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重生之红星传奇》(精校版全本)作者:豫西山人 - 第 301 页

  蒋介石的脾气很刚烈,说话短促有力,既然看透了日军的企图,自然不会让日军如愿,严令各部密切配合,坚决抗击,让日军碰钉子后自动停止进攻。

  这次国军各部倒是很争气,因为他们都已经知道了教导师鲁中战役的辉煌战绩,那些司令、军长对日军即将停止进攻心里有数,想逃跑的也就不再逃跑了,都想着趁日军停止进攻前捞点战绩。这样一来,部队就不再惊慌失措了,坚守阵地,与日军反复拼杀,死战不退,打的有板有眼。土肥原想迅速攻占开封的企图就很难实现了。

  激战一天,到天黑的时候,蒋介石还搞不清日军到底什么时候停止进攻,心急之下,又给朱德、彭德怀去电,督促刘一民教导师尽快发动对济南的强攻,迫敌回援。

  为了让朱、彭二位明白战局的险恶,蒋介石在电报中说的很恳切,把日军企图迂回包抄第一战区主力的企图讲的明明白白,然后告诉朱、彭,若明日刘一民教导师再不对济南发起攻击的话,日军后援各部队就可能赶到战场,第一战区主力就必须撤退,豫东马上就要全面沦陷。

  发完电报,蒋介石才去陪同夫人吃饭。

  正吃着,晏道刚又来报喜了,不过拿的不是教导师的电报,而是记录的教导师通电稿。

  蒋介石看后,没有像昨天接到歼灭第八师团捷报时那么兴奋,而是越看眉头皱的越紧,到最后干脆就站了起来,骂了两句“娘希匹!”

  宋美龄和蒋介石结婚以来,一般不看蒋介石的电报,特别是军事方面的。见蒋介石不高兴,连饭都不吃了,就顺手拿起放在蒋介石放在餐桌上的电报,一看是教导师收复了青岛,就对蒋介石说:“达令,我军收复青岛,这是天大的喜讯,你怎么不高兴呢?来,坐下来吃饭!”

  蒋介石转身看着夫人,说道:“你不懂。收复青岛等于端了山东日军的老窝,这一次日军是必然要停止进攻的,这自然是好事。我气愤的是刘一民胆大妄为,目无政府。这么大的事情竟然不马上报告,而且还弄出了个什么山东抗日民主政府参议会,他干脆直接宣布自己是山东省主席得了!最气愤的是,刘一民竟敢任命他的军官作青岛市代理市长,还干涉国家外交,简直是目无政府、目无法纪。这样的人发展下去是很危险的!还有你那个表妹,让她来武汉她不来,跑到青岛去让刘一民当枪使,简直是愚蠢之极!”

  这一说,宋美龄不愿意了,直接就顶了上去:“鬼子占了青岛,你的特别市长带着人撤了。鬼子还没到济南,你的山东省主席又跑了。人家刘一民消灭了鬼子精锐,夺回了青岛,你反而不高兴了。你说,他任命个青岛代理市长有什么错?还有什么干涉国家外交,要是真能把美国人拉进来,我们还愁什么?这不是你的一贯观点么?我看,倪华一点都不愚蠢,而是长大了,知道替国家分忧了,你应该发电表扬她才是!”

  见夫人顶嘴,蒋介石气的不行。不过他爱惜宋美龄的面子,不愿意当着晏道刚的面驳斥夫人,就挥手让晏道刚出去,然后才坐下来,温言温语地对夫人说道:“夫人,你不了解,这刘一民的胆子太大了,前段时间他消灭了日军的独立混成第六旅团,就弄了个什么鲁东南抗日民主政府行署,现在又任命了青岛特别市代理市长,我怀疑,他是不是在鲁中也搞了什么行署。按他这种搞法,要不了多久,山东到处都是共产党的政权,那山东就成了第二个陕西了。这个人太危险了,我现在有点后悔,上次在徐州就应该把他带回武汉,给他个军委会的职务,让他来参谋军事。什么事情都是有利就有弊,光想着他能打,关键时候还需要他出力,怎么就忘了这家伙是个顽固的红匪头子呢?”

  蒋介石这一说,宋美龄也不再说话了,毕竟人家是夫妻,利益一致么!

  蒋介石想了想,又说道:“不行,山东不能这样搞,得派军队到山东去打游击,地方政权也得重建,要不然山东省主席沈鸿烈就成了游击政府,根本对抗不了刘一民。要不了多久,山东民众就只知道共产党、刘一民,而不知道中华民国了。”

  说到这里,蒋介石拉起夫人的小手,在自己脸上摸了一下,说道:“夫人,戴雨农无能,竟然不知道倪华带有货船和那么多美国人。你告诉我,刘一民这样搞,等于是强迫美国人承认支持我国抗战,美国人会是什么反应呢?”

  宋美龄想了想,说道:“按我对美国人的了解,他们大部分人对这种事情都不会太在意。不过,现在是交战时期,美国又是个中立态度,刘一民这样搞,美国政府正常情况下不会答应。至于美国的各种政治势力和普通民众就不一样了,他们更注重的是荣誉,我想他们会向政府施压,逼政府支持中国抗战的。”

  说到这里,宋美龄停了一下,自言自语地说:“也奇怪了,这刘一民没有到过国外,我怎么觉得他的思维和一般中国人不一样,而且好像特别了解美国。像他搞的授予罗斯福总统青岛荣誉市民称号、和纽约结为友好城市这样的事情,虽然我们知道那是蒙日本人的,当不得真,但这恰恰就是美国人最喜欢的。这个人,真是琢磨不透。”

  蒋介石没有心情听夫人的唠叨,直接说道:“夫人,倪华已到了青岛,正傻乎乎地替刘一民拉拢美国人。要是美国人先入为主,支持共产党八路军,那就完了。再说,倪华一到山东,必然和刘一民结婚,娘家不去个人送亲说不过去。我想请你辛苦一下,去一趟青岛,见见倪华,也见见那些美国人。一来了解美国人的真实态度,二来去为他们主持个婚礼。得让共产党知道,刘一民是我蒋中正的表妹夫,打折胳膊连着筋,我们是一家人。最好让他们把刘一民晾到一边去。可惜现在日军飞机太猖狂,危险性太大。”

  宋美龄在美国生活多年,提起美国人就有一种亲近感,再加上想见倪华,自己骨子里本身就有一种冒险精神,哪里会怕危险?马上就答应了。不过,她提出二姐对倪华很宠爱,要去的话是不是可以带上二姐同行?

  蒋介石早已知道宋庆龄的政治态度,对她一直高度防范,一听夫人要带她去,马上就摇头,说是太危险了,不能让二姐冒险。

  宋美龄不依,一定要带上宋庆龄同行,蒋介石拗不过她,最后也同意了,并且叫来晏道刚,要他找空军方面、找陈诚、找戴笠,制定周密计划,准备送夫人到山东去慰问教导师。

  这天夜里,裕仁天皇不得不在一天之内第二次召开御前会议,研究青岛丢失问题。

  闲院宫载仁亲王、杉山元、近卫文磨等都像被主人踢了几脚的狗一样,全部垂着头不吭声。

  裕仁天皇的面前摆着闲院宫载仁亲王呈上的八路军通电记录稿和寺内寿一大将的报告,脸色气的煞白,手不停地在御案上拍来拍去,咆哮声很大、很大:“太原丢失,你们说是板垣征四郎中将大意;天津丢失,你们说是刘一民偷袭;第八师团玉碎,你们说是皇军上了八路军的当。那青岛丢失应该怎么说?难道还是要告诉朕,刘一民是个惯于偷袭的流氓无赖么?这下好了,丢脸丢到全世界去了!”

  见大臣们都不说话,裕仁天皇越发暴怒,手用力在桌子上一拍,大声吼道:“寺内寿一想辞职,门都没有!想的美,看看在他手上玉碎了多少大日本帝国的勇士,打败了,想溜回本土休养,为什么不想着剖腹自尽啊?你们告诉他,青岛必须收回,刘一民部必须消灭,他就是死,也要死在战场上!”

  越说越气的裕仁天皇手一指,对着外相吼开了:“你的纯粹的饭桶!刘一民给皇军造成了那么大损失,明知道他夫人在美国煽动反日情绪,为什么不处理掉?抓不住刘一民难道连一个手无寸铁的女人也抓不住么?倪华在美国大肆采购物资,雇佣商船,这么重要的情报为什么不及时报告?假如你们及时报告,寺内寿一会判断不清刘一民的真实目的么?”

  骂完外相,裕仁天皇矛头又对准了杉山元:“你,也是饭桶!开战前信誓旦旦地对朕说三个月征服支那,现在过去了多长时间了?我问你,为什么在青岛储存那么多的军火物资?上次天津的教训还不够深刻么?大日本有多少武器够你这么一而再、再而三的丢失?我告诉你,刘一民部之所以越战越强,责任全在你身上,你有资助敌人的嫌疑!”

  见天皇越说越不像话,再说一会儿,大臣们就和八路军成一伙的了,闲院宫载仁亲王忍不住了,不得不磕头奏道:“天皇陛下息怒,这刘一民实在是太狡猾,谁能想到他四处攻击的时候会设下陷阱诱使第八师团上当呢?谁又能想到他在潍县开打的同时,又派兵攻击青岛呢?总之,都是臣等无能,累陛下生气。”

  闲院宫载仁亲王自恃资格老、年龄大,却不知裕仁天皇正在气头上,此时说话等于羞臊自己的老脸。

  果然,裕仁天皇手指就直接戳到了闲院宫载仁亲王的面门上:“你确实无能,胡子都白了,却被一个毛头小伙玩弄于股掌之上,一败再败,朕的脸、大日本帝国的脸都让你丢完了!你说,接到情报后为什么不马上通报寺内寿一?”

  一见闲院宫载仁亲王吃瘪,近卫文磨忍不住脸上就起了一丝得色,结果这也被天皇看到了,直接就对他来了:“你,贵为首相,却很少替朕分忧。一提扩军,你就喊经费紧张,影响大日本经济。现在好了,第八师团玉碎了,青岛丢失了,你满意了吧?我告诉你,玉碎的大日本帝国军人的英灵不会放过你的!”

  骂来骂去,只剩海军军令部长永野修身还没有被骂道,天皇一抬头,就看见永野修身在用眼偷偷地瞧倒霉的杉山元,马上就骂开了他:“你海军也太无能了吧?战舰竟然追不上货船!要是你行动快一点,拦截住货船,把倪华抓到手里,刘一民还能这么嚣张地拿美国人做挡箭牌么?大日本帝国养你们这帮蠢货,纯粹是浪费粮食!”

  最后,裕仁天皇也骂累了,懒得理这帮蠢货了,这才停止了咆哮,要他们研究对策。

  御前会议最后算是形成了决议,外务省立即与美国交涉,弄清楚刘一民与美国的关系,要求美国人不得再支持中国。责成寺内寿一大将指挥华北方面军消灭刘一民教导师,夺回青岛,维持山东及华北治安。在外务省没有弄清楚刘一民与美国的关系前,暂不对青岛发起攻击。海军要抓紧制定攻占武汉的作战计划,一旦消灭刘一民教导师的战役结束,就立即向武汉发起攻击,争取拿下武汉,迫使蒋介石政府投降。

  至于兵力及飞机、战车不足的问题,裕仁天皇也御口亲定,命令原计划明年扩编的10个师团立即征召兵员,迅速成军,开赴前线。至于飞机、战车及其他装备和物资更不在话下,近卫文磨首相已经很配合了。

  御前会议甚至决定,立即派遣特种战专家到华北去,归属寺内寿一大将指挥,对八路军进行特种作战。调动情报部门精英人员到山东去,找到刘一民,接近刘一民,干掉刘一民。动员一批少女随军作战,扩大慰安所规模,鼓舞皇军士兵作战意志。

  总之,这次御前会议臭名昭著,战后许多民间控诉都指向了它。

  这个时候,导致裕仁天皇大怒的主角刘一民,正在教一旅和高原、程翠林、周毅、王大湖、王新运喝酒呢!

  程翠林猜的真准,刘一民知道倪华平安抵达青岛后,就返回教一旅继续为战士们批改作业。

  到教一团后,见王大湖像霜打了似的,刘一民马上意识到下午自己有点失态了,让王大湖有了思想包袱了。这可不好,不能把自己的麻烦转嫁成战友们的思想负担,那样的话,问题就大了。所以,当高原提议喝一盅的时候,刘一民欣然应允。

  菜倒是蛮丰盛的,两盘爆兔子肉,两盘爆野鸡肉,一盘萝卜干,一盘豆腐干,还有两盘野菜。酒也过得去,是当地有名的高粱烧,纯粮食酒。

  高原边喝边汇报部队在鲁西南时候的情况,把鲁西南的地理和风土人情给刘一民详细讲了一遍。

  程翠林也不含糊,他原来就是刘一民的老首长,讲起自己当红军的经历,让刘一民感动不已。程翠林又趁势讲了初见刘一民时的感受,讲了陈树湘师长对他的评价,一下就把刘一民带回到了穿越时在新圩初遇红军时的场景,高兴的哈哈大笑,端起碗咕咕嘟嘟喝了下去。

  周毅年轻,肚子里也确实有货,竟然给刘一民讲起了历史上的经典战例,弄得高原笑话他是在关公面前耍大刀、鲁班门前弄斧子。

  好不容易等他们说的差不多了,王大湖才端起一碗酒,对刘一民说:“师长,下午都怨我,我喝碗酒,算是认罚了!”

  刘一民感觉有些问题不说透不行,战友们心里都记挂着呢!就对王大湖说:“罚酒就不要喝了,你坐下,我有话说。”

  王大湖坐下后,刘一民才说道:“我知道同志们关心我,怕我处理不好感情问题,会犯错误。这个事情说来话长,错误也已经犯了了。现在的情况大家都清楚,已经是一个一塌糊涂的局面。你们说怎么办?”

 

 

第三九六章 相见欢(一)

  接下来的几天,日本人忙着和美国进行外交斡旋,结果扑朔迷离,美国人一方面称保持中立、不介入中日战争,绝对不会派太平洋舰队访问青岛;另一方面又说建立青岛自由国际贸易港很有必要,罗斯福总统对担任青岛荣誉市民很有兴趣,正在研究青岛历史和风土人情,日本应该慎重对待青岛问题,美利坚合众国在青岛的公民安全必须绝对保证,美利坚合众国商船的合法商业活动必须受到保护。特别是美国的各大报纸,连篇累牍地刊登日军侵华暴行和中国军队英勇抗击的新闻,呼吁美国政府对日本实行全面禁运。弄得小日本一头雾水,摸不清美国人到底要干什么。

  5月31日早晨,刘一民乘坐汽车,带着警卫一营,一路奔波赶到了青岛。

  教七旅旅长陈大勇、政委刘毅、参谋长李德光、政治部主任史然陪着倪华在城外的公路上迎接。

  倪华自从抵达青岛港后,一双美目就在人群里扫,希望能看到那个朝思暮想的身影,可惜她失望了,一张张面孔看过,多少个战友的笑容都存进脑海,就是没有那个人。果然,一下船,陈大勇就告诉他,鲁中战役刚刚结束,全歼日军第八师团、独立混成第三旅团、青岛守备队和伪山东自治联军,共消灭日军三万五千多人,伪军一万二千人。眼下,师长正在潍县,不能迎接她。

  内心虽然异常失望,但很快也就释然了,刘一民身为大军统帅,又是大战刚刚结束,就是想来也想不了。

  于是,倪华什么也不想了,将随船来的美国志愿人员介绍给陈大勇,把随船运来的货物清单也交给了陈大勇,自己按着陈大勇交给她的刘一民电报上的要求,开始了紧张的工作。

  接到刘一民马上就要到达青岛的通知,倪华慌忙梳洗一下,就随着教七旅几个领导赶来迎接了。

  近了,近了,倪华的心扑扑腾腾直跳,脸上一阵一阵发烧,手心里都汗津津的。

  刘一民的车队到了。

  李成毅跳下车,跑到刘一民坐的卡车前,拉开车门。

  刘一民下车后,一眼就看到了倪华:一袭白色碎花连衣裙,一枚镶着翡翠的发卡挽住瀑布一样的秀发,越发显得亭亭玉立。

  陈大勇和刘毅双双跑上前去,敬礼后大声报告道:“报告师长,我旅顺利攻占青岛,完成迎接美国商船任务。教七旅全体指战员欢迎师长视察青岛!”

  刘一民还礼后,说了声“辛苦了”,就再也不听陈大勇说什么了,几步跨到了倪华跟前,双眼紧紧盯住鲜花一样的面孔,半天才问了句:“回来了?”

  这一问,倪华期待重逢的紧张心理一下就跑光了,“扑哧”一声就笑了出来。

  笑完,倪华仰起脸看着刘一民,笑意在夏日清晨的微风中荡漾开去。良久,才轻声说道:“傻瓜,我以为你又要说那句你见过狼没有呢!”

  刘一民咧嘴一笑,上前一把抱起倪华,走到陈大勇的警卫员牵的战马前,把倪华放到马上,翻身上马,对陈大勇等人说了句:“走,进青岛!”说完,拨转马头,“驾”一声,就领先朝青岛市内驰去。

  整整一天,刘一民把自己和倪华关到倪华下榻的迎宾馆,也就是位于信号山麓的原德国总督官邸。

  倪华说了她随同道格先生拜见罗斯福总统的情况,她说罗斯福总统异常睿智,博学多才,对中国的情况也有一定了解,甚至能说出中国各省的名字。她提到西安的时候,罗斯福总统笑呵呵地说:“那个地方我知道,中国人最伟大的皇帝都生活在那里,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小姑娘,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

  刘一民插话说:“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他能成功地把美国从经济危机中带出来,就说明他的不凡。你感觉罗斯福总统对我们的抗战是什么态度?”

  倪华说罗斯福总统请她转达对中国人民的同情,他本人非常愿意帮助中国,不过,美国实行的是中立和孤立主义,国会在1935年通过了皮特曼议案,禁止输出武器装备和信贷,还搞了个“现购自运”条款,要求交战国在美国购买非战争物资必须付现金,并且必须用本国船只装运,不得雇用美国商船。这种情况下,罗斯福总统也没有办法,只能慢慢改变美国政策。这次原想在美国直接购买军火,特别想购买美国的炮兵装备,可惜根本办不到。只能采购民用设备和民用物资,就是带回来的数量很小的狙击步枪、消音器、瞄准器、无声手枪、步话机,都是通过非法渠道提前运离美国,半路上船的。好在我们提前开办了华民机械进出口公司,不然的话连美国商船都雇不到。

  倪华的话时断时续,因为此时已是夏季,天气热。不过,说天气热是羞于描写青年男女的那点事。几年的相思在这一刻全部爆发,刘一民从发梢到脚趾头都是热的,心里更是燃烧着一盆红彤彤的炭火,直欲把两个人溶化。倪华更不用说,几年的煎熬终于换来了与心上人的欢聚,心里的爱意就像这青岛的海潮一样,一波一波,不停地漫向海岸。沉醉在爱河中的倪华美艳不可方物,刘一民更是雄壮得如山如岳,两个人男贪女欢,演奏的青春奏鸣曲优雅响亮,搞得警卫团长李成毅不得不命令担任警卫任务的一营全部撤出楼外,把警戒线放到总督官邸50米以外。

  倪华告诉刘一民,现在的美国和过去已经大大不同,经过自己的新闻发布会,美国的媒体被发动起来了,各地的华商会也被动员起来了,不但报纸上每天都有来自中国的新闻,几个主要城市更是每天都有华商会组织的募捐活动,日本侨民现在在美国很尴尬,基本上快成过街老鼠了。

  罗斯福总统很善于因势利导,去年十月他发表了“隔离演说”,虽然遭到抨击,但大部分美国人还是从他的演说中意识到了战争恐怖的存在。今年元月份,罗斯福总统督促国会增加百分之二十的海军建设拨款,五月份国会经过激烈辩论,通过了文森扩充海军法,拨款10亿美元发展海军。

  刘一民一听,就知道美国的行动和历史上一样,开始加强防务了。

  这一天,刘一民足不出户,连午饭都是李成毅送来的,两个人从成都说到西安,从纽约说到青岛,恨不得把几年的话说完。最后,倪华告诉刘一民,她这次回来就是要和丈夫一起抗日,再不走了,要用自己的医术为战士们服务。

  两个沉浸在爱河里的人,只恨时间过的太快,直到李成毅敲门报告说到了会见美国援华人员的时间了,刘一民才不情愿的让倪华梳洗,两个人牵着手下了楼,去会见美国援华人员。

  陈大勇和刘毅知道这些援华人员都是技术人才、宝贝疙瘩,因为他们是高级干部,知道第一批来的戴维等人立的功劳有多大,因此,接到他们后,把生活安排得很好。安全更不必说了,那是每个人都有两个警卫员。

  这迎宾馆原名提督楼,是为德国第一任胶澳总督托尔帕尔修建的,由德国建筑师马尔克设计,施特拉塞尔监督施工,砖石钢木结构,由主楼和副楼组成,地上三层,地下一层,总建筑面积达到4000平方米,总造价100万马克。不过,侵略者托尔帕尔因为此楼造价过高被弹劾,灰溜溜地卸任了,此楼后来成了德、日殖民者头目的官邸,民国政府收回后成了历任青岛市长的官邸,到了1934年,沈鸿烈将此楼改为迎宾馆,招待来青岛的贵宾。日军第二次占领青岛后,把此楼改为国际俱乐部。

  知道师长要来会见这些客人,陈大勇把迎宾馆打扫的干干净净。也别说,这德国人修建的总督官邸还真大、真奢华,中厅、大厅、单间、会议室、舞厅全用上,让陈大勇硬是摆下了整整五十张桌子。

  刘一民和倪华牵着手走进宴会大厅的时候,大厅里站成几排的援华人员都发出了“天使、天使、东方天使”的英语惊呼声,所有人的目光都盯在了刘一民和倪华身上。

  教导师的干部这些年被刘一民教育的都会说日语,也会说一点简单的英语,一听这些老外们的赞叹声,陈大勇和刘毅、李德光、史然都忍不住朝刘一民和倪华看去,只见刘一民不知道从哪里弄来的白短袖、黑裤子,脚蹬皮鞋,看上去如玉树临风;倪华更是长发飘逸,面如桃花,再配上连衣裙,真真是仙子下凡。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9:07 , Processed in 0.043039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