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重生之红星传奇》(精校版全本)作者:豫西山人 - 第 270 页

  这下,矶谷廉介慌了,再也顾不得什么夺取台儿庄了,马上向西尾寿造中将报告,请求撤退。同时,命令正在向台儿庄方向赶来的第39联队立即停止前进,迅速抢占阵地,做固守准备。

  第39联队报告,部队正赶往兰陵镇,决心进占兰陵镇,进而支援主力作战。

  矶谷廉介一想,中国军队既然决心围歼第十师团,必然会在兰陵附近伏击或阻击39联队,千万不能把部队让中国人一锅烩了。遂严令第39联队立即停止前进,转向枣庄前进,与驻枣庄部队会师。

  好不容易挨到天明,矶谷廉介正要下令各部队交替掩护,撤出战场。中国空军的飞机赶到了,几十架飞机朝着日军阵地倾洒弹雨。

  矶谷廉介躲在指挥所里,呆呆地看着天上的飞机,良久,才声嘶力竭地命令电台迅速报告西尾寿造中将,请求航空兵立即出动,掩护部队向峄县撤退。命令濑谷启炸毁所有带不走的辎重,立即向峄县转移。

  要是昨天晚上矶谷廉介下令撤退,说不定濑谷支队还能逃出一线生天,可惜晚上从来都是中国军队的天下,矶谷廉介害怕部队在夜晚撤退会被中国军队夹击导致溃败,不敢冒险,丧失了濑谷支队最后逃命的机会。

  等到日军航空兵赶到时,中日两军已经厮杀到了一起,很难分清敌我了,轰炸自然也就没有多大效果了。

  开战以来,国军什么时候有过这样狂揍日军的机会啊!所以,知道把濑谷支队收在了网中的各级军官,根本就无视日军飞机的威胁,嘴里无一例外地都在喊着宋美龄提出的“弟兄们,跟我上”,一次又一次地向日军阵地冲击。

  矶谷廉介见部队被包围,激起了武士道精神,严令各部队停止撤退,坚守阵地,坚决打退中国军队的攻击。这一来,日军也杀红了眼,拼死抵抗,双方你来我往杀成一团。

  矶谷廉介见部队伤亡越来越大,很难突出重围,只好命令在枣庄、峄县的40联队驻军接应主力突围。命令39联队加快速度,接替枣庄防务。

  战到下午,矶谷廉介悲哀地发现,弹药、油料都供应不上了,战线发生动摇,再不撤退的话,说不定自己就要当俘虏了。

  惊慌失措的矶谷廉介,知道39联队还没有赶到枣庄,仅凭40联队住枣庄、峄县的兵力,根本解不了围。这个时候他什么都顾不得了,一迭声地下令部队全线撤退,向峄县转移。

  日军这一全线撤退,等于是帮了死攻硬拼的中国军队的忙。各部队不用做任何动员,奋勇追击,不断地截留、分割、蚕食日军。

  矶谷廉介不得不承认,自己号称精锐的第十师团溃败了。撤退中的部队不停地留下掩护部队,这些掩护部队无一例外地在中国军队追击的狂潮中被淹没。

  一直到了晚上,矶谷廉介、濑谷启才领着福荣真平、赤柴八重藏等几个骨干官佐和一群残兵败将,在40联队住枣庄、峄县部队接应下,逃进了峄县县城。

  一进城门,矶谷廉介就命令残兵败将马上关闭城门,死守县城。

  到了40联队住峄县县城部队指挥部,矶谷廉介看看狼狈不堪的濑谷启等人,忍不住放声大哭。这下好了,把部队丢光了的濑谷启等人更是悲哀,整个指挥部里全部是鬼子们的哀嚎声。

  哭完了,矶谷廉介连忙与指挥39联队的第八旅团旅团长赖武平少将联系,得知第39联队已经赶到枣庄,矶谷廉介才算放下心来。

  这个晚上,意气风发的李宗仁严令部队迅速肃清一切敢于抵抗的日军小部队,鬼子不投降,就坚决地干掉他!

  到了天明,在开封望眼欲穿的蒋介石,接到了李宗仁拍发的电报,称全歼第十师团主力,击毙日军八千五百余人,缴获大量武器装备和辎重物资。

  蒋介石激动之下,大笔一挥,直接将李宗仁上报的击毙日军八千五百余人改为击毙日军两万余人,命令中央社立即对外公布台儿庄大捷的消息,并下令第五战区全线反击,扩大战果。

  接到第十师团在台儿庄遭遇败绩、濑谷支队全军尽墨的报告,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又一次惊呆了。他想不通,精锐的第十师团怎么会在硬碰硬的攻防战中败北。

  痛定思痛,寺内寿一大将命令方面军参谋长岗部直三郎中将,组建专门的参谋班子,赶往济南,检讨失败原因,制定切实方案,彻底消灭徐州一带的蒋介石政府军主力。

  这个时候,寺内寿一接到了大本营关于利用徐州吸引中国军队主力,围而歼之的命令。

  刘一民知道台儿庄大捷的消息,已经是4月2日的中午了。

  李宗仁在通过八路军总部转来的电报中说,此次台儿庄保卫战之所以能这么快取得完胜,还要多多感激八路军、新四军的牵制作战,感激刘一民关键时候的援手。想不到八路军名将有如此胸怀,这么看重乡土情意,不愧是我们广西的女婿。

  李宗仁在电报中盛情邀请刘一民偕夫人到徐州做客,算是让夫人回次娘家。

  看完电报,刘一民的一颗心总算是放了下来。感觉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第39联队惧怕遇伏,竟然没有赶往兰陵,而是中途转向了枣庄,暂时逃脱了灭亡命运。不过不要紧,这些家伙将来总是要死的,不是死在中国人的枪下,就是死在美军的炮火下,反正是逃不过一个死字。

  想来想去,刘一民心里就一阵得意,老子稍微玩玩心机,汤恩伯就不得不马上发起攻击,看来,必要时候还是得和这些国军大将玩玩心眼。

  见刘一民面上一片得色,蔡中就忍不住笑话他,说他这是抄袭古人,没什么了不起。诸葛亮说动周瑜联合抗曹,靠的就是用言语挤兑。不过,诸葛亮说曹操南下是为了抢夺大乔、小乔,刘一民逼迫汤恩伯出兵主要用的是逼迫,也不见得比古人高到哪里去。汤恩伯也有好几个姨太太,怎么不见刘一民说日军南下是为了抢他的姨太太啊?看来,刘一民同志的修炼功夫还不到家,无论如何是比不上智慧化身的诸葛亮的。

  蔡中的话引得罗荣桓等人都是哈哈大笑。

  笑完了,罗荣桓挪揄刘一民道:“刘师长,你帮了李宗仁这么大忙,总不能白帮吧!是不是应该让他回报一下啊!别的东西不说,他哪里可是有迫击炮弹和国造步枪子弹。这两样都是我军急需的弹药。虽然我们的主力部队在逐渐换装日式步枪,可我们的地方部队、游击队都用的是主力淘汰的枪支,急需要补充子弹啊!”

  这一说,勾起了刘一民的心思。当年韦拔群、陈洪涛同志被叛徒杀害后,右江独立第三师被打散,辗转斗争,一直到37年9月,经过谈判,桂西红军游击队1600人被编为两个独立团的右江抗日义勇军。韦高振任第八独立团团长,黄彪任第九独立团团长,李修学任第九独立团副团长。这两个团后来乘船到梧州,又从梧州赶到安徽舒城,被编为第五战区桂军第二十一集团军第一七三师1033团和1034团。历史上,这部分红军曾经在新四军四支队配合下夜袭安庆,重创日军。后来被廖磊打散,编入桂军各部队。其中少部分在台儿庄大战后脱离国军,找到了山东八路军,回归了部队。看来,还真的去找李宗仁一趟,得设法把这部分红军战士带回来。

  想到这个问题,刘一民就对对罗荣桓说,应该给中央发个电报,查一下广西桂西红军游击队编入桂军的情况,看能不能派人去一趟第五战区,把这部分部队带回来。那都是红军战士,不能就这样编入桂军。

  罗荣桓并不知道桂西红军游击队的情况,听刘一民一说,觉得很奇怪,南方各红军游击队和留在苏区的部队不是编入新四军了么?怎么桂西红军游击队编入桂军了呢?越想越坐不住,直接起草了给中央的电报,请求中央尽快查清桂西游击队被桂军收编的情况,如在五战区,可否派人与李宗仁谈判,将这部分部队要回来。最好是趁李宗仁邀请刘一民同志偕夫人到徐州做客的机会,直接向李宗仁提出要人。

  刘一民知道,这个事情一定很复杂,还牵涉到现在的统一战线问题,最近连续写文章、一心在党内扩大影响的王明等人说不定还有别的观点,急不得,中央不会很快答复的。

  晚上回到住处,刘一民向唐星樱说起李宗仁邀请去徐州的事情,问唐星樱愿不愿去。

  唐星樱一脸奇怪地看着刘一民,问他是不是犯迷糊了,我们和桂军有什么交情,记得你参军初战就打的是桂军,许多战士和他们有血海深仇,和他们套什么近乎?至于李宗仁,他确实是帮过我们的忙,把父母用飞机送到了洛阳。不过,那也是我们占领西安后的事情。要是没有特别任务,还是不和他们接触为好。

  刘一民看了看唐星樱,觉得这小丫头已经不是当年的小丫头了,从她的话里可以知道,这几年,她已经成熟了,懂得党内政治斗争的事情了。

 

 

第三四七章 徂徕之春(一)

  台儿庄大捷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的时候,再一次轰动了全国。

  国民政府驻跸的渝城和军事委员会所在的武汉,以及其它各大中城市,都掀起了支援抗战的高潮。各党派、各团体纷纷组织群众上街游行,捐款捐物,并组织各类慰问团到徐州慰问。

  各大报纸、电台都派出记者,到战地进行采访,宣传英雄们的业绩。

  相反,日本国内对第十师团在台儿庄的败绩,在宣传上保持了绝对的低调。日军华北方面军在给大本营和内阁的报告中倒也老实,称第十师团濑谷支队在台儿庄落入中国第五战区30万精锐的陷阱,全支队只有少部分人员返回部队。包括界河、龙阳店、北沙河、滕县、临沂、台儿庄一系列战斗在内,第十师团共战死1600余人,受伤3700余人,失踪8300余人。全师团仅余第八旅团39联队和40联队,第三十三旅团和师团直属部队损耗殆尽。

  接着,日本的《每日新闻》报纸撰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武士道精神与大和魂》,称日军将士都是有风度的武士,而卑鄙的支那军队缺乏的就是武士精神,不懂得一对一公平决斗,而是以30万之众对2万人的第十师团,采取的是群狼战术,在狼群的攻击下,老虎和狮子一样的第十师团终于被咬伤了。

  在文章的最后,这篇文章的作者号召日本国民,积极捐款,努力生产,踊跃报名参军,重建英雄的第十师团,向卑鄙的支那军队讨回血债。

  过了很多很多年,人类已经进入了后太空时代,一个学者通过时间隧道复原历史真相时,才发现这篇文章竟然出于裕仁天皇的皇后良子之手,一时舆论哗然。

  刘一民通过八路军总部,给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第二集团军司令孙连仲、第二十军团军团长汤恩伯、第二十二集团军司令孙震、坐镇临沂的庞炳勋、张自忠等都分别发了贺电,热烈祝贺国军取得台儿庄大捷。

  在给汤恩伯的电报中,刘一民写道:“前者电文中多有得罪之语,想必汤军团长已经明白,那是为了鼓舞壮士上阵。今捷报传来,足证汤军团之战斗力名不虚传。我教导师将士希望有机会能与二十军团并肩作战,共歼凶顽。”

  据说,汤恩伯接到刘一民的电报后,先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顾,后来不知道想到了哪里,把电报仔细读了读,将电报内容转报蒋介石、李宗仁和程潜,然后逢人就说刘一民这小子终于向他汤某人低头服输了。

  刘一民心里知道日军很快就会采取措施,调集大军合围徐州,也在电报中向蒋介石、李宗仁反复说明,觉得自己已经尽到了责任。具体蒋某人、李某人会采取何种应对办法,那他是干涉不了的。本来想到徐州去一趟,见见传说中的李、白二人,可惜主席那里一直没有回话,一时半会儿也去不了,只能沉下心来,抓山东根据地建设,准备应对日军合围徐州后的形势。

  这个时候的山东,除了鲁南和鲁西南有国军和日军在战斗外,其它地区的国军势力已经基本被日军打扫干净了,伪组织、伪政权已经纷纷露头,伪山东省公署在日军支持下,正积极组建各地政权组织和伪警察、保安部队。

  日军的统治核心现在主要集中在津浦路、胶济路沿线,大一点的城市全部落入了日军手中。日军的海军力量控制了青岛以及沿海地带,西尾寿造的第二军控制了山东腹地。

  教导师进入山东后,经过一个月的奋战,各部队全部到达了指定地域。其中,鲁西已经是老根据地了,冀鲁边由于教六旅进入快,加上日军独立混成第七旅团调防德县,冀鲁边地区日军的力量过于薄弱,张洪涛和符竹庭指挥部队干的风生水起,现在已经基本控制了冀鲁边地区的形势。

  教一旅虽然去鲁西南比较早,但由于日军第五师团正在鲁西南和国军激战,部队一直处于隐蔽发展中,根据地建设进度较慢。其它各旅也都属于这种情况。

  刘一民从各旅报来的情况中,看出部队都迫切想打仗、打大歼灭战。教七旅的陈大勇甚至提出集中教三旅、教七旅、教八旅打下青岛。对部队求战心切的精神劲刘一民很满意,毕竟教导师是正规军,受的训练、部队装备在那里放着,拿下青岛根本就没有问题。不过拿下青岛这样的有国际影响的城市要看时机,日军的海军力量那么强大,现在没有对手,正急的发慌呢,此时去攻占青岛岂不是给日军海军送靶子?现在还是抗战初期,日本的国力还没有受到重创,此时想守着一个海边城市和日军硬抗的结果不言自明。当然,只有一种情况下自己才会决断占领青岛,那就是倪华的货船需要寻找港口靠岸。让胡老虎的特战一中队随教三旅行动,也就是这个原因。

  针对这种情况,刘一民起草了给各旅的指示电,指出建设稳固的山东抗日根据地是党中央赋予山东局、山东军区的根本任务。完成这个任务的根本途径就是发动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建立各级抗日政权,组建和训练地方部队和民兵,把民兵建设成保卫家园、发展生产、为主力部队输送兵员的坚强力量。各旅、各团、各营都要放下主力部队的架子,发扬我军特别能战斗、特别善于做群众工作、特别能生产的优良传统,抓住日军无暇顾及的机会,大力发展根据地。各部队都要派出骨干干部,配合各地地下党员,迅速创建各级政权。每个战斗班都要包一个村,组建和培训民兵队,动员青年参军。还要选择地方,实施屯垦,解决来年军粮问题。暂时情况下,各部队还是要以某某地区抗日游击支队名义作战,多打、小打,以隐蔽发展、截夺日军物资、消耗日军兵力为主。教一旅、教五旅、泰安支队要围绕支援国军徐州会战,多组织小部队打敌运输线。教一旅主力、骑兵旅主力隐蔽休整,做好机动作战准备。

  为了收住各旅干部战士急于作战的心思,刘一民明确指出,当前山东局势复杂,日军要建立伪政权,国民政府随后就会想法派部队、派干部回山东恢复游击政权,而我们要建立巩固的山东根据地,山东个别地方很可能形成三个政权共存的局面。这就要看谁的政策更符合山东人民利益,看谁能带领山东人民驱除日寇。而要想在这场博弈中取胜,最关键的就是要宣传发动群众,赢得群众的拥护。

  至于山东的敌我态势,刘一民做了精辟分析。指出,山东境内津浦铁路一线,仅有日军第二军的一0八师团、一一四师团、独立混成第七旅团、独立混成第十师团、济南守备队和铁路守备队,胶济路沿线日军铁路守备队仅仅1500人,独立混成第三旅团最多不过8000人,青岛只有鬼子的海军力量,而鲁东南只有鬼子的独立混成第六旅团,且独立混成第六、七、十旅团都是只有5000人的守备旅团,战斗力和独立混成第三旅团无法比。至于日军的第五、第十、第十六师团,都是常设师团,主要用于战略进攻作战。一旦这三个常设师团完成攻占徐州任务、调离山东战场,山东日军力量就会大大减弱。仅凭第二军和铁路守备部队、驻青岛海军陆战队这点守备兵力,撒在偌大个山东就像撒了点胡椒面一样。而我军,全师十万精锐云集山东,无论是质还是量,都高于日军守备部队。一旦我军主力大规模动手,那就要一战定山东,彻底摧毁日军在山东的势力。因此,选择动手的时机很关键,必须是在我军根据地建设初见成效、日军主力离开山东的情况下才行。动手早了,容易成为日军重兵集团的攻击重点,影响根据地发展;动手晚了,起不到挽救战局的作用。而且,在山东全面打响后,就要考虑如何应对日军主力疯狂反扑的问题,到时候必须抽出所有主力用于野战,而抽出主力的前提就是必须建立起足够的地方部队,承担起根据地的警备任务。

  道理说的很清楚了,但刘一民还不放心,给各旅提出了明确任务指标,那就是哪个旅先建起了根据地的独立旅和各县、区武装,能够担任地方守备任务,主力才能承担野战任务。

  这个指示电的精神很明确,就是悄悄发展力量,待机而动。

  春天的早晨,徂徕山区的空气分外清新,微风吹过,花香直往人的鼻子里钻。

  一大早,刘一民就拉着罗荣桓和黎玉到了村外的一块麦田里,查看小麦长势。

  刘一民原来对农业生产基本上是一窍不通,不过他知道许多他原来时空农业生产的情况,在陕西搞屯垦的时候经常下部队,把自己的知识和战士们的劳作一印证,还能提出一些让战士们惊奇的新招。

  这个时候春暖花开,麦田里绿意盎然,刘一民自觉得心神俱醉,站在田边目光闪动,一时竟然痴了。

  罗荣桓和刘一民共事日久,自然知道这伙计一定又想到别的地方去了,也不打扰他,拉着黎玉蹲到地下,看开了麦根。

  一个老农挑着一担粪走了过来,远远地就见几个军人在自己的地边瞎捣鼓。他知道,这可能是八路军的官在看麦子的长势,也不惊扰他们,把粪桶放下,一瓢一瓢地舀粪浇在麦垄上。

  一担粪浇完了,见几个八路军还在地里没走,老农就觉得奇怪,难道这些八路军想在这麦地里挖战壕打仗?

  正常情况下,那个时候的农民见了军人都是躲不及。不过这八路军可不是外人,他们对乡亲们好着呢!所以,老农也不害怕,走过来想仔细看看几个八路军到底在干什么。

  见老农过来,罗荣桓亲切地说:“老哥,你看今年的麦子长势怎么样?”

  老农接口就说“好着哩!”

  罗荣桓又问正常年景一亩能打多少斤?

  老农说这地好,上肥料足的话能打二、三百斤。

  刘一民此时正在想着他那个时代这徂徕山是著名的旅游景区,春暖花开的时候,红男绿女,游人众多,那是一种多么令人渴望的生活。正在畅想,就听见了罗荣桓和老农的对话,思绪也就拉了回来。

  摇摇头,心里暗暗骂了一句该死的穿越,就走到罗荣桓跟前,听他和老农对话。

  罗荣桓是我军政治工作代表人物,和老农一交谈,自然是越谈越深、越谈越亲切。一会儿功夫就谈到了地租重不重、能吃饱饭不能等问题。

  刘一民听了一会儿,就插话问老农:“老乡,你家有几头牛。”

  老农摇摇头:“我家是租种的地,牛也是东家的。”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7:42 , Processed in 0.038209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