想法撤退。只有等他们摆脱了追击的鬼子,才能去攻击鬼子炮兵阵地,接应守军突围。

  王铭章一想,趁陈鼎勋他们和鬼子交战,正好突围。随即命令王振文行动。

  突围开始的时候进行的很顺利,第十联队经过几天激战损失很大,夜晚暂停攻击,处于警戒状态。王振文他们不强行攻击,而是在南城墙上靠上梯子,爬上城墙后用绳子缒下去。

  刚开始的时候,王振文率领先头营先上了城墙,在两边架起了机枪,做好了掩护突围的火力准备。随后就让战士们攀着绳索往下溜。

  当先头营顺利出城后,王铭章带人上了城墙,刚攀着绳子缒下去,南城墙两边的鬼子发觉了,开始用机枪扫射,封锁突破口。

  王铭章一见鬼子开始封锁,在城墙下面连声大喊:“用火力压制,掩护弟兄们快爬!”

  一句话没有喊完,鬼子机枪一梭子打过来,直接击中了他。王铭章看了一眼鬼子的机枪方向,骂了句“龟儿子”,就轰然倒下。

  参谋长赵渭滨和一二四师副参谋长邹邵孟见王铭章中弹,赶紧都往跟前跑,查看伤势,结果鬼子的机枪又是一梭子打来,二人都中弹当场牺牲。

  见师长、参谋长殉国,尚在城墙上的一二二师警卫连硕果仅存的一个排全都红了眼,呐喊着向鬼子扑去,与敌人杀在了一起。可惜鬼子火力太强,这个排全部壮烈牺牲。

  发觉守军突围,濑谷启暴跳如雷,严令部队追击阻截。鬼子就在南城墙下,与张宣武率领的掩护部队激战。

  看看部队都快突出去了,张宣武下令掩护部队分批登上城墙,快速缒城,这个时候传来了王铭章殉国的消息。张宣武还不太相信,但一看王铭章警卫排的战士们疯了一样向鬼子猛扑,就知道是真的了。

  张宣武端起机枪,站起来对着追上来的鬼子猛扫,边扫射边喊:“小鬼子,我日你八辈祖宗!”

  打完一梭子,刚换上新弹匣,张宣武就感觉自己被猛推了一把,直接摔到了地上。朦胧中,张宣武感觉到几个弟兄把他背上,顺着梯子爬上了城墙,以后就昏迷了。

  最后,真正阻挡了鬼子追兵步伐的,是那三百多名轻重伤员。

  见部队突围受阻,轻伤员们马上就持枪投入战斗,在鬼子追兵屁股后面开火,边开火边高声叫骂,吸引鬼子注意。等鬼子转向来消灭这群伤员的时候,轰轰隆隆的集束手榴弹爆炸声就此起彼伏地想起来了,往往是一个伤员炸倒一片鬼子,那种惨烈场面把鬼子彻底吓破了胆,再也不敢追击了,眼睁睁地看着突围的士兵们背着长官的尸体隐进了黑夜中。

  突围部队和城外部队汇合后,第二十二集团军总司令孙震检阅了突围出来的五百多名勇士,逐一给每个战士敬礼。最后,孙震查看了王铭章、赵渭滨、邹邵孟的遗容,庄严地行了军礼,就带着部队转移了。

  夜里2点,部队转移到安全地带后,孙震含泪给蒋介石、李宗仁、邓锡侯发报,报告滕县保卫战经过和国民革命军一二二师师长、陆军中将王铭章殉国的消息。

 

 

第三三五章 大汶口(一)

  刘一民知道王铭章殉国,是在滕县失守后第三天的事情了。

  这段时间,刘一民忙着组建山东局领导机关,为各部配备人员。一直忙了几天,才算基本忙出了一点眉目,选调的干部从各部队和各地开始向徂徕山区集中。

  初步完成山东局机关组建工作后,刘一民找来宣传部长钟效培,提出必须马上创办山东局机关报,以适应宣传人民、教育人民、服务抗日战争的需要。要他马上找罗荣桓政委汇报,由罗政委、蔡中、钟效培三人负责,研究报社领导班子人选,确定后,马上投入工作。

  钟效培问刘一民对报社班子人选有没有建议,刘一民想了想,提出,安晶晶同志毕业于燕京大学,在成都参加红军,担任过红七军团军团报主持工作的副总编,筹建了陕西省抗日民主政府机关报。这个同志经过战火考验,对党忠诚,熟悉报纸采编业务,是行家里手,中央派她来山东的主要任务应该就是创办报纸,建议任命她为报社党委书记、社长。给她派两个助手,一个是刘导生,25岁,是孙陶林同志推荐的,1935年在北大入党,当过北大党支部书记,是一二九运动学生领袖之一,全国学联主席;另一个是匡亚明,32岁了,是中央派来的,革命资历很深,上海大学毕业的。这三个人的具体情况罗政委、蔡主任都清楚。

  钟效培找罗荣桓汇报后,提出了建议名单,拟任命安晶晶同志任即将成立的山东局机关报党委书记、社长,刘导生同志任党委委员、副社长,匡亚明同志任党委委员、总编辑。

  名单确定后,钟效培领着三个人来见刘一民。刘一民提出办报的指导思想就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团结抗日。报纸的定位为中共中央山东局机关报,办报方针是宣传大众、服务大众,把报纸办成政治性、斗争性、知识性、文艺性、趣味性融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报纸。

  晶晶汇报了筹办报社所需的人才、设备、经费问题,说明了从天津运回的办报设备分配和使用情况,冀南、鲁西的报纸都是利用从天津缴获设备开办起来的,现在设备有、编辑记者有、印刷工人有,筹办全山东最大、最有影响力的报纸的条件已经具备。请师长为即将诞生的报纸起名并题写报头,如果有可能,请师长撰写发刊词。

  刘一民欣然命笔,题写了《大众日报》四个大字。接着又挥毫写下了“抗战之声、民众之音,知识之窗、文化之泉”四句话。写完,想想还不够全面,就又题写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真实执着的新闻操守,生动鲜活的崭新文风”四句话。

  放下笔后,刘一民对晶晶三个人说:“你们三人中,晶晶是我军的新闻人才,立过许多大功。匡亚明同志是老党员、老同志,斗争经验丰富,经历了艰苦斗争的考验。刘导生同志虽然年轻,但是经历了一二九运动的洗礼,是有威望的学生领袖。希望三个人在工作上紧密团结,互相配合。所有报社的干部职工一律实行军事化管理,都要接受军事训练,拿起笔是记者、编辑,拿起枪就是工作队员、战斗员。最起码每个人都要有自保能力,面对敌人的时候能勇敢战斗。效培同志一会儿去找参谋长,向他传达我的命令,从师直各部队抽调干部战士,将晶晶、赵小曼的警卫班改成宣传文化系统警卫连,负责报社和即将成立的电台、文工团的安全保卫工作。警卫连要具有野战能力,确保在危急时刻能够掩护宣传部门安全转移。报社所有工作人员,一律按警卫团标准配发武器弹药。经费问题找吴征解决,要保证供应。以后经费列入政府财政供应,按时拨付。至于发刊词,由你们来写。以后,报社归宣传部领导,有事向钟部长汇报。特别重大问题由罗政委把关。”

  晶晶见筹建报社的问题全部解决,连安全保卫问题都解决了,心里高兴,眼睛里就流光溢彩,一脸生动,上前给刘一民倒水。边倒水边说:“谢谢你!”

  钟效培是高级领导,多少知道一点刘一民的事情,看见晶晶脸上的表情,生怕她激动之下说出让刘一民为难的话,让匡亚明和刘导生瞧出二人的感情纠葛,站起来和刘一民握手后,拉着三个人就走。

  出门的时候,刘导生埋怨钟效培说:“钟部长,你干吗急着走啊?今天的机会多宝贵,一号首长那么忙,能抽出时间听我们汇报,我还有许多问题想向他汇报,听取他的指示呢!”

  钟效培笑呵呵地说:“刘一民同志很忙,我们也忙,先把报纸办起来再说,以后有的是汇报机会。”

  晶晶看了一眼钟效培,叹了口气,低声嘀咕道:“原来的蔡主任心长偏了,来了个钟部长也是个偏心眼儿。”

  钟效培耳尖,听到了晶晶的话,无声地笑了一下,就让三个人回去抓紧把编辑部、印刷厂先组建起来,做好创刊准备工作。

  送走几个人后,刘一民找来黎玉,商量如何开展根据地的财税工作。

  按照刘一民的思路,山东根据地必须建立自己的银行,发行人民币,理顺金融体制。在沂蒙山区建立工业体系,开煤矿、铁矿、金矿,利用从天津动员来的技术人员、工人和民族资本家,兴办各类企业,保证根据地正常的生活必需品生产。至于军工,由后勤司令部统管通办。商业方面,想方设法保持流通,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商贩与根据地交易。等打下了海滨城市,还要想法和外国人做生意,特别是那些中立国,用钱购买他们的商品,满足根据地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农业方面,这山东眼下农作物除了小麦外,秋粮主要是高粱和大豆,玉米很少种植。平原地区还不错,山区就不行了,小麦一亩地也就是50公斤到110公斤之间的产量,高粱、大豆的产量更低。至于蔬菜,种类就更少了,基本上就是萝卜、白菜、葱姜蒜,离在西安屯垦时的品种数量差远了。这样的粮食产量,沂蒙根据地养活不了这么多的部队,只能和日军在平原地区开展粮食争夺战。因此,必须大力改造种子,兴修水利,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还要大力推广玉米、红薯种植,以粗粮代替细粮,保证粮食供应。

  为了保证这几大块工作顺利进行,刘一民要求黎玉组织人员认真研究,尽快成立财税部门,用财税手段调节根据地经济;尽快组织土改委员会,参照陕西根据地政策,研究制定山东根据地土改政策,真正把农民变成我们抗日的主力军。

  刘一民说了许多,黎玉记了许多。最后,黎玉说:“刘书记,你说的很好,我听说你曾写过一个陕西根据地建设方案,中央就是依据你的这个方案一步步组织根据地建设的,能不能把这个方案拿来,让我们参照执行?”

  刘一民说可以,不过山东毕竟和陕西不同,那里是大后方,一般情况下比较安全。山东是抗日前线,有些在陕西搞的政策在山东就得重新斟酌。比如土改,山东这地方现在已全面沦陷,伪政权相继建立,许多头面人物、地主都当了汉奸。这本来是个好事,为土改扫清了部分障碍。但是,如果全部没收地主土地的话,容易把那些摇摆不定的地主推向反面,还容易让积极支持抗日的地主寒心。这个问题必须得认真研究。

  两个人商量完,黎玉就告辞了。刘一民正想着让李小帅去看看有没有津浦线作战方面的情报,贺兴华就送来了总部的电报。

  刘一民一看,总部的电报通报了三件事,一是山西日军继扫荡晋西后,又开始集中兵力向同蒲铁路北段攻击,判断日军目的是打通太原至大同间的联系,巩固交通线。二是通报了武汉委员长行营转来的电报,称已经将陈瑶光父母释放,派人护送西安。三是通报津浦路南线作战情况,滕县已于3月21日夜失守,守军5000人除500人突围外,全部阵亡。第二十二集团军前敌总指挥、一二二师中将师长王铭章突围时殉国。

  看完电报,刘一民心里烦躁之极,日军在山西的作战情况没有什么,他占他的交通线,我建我的根据地,要不了多久,以一一五师、一二0师、一二九师、独立师现在的实力,等鬼子重兵集团一撤走,就会把守备山西的鬼子逼的困守交通线不能动弹的。陈瑶光父母的事情也没有什么,摸着脚趾头数数,就能知道蒋委员长接到自己电报时的表情,以蒋委员长的秉性,自然是会把陈瑶光父母放了的,只不过倒霉的一定是戴笠,他一定是又把戴笠叫去臭骂一通,说他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然后不得不放人。

  最令刘一民想不到的是王铭章的死。想想真他娘的窝囊,自己已经派朱哲晓和王鹏举去见王铭章了,把日军可能采取的迂回战术都告诉他了,甚至连日军准确的行军路线、集结地点都说的清清楚楚,怎么还会像历史上那样,又搞了个壮烈的滕县保卫战啊!难道就不能集中兵力打它个伏击,不说全歼了,最起码把濑谷支队的第十联队或者第63联队给它击溃吧!

  现在倒好,日军不但拿下了滕县,在菏泽的第五师团和在沂蒙山区扫荡的第十六师团怕是都已经在做向徐州夹击的准备。可以预见,一旦第十师团第39联队增援独立混成第六旅团攻击临沂不顺,第十六师团必然会像饿狼一样扑上去,庞炳勋部、张自忠部根本无力阻挡。这样发展下去,很有可能不但不能取得历史上的台儿庄大捷,甚至还会变成徐州大溃败。

  刘一民越想越烦,让送电报的贺兴华马山去和洪超远联系,想法派部队联系接应朱哲晓和王鹏举,自己走出院子,策马向山上走去。

  这徂徕山是泰山的姊妹山,相传徂徕山是张果老和碧霞元君斗气的产物,说是张果老为了和碧霞元君比高低,倒骑驴从各地驮众山叠在一起而成。所以徂徕山也叫驮来山。后来,山太高了,聚集了许多妖精祸害百姓,被玉帝降罪。张果老一气之下挥鞭抽之,就成了现在的徂徕山。

  现在已经是3月24日了,农历也到了二月下旬,桃花、杏花已经含苞待放了。刘一民上得山来,满眼翠绿,只间一株株挺拔的松树仿佛列阵等候是战士一样,昂首挺胸。刘一民忍不住吟诵《诗经·鲁颂》里的“徂徕之松,新甫之柏。是断是度,是寻是尺。”

  吟完,找了个平整的石板坐下,看着满眼新绿,默默地想心事。

  自己原来的计划是秘密进入山东,利用日军主力南下作战无暇顾及的机会,埋头发展一阵,尽量扩大部队、扩大根据地。现在这第一步已经做到了。到目前为止,日军并不知道教导师主力已经东进,第二十二师团、二十三师团、二十四师团、二十七师团、独立混成第五旅团还老老实实地呆在交通线上盯着冀中、冀南。要是一旦日军得悉实情,这几个师团马上就可以在冀中、冀南再掀起漫天风雨。如果他们南下的话,徐州方面的压力一下子就会大起来。要是他们全力围剿冀鲁边,那张洪涛恐怕就得跳到外线作战。

  自己原来的想法是要把鬼子的攻击矛头从八路军身上转移,让战争轨道重新回到日军原定的战略上来,让他们占徐州,让他们发动诺门坎战役,最后发动太平洋战役。现在看来,历史改变了,日军的态势也可能变。要是没有台儿庄大捷的话,日军很快就会发动武汉会战,那中国方面的损失就大了。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9:47 , Processed in 0.039444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